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多家銀行MPA考核壓力調研

MPA「大考」來臨,銀行業考核指標全面更新。突如其來的變化「撞懵」了兩類人:分行信貸員和總行金融市場部交易員。以往到月末、季末考核時點,信貸員的壓力最大,他們要使出渾身解數拉存款。如今,他們考慮的不再是拉存款完成考核任務,更要核算存款成本,不能讓EVA(經濟增加值)為負。金融市場部交易員則代替信貸員背負了月末考核重壓,在銀行間市場「跪求」資金「救急」。

摘要

當前的MPA考核的核心是對商業銀行表內外資產負債表建立起了全面的資本約束機制,針對的正是此前未受控制的銀行表外信用體系的擴張。

雖衝擊較預期小,但一季度MPA考核仍呈現部分壓力。首先,今年一季度廣義信貸的基數來源於去年一季度,其中表外理財的基數明顯較低;第二,今年部分銀行收到容忍度取消的通知,嚴厲程度部分上升,並且沒有包含在銀行原先的計劃內;第三,1、2月信貸資產部分回暖,即表內資產增長方面也有一定給壓力;第四,在中性貨幣政策環境下,當前資金面較脆弱,流動性的邊際變化影響加大,一季度末疊加光大轉債凍結資金及3月末大量同業存單到期,衝擊加大。因此總的來說,今年一季度MPA呈現部分壓力。

MPA考核壓力對債市的影響。一季度的MPA考核,債市主要表現較為堅挺,雖有部分銀行部分拋售債券,但總體拋壓較預期小。在我們調研中,8家銀行都對當前時點的債券配置價值表示了肯定;此前市場對MPA考核及其他監管的預期也的確較滿甚至非常悲觀,可另一方面由於去年末及今年1、2月較好的經濟表現,債市對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卻幾乎沒有體現。隨著一季度MPA考核壓力過去,這些預期差或更能體現在債市行情中,壓抑一段時間的債券配置需求可能迎來一段釋放期。

未來MPA考核壓力或呈緩和趨勢。今年後幾個季度,銀行表內外主要資產(信貸資產及表外理財)增速有望呈現下降趨勢,若一季度MPA考核順利度過,則後幾個季度MPA考核的壓力更將呈現逐步減輕。後續MPA考核的風險主要在於是否有流動性事件的疊加、非標資產增速是否超出預期、監管指標是否會更改趨嚴以及穿透監管的進一步落實。

正文

近期,我們對8家銀行進行了一次調研,包括2家國有行,3家股份行,和3家農商行。同時今年年初,我們也曾對其他3家股份行作過交流。本篇就MPA考核壓力的內容,整理思考如下:

MPA考核基本內容與核心指標

MPA考核針對: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其評估指標包括七大方面約14個指標:資本和槓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融資風險、信貸政策執行。這些指標的滿分均為100分,優秀線為90分,達標線為60分,若均達優秀為A檔機構,而資本和槓桿情況、定價行為這兩項中任意一者不達標或剩餘五大類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資產質量、跨境融資風險、信貸政策執行中任意兩項及以上不達標,為C檔機構,剩餘為B檔機構,C檔機構就會受到央行的相關懲罰。整體來說,MPA考核的相關參數的嚴厲程度和懲罰力度可能較多地都會取決於央行主觀的意圖。就現在的懲罰內容來說,可能除差額準備金率以外,還涉及公開市場操作的利率以及可得性或其他更嚴厲的措施,以進一步提升對金融機構肆意擴張的懲戒度。

在上述MPA考核中,可以看到,監管將「資本和槓桿情況」以及「定價行為」這兩項定為避免淪為C檔金融機構必須達標的指標,這意味著在其他五大方面中,各家金融機構可能會根據自己具體發展需求或可有其中一項不達標也不影響總體達標,可這兩項卻會是所有金融機構為總體達標都必須做出調整以滿足的指標。

