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化遺產誰來保護?為誰造福?

6月7日,2017第五屆清華同衡學術周「遺產重塑生活」分論壇拉開帷幕,行業內外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從多個角度和層面探討對遺產保護理念和實踐的探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以「遺產重塑生活」為題發表了演講;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著重闡述了對遺產保護理念的思考;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則就保護「保護城市遺產,延續城市記憶」講述了自己的理解……其它與會嘉賓也分別就各自領域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發表了主旨演講。

學術周現場

清華同衡學術周

第五屆清華同衡學術周於2017年6月5日開幕。學術周以「健康·」為主題,通過一場巔峰講壇(以「健康·城市」為主線,邀請城鄉規劃、社會學、公共管理、城市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專家,全方位探討如何建設全面「健康」的城市);一場雙城記(聚焦成都和重慶兩大西部城市,圍繞「健康·城市·未來」議題,邀請兩地包括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民間人士在內的三方代表,辨析區域發展差異,尋求城市發展共識,為「健康·城市」提供實踐經驗的註解)和九場分論壇展開為期5天的學術大討論。

第五屆清華同衡學術周

1

政府要尤其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的制度基礎。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冀韜認為政府可以通過登錄製度,明確文物的民事權利、建立健全文化遺產進入公開市場以鼓勵保護利用的途徑與法律規則,這是走通文化遺產活化利用之路的關鍵所在。通過建立文物登錄製度,我們可以明確文物的權利主體、客體和權利義務邊界,即「誰可以對哪些物做些什麼」,打通文化遺產活化利用之根本障礙。

2

★花間堂

2009年,從在麗江營建第一座花間堂起,她不僅堅持用傳統工藝修復建築,更一路執著地探尋老房子背後主人的身世與生活——清朝的探花在公退閑暇時過著怎樣有趣的生活;漂洋過海的一架鋼琴,如何在民國女子學校穿旗袍的老師指尖躍動出美妙的音符……西藏坐望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花間堂創始人張蓓認為,物質性的房子要保護,房屋主人雅緻的生活美學和打動人心的思想更應該繼承。

展望未來,張蓓認為如今的文化旅遊已經到了一個拐點,產品文化+旅遊的「2.0時代」即將來臨。隨著產品由點變為面,文化定位由分層到分類,未來的商業模式即將被改寫,經營者也應與時俱進,把目光投向產品和硬體的升級換代,打開市場的路徑。

★本意手作

本意手作創始人繆茗華被他的學生們親切的稱為「喵叔」,他曾是台灣企業高管,現已在北京生活、工作了22年。在58歲的時候,「喵叔」抱著對木作和生活的熱愛,開始「本意手作」的創業。他本著將傳統的木工工藝變得「好玩」的年輕心態,開始了木工的研發、教學和推廣工作。

多年來,「喵叔」和他的團隊將傳統工藝不斷融入現代生活,逐漸把單純的「木匠工坊」變成了容納整個木工生態的「學校」,學生不僅可以完成自己的作品,還能夠學習成長為一名木工設計師。現在本意手作已開始嘗試合作開設高校專業課、文保專業班等項目,與遺產的關係更加緊密。「對木頭的執著和溝通」一直是本意手作秉承的理念,在全社會日益關注傳統的今天,繆茗華的木作事業為現代人關注傳統工藝提供了重要窗口。

★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復興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導,清控人居遺產研究院院長張傑簡要梳理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的發展歷史和由此形成的城市格局特色,並介紹了景德鎮瓷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復興利用的工作。景德鎮明清時期的徐家窯遺址在充分論證后,在老窯工參與下,邊清理邊考證,按照原始信息和傳統工藝建造,成為第一個在老城區內原址復建的窯址,目前是陶瓷非遺活態傳承的空間。

1「破處距離感」——以蘇州古城保護實踐為例

當下歷史文化名城中普遍存在遺產保護與現代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感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蘇州市文物局副局長尹占群在發言中指出蘇州通過古城保護與發展中的四個具體實踐——「馬桶的存與廢」、「吳大澄故居能否開飯店」、「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星雲法師改建文保建築」充分證實了遺產保護如何與現代生活有機相融。不宜居的古城是沒有活力和前途的,古城的發展一定要迎合人的需求。協調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見和聲音,在古城的大風貌不被破壞的情況下進行保護和改造,手段永遠不止一種。

