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長安信託又曝兌付危機!投資者哭了!光大銀行急了

近日,投資者王先生正陷入一場信託投資的煩惱中。2年前就到期的信託計劃,不但沒有給他帶來預期中的收益,而且到現在本金也未拿回。

王先生的投資煩惱正是長安3號兌付問題。2013年3月7日,長安信託發行了「長安信託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稱「長安3號」)。

該信託的代銷機構為光大銀行,信託計劃投資樓俊集團65%股權對應收益權,到期日為2015年3月7日。但由於信託計劃的相關擔保方連帶投資主體樓俊集團出現問題,導致長安信託無法到期兌付。

在信託計劃書中,雖然明確有風險自負的提示,但投資者卻認為,發行方長安信託和代銷機構光大銀行存在風控不嚴等諸多問題,要求光大銀行和長安信託歸還本金。

然而,對投資者提出的要求,長安信託卻一直不置可否。因此,有投資者將長安信託告上了法庭,目前該案件正在審理中。

同樣對於投資者提出的要求,光大銀行則認為其只是代銷機構,沒有償付本金的責任。

真的如光大銀行所表述的那樣嗎?投資者還能不能拿回本金?

長安3號的兌付困局

長安3號、存續期為24個月、總募資額為12億元(其中個人投資者10億元),資金保管人為光大銀行太原分行。發行時,信託說明書中提到預計年化收益率9.5%。

該信託產品由光大銀行代銷,客戶群體全部為光大銀行的VIP客戶,起售門檻300萬元。

從信託條款來看,該信託資金投資于山西樓俊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樓俊集團」)65%股權對應的收益權。通過企業信息查詢平台天眼查可以查詢發現,樓俊集團的股東為泰聯投資(持股70%)和郭啟飛(持股30%)。

其中,泰聯投資的全資股東為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稱「聯盛能源」),而聯盛能源又是聯盛集團旗下企業。聯盛集團由邢利斌創立,同時邢利斌和其妻子李風曉共同持有聯盛能源100%股權。

從信託計劃內容看,郭啟飛將其持有的樓俊集團30%股權對應收益權轉讓給長安信託,並承諾在回購期內溢價回購;

泰聯投資將其持有的樓俊集團35%股權對應收益權轉讓給長安信託,再由聯盛能源負責溢價回購。泰聯投資和郭啟飛在收到12億股權收益轉讓款后,需將資金以股東借款的形式發放給樓俊集團。

為保證此份信託計劃得以兌付,產品設計了複雜的擔保結構:

1,山西滙豐興業焦煤集團、離柳焦煤集團和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3家企業以及邢利斌和李風曉夫婦為回購方的回購義務提供連帶擔保。

也就是說,如郭啟飛和聯盛能源投資未能在長安3號到期前回購樓俊集團65%股權對應收益權,則應由擔保方(山西滙豐興業焦煤集團、離柳焦煤集團、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3家企業以及邢利斌和李風曉夫婦)來保證回購履行;

2,樓俊集團還將旗下3家子公司的部分礦井採礦權抵押給長安信託;3,信託成立6個月後,樓俊集團需將下屬企業每個月煤炭銷售額的10%划入資金監管賬戶。

附圖 長安3號的擔保模式

然而,因煤炭行業持續不景氣,該信託計劃投資的項目和擔保人都出現了問題。2013年11月,邢利斌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聯盛集團已失去了債務清償能力,並向當地法院提出重整申請。聯盛集團的問題牽扯到旗下子公司、孫公司聯盛能源、樓俊集團的一系列問題。

2014年3月,重要擔保方、聯盛集團實控人邢利斌被警方帶走調查。2014年9月,另一個重要擔保方之一的離柳焦煤集團董事長也被帶走調查……糟糕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長安3號兌付風險被徹底暴露。

2015年3月,信託計劃出現了到期后仍無法兌付現象,相應的解決方案拖了2年至今沒有結果。

信託公司和銀行都被指有不規範之處

上海的一位投資者王先生反映,長安3號曾在2014年3月有過一次派息,收益率確實達到了信託說明書中的預期收益率9.5%。「

但直到對簿公堂,法庭上展示的證據顯示,這次派息的信託收益並不是來自樓俊集團的股權收益,而是長安信託自己的墊付。」

王先生表示,「按照信託說明書,樓俊集團承諾將採礦證抵押給長安信託;信託合同還約定,每一期到期日前3個月時歸集保證金總額應達到信託總規模20%,到期日前兩個月時歸集保證金總額應達30%,到期日前1個月時歸集保證金總額應達50%。

在與長安信託的訴訟案期間才得知,長安信託既沒有辦理採礦權抵押手續,也未將抵押款項打入監管賬戶。這就導致在聯盛集團申請重整后,整個資金鏈條斷裂。」

對於此次投資,包括王先生在內的多位投資者認為,他們與銀行之間是售買關係,存在金融中介服務關係,長安3號信託產品出現問題,銀行難逃其咎。「最讓我們接受不了的是光大銀行置之不理的態度。」

長安3號認購風險申明書中顯示,風險提示的第一條為「信託計劃不承諾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投資風險」。有投資者表示,自己對當初的輕率投資舉動悔恨不已,「當初長安3號也確實存在『走完認證程序前就宣布信託成立,光大銀行提前劃款』等一些不太合規的做法,但我們還是草率地就進行了投資」。

圖2 信託認購風險申明書

剛性兌付能否實現?