那麼分析這兩項的具體內容,其中,定價行為該項指標主要是考察有沒有高息攬存之類的行為,直接引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就利率定價方面的相關評估結果進行評分。而資本和槓桿情況包括這幾個指標:資本充足率(80分)、槓桿率(20分)、總損失吸收能力(暫不納入),可以看到,由於其中資本充足率佔到80%的權重,滿足這一指標即可使這方面在達標線60分以上,因此資本和槓桿情況的本質其實就是資本充足率這一指標。資本充足率的考核標準為(未取消T值前):按照給定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計算規則,若金融機構的實際資本充足率達到根據規則對應計算出的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C*(含)以上的則為80分,[C*-T,C*]之間則為48到80分,C*-T之下則為0。這裡的T是容忍度暫定是4%,其作用在於:加進容忍度后,即使達不到80分,也不會馬上調入0分,而更可能落入48-80分的區間,如此若這一項中另佔20%權重的槓桿率指標合格,那麼總體也可以在60分以上,也可以在資本和槓桿情況的達標線上而免於成為C檔機構。給定的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計算規則為:結構性參數×(最低資本充足率+儲備資本+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逆周期緩衝資本),結構性參數、儲備資本、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等多數都是根據機構監管給定的不同參數,而逆周期緩衝資本= max{信貸順周期貢獻度參數×[機構廣義信貸增速-(目標GDP增速+目標CPI增速)],0},其中的信貸順周期貢獻度參數也由監管給出,因此,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真正和金融機構掛鉤的變數其實在於「機構廣義信貸增速」一項。其含義即是把機構資產擴張速度匹配其資本金水平,若機構廣義信貸增速較(目標GDP增速+目標CPI增速)高,則其增速越高,該機構所需滿足的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指標將越大。

今年一季度的MPA考核第一次將表外理財納入了廣義信貸的範圍,新口徑的廣義信貸=各項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表外理財總資產-表外理財現金餘額-表外理財存款餘額。即是對商業銀行表內外資產負債表建立起了全面的資本約束機制,針對的正是此前未受控制的銀行表外信用體系的擴張。

一季度MPA考核的壓力

在我們的調研中,就MPA考核壓力的問題,顯示有部分分化,一家大行和一家股份行根據內部測算顯示可能離監管限制有一定距離,一家農商行表示表內外資產增速今年有所放緩壓力也不大,當然也有一些銀行表示可能會有一些壓力。

我們可以再通過銀行一季度主要資產的增速情況估算一下銀行一季度MPA考核的總體壓力。

根據我們的調研,國有大行及幾家規模較大的股份行普遍把今年理財增速計劃定在10%-20%的區間,而從實際銷量上,據一家國有大行和一家股份行的反饋,也大致符合全年20%左右的計劃增速。另有2家股份行則完全沒有對理財規模增速的硬性指標考核(轉而考核利潤)。所以,全市場的理財增速今年難超20%。

銀行制定這個增速區間其實和MPA的廣義信貸增速考核有一定關係。根據我們的估算[1],在有容忍度T值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去年9月13%左右的平均資本充足率所對應的廣義信貸增速限制在15%-21%這個區間內,即和銀行制定的今年理財增速計劃區間基本一致。而考慮到銀行理財本身投放資產的槓桿較低,大多是以理財委外的方式加槓桿,因此我們大致可以先以該數據估算表外理財餘額今年的增速。因此首先可以說,由於MPA考核的消息在去年就已被市場知曉,銀行在年初制定今年的理財擴張和資產投放計劃時應已部分包含根據監管要求測算所作的相應調整。同時,據我們的相關調研,部分地區的MPA考核每個月都會上報當地監管指導,因而如若調整壓力較大,則下個月就已經能夠開始有所調整,因此到季度末時,可能總體調整壓力會更小。

那麼,是否一季度MPA就完全沒壓力呢?一季度MPA還是有一定壓力的。

第一,今年的考核標準比去年預期的嚴——3月份才有部分銀行接到了T值取消的通知(但並不是所有接觸的銀行都收到了一季度考核取消T值的通知,反應監管存在主觀空間階梯式調控),這個變化是沒有包括在去年MPA考核預期的情形中的,也就是說沒有在銀行年初的計劃考量之列。那麼在T值取消后,廣義信貸增速大致會進一步降低到11-13%的範圍內,相較於原先的上限就更低了,銀行需要進一步減緩表內外資產規模增速的擴張了,原先部分銀行制定的規模增長區間可能會超出監管限制。

