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作家王萬兵:專訪王躍文,文學滋養了我的靈魂!

文學創作指導導師:網路文學院院長、《新文報》主編 、作家第一村知名作家王萬兵及工作室鼎力推薦。

受松社書店的邀請,作家、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近日與綠城讀者分享了他的最新作品《無違》。當天一同參與對話的還有作家、河南省作協主席邵麗,兩位嘉賓從《無違》開始說起,談到文學創作的真實性、小說的細節、文學對個人的滋養等話題,為現場讀者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文學分享。

《無違》是王躍文的首部人生隨筆集,它將帶領讀者直抵作者真實的內心世界。

圍繞「小說創作和個人閱讀」的主題,兩位嘉賓首先探討了各自的小說創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文學的真實」。王躍文認為,文學所謂的真實,未必是我們眼見的真實、發生在生活里的真實,它應該是作家筆下的藝術的真實。他以自己早期作品《國畫》為例,「這部小說有50多萬字,裡面的事情和人物沒有一個是我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直接搬過來的,但是為什麼讀者還是覺得寫得很真實?那是因為我對整個這一塊兒生活非常了解,營造出的那種氛圍和關係,以及人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讓人感到十分真實。包括多年前讀邵麗的《我的生活質量》,裡面人物的處事方式和微妙的關係,只有在那個場域里待過的人才能寫得出來。」

一本小說中的整個構架與作者經歷的現實事件完全不同,為什麼那麼多讀者會在裡面尋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邵麗看來,這是作家的一種能力。「《我的生活質量》寫的就是一代人的集合,當時很多比我大幾歲的朋友都會覺得書中某個部分是在寫自己,其實我寫的是城市化進程中人們普遍要面對的焦慮和思考。那麼這部作品有原型嗎?有,但這個原型非常小。」邵麗說,「作家不可能寫100部作品就是100個人的人生經歷,作品都是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文學作品有時是感性的,作者的意圖越含蓄越好。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作品不見得就是好作品。」王躍文補充道,「有時我們說,這部小說主題很鮮明啊,這不是誇獎,好的作品很多時候不是拆分一下就可以概括中心思想的。」

王躍文分享的創作感悟,對一個讀者了解一個作者非常有益。有時我們會好奇,作為一名作家,他的個人閱讀是怎樣展開的,從文學中受到了怎樣的滋養呢?其實,上一代的作者受到的文學滋養有時比我們想象得還要貧乏。回憶起兒時的閱讀經歷,邵麗感慨連連,「那時候我們看一本書都很困難。小時候讀《紅樓夢》沒頭沒尾,抓住一本書不知道是什麼就讀來讀去。父親有一本《本草綱目》,我和兄弟姐妹就給翻得稀爛。那時候絕對不肯放過一個帶字的東西,我們的理想很渺茫,不知道該怎麼樣,所以書本帶給我們的很多東西太重要了。」

王躍文同樣碰到過這樣的無力感。「我非常感謝文學,假如沒有文學,人類早已滅亡」,這是他曾在一所大學隨口說出來的話,但是此次又在這裡重複給大家。他說,「如果沒有文學,我的生活可能沒有任何意義。假如有來生,我仍然願意當作家。」他談起自己非常喜愛的大詩人蘇東坡,蘇軾一生為人高潔,是位很有才氣的一位詩人,然而一輩子遭受流放,人生非常坎坷,最後死在了遭流放的路上。在王躍文看來,可以說是文學點亮了蘇軾的生命。「假如他的生活里沒有文學,真的不可想象。受過文學滋養的靈魂真的是不一樣的,它會發著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