現在讓這些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是,當初自己投資信託計劃的本金能否收回?到底由光大銀行和長安信託誰來承擔責任?畢竟在此前發生過的信託兌付危機中,剛性兌付的實際案例並不在少數。

對於長安3號的兌付問題,投資者中存在著不同意見。一部分投資者認為,責任應由光大銀行負責,而另也有一部分投資者認為,應由長安信託來兜底。

2016年8月,有69名投資者在西安法院、陝西高院聯名起訴長安信託。目前,該訴訟程序還在進行中。

有媒體給長安信託發放了採訪郵件,同時也電話聯繫到長安信託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由於長安信託與投資者的訴訟結果尚未公布,不便接受採訪。目前,媒體仍未收到長安信託的採訪回復。

對於另一關鍵機構光大銀行,其公關部的一位人士表示,光大銀行只是代銷機構,責任應該由發行機構來承擔。

2010年後左右,包括煤炭等傳統行業融資不暢,大都通過發行信託計劃解決資金困境,當時行業監管不夠審慎嚴格,銀行和信託機構開展銀信合作過程中有很多不規範之處,並有多起信託兌付危機爆發。

隨後監管層出台多個文件、加強對信託行業整頓,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2014年銀監會發布《99號文》(《銀監會辦公廳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4〕99號)),確立了「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信託文化,理順了剛性兌付的問題。

金作鵬表示,在《99號文》發布之前,幾乎所有踩雷的信託都由銀行來兜底。「儘管銀行只是代理機構,但信託公司在發行后,產品推廣、代銷大都走關聯銀行渠道,。

旦由信託公司來負責剛性兌付,很可能牽連到該公司發行的其他產品」,因此迄今為止,已公布解決結果的信託兌付危機無一由信託公司兜底。

對信託兌付的幾點猜測

1、信託產品無風險時代已過去

此起彼伏的兌付危機事件預示著信託業進入了「多事之秋」。事實上,在國內經濟經歷結構性轉型的陣痛、實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投向實體產業的信託類產品收益正在走低、風險正在放大;

同時,證監會打擊場外配資、對傘形信託的清理,也使得證券類信託產品整體陷入低迷。

2到期無法兌付情況增加,剛兌進入臨界點

風險項目增多,意味著信託公司背負更多的兌付壓力,信託打破剛性兌付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

此前,眾多投資者未對信託風險給予足夠的重視,是因為堅信信託的「剛性兌付」。所謂「剛性兌付」,指的是信託產品到期時,若信託產品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託公司需要兜底處理。

實際上,「剛性兌付」並不是一個明文規定的法定義務,而只是信託業一個長期潛規則。

信託兌付違約的六個苗頭

Q1:最近聽消息說,信託業高風險資產超過700億,能源和礦產類項目居多。有三家大公司風險資產高於凈資產,7家超過了凈資產50%。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公司的兌付岌岌可危?這些公司的產品,也不要再碰了?

Q2:信託產品投資的項目,一旦出現哪些苗頭,就需要重點關注其兌付風險?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有什麼建議嗎?

A1:不應這樣簡單來認識。

首先,信託項目的風險統計採取了相對嚴格的口徑;

也就是說,將出現一些風險因素的項目、運行中情況出現一些變化的項目乃至辦理過信託期限延期的項目,統統納入風險項目統計。從實際看,其中大部分最終不會發生兌付問題。

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向銀監會上報的風險資產9個多億,都是單一信託,其中8個億是我們公司過去股東委託我們向指定主體的融資,我們公司僅承擔事務管理職責。

這8個億不存在任何兌付問題,我們按最嚴格的口徑向監管部門進行了報送。

可以說,這些項目都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在行業中,我估計像我們公司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其次,信託公司對每款產品都有嚴格的風控措施,比如鎖定估值充足的抵押物,或要求融資方必須搭配擔保機構作為第二還款來源。

第三,信託財產依法分別管理,分別記賬。一個信託項目即使存在風險,也並不會累及其他項目。因此,你更應充分注重的是具體信託項目的資質和增信措施。我個人倒是覺得,看不到的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A2:我個人覺得要從六個方面重點切入。

第一,你必須了解信託融資項目的實際控制人,時時通過報紙網路了解他是否會突然「跑路」。

第二,你可以打聽信託融資項目方是否存在大量的短期民間借貸。這可能會折射企業資金鏈是否吃緊。

第三,信託融資項目方的投產項目,是否產能過剩?如果投產項目的產品因此賣不掉,信託產品自然承受不小的兌付壓力。

第四,你還需要通過媒體、微博微信、BBS等各種渠道,了解信託融資項目方的融資能力及在金融業的口碑,能否從銀行募得足額貸款兌付信託產品本金利息。

第五,密切關注一下信託融資項目近期是否存在負面報道,通常銀行會對這類存在負面輿論的企業收緊貸款政策。

第六,我不建議你去投資掛鉤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信託融資項目,這類市場有些已供大於求,信託融資償付風險較高。

投資者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給信託公司打電話,時時了解信託產品融資方的運營狀況與財務數據,並做好錄音證據,一旦信託產品出現違約風險,就拿這些「證據」向公司問責。

個人投資者往往勢單力薄,不可能像信託公司時時了解跟蹤信託融資項目方的資金鏈是否斷裂。向信託公司查詢舉證,也是投資者自我維權的一種方式。

同時,你也可以自己找出一些信託產品風險苗頭,一是到信託產品對應的房地產、礦產項目做實地考察,了解他們的銷售回款狀況;

二是多看報紙網路,了解同行業同區域企業的最新經營動態,如果出現企業家跑路潮,就要留心自己信託產品對應的融資企業會不會有資金鏈斷裂風險;

三是要向信託公司定期索取信託融資項目方的財務數據,作為證據「打官司」。

投資者在產品存續期間不主動了解信託融資項目方的具體經營進展,搜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直到信託公司告知他們產品出現違約風險,才著急尋找解決方案,到時為時晚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