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政能亮丨為什麼說政府「計劃」不出重大科學發現

摘要:營造讓科學研究人員自由思想、溝通交流、做成果出成果、優化成果的良好生態,是一個艱巨的、需要政府科研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攜手合作、努力實現的重大任務,也是在經濟增長新常態背景下實現超常規發展的關鍵道路之一。

文丨特約評論員 繆一知

1978年3月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這一看法顯然將長期伴隨著我們的現代化建設。那科學進步又是從哪來的?對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重點指出:人類的重大科學發現都不是「計劃」出來的,而是必須通過科學家自發創造的,政府能做的,則是服務於他們,讓科學家們可以釋放更大的活力。

當人類社會邁入21世紀后,科學新成果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綜合化。牛頓、愛因斯坦式的個人思考型的科學突破變得不太可能,而往往需要團隊協作、巨額資金、精密儀器。科學成就往往只能通過點滴積累而抬升,而不太會有力學三定律、相對論這樣的劃時代突破。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人開始迷信一個更為全知全能的指導者的作用,認為可以通過「科學的計劃」來「計劃科學」,來節約研發資金、少走彎路、更好地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然而,這種美好的願望是不符合科學規律和實際的。

這是因為:科學本身就是向未知領域探索的過程,就像步入原始森林、大洋深處、浩瀚宇宙的探險家一樣,你永遠不知道眼前將展示的景象是什麼。科學家的使命是求真,是發現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繫。如果說某種特定的「技術」研發可以有一個事前明確的目標,如對某項工藝降低能耗、提高速率;那純粹的「科學」則不會有明確的指向。對科學家來說,最可貴的品質是好奇心,對任何能引發興趣的疑點的順藤摸瓜、條分縷析,在靈光一閃間開闢了新的知識大道。種種有目的與規劃的「有用」之技,正是源自於那些無目的與規劃的「無用」之學。若倒果為因,在指定的道路上摸索,所能獲的果實必然有限。

而對政府來講,他們雖然不能計劃、不能引路,卻仍然需要對科學創新出好力。這主要就是做好服務、搞好後勤、理順行政管理體制。具體來說,有兩點值得建議:一是改良官僚氣重的科研基金評審機制,不要事前就強令研究者對研究內容作出詳細規劃,甚至提前三五年就列明研究的重點難點創新點,用李克強的話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也不是他自己「計劃」出來的。

二是在做好成果結項鑒定、保證「物有所值」的前提下,放鬆科研經費的分配和使用制度,正視研究人員在科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價值、改變「物的消耗能有償、人的消耗無償」的報銷制度;尊重科研人員隨著研發需求的變化而改變資金用途「計劃」的權利,避免把科研經費僵化視為一般財政經費、只能按照預定的目的和「計劃」使用。對於由於思路對頭、進展順利、效率提高而節省的剩餘科研資金,可以作為對科研人員的獎勵,而不是理直氣壯地當不符合「計劃」的冗餘資金回收,否則反而會鼓勵過程實施中的磨洋工和浪費。

總之,營造讓科學研究人員自由思想、溝通交流、做成果出成果、優化成果的良好生態,是一個艱巨的、需要政府科研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攜手合作、努力實現的重大任務,也是在經濟增長新常態背景下實現超常規發展的關鍵道路之一。

(鳳凰評論原創出品,版權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