第二,由於廣義信貸是同比增速考核,因此一季度的考核基數來源於去年一季度。由於去年理財仍在高速增長,因此一季度的同比增速仍然還是較大的。我們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去年6月理財產品餘額26.28萬億,又按照去年6月相比於去年1月11%的漲幅估算全年,至去年12月末,理財產品餘額大致可先估算為29.17萬億,而今年一季度理財則以我們調研銀行反饋的5%的漲幅計算,則今年一季度理財產品餘額大致在30.62萬億,對比去年一季度理財產品餘額24.5萬億,則今年一季度估算的同比增速在25%左右,還是超出了廣義信貸增速的限制範圍的。

第三,根據廣義信貸涵蓋的範圍(各項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餘額、表外理財餘額),銀行表外的主要資產增長來源於理財,而表內資產增長對銀行來說應主要來源於信貸和類信貸資產。今年一季度,在基建類貸款的貢獻下,信貸需求有一定熱度,年初信貸也呈現放量態勢。根據央行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去年2月各項貸款為1025345億元,今年2月各項貸款為1155104億元,同比增長12.7%左右;同時,由於表內信貸受到監管限制,一季度非標途徑也大受歡迎,根據央行信貸收支表數據,股權及其他投資項今年2月的同比增速高達38.8%。

因此,總體而言,一季度表內外資產的增速都保持著一定熱度, MPA考核呈現有一定壓力。

[1] 見《債市最大不確定性:理財監管升級迷霧——兼議理財增速與債市配置需求是否反轉?》

3.1

後續MPA考核壓力

由於從廣義信貸的構成來說,銀行可以有多種調整資產的選擇,諸如收縮信貸、壓縮非銀拆借、拋售債券等。而從本次季度末的MPA考核情況看,當前銀行更多以壓縮非銀拆借、縮信貸資產、或部分收縮同業理財發行為主,除小部分銀行有一些債券拋售動作外,債券的整體拋壓不如預期大。由於涉及非銀拆借的壓縮,緊張更多體現在了資金面。

不過,從本質上說,一季度末的資金壓力其實也並不全部來自MPA考核,和大的資金面環境密不可分。去年末開始,外匯占款下降,基礎貨幣有缺口,而僅僅依靠央行的公開市場貨幣投放,則有較高的資金成本以及不確定性,因此當前一段時間內,市場資金面一直呈現出較為脆弱的傾向,對流動性邊際變化的敏感度大大提升。一季度末,同時疊加了光大轉債凍結資金和同業存單大量到期續發的壓力,就呈現出了一定的資金壓力,甚至由於市場敏感度非常高,這種壓力會呈幾何式擴大;但一旦轉債凍結資金的釋放、以及央行進行了相應的資金投放,整體資金面又有所緩和。因此首先,後續的幾個季末的MPA考核,也可以繼續重點關注流動性的邊際變化情況,若整體流動性趨於緩和,相應的考核壓力也會趨於緩和。

另外,隨著去年理財基數的逐步抬高以及今年理財增速的放緩,越往後的幾個季度,理財方面的同比增速應會越來越接近計劃的合理區間,而其帶來的廣義信貸同比增速的貢獻也會逐步下降;而信貸方面,8家調研的銀行基本一致地反映了對信貸熱度可持續性的懷疑。第一,去年信貸增長絕大部分的貢獻來自於房地產,今年房地產鏈條的信貸調控已是監管重點,一家國有大行提出今年其個人按揭貸款的利率提升而量也在縮;第二,調研中,銀行普遍提到今年1、2月的信貸結構中基建類信貸的貢獻較大,然而就我們近期和另外某家國有大行授信管理部門的交流反饋來說,由於很多PPP項目存在違規放貸的現象,近期面臨監管查處,因此3月開始此類信貸應會有大量收縮;第三,不少銀行提出實際企業需求並沒有明顯好轉,同時對公貸款的壞賬率較高,今年行里給的對公額度空間是比較小的。因此未來整體銀行表內外資產的增速後續有望呈現下降的趨勢,若廣義信貸增速壓力最大的一季度的MPA考核能夠順利度過,則後幾個季度而言,MPA考核的壓力更有望呈現較為確定性地逐步減輕。

