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巴菲特說自己:投資之外的人生

作者:李煒

除了愛喝可口可樂,巴菲特傳奇的經歷里還有哪些精彩的瞬間?

1962年,巴菲特接觸到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家瀕臨關門的單一主業的紡織公司。54年後,2016年的伯克希爾,有61個子公司,47個少數股權,33萬名僱員,2100億美元收入,4000億美元市值。而巴菲特直接管理的公司總部,還是只有25名員工。

巴菲特本人,86歲,仍是每天上班並閱讀五、六個小時。他不是一個普通的億萬富翁,而是一個萬貫家財的普通人。

可是,誰又能定義什麼叫做普通呢?

早上他開車需要5分鐘的時間到辦公室。對他來說,這是很美好的5分鐘,他會路過一家麥當勞,坐在車裡點一個麥滿分漢堡。如果當天早上的股市上漲,他可能會點3.17美元的豬肉培根漢堡,裡面還有芝士和雞蛋。但如果市場不好,他就可能改吃這個,只需要花2.95美元。到了辦公室,他會給自己倒上一大杯可樂,開始享受美味的早餐。

巴菲特的一天就是這樣的開始,五十年如一日。「股神」的帽子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對他來說,他只是非常享受參與數字的遊戲。

「我現在就送你一輛車,任何你想要的顏色、款型,選好第二天就送到。但是有一個條件,這輛車將會是你人生中的唯一一輛車。你會怎麼做呢?你會很愛惜這輛車,保養它,關心它。當然,你的人生可以擁有很多輛車,但卻只有一具身體和一個大腦。它們現在運行的很好,但它們一輩子跟著你,你需要好好的愛惜它們。」

巴菲特喜歡數字。

他充滿好奇心,小時候,愛讀書,讀了很多的書。7歲的時候他看了一本書,叫做《a thousand ways to make a $1000》(掙1000美元的一千種方法)。他真的嘗試了,挨家挨戶,賣可樂、賣報紙、賣雜誌、賣口香糖。他喜歡這個遊戲,他喜歡做自己的老闆,比如送報紙,他可以安排自己喜歡走的路線。早上五六點鐘的時候,他騎著車遞送500份報紙,一份報紙掙1便士,為了獲得複利。他將這些獲利換成其他的貨品,再轉手,大小「複利」就在他的心裡了。

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父親是股票交易員。他出生后的第二年,父親就失業了。父親對他的教育方式簡單直接,「you know why you are doing, and what you are doing. That』s good enough.」(你只要知道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樣做,這就足夠了。)父親給了他很多的信任和信心。他愛他的父親,或許也讓他愛上了父親所做的工作。

12歲的時候,巴菲特的父親成為共和黨議員,全家搬到了華盛頓。轉學后,他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成績很差,並以捉弄老師為樂。當時學校老師的退休計劃都持有AT&T的股票,為了跟老師對著干,他決定做空AT&T,於是他買了10手這隻股票的空單,並且將持有做空的證明帶到學校拿給老師看。招人討厭的孩子老師自然不喜歡,但老師也得出一個結論:他懂股票。

正值青春期的巴菲特也同時面臨了家裡的困難,他的母親患上了嚴重的頭疼病,脾氣變得異常糟糕,三個兄弟姐妹都很怕母親。面對這樣的境遇,巴菲特作出的決定是離家出走。他約上另外兩個小夥伴,以在路邊搭順風車的方式就走起了。事情的結局是,他們最終被州警截住帶回了家。巴菲特當時被警察嚇壞了,但他的父親卻從沒有因為這件事責備他。他對巴菲特說,「You know, you can do better than this."(你知道你應該能做得更好)。

就是這件事,巴菲特感覺讓父親失望了,這次他搞砸了。一直以來,他的父親不會講大道理或用各種說辭教導他,而是用實例顯現出對兒子的信心。巴菲特回憶說,「我收到過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出生時有他這樣的一個父親。」

16歲,巴菲特高中畢業。他並不想上大學,而是想直接去買賣股票,他感到在學校里收穫不到他想要的。但終究他還是上了大學,他僅用三年時間修滿了學分畢業。他想儘快離開學校。

他申請了哈佛,然並卵。但被拒絕卻成了他最大的幸運。在翻看哥倫比亞招生信息時,他注意到Graham(格雷厄姆)和Dodd(多德)在那裡教書,他喜歡他們的書。於是他給Dodd寫信,「Dodd教授,我原以為你們已經不在人世了,真沒想到,你們竟然在這裡教書呢。我非常想去上你們的課。」然後,他就這樣被錄取了。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巴菲特說,"It just shows. you never can tell."(它就這麼發生了,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

開啟投資生涯

16歲的他從一個股票散戶走向了專業人士的道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兩個最基本的原則也是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並矢志不渝。第一條,永遠不要賠錢(Never lose money)。第二原則,不要忘了第一條。

他畢業便開始了投資生涯。20歲的人,看起來像16歲,做事像12歲。巴菲特不善於交際,更不善於撩妹。他的人生有兩次轉折,第一次是從子宮降生,另一次則是遇見了他的太太Susie。

「She is the girl.」 那就是他的真命天女。

他曾經害怕公開講話,這事兒讓他想吐。為了攻克這個難題,他上了卡內基成功學的講座班,學習公開演講。這也改變了他這個人。所以你在巴菲特辦公室看不到他在尼布拉斯加大學的畢業證,也看不到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證,但是你卻能看到他在牆上掛著卡內基學習班的證書。在上了學習班的第五周,他向妻子求婚了。

