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正月二十吃春卷炸油糕習俗

「過了正月十五,年就算過完了!」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也都是這樣的習俗,但事實上年齡大一點的都知道過了正月二十年才算真的過完。

史書記載正月二十日稱為「添倉日」,這天農家均要祭祀倉官。。舊時從官方講,十二月二十日稱為「封印」日,正月二十這天叫做「開封日」,意思是年過完了,都要進入正常的工作,各種公章印鑒都要重新開封啟用了。

在添倉日,各地習俗不盡相同,大致都要吃春卷。春卷在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人也稱為"春餅"。春卷是用上白麵粉加少許水和鹽拌揉捏,放在平底鍋中攤烙成圓形皮子,然後將制好的餡心(肉末、豆沙、菜豬油)攤放在皮子上,將兩頭折起,捲成長卷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即可。春卷皮薄酥脆、餡心香軟,別具風味,是春季的時令佳品。

據晉周處《風土記》載:"元旦造五辛盤",就是將五種辛葷的蔬菜,供人們在春日食用,故又稱為"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那時不僅立春這一天食用,春遊時人們也帶上"春盤"。

到了唐宋時,這種風氣更為盛行。在唐代,春盤又叫五辛盤。著名詩人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和陸遊的"春日春盤節物新"的詩句,都真實地反映了唐宋時期人們這一生活習俗。宋朝吳自牧在《夢梁錄》中這樣描述:"常熟糍糕,餛飩瓦鈴兒,春餅、菜餅、圓子湯。"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餅。

明代李時珍說:"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以後春盤、五辛盤又演變為春餅。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打春》中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鬧也。"這樣,吃春餅逐漸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

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餅"又演變成為小巧玲瓏的春卷了。這時它不僅成為民間小吃,而且也成為宮廷糕點,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席"128種菜點中,春卷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

春卷

卷卷

而在山西一帶,正月二十日都有吃「卷卷」,炸油糕的習俗。在添倉日,一般中產以上人家,這天均食「卷卷」,並於晚間把「卷卷」放入米糧倉內和缸中,名為「添倉」,表示祝賀今年仍要倉廩豐滿之意。

「卷卷」其實就是春卷,只不過內容略不相同。攤卷卷的工藝是先把白面攪成稀稀的糊狀,在平底鍋里攤成如紙的薄餅。將各種時蔬如豆芽、粉條、肉絲、炸豆腐乾、蓮菜、韭菜、蘿蔔絲等,經過焯燙、熟制等程序,加上調料料拌成熟餡待用,可以依照個人的喜好來選擇餡料。做卷卷時,把薄餅從中間切開一分為二,將拌好的餡呈一字形攤在切開的薄餅上捲起來,像一條裝滿糧食的口袋,一條條堆放起來。民間百姓說吃完了卷卷,這年就算是正式過完了,也要忙碌起來準備春耕了。

炸油糕則是是山西,陝西,北京等地方糕類小吃。油糕又叫年糕、棗糕,由黍科糜子、大棗精製而成,經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油糕意味著生活竹子開花,一年比一年「高」。

吃卷卷、炸油糕、吃春餅,雖然各地風俗不同,但是也表明了老百姓繼承千年傳統習俗,期望美好生活的良好願望。春節休息已成為過去,新的一年需要努力勞動,一年之計在於春,大家一起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2017-2-16榆木齋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