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歷史在這個國家重演

原題為《一百年前的美國移民》

1917年2月5日,整整100年前,美國社會曾經通過一項堪稱當時「史上最嚴」的移民政策,即1917年《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 of 1917)。時隔百年之後,連日子都相差無幾,歷史在這個國家重演。

1910年,一艘開往紐約的船隻滿載移民。從面孔上看,多數人應該是來自歐洲。美國是一個移民及其後代組成的國家,不同時期,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懷揣「美國夢」來到新大陸,美國政府的移民政策也因此不斷改變。有學者指出,美國移民政策歷史上歷經三大階段:自由放任、品質限制與總量限制。建國后的最初100年,美國一直是以自由放任為移民政策理念;從1870年代起,美國開始制定相關的品質管制法案,包括1882年的《排華法案》。由於同期來自拉丁美洲與東歐的移民人數也很龐大,美國國會於1887年推動了讀寫能力的文化水平測驗。到1924年,國會又規定每年移民人數將以15萬人為限,通過一套複雜的計算方式,視國家和地域分配。

2017年1月27日,美國新任總統川普頒布了一項行政命令,俗稱「禁穆令」。該行政令要求,未來90天內,禁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索馬利亞、葉門和利比亞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另外,川普還暫停原有的難民接納項目120天,而歐巴馬任內啟動的在美重新安置敘難民計劃遭無限期中止。

1911年,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海灣,亞洲移民抵達天使島的檢疫站。由於西部掘金熱以及橫貫東西鐵路的興建,加州等地吸引了大量來自、日本等國的亞洲勞工。20世紀初,亞洲移民威脅到白人勞工的飯碗,成為被人歧視的少數族裔。根據華裔作家李漪蓮《亞裔美國人的故事》一書的記載,數萬人與日本人千方百計不惜以違法的方式移民美國。亞洲移民會藏在火車車廂里,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入美國;或是躲在船里,從古巴和牙買加進入美國。運送亞洲人進入美國成了涉及不同種族、利潤豐厚的買賣,不少希臘人、義大利人都參與進來,還有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和墨西哥蛇頭。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客戶偽裝成其他種族,騙過邊界崗哨。曾有報道稱,一個加拿大邊境上的蛇頭經常把人偽裝成印第安人,「給他們穿上『印第安服裝』,讓他們拿著裝滿樹皮的籃子。」

「我們今天的狀況跟100年前正好一致。」在川普的移民禁令出台以後,美國CNN有線電視網的報道說,前後兩項禁令不乏相似處:首先,支持者們都認為這些限制對國家安全而言是必要手段;其次,這些限制增加了某種形式的檢測;最後,這項禁令似乎針對國別出身,涉嫌歧視。

1911年,紐約市埃利斯島,衛生人員在檢查女性移民的眼睛。當下移民美國也都有體檢項目,但只需在原籍國家的醫院完成即可。而100年前,在進入埃利斯島這樣的移民站后,移民們當時必須現場接受政府公共衛生人員的身體檢查。有人負責檢查眼睛,以確定有沒有像沙眼這樣的傳染病;有人檢查頭皮,看有沒有頭虱之類的衛生問題;還有人負責檢查肺結核、心臟和呼吸系統等方面的疾病。沒有通過健康檢查的移民,衣服上會被留下標記,很多移民後來回憶,他們最害怕的是眼疾檢查。檢查人員會用器具撐開移民的眼睛,翻開他們的眼皮。沙眼是導致移民被扣留或被遣返的主要疾病。埃利斯島絕對不歡迎傳染病患者。

與今天一樣,100年前的《移民法案》同樣揮舞「國家安全」的大旗。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展開,起草和通過這項移民法案的美國議員們認為,此舉對國家安全來說實屬必要。法案禁止那些「主張通過武力或暴力推翻美國政府或所有形式的法律」的人,以及那些將「宣揚或教唆謀殺美國警察或官員」的人入境美國。

1910年代,加州舊金山海灣天使島,很多來自的移民接受消毒后,在碼頭等待。位於天使島東北角的移民中心是加州的歷史地標,它於1910年啟用,完成了對大約一百萬亞洲移民的檢查。由於天使島的移民站對亞裔實施更嚴厲的移民政策,亞裔移民在此地滯留被審查的時間往往比東岸更久。華人在當時被拘留在天使島的亞洲移民中占多數。早在1870年代,加州就已經開始出現排華運動,隨後全美各地興起一股排華潮。1882年,美國國會首開先例,通過《排華法案》,這是第一個以某個國家為特定對象限定移民的法案(2012年國會通過決議為此道歉)。據估計,從1910年到1940年之間,有超過17萬華人辦理入境手續時被隔離在天使島,從數日到數月不等,最長的記錄據稱有22個月。

此外,法案還列出了一長串禁止入境美國的名單,這部分人群看上去定義模糊。根據《時代》雜誌和CNN的報道,這項法案的目標人群包括「所有的白痴、傻瓜、弱智、癲癇病人、精神病人……長期酗酒者、窮人和職業乞丐」,以及患有結核病和其他傳染病的人。它還禁止重罪犯、一夫多妻者、娼妓、老鴇以及無政府主義者移民美國。

