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陳春花:管理科學研究與實踐的距離有多遠

隨著管理工作在新技術、新經濟過程中的不斷演變發展,管理科學研究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愈來愈成為影響乃至全球管理學發展的難題。管理實踐者在相互交流的時候總覺得難以總結規律,管理研究者在現實商戰里又往往一籌莫展。

我們知道,管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而應用學科的主要特徵就是可以實踐併產生正向效果。理論研究者為追求總結出能實踐的科學研究,必須找出有價值的問題,尤其是能夠指導實踐的問題,因此研究與實踐,總是實踐先行;而科學性研究則是後續應該遵循的原則,讓實踐不斷總結並演繹出規律。

作為管理學兼顧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學者,我認為的管理學術研究要與實踐緊密結合,需要學者深入觀察企業、基於「經驗」,提出更多「以實踐為先導」的「式管理命題」,而不是大量從文獻中轉手即來的「美國式或者西方管理命題」。2004年,我們出版了名為《領先之道》一書,其內容即是總結企業發展成功規律,並準備堅持用3個10年把這個研究做完。文獻中已經被驗證的管理理論,可以指導非常多發展過程中的企業;隨著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加大,會發現特別優秀的企業,基本上在不斷打破傳統理論而且誕生了一些新的規律,於是我們持續跟蹤並一直試圖理解它們的變化以及為什麼能不斷進步;使用科學方法將原始經驗上升為理論,如此得到的理論既可以複製,又可以指導企業的實踐。

實踐和研究:順序是重點

我們試圖通過3個10年來看5家優秀企業的發展成功規律,這個實踐和研究的過程形成了兩者彌合的結論,即一是實踐先行,二是科學研究。「實踐先行」作為第一個階段,指在實踐中找出有價值的問題,尤其是能夠指導實踐的「那個」問題;然後進入到第二個階段,開展具有科學性、普適性的規律或者規則等研究。兩個階段的順序確保了研究和實踐之間避免衝突。

要知道,科學與技術的衝突不是認識論的衝突,而是本原論的衝突。管理研究的本原一定是優秀企業的實踐,管理研究要與實踐相結合,就要回歸到這個本原,而回歸到這個本原就是實踐先行。當我們近距離、認真地觀察優秀企業,才有辦法找出真正的問題——當前管理研究的局限性就是大部分管理研究者沒有認真深入觀察優秀企業,那就很難把有價值的問題找出來。如果找到了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再將答案變成符合科學的範式,按照這樣的研究順序,所得到的理論一定可以指導實踐。

另外,如果確實想把管理研究作為終生的職業,就更應該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近距離觀察優秀企業。真正貢獻了有價值管理思想的理論家都是切實認真地觀察過一個企業或幾個企業,或者做過深度諮詢,要麼就是在這個企業持續工作了很長時間。

在實踐先行的前提下,研究的問題要來自實踐。但是,第二步研究仍然要強調科學性:因為沒有科學性就不可移植和複製。原始經驗很難複製,因此必須把研究加上去,必須遵循科學的邏輯。總的來說,研究的這兩步對於彌合學術研究與實踐的差距都非常關鍵。當然,學術研究的問題可以來自文獻,但要做實踐相關的研究,其問題就一定要來自實踐。這就是應用於實踐的邏輯,在沒有認真觀察企業的情況下,硬找文獻或者理論去套這個企業是不行的。

研究與實踐脫節的必然因素

學術和實踐是兩條并行的體系,管理學術研究偏向於科學研究與實證研究,而管理實踐偏向於追求技術性知識;這兩類體系之間天然存在差異。類似問題在其他社會科學研究中也存在,為什麼管理學在這個問題上衝突特別明顯呢?這是因為實踐屬性對於管理學科非常重要,也就是說管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而應用學科的主要特徵就是要能用。反過來說,如果管理學不是一個應用學科,那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論了。以下4類差異,決定了研究與實踐脫節的必然。

  • 目標不一樣。學術研究的目標是從現象中抽象概念、提煉規律,它不太關注怎樣去解決現實的問題。但是從實踐的角度而言,只追求希望的結果,而不管用什麼辦法。

  • 研究重點不一樣。學術研究重在理論創新,因此文獻梳理非常重要,而實踐重在現實有效性。比如戰略管理問題,學術研究重在企業戰略形成的規律;但對實踐而言,重在制定的戰略是否最終能達到效果,並太關心戰略制定背後的機理是什麼。

  • 表達方式不一樣。學術研究有其獨特的範式,這套範式讓學者們能一起交流,而不受國界、背景等因素的影響。而實踐話語不須讓所有人都聽得懂,它只須讓實務工作者聽得懂就行。

  • 檢驗標準不一樣。學術界目前的檢驗標準是公認的期刊、獎項和高級別的科研項目等,但實踐的檢驗標準就是成效。

研究者為何無法持續實踐?