風險提示:1、在資金面仍維持緊平衡的狀態下,季末有其他流動性擾動因素疊加的邊際影響大;2、今年銀行成本提高較多,壓力較大,非標類資產吸引力提升,資產增速可能在這方面存在超出預期的可能(但長期來說,非標仍是監管重點,要求限額管理、禁止期限錯配);3、監管態度趨嚴,監管調整相關指標和參數向更嚴厲方向變動、懲罰力度也相應加大;4、穿透監管的進一步落實。由於當前還未能全部落實獨立託管,以及分業監管的現狀,因此穿透方面的監管還是存在一定的複雜度和難度。因此,當穿透監管能夠進一步有效落實,則相關的資產規模可能有所增加。(不過獨立託管+統一信息統計的工作可能還需一定時間才能真正落實,可能還是會有一段實質監管衝擊的真空期。)

3.2

對債券市場影響

一季度末的MPA考核還是有一定的壓力,但債券的拋壓較預期小,這可能和債券收益率當前的位置以及後續經濟基本面對債市的支撐漸強有關。在今年總體資金面可能都處於緊平衡的狀態下,後續MPA考核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也仍然需要考慮這兩個因素,將會此消彼長——當經濟基本面支持還不明顯的時候,監管態度及相應資金面的制約仍是市場走勢發展的主要變數;而站在當前時點,壓力最大的一次MPA考核即將過去,而債券的配置價值以及經濟基本面的支持會陸續呈現——首先,在我們調研中,幾乎所有8家銀行都對當前時點的債券配置價值表示了肯定,尤其是和貸款比較而言,對於一些當地中小企業沒有公開發債資質的農商行來說,考慮較高的風險成本,當前的債券顯然更優於信貸資產;另外,當前市場對MPA考核及其他監管的預期的確較滿,甚至較為悲觀,可是在去年末及今年1、2月較好的經濟表現下,一段時間以來債市對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卻幾乎沒有體現。因此,在當前這個債券位置上,監管衝擊若帶來調整將開始逐步吸引一些自營配置盤的參與,越調越配,一些交易盤也蠢蠢欲動;另外,在短期考核時點的流動性衝擊緩和后,等待後續的經濟數據出台明確轉折趨勢和對債市的支撐,那這部分預期差需先行得到體現,並且經濟基本面也會是決定後續資金面狀態是否存在轉折的一個最關鍵因素,如果監管去槓桿節奏及央媽對資金面的態度有所轉折,那麼行情有望向趨勢性機會轉變。因此,站在這個時點,我們傾向於認為,壓力最大的一次MPA考核即將過去,央行統一的資管新規擬會較更細化更嚴厲的分業監管細則先行出台,並且其中短期可落地部分大多均不超市場預期,而經濟基本面支撐漸強及債券配置價值逐步體現,債券配置需求可能會迎來一段釋放期。

附:近期銀行調研部分內容:

理財增速計劃

(1)國有大行和規模較大的股份行普遍仍有維持理財市場份額排名的要求,因此相應都有理財的增長計劃,普遍區間在10-20%。根據一家大行和一家股份行1、2月實際銷量反饋,大致年增速也在20%左右。

(2)有2家規模較小的股份行今年沒有理財增速的硬性考核指標,轉而考核利潤增速,一家目標在50%,一家在30%。

信貸需求與結構

普遍反映年初信貸表現較好,結構上較多反映在政府類基建類信貸需求,但均對信貸熱度的持續性不樂觀。

MPA考核

MPA考核壓力有分化:

債券配置價值

均不否認當前債券的配置價值,主要擔心時點問題:

MPA「大考」來臨,銀行業考核指標全面更新。

突如其來的變化「撞懵」了兩類人:分行信貸員和總行金融市場部交易員。以往到月末、季末考核時點,信貸員的壓力最大,他們要使出渾身解數拉存款。如今,他們考慮的不再是拉存款完成考核任務,更要核算存款成本,不能讓EVA(經濟增加值)為負。金融市場部交易員則代替信貸員背負了月末考核重壓,在銀行間市場「跪求」資金「救急」。事實上,一些中小銀行的投資類資產已超過信貸規模,市場資金面稍有變動,建立在槓桿之上的「投資類」資產就會出現大幅波動,進而牽動整個金融市場。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已經從貸款的信用風險轉變為金融市場風險。

