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老北京夏天如何驅蚊防蚊 最常用的驅蚊「神器」和最普遍的防蚊招數

再過兩天,就是大暑節氣了。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節氣前後是北京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也是蚊子最多的季節。特別是連著幾場大雨之後,天氣潮濕悶熱,蚊子更加猖獗。沒有現代驅蚊工具的老北京是如何驅蚊防蚊的?「火繩」熰煙、冷布糊窗等等,都是驅蚊防蚊子的招數……

作者: 戶力平

明佚名繪編《補遺雷公炮製便覽》中的「艾葉」插圖

「火繩」曾是老北京最常用的驅蚊「神器」

康熙皇帝賜名「火龍」

「火繩」又稱「火要子」,是用蒿草、艾草擰成繩子形狀,是早年間夏季常見的一種驅蚊「神器」。因蒿草、艾草的莖葉燃燒起來有一種特殊的氣味,蚊子嗅到后就會逃之夭夭。對於「火繩」驅蚊,明方孝孺在其所撰《蚊對》中記載:「童子拔蒿束之,置火於端,其煙勃鬱,左麾右旋,繞床數匝,逐蚊出門。」

在老北京,住在大雜院里的人們晚間生活比較單調,所以天一擦黑兒,多聚在院子里一邊乘涼一邊聊天。這時也正是蚊子開始猖獗的時候,為了防止蚊子的騷擾,人們便點燃起早就準備好的火繩,用陣陣煙霧和蒿草味兒將蚊子驅散。火繩有正反之分,所謂正,就是在點火繩時要把搓擰過程中留下的毛茬朝後,這樣火繩才能夠充分燃燒;如果反了,不但不易燃燒,還會自動熄滅,達不到驅蚊效果。

過去一出城門,人煙稀少,關廂之外多是荒地,長著許多蒿草、艾草。一到夏季,人們就到城外去采些回來,然後編成草繩子,俗稱「打火繩」、「搓火繩」。 「打火繩」很有講究,一是不能編得太長,一般在三尺左右,以便每天使用一根;二是編得不能太粗、太緊,編得太粗太緊不易燃燒;三是要用剛採回來的鮮蒿草打火繩,柔軟易編。打好的火繩一般要放在房檐兒下呲晾一天、半天兒的,但絕不能晒乾了。傍晚擦黑兒的時候,蚊子剛一上來,便將火繩點著。火繩一般要放在一個破盆里,這樣燃燒后的炭灰不會弄得滿院子都是。由於火繩只有半乾兒,帶著潮氣兒,點燃后,只是冒煙,不見火苗,蚊子聞到蒿草的氣味會被熏跑,人們便能踏踏實實地在院子里乘涼聊天。為了能安穩地睡個好覺,人們一般在睡覺前還要將門窗全打開,然後在屋裡熰上一段火繩,滿屋裡瀰漫著蒿草的幽香,既不刺眼,又不嗆人,而把屋裡的蚊子全都熏出去,然後再關上門窗,這一夜就沒有蚊子騷擾了。

「火繩」還有個雅稱,叫「火龍」,據傳為康熙皇帝所賜之名。有一年的七月,康熙微服私訪,傍晚時分借宿在京東運河畔一戶人家。可剛一躺下,蚊子就上來了,康熙皇帝被蚊子折騰得是躺著不是,坐著也不是。正在這時,一股淡淡的蒿草味兒瀰漫在屋子裡,很快就沒有蚊子了。康熙皇帝第二天醒來方知是房東點了一根火繩,放到他睡覺的屋裡,熏走了蚊子。康熙皇帝對這火繩的「功效」大為讚賞,但覺得這名字尚不夠雅,便即興賜名「火龍」。

早年間一進農曆六月,京城街巷中就有賣火繩的,多是城近郊的農民,打些火繩拿到城裡,一邊走,一邊叫賣:「火繩——熏蚊子!」直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蚊香的廣泛使用,火繩才逐漸減少,如今已難尋其蹤。

冷布糊窗曾是老北京最普遍的防蚊招數

打磨廠「興盛祥」包攬了皇宮用的所有冷布

說到冷布,如今已很難覓到了,而早年間卻是夏秋時節用來糊窗以防蚊蠅騷擾之物。冷布實為一種紗布,老北京人多稱其為「窗紗」。冷布名為「布」而非「布」,非「紗」而似「紗」,是用木機織的一種窗紗,單股細土紗,織成孔距約兩三毫米大的紗布,再上綠色漿或本色漿。干后熨燙平整,用來當窗紗糊窗,既可通風透氣,又能擋住蚊蠅進入室內。

在老北京,人們入夏之後一般都要把房屋外面或裡面活的窗子吊起,然後將紗屜子上的舊紙、舊紗扯去,糊上新的冷布,以防蚊蟲飛入。清乾隆年間,前因居士《日下新謳》有《風俗竹枝詞》云:「庭院曦陽架席遮,卷窗冷布亮於紗;曼聲□(原缺)響珠堪聽,向晚門前喚賣花。」詩中第一句說的是老北京夏日要在庭院架個「天棚」,第二句說的就是用冷布糊窗戶。詩後有小注云:「紙窗中間,亦必開空數欞,以通風氣。另糊冷布以隔飛蠅(蚊),冷布之外加幅紙,紙端橫施一挺,晝則捲起,夜則放下,名為『卷窗』。」 對大多數北京人來說,在窗戶上糊冷布是一種既經濟實惠又效果明顯的防蚊方法。