雖然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並非難以解決,但實踐卻恰恰就成了學術界最大的困難,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

  • 研究學者自身太不自信,這是首要的原因。先不說研究者的結論能不能幫助到企業家,事實上,僅僅是已有的知識就可以幫助到企業家。因此學者要先有自信,學者已有的知識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實務者歸納總結各類問題。

  • 無法將研究與企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正的結合是指完整地將研究深入到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全過程中去。要付出的最大代價往往是時間成本,因為要持續跟蹤,所以要求學者付出相當多的時間。而時間成本的投入,如果真去計算,沒有人知道結果。

  • 來自學術圈的不認可。關於這個問題,研究者隊伍應當對新知識新體系負有包容,學者提出一個新的觀點,至少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不能全憑能不能發表,或者能不能發表在頂級期刊來判定。這個壓力其實是我們學者自己造成的,跟實踐本身是否成功並沒有關係。

  • 一些比較有影響力企業家的輿論導向給我們帶來了另外一種混亂,他們經常說管理學術研究沒用。這些比較有影響力企業家的實踐先有了效果,他們認為,很多成功不是來自理論體系,而是他們自身的創新。這對研究者自身研究的根本起因產生了衝擊。

然而,克服學術研究與理論脫節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越來越多的管理者對理論的需求比以往更強、更迫切。由於管理學知識越來越普及,所以更迫切需要研究者挑戰現狀,提出有意義的建議。

研究的生命力是實踐

不管是實踐相關性研究還是純學術性研究,對研究方法和科學性的把握是最基礎的要求。無論哪種研究,我們至少要先知道什麼是可研究的問題,然後在可研究的問題當中去形成研究方法、研究數據和研究結構,同時還要訓練對於這個問題核心價值的把握能力。

研究的核心就是怎麼讓複雜變簡潔,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實踐者可以更有效尋找到問題,並且尋找到好的建議。所以說,不到實踐中去就是臆想問題和閉門造車,有生命力的研究唯有不斷實踐,不斷更迭。

管理研究的誤區

  • 以為研究是專註在一個階段時間之內。研究者往往將自己的成果完成作為一個課題的終結。而其實一般研究周期的定義,形成了時間和研究領域雙重封閉的思維方式,研究本身就成為了支離破碎的研究。如果我們無法隨著結論出現和反覆論證的持續跟蹤,那麼研究者在初期的設定里就已經沒有前瞻性和論證到底的科學依據了。

  • 以為研究是以期刊發表為成功標準的。很多國內學者對研究者除了在頂級期刊發表文章之外的成功是漠視的。這也是為什麼學術界和實務界往往無法對話,學術研究是學術研究、企業是企業。目前在好的企業越來越多,了解企業的機會也越來越豐富,年輕學者對研究工具的掌握水平也很高,如果加上對知識體系的深度理解,研究可以更有效、更有意義。

  • 以為研究就是「嚴謹的實證」和「精緻的學術」。以學術論學術的研究,過於看重學術嚴謹性,而沒有考慮到研究結論是否真的對企業有用。任何研究方法都是可以的,只要是被公認的方法,甚至通過未被公認的方法能研究出好的結論來也是可以的,研究者應該在充分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不斷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形成更符合需求的研究方向。

實踐的演繹法是研究

由於全球化的影響,企業和外國企業在同一個市場競爭,因此無論是西方還是的研究,只要緊跟企業實際發展的脈絡,研究的進展也會同步。當我們看到這麼多企業的成長或者消亡,就會想到要試著尋找這些領先的組織它內在發展的力量是什麼,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實踐的推理演繹使得我們的研究方向自然會朝著這個方向,而這恰恰也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以一推百」解決的問題。當然,實踐領域的豐富環境還帶來了更多與發展和消亡規律有關的各類有趣問題。

回顧30多年來對式領先模型的研究,從積累模型和數據,到研究分解個案和行業,再到得出模型,從而不斷論證模型,我們將的管理學術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深入企業,提出了「基於經驗」的「以實踐為先導」的命題,而不是大量從文獻中轉手即來的「美國式管理命題」或「西方管理命題」,創造了管理學術界服務於實踐的「研究之道」。

這種研究之道的實踐方法論如下:

第一階段,選定一個或幾個企業來跟蹤,然後做更多樣本、更多案例組合,找出數據依據及規律邏輯,不斷做對比尋找差異。

第二階段,尋找邏輯和論證研究的過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要急於得出一個理論,而是應當把目標研究對象及其規律了解得更深入清晰,只有如此循環迭代,才能尋找到企業的痛點,並給出科學而有價值的建議。

第三階段,基於理論敏感性的科學總結。當有了理論敏感性、有了強大的邏輯歸納能力之後,就能夠很快看到實踐的本質與意義,就能判斷每個階段企業主要的、共性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以及怎樣解決。

當我們花費精力去近距離觀察企業,真的解決了企業的問題,提出的結論被更多人接受,只有這個時候研究才是有生命力、有價值貢獻的。我們聯想到德魯克的理論,沒有明確所謂變數及其關係,但對於管理實踐確實有啟發,而且也確實能指導企業的實踐。因此我們強調,研究並不是指窮盡所有變數,更重要的是找出核心問題;圍繞這個核心問題,儘可能去歸納、提煉那些優秀企業是怎樣解決這些核心問題的,同時進行實踐和論證,並將有規律的解決方案提升為更有科學依據的研究成果。

陳春花|文 李劍|編輯

陳春花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金光管理學講席教授。

本文有刪節,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8月《管理科學研究與實踐的彌合》。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ID:hbrchinese)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