那一年他21歲。

1956年,巴菲特回到奧馬哈時,並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他的親戚和朋友說,不知道怎麼打理家裡的錢。他說他將不會再回到做股票交易員的工作,但如何他們願意合夥做股票投資,他願意嘗試。於是在回到家鄉的幾個月後,他成立了第一個合夥企業。

接下去的六年裡,他一個人建立起自己的合夥企業的品牌——專註於便宜的可交易證券,並且獲利。1959年,查理芒格走進巴菲特的人生,兩個小伙兒心心相惜。開始攜手「跳著踢踏舞」工作。

巴菲特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奧馬哈。有人問為什麼他要住在這裡?他說,這是他出生的地方,這是他的家,這裡的節奏、關係、社區、朋友都是家的一部分。做生意,要在一個熟悉、可靠和友好的地方。

巴菲特早期和父親一樣傾向於共和黨,而妻子對自由的追求改變了他。他跟妻子參加民主黨的活動、聽演講,包括讓他備受激勵的馬丁路德的演講。後來父親去世后,他才真正地公開自己的政治立場。

投資這件事就像打棒球賽,在手揮舞球棒的面積里,有一個區域是得分區。在投資上,巴菲特管它叫做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發現了你的能力圈,然後就不用擔心這個圈以外的事,只需要耐心地等待球落在這個圈裡。

買下伯克希爾本也是這樣的一個思維,然而總有意外。

伯克希爾被巴菲特視為一個「煙屁股」公司,它足夠便宜,可等待機會,通過管理層回購股票獲得套利。1962年,他開始購買這個公司的股票。終於有一次,管理層問他幾個錢會買,巴菲特給的報價是11.50美元。幾個月後,管理層的反饋回來了,11.375美元。 比他的報價低了一點。這讓他很生氣,他感覺被管理層糊弄了。他當時決定要買下更多的股票。1965年,他真的買到足夠多,他控制了公司並換掉了管理層。在巴菲特後來的回憶中,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芒格說,巴菲特總是自我反省。他希望能區分正確和錯誤的決定,並在未來去避免錯誤,但選擇買伯克希爾則卻是一場意外。如果你在投資股票時有情緒,你將無法做好這門生意。你對於股票有各種情感,但股票卻不會對你有情。

事實上,與伯克希爾的那次回購要約發生在巴菲特父親去世后的第五天,這件事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正是這一系列的巧合的組成,才成就了伯克希爾的輝煌。

只要便宜,一個公司,再爛的行業,再差的管理層都可能接受。這正是過去的巴菲特。芒格改變了他。從「價格極低的普通公司」轉而向「價格合理的偉大公司」的轉變,這很重要。(From fair company at wonderful price to wonderful company with fair price.)。

當然,巴菲特後來在自己的投資哲學里還建立了「護城河」理論和「經濟城堡」理論等,但這都得益於芒格的啟示。他說,「We were mental partners right from the moment we met.」(從一見面起,我們就成了彼此靈魂層面的合伙人。)

巴菲特在剛剛認識比爾蓋茨時,Bill的父親讓他倆寫下對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詞,他們不約而同地寫下了,Focus (專註)。他說,「Focus is always been a strong part of my personality.」(專註是我的性格里,最強烈的一部分。)如果他對一件事情產生了興趣,他會變得非常興奮,並且一路刨根究底,深入研究,陷進去拔不出來。

巴菲特的妻子說,他是個天才。天才是要承擔獨立、孤獨和與世隔絕的。你與他相處,即便他的人在你眼前,並不代表你真的跟他在一起。你們就想兩條平行線,直到他主動向開放連接。

改變

2004年,巴菲特的妻子中風去世了,這讓他很難過。他們雖相愛,卻也在後期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分開。

Susie致力於慈善事業。1977年她離開了奧瑪哈,離開了巴菲特,獨自去舊金山發展慈善事業。她希望把錢捐出去,幫助更多的人,但當時的巴菲特似乎並不能完全認同。她說,對於巴菲特而言,錢很重要,但重要的不是錢本身。他生活簡單,沒有買大房子,沒有奢侈的愛好。錢是他不斷追求成功和證明價值的Scorecard(分數),只是一個數字。但這就是他堅持的「複利」的基本原則所使。

2006年,巴菲特把他絕大部分資產捐出,交給蓋茨基金會打理。這與他妻子的離世有莫大的關係。他說,他人生中的全部花費不會超過他財產的1%,剩下的99%對他來說都沒有意義,這些財富應該為更多的人創造價值。這是世界首富和第二富有的人給全世界的示範。

「不。我已經有非常精彩的一生。死亡終將發生,但我不知道死後會發生什麼。我是一個不可知論者,之後可能會發生有趣的事,也可能很無趣。我終會知道的。從身體上講,我已經沒什麼價值了,僅剩一點兒的殘值。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妨礙我的工作,不妨礙我感到快樂,更不妨礙我去思考。我不感到對生活的感受和熱情有任何減少。事實上,從遊戲的角度看,我的遊戲總是變得越來越有趣。這是一場富有競爭性的遊戲,一場很大的遊戲,我樂在其中。」

李煒,現任香港東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專註於全球沖對基金投資孵化管理。大陸及香港十多年投行、資產管理經驗,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及經濟學雙學士,香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