過去京城有專門出售冷布的店鋪,俗稱「冷布莊」,多集中在前門外打磨廠和北官園一帶,民國時期有近二十家。冷布莊不織冷布,而是到北京周邊各縣的冷布作坊去躉貨,然後零售,清末及民國時以河北武清(今屬天津)崔黃口鎮及寶坻縣城(今天津市轄區)的冷布最為知名。手工織的冷布稀鬆如網,俗稱「稀冷布」,冷布莊將其購回后,尚需加工整理,也就是以麵粉水「漿」一下,然後用竹弓繃緊晾乾。晾乾后的冷布經緯均勻,挺實而有力。此外還把冷布染成綠、藍、粉諸色,任買主挑選。

打磨廠有家名為「興盛祥」的冷布莊,開辦於清道光年間,它與其他冷布莊不同,為前店后廠,只出售自織的冷布。其他冷布莊招牌多寫「本號自運寬窄各號粗細冷布照行發售一等」字樣懸於店前,而「興盛祥」只寫八個大字「獨家定製,蚊蠅不入」。據傳,「興盛祥」的掌柜姓崔,是武清人。他極精明,經一位在宮裡當差的同鄉介紹,每年一過端午,就派夥計到大太監李蓮英的府上,把大大小小的紗窗都換上新的冷布,且分文不取。一連換了三年,李蓮英覺得過意不去,便讓帘子庫(位於地安門內大街路東,明清時為皇宮採購、製作、儲存帘子之所)總管把每年夏季為宮裡提供冷布的差事給了「興盛祥」。有了這份「皇差」,「興盛祥」的生意越來越好,成了京城著名的冷布莊,而李蓮英也從中得到不少好處。每年的三大節(春節、端午、中秋),崔老闆都要親自登門拜訪李蓮英,並送上厚禮。據《清宮太監回憶錄》記載:「夏日裡宮中的蚊子多不足為奇,奇怪的是,居然不掛蚊帳,大夥防蚊子的方法都一樣:拉上門帘,釘上冷布。這冷布是李大總管特意從興盛祥冷布莊定製的,做工很是考究,蚊蠅難以進入。」

頤和園樂壽堂為防蚊曾高搭天棚

慈禧太后散步太監手提熏香爐驅蚊

光緒年間,頤和園是慈禧太后夏日經常駐蹕之所。據慈禧太後身邊的女官德齡回憶,每年立夏以後,秋分以前,頤和園裡的蚊子特別多,見人就咬,很是煩人。老佛爺長得富態,肌膚保養得柔嫩、光滑,尤其愛招蚊子。她被蚊子咬了之後,便暴跳如雷地把氣兒撒在太監、宮女身上。

每年「夏至」之前,慈禧居住的頤和園樂壽堂要搭起天棚。這天棚與盛夏之時京城王府、四合院里搭的天棚有所不同,那些天棚主要是防曝晒、降暑熱的,而樂壽堂搭起的天棚主要是防蚊蠅的。先用又細又直的杉樹桿橫一根、豎一根地從四面直到殿頂都搭上架子,然後在殿頂上及殿四周的架子上鋪上葦席。在宮殿開窗戶的地方,用冷布做成紗窗。樂壽堂本來就高大寬敞,加上這個天棚,既遮陽又擋蚊蠅。天棚搭好后,慈禧太后便派太監、宮女守著,發現蚊子,立馬打死。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記載:「給老太后寢殿搭天棚,目的是做成一個大蚊帳,把宮殿罩起來。而這蚊帳是非常的大,包括整個樂壽堂。對天棚的要求也必須是嚴絲合縫,不許有一點空隙往裡飛蚊子鑽蠓蟲。」

有一天晚上,兩個宮女在慈禧寢宮門外「上夜」(即值夜班),沒留神紗門兒開了一道縫兒,放進去一隻蚊子,可巧咬了老佛爺臉。慈禧太后大怒,令兩個宮女相互掌嘴,然後讓她們一步不動地在院子里站了一宿。這兩位宮女被蚊子叮得渾身是包,還被罰月食(每月俸祿)倆月。

夏日裡,慈禧太後晚膳后常到昆明湖畔的長廊里散步乘涼,宮女、太監要為她前前後後提著熏香爐來熏蚊子。每年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之日,頤和園裡的宮女和女傭們這天晚上都要在月光下穿針引線舉行「女紅」比賽。比賽結束后,慈禧太后要對獲勝者予以賞賜。農曆七月雖已入秋了,但昆明湖邊的蚊蟲仍然不少,貼身宮女要在她身旁點燃艾蒿驅蚊。

作者: 戶力平

「火繩」曾是老北京最常用的驅蚊「神器」

康熙皇帝賜名「火龍」

冷布糊窗曾是老北京最普遍的防蚊招數

打磨廠「興盛祥」包攬了皇宮用的所有冷布

頤和園樂壽堂為防蚊曾高搭天棚

慈禧太后散步太監手提熏香爐驅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