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經濟動力切換:金融業增速下滑 走上脫虛向實軌道

經濟動力切換

見習記者 顧月 北京報道

編者按

上半年分行業及地區數據還在陸續出爐,這構成了進一步觀察及解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重要依據。國家統計局7月18日公布的分行業數據顯示,11個一級分類行業中,增速高於GDP增速的有6個。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雖然佔比僅有3.7%,但是增速最高(23%)。市場關注的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增加值二季度增速分別為3.2%和6.2%(均低於GDP增速),同時這兩個行業佔GDP的比重環比一季度都有所下降,宏觀經濟走上脫虛向實軌道。

地區經濟數據也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多地研判上半年經濟形勢認為,當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動力增強。區域宏觀經濟運行有一些亮點呈現。如上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擴大,長期依靠投資驅動的重慶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出現下降而經濟增速保持高位,顯示經濟增長動力正在調整、轉換。

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在穩步推進並取得積極效果。如6月底全國鋼鐵去產能完成了全年目標,煤炭去產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去庫存方面,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5月末減少1441萬平方米。

(楊志錦)

導讀

多位經濟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社會融資增量與金融業增加值的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據測算,2014年、2015年、2016年這一比值分別為3.38、2.68和2.86,今年上半年則小幅回升到3.3,金融已有脫虛向實的趨勢。

7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二季度金融業增加值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2%,增速創2004年以來同期新低。同時,金融業增加值佔二季度GDP比重為8.13%,較一季度下降1.39個百分點,也低於去年全年8.34%的水平。

「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放緩,本身就是新常態的一個反映,這是最核心的原因。」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度核算中銀行佔比最大,多數是根據金融業稅收來推算的,但近年來銀行業利潤增速收窄從而帶來稅收增速下降,所以增速趨緩。」

另外,受訪的多位經濟分析師也都提到了增速放緩也和前幾年金融業發展快基數大,近期監管部門強調去槓桿防風險以及嚴格落實監管政策有關。未來金融業增加值將保持較低增速,同時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也會有所下降。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金融業脫虛向實。

金融業增速為何下滑?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僅為3.2%,增速低於農林牧漁業,成為該統計類別中增速最低的行業,上半年整體增速也不過3.8%。

而從歷年數據來看,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放緩也已成為一個大趨勢。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達到16%,但此後增速則不斷下行。從2016年二季度至今,季度金融業同比增速分別為5.3%、5.6%、3.8%、4.4%和3.2%。

為何金融業增速逐步趨緩?「當前金融業增加值的回落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的周期性息息相關,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實體經濟增長變化對於金融業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指標相對於實體經濟的變化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實驗室副主任胡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另一方面,國家強調金融業要去槓桿、防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相對於金融業的發展而言,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銀行、證券、保險等監管部門嚴格落實監管政策,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更為重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不同於年度核算以具體數值為基礎的核算方式,季度金融業增加值主要依據相關指標進行推算。具體而言,統計核算時將金融業分為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其他金融活動四類,前三類分別以人民幣存貸款餘額及營業稅增長速度、證券交易額和保費收入為相關指標對季度金融業增加值進行推算。

而在今年二季度,三個行業相關指標同比增速都在放緩,進而帶動金融業增加值增速下降。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14.57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4個百分點;人民幣存款餘額159.66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7個百分點。

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1-5月股票成交金額為43.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7萬億元;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1-5月,財險公司和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為2.03萬億元,同比增長26%,但較去年同期50%以上的同比增速已明顯放緩。

一位不願具名的證券交易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2016年年底開始,監管部門多頭並進,央行將銀行理財資金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銀監會檢查影子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非標業務的不當交易;保監會強調保險姓保;證監會也宣布對證券公司和基金,尤其是與銀行之間的通道業務加強監管。

「銀行是市場上最大的資金來源,銀行理財資金、保險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進入A股市場后,構成了A股市場的一個重要增量,但目前這兩者都受到了較為嚴格的管控。」上述分析師說,「好處是降低槓桿率,防範金融風險與資金空轉,堵住監管套利漏洞。」

走上脫虛向實軌道

隨著金融業增加值增速逐步低於GDP增速,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對GDP的貢獻率也會相應減少。7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金融業增加值為16328億元,佔二季度GDP比重為8.13%,較一季度下降1.39個百分點,也低於去年全年8.34%的水平。

「8.34%的比重已超過英美在內的大多數發達國家,但金融業我們就比英美髮達了嗎?」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過去金融業佔比高增速大一是因為企業、金融機構槓桿率較高,二是金融業增加值有部分是由影子銀行構成,也就是說資金在不同的金融機構之間轉圈,每轉一次,對實體經濟來說是成本增加,但對金融業來說就是利息增加、收入增加。」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謝亞軒、閆玲認為,隨著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從固定資產投資轉為消費,不可高估固定資產投資走弱對經濟的影響,因此經濟因素尚不成為貨幣或監管政策轉向的推動因素,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的政策將會維持。

邵宇表示:「目前金融業的主基調是防風險、去槓桿、服務實體經濟,在央行控制總量流動性、各部門嚴控槓桿率和金融風險的背景下,下半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速預計會持續目前的低增速趨勢,推動經濟發展需要增強存量貨幣的利用效率。」

魯政委認為,未來金融業增速雖有波動,但低速增長應該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除了所說的監管外,經濟新常態是主要原因。

近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多次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多位經濟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社會融資增量與金融業增加值的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測算,2014年、2015年、2016年這一比值分別為3.38、2.68和2.86,今年上半年則小幅回升到3.3,金融已有脫虛向實的趨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