1913年,埃利斯島,四位移民遠眺紐約市,他們分別來自歐洲四個不同的國家:波蘭、挪威、德國和俄羅斯。歷史上,最早一批抵達美洲的移民來自英國、德國、法國以及北歐國家。到了1890年代,西歐及北歐移民開始減少,新一代的歐洲移民主要來自東歐與南歐的俄羅斯、波蘭、羅馬尼亞、義大利、希臘等國。許多人來自貧困地區,不會說英語,只受過很少的教育甚至沒有受過教育,他們的湧入打破了原來移民組成的社會,也引發了相關移民控制政策、法案的推出。當時,美國社會輿論大力宣揚保持美國民族、文化同質化的重要性,並渲染無限制移民對此帶來的危機。雖然社會上對新移民法也有質疑,認為違反廣納百川的美國精神,但法案後來在國會遇到的阻力很小,順利通過。

與川普的禁令一致,這項法案也劃定了「禁區」。它將所謂「亞洲禁區」的人們擋在了門外,包括現在的印度、阿富汗、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島國。並不包括在內——因為1882年的《排華法案》已經有更嚴厲的限制。

1916年,紐約市,男性移民們在入籍辦公室的走廊排隊等候。早期的美國缺乏勞動力,國內各界無不歡迎勞工入境。這張東海岸移民站點的照片里,黃種人面孔較少,但是在美國西海岸,亞裔勞工佔據的比例更大。時任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曾在他的書作《美國人的歷史》中如此描述來自亞洲尤其是的勞工移民:「勞動力的湧入,起初是幾百人,後來是幾千人,最後是上萬的人,直到整個海岸勞動力的狀況就像發生了一場革命。白人勞動力不能同人競爭,他們不能僅靠一捧稻米生活,也不能為微薄的薪俸工作,最後他們發現他們自己正在被勤儉節約、技術熟練的東方人排擠出雇傭大軍……」

1917年的《移民法案》在美國社會同樣遭到了異議。事實上,時任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曾在1915年否決了該法案的早期版本。威爾遜認為,這一法案違背美國的價值觀,幾乎完全關閉了過去一直向人們開放的避難之門。要知道,政治避難曾經為美國帶來許多品質崇高而且志向高遠的移民,此舉可能將這些人擋在美國社會之外。

1920年,一艘剛剛抵達舊金山的船,3個日本小孩站在Shinyo Maru船隻的甲板上。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放鬆了對國民移居海外的限制,人口壓力和經濟壓力也促使日本人對外移民。在此背景下,美國尤其是西海岸各州,迎來日本人移民的高峰時期。1907年,美日兩國達成「君子協定」,日本同意自願限制移民美國的人數。但是到了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新《移民法案》,對移民行為做出了極大限制,全面禁止包括日本人在內的亞洲人移民美國,相當於單方面廢除「君子協議」。該移民法通過後,曾引起日本政府與民眾的強烈抗議,日本政府將該法律通過的日子定為「國恥日」,個別抗議激烈的民眾甚至在美國駐日使館前自殺。

不過,這兩番風波時隔百年也有很大的區別。川普的行政命令簽署以後,遭到聯邦法官叫停。之後,美國國土安全部停止實施該命令,並表示他們將按照禁令未頒布之前那樣,繼續對旅客進行標準的檢查。川普則責成司法部上訴,力爭恢復法令,但后被法庭駁回。「禁穆令」淪為一紙空文。而1917年的《移民法案》無論是政策本身還是執行情況,比川普的行政命令影響更加深遠。

1912年,紐約市埃利斯島,在島上等待轉移的移民。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沒有其他名字比這個小島更貼近美國移民史。埃利斯島位於紐約市曼哈頓區西南,離「自由女神像」只有數百米遠。作為當時美國的主要移民檢查站,歐洲移民從大洋彼岸乘船來到美國,須經此才能到達美國本土。自1892年美國政府在埃利斯島設立入境檢查處到1954年關閉,60多年間,經埃利斯島進入美國的移民人數高達1200萬。移民們漂洋過海來此,在自由女神像的見證下,順利入境的移民開始追逐美國夢。有數據稱,現在40%的美國公民中,至少有一位祖先是從埃利斯島進入美國,該島後來也被改造成博物館,成為現代的美國人尋根處。

這些照片,是一個世紀前美國移民的面孔,記錄了那個年代前後美國移民入境時的光景。他們身份各異,離開熟悉的故土,從世界各地,湧向這片土地。很多人遠渡重洋,甚至需要冒著生命危險,才能抵達美國。然而,迎接他們的可能是順利入境,也可能是被扣押,最糟糕的,莫過於被遣返。他們盼望躋身於「種族大熔爐」的美國社會,他們渴望尋找更多的機會,追求更好的生活。

1920年,埃利斯島的移民們在被拘留期間,在女舍監的指導下學習針織。大多數美國移民到達埃利斯島后,只停留數個小時。在接待大廳,移民們面對移民官員,在數分鐘內回答大約30個問題,包括姓名、年齡、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身上帶了多少錢、是否只有一位配偶等。經過背景調查、健康檢查和文化水平的測驗,幸運的人們擁有了夢寐以求的美國國籍。但也有人無法通過這道關卡。比如,被懷疑有疾病,身體被標記的人會被拘留以進一步檢查,如果確定是可治療的,就會被送進埃利斯島的醫院,無法治療的會被遣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