借錢難 難借錢

剛剛過去的一周會被各家銀行的交易員永遠銘記:連續幾天大行拒絕拆出資金,小銀行借不到錢「無米下鍋」,大部分交易員天天「跪求」資金,銀行間市場違約幾成常態。「今天捷運上班,無意瞄到身邊小妹在發信息。一早各種哥哥各種總、各種嬌羞表情包……『今天能接回嗎』、『今天出隔夜嗎』,實在不容易啊!而且聯繫人里還有幾個熟悉的名字……」3月21日一大早,在某大型期貨公司上班的小劉在自己公司的微信群里貼出了上面這段話,引來眾多同事回復。像段子一樣的真人真事就這樣在金融圈上演著。而在該人士感慨「錢難借」的時候,離3月31日的月末、季末還有十多天。資金之緊張,可見一斑。銀行間資金緊缺的情況傳導到期貨公司,這是近幾年才有的情況。小劉介紹,因為有公募基金、券商等投資他所在的期貨公司的資管產品,或者通過期貨公司進行國債期貨投資,這幾年金融機構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開了。當公募基金的上家,比如商業銀行要求贖回產品的時候,公募基金自然就會要求下家,比如期貨公司還錢。「我們公司的自營資金也投資一部分貴金屬,也和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有比較直接的聯繫了。」小劉解釋。就在小劉刷爆微信圈的前一天,3月20日,銀行間市場違約「一大堆」。某農商行交易員反映,當天心力交瘁,「第一次被違約!真的是難以接受。上家不給錢,人家也就不能給我錢,也不是惡意違約,領導就說算了,我趕緊走線下平了我的紅字。」該交易員一臉沮喪。值得慶幸的是,上周銀行間市場資金極端緊張的情況並未延續到3月27日,目前市場已基本平穩。某城商行支行長分析,因為各家銀行都對今年開始實施的宏觀審慎評估(MPA)預期充分,所以都把資金握在自己手上不肯出借,因此上周資金面非常緊張。本周是真正的考點來臨,但由於應對充分,資金面反倒不像上周那麼緊了。據介紹,交易員根據其所在機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大行自營、大行理財部門,小銀行自營、小銀行理財部門,券商自營、券商資管部門等。大行自營部門相對「舒服」,是大金主,一般只借出資金,不出錢市場資金就緊;小銀行自營部門交易效率非常高,平時比較「舒服」,小銀行理財部門借錢、出錢價格波動大,特別緊張的時候,因為行內有利率上限限制,比較難借到錢。

MPA考核超預期

某大型國有銀行相關人士對證券報記者表示,銀行間市場月末、季末資金緊張很正常。「不說高深的東西,就說如果要比去年稍緊一些的話,肯定是一季度執行最緊,然後再根據情況看是不是慢慢放鬆。這是管理正道,從緊變松容易,反之就難了。只有前面緊了,後面才有放鬆的空間。前面一下子鬆了,後面怎麼管?更麻煩的是,監管部門的作為會被市場所猜測。」該人士認為,隨著經濟走勢的變化,對銀行的監管也會做相應調整。華創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屈慶稱,與過去相比,導致此次季末資金面緊張的邊際變化因素就是MPA考核從嚴。此前曾有觀點認為這次MPA考核的嚴厲程度不會像市場預期的那麼強,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一季度MPA考核的壓力不僅不會弱於之前的市場預期,甚至可能比此前預期的更為嚴格。「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根據我們近期與銀行的交流,除五大行外的大部分商業銀行均反饋MPA考核壓力很大,MPA考核對資金面和債市的擾動恐怕才剛剛開始。」屈慶指出。他認為,從上周開始逐漸趨緊的資金面無疑反映商業銀行為應對MPA考核壓力所作的種種準備,考核壓力不大的銀行已經開始提高備付,減少資金融出;而考核壓力大的銀行仍在想方設法融入跨季資金以緩和指標壓力。因此回購市場銀行機構對資金的需求量要遠遠大於非銀機構,同業存單的發行利率仍在進一步上行。屈慶表示,短期來看,這一狀況在未來兩周可能會成為常態。雖然央行確實有可能加大資金投放力度,以平抑資金面的過度波動,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但在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之下,央行即使要真的穩定資金面,也只可能採取精準滴灌的方式來緩和系統重要機構的流動性壓力,而不會用大水漫灌式的寬鬆為機構的無序擴張買單。「我們依然強調,在季末時點尚未度過之前,資金面緊張的趨勢大概率仍將持續,對資金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屈慶強調。