2

史家衚衕博物館項目源於2009年胡錦濤主席會見查爾斯王儲,後者對傳統的文化生活十分感興趣,英國王儲慈善基金會()由此成立,隨即獲得了一些熱心企業家的資金援助和東城區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並付諸事實。

原英國王儲慈善基金會()首席代表、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胡新宇老師介紹史家衚衕24號原是清末高官私宅,後為才女凌叔華的嫁妝,建國后輾轉變動,改造前被用作幼稚園、國小。博物館營造過程中北京市檔案館提供了大量史料,規劃學者當地居民共同進行參與式設計工作,老北京歷史學家文保工程專家專業施工隊使建築改造歷史性與現代性兼具。

3

虛擬現實技術與歷史文化遺產的結合,具有提高遺產展示精度、尊重遺產原真性;服務群體規模大,不受遺產周圍空間限制;人與遺產交互性強,保護遺產本體不受破壞;傳達知識維度豐富,技術與內容介面集成能力強等特點。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技術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林文棋提出基於虛擬現實的歷史文化遺產虛擬產品平台,將以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等實體空間為依託,通過微電影、戲劇、紀錄片、遊戲、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故事情結等虛擬產品形式再現歷史場景,深度展現不同遺產空間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潛在價值,使歷史回到現實,使文化得以根植和傳承。

高科技的介入,通過更生動的展現、更強沉浸式的互動、以及更加多樣化的歷史文化內容差異性體驗,我們能更好地處理歷史與現在保護與發展長期與短期的關係,使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世界上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收藏文物最多的單位,也是客群來訪量最多的博物館。但是在今天遺產重塑生活的語境下,羅列這些「世界之最」並不是最重要的,遺產資源有多大限度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才是故宮思考的核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回顧了幾代故宮人多年來的艱苦努力和近年的一些發展舉措,幽默生動了闡述了通過合理的保護利用,遺產資源如何滲入和重塑生活的方方面面。

故宮首先在秉承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不改變文物原狀,傳承傳統技藝等原則下,以「工匠精神」對故宮內殘損的院落、古建築、建築傢具裝飾、藏品等進行不斷修繕。故宮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所文物醫院,加強文物分析、檢測、研究、修復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通過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遺產資源的可利用空間,故宮博物院也因豐富的藏品和遺產資源、頂級的參觀體驗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其次通過清理私家車及佔道商業設施更新購票系統增加休息設施和標識系統分類改造道路增加建築內部燈光照明清理院落及閑置房間拆除臨時建築等整治措施,使故宮參觀變得更加人性化、便利化。

同時為了加強人才和技術的傳承,故宮成立了故宮研究院;為了增加文物展示的深度和廣度,故宮不斷更新展覽空間,運用網站微信VR技術APP數字社區智慧故宮知識講堂等技術不斷拓展展示領域;為了增強文化的滲透性,故宮不斷加強對其他城市和國外的文化交流和輸出。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的「文化遺產日」。2017年,經國務院批准,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09年國家文物局創設主場城市活動機制以來,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國家文物局都選取一座城市舉辦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今年主場城市活動將在河南省洛陽市舉辦。今年文化遺產日共徵集到「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遺產」等五條口號,在主場城市洛陽舉辦的相關活動也豐富多彩。

目前看來,雖然遺產保護正呈現出越來越積極、廣泛的態勢並逐漸成為全民共識,但是近年來城市集體「失憶」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孤島現象」(只重視孤立的遺產點的保護而忽視遺產之間線、面層次的保護)、「熱島效應」 (遺產旅遊過熱帶來的保護壓力)、啞鈴社會與鄉村遺產遺失工業遺產如何保護利用等問題的大量湧現也使我們不禁反思,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仍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化遺產保護,任重道遠。合理有效地發揮遺產作用,要有現代意識,與現代呼應,不能拒絕現代、拒絕文明、拒絕生活,要使文物保護活在當下,活在今天的生活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