不再追求貸款規模

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員不同,銀行信貸員月末、季末考核的壓力沒有以前那麼大了,但是左右為難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信貸員吳珂(化名)過完年跳槽到現在這家資產規模是原來銀行5倍的城商行。「除了鋼鐵、水泥、有色、金融這些產能過剩的行業我不做,其他行業都做。」吳珂介紹,「但規模不是我們現在首要考慮的,利潤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不能有壞賬。」自從2014年9月銀監會、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後,銀行信貸員月末、季末拉存款的時點壓力就變成了日均壓力。吳珂對這些規定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銀行的營銷費越來越難賺了。「以前存款是有營銷費用的。現在都是講日均考核,存款成本還要和EVA(經濟增加值)掛鉤。要是拉來高成本的存款,可能KPI(業績考核)是完成了,但EVA是負的,還得倒扣錢啊。」吳珂深切地體會到,人脈營銷總會變成產品和服務營銷。「人家給你幾天的存款還容易,給你一年的存款怎麼可能呢。」而且,現在銀行的貸款業務幾乎每一筆都要銀行員工「背書」。如果一筆貸款業務確定為次級、可疑或者損失等,會一層一層追查,經手人都可能要承擔責任,影響績效考核。「這個是我最擔心的,而不是要把業務做多大。」吳珂實話實說。他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新客戶拓展問題。吳珂說,去年和今年前兩個月,他的很多貸款都放給了資質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但現在上海乃至全國都在進行房地產調控。「我們行也在壓縮這一塊業務。我是負責對公業務的,現在除了房地產企業,其它盈利情況好的企業還真不多。」吳珂也犯愁,「小企業我們還是不太敢放,大企業的議價能力又太強,給的利息太低,沒法做。」實際上,不再一味追求貸款規模已經是銀行業的共識。某大型國有銀行的相關人士分析,他所在銀行2016年凈利息收益率大約為2.18%,比上一年下降了3個基點。而每降1個基點,就相應減少20億元的利潤,利差收窄壓力大。與此同時,銀行負債端成本在上升,定期存款上浮1.3%,活期也有上升;貸款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因此,該行對貸款從以前的增量管理,即每年增加8000萬到1萬億的信貸規模,轉向實行全口徑的流量管理,特別是抓好定價管理,包括存款定價、貸款定價等。

警惕信用風險轉向

銀行交易員業務量大增和信貸員放慢信貸投放,反映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小銀行不像大行那樣方便從央媽那裡拿「錢」,又拉不到太多存款,於是很多中小銀行開始大量發行同業存單等,快速擴大負債。但小地方哪有那麼多貸款需求,於是又把從大行買來的錢拿去投資理財、非標、債券等賺利差,拆短借長,擴大自身槓桿。從2016年中報開始,幾乎所有上市銀行的投資類資產比重均出現上升,中小銀行投資類資產增加尤為明顯。其中,錦州銀行、南京銀行等城商行的投資類資產占生息資產比重超過50%。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期發布的《金融發展報告(2017)》指出,需要高度關注金融市場風險。由於信貸需求不足,目前銀行的資產配置中,投資類資產佔比已經超過貸款,在一些中小銀行,投資類資產甚至遠遠超過信貸規模。這意味著,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已經從貸款的信用風險轉變為金融市場風險。激進的小行資產負債錶快速擴大,有些貸款規模僅幾百億的小行,甚至把資產做到上千億。但建立在槓桿之上的「資產」,只要一遇風吹草動,比如市場資金面緊張,恐慌情緒導致基金贖回,中小行和非銀機構就會手忙腳亂,補倉的、求錢的,都「感覺」錢荒了。但實際上,整體流動性未必真的那麼緊張。於是,造成一個尷尬現象:流動性寬鬆,就是資產荒;流動性緊張,就是錢荒。去年8月以來國內銀行間市場和信貸市場明顯收緊。雖然通脹預期和美國利率上升是重要因素,但監管部門降低金融槓桿,加強理財產品和整個資管行業監管也起了重要作用。雖然限制影子信貸快速擴張和控制中期金融風險需要加強資管行業監管,但這些措施或許也會增加短期流動性和信用意外緊縮的風險。瑞銀研究報告指出,監管趨緊可能加大今年發生信用事件的風險。由於金融機構間流動性趨緊以及市場利率的上升,部分銀行-非銀融資鏈條和影子信貸的消解可能並不會像預想的那樣順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