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為什麼「爆買」日本工業機器人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

日前,日經中文網報道,由於國內勞動力短缺和人工費上漲等原因,企業正在「爆買」工業機器人。在此背景下,日本工廠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綜合製造商發那科將投資約630億日元在茨城縣筑西市新建工業機器人工廠,以滿足對工業機器人不斷增長的需求。

雖然這則新聞確實折射出工業機器人一定程度上需要從國外進口,但片面的選擇性報道很容易對大眾造成誤解,進而低估機器人技術和民用工業機器人的產業實力。

機器人市場需求增長大

隨著人口年齡結構逐漸改變,以及年輕人學歷的提升和思維觀念的改變,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工作崗位對年輕人不再有吸引力。比如最近媒體報道的深圳三和,部分年輕人工作薪水日結,併流連於網吧。即便富士康在當地招工,而且富士康工資穩定、繳納五險一金、工作強度也不是最大,但很多「三和人」厭惡在工廠里幹活。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對企業來說,用機器人去取代人,也是經濟實惠的舉措。而如果不引進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企業在商業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在製造一線使用機器人的國內的零部件加工企業也表示,「人工費逐年上漲,但機器人只要買一次就能用10年」。

瑞士自動化巨頭ABB的機器人業務負責人李剛也指出:除了的人工費暴漲之外,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和高學歷化的影響,年輕人對危險和單調的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

因此,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國民生育觀念的轉變,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熱衷於到富士康這類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工作。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逐年擴大已經是大趨勢。

在2015年,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量約6.85萬台。在2016年,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量約9.2萬台。可以看出,從2015年到2016年,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量增長了約34%。在2017年,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量預計約為11.5萬台。

正是有如此強勁的市場需求量,加上歐美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增量相對市場顯得偏低,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因為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使得企業用機器人替代工人的意願不如企業來的強,這些因素都使成為全球潛力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國產機器人產量逐年增大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工廠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綜合製造商發那科將投資約630億日元新建工業機器人工廠。新工廠投入運行后,發那科的整體月產能將提高至目前的1.5倍,至9千台......發那科將來還會繼續擴大產能,整體月產能則將增至1.1萬台。

媒體在引用日媒的報道后,又冠以「爆買工業機器人」的標題,很容易讓讀者造成誤解,進而低估機器人技術和民用工業機器人的產業實力。

事實上,國產機器人的產量是逐年上升的,僅僅是在產業規模和中高端民用工業機器人領域技不如人。

在2013年,內資品牌工業機器人企業銷量不到1萬台。在2014年,內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1.6萬台。在2015年,內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2.2萬台。在2016年,內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3.5萬台。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內資品牌工業機器人的銷量是逐漸增長的。而且2016年的銷量是2013年的3倍有餘。

因此,並非無法製造工業機器人,只是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存在小而散的問題,還不足以形成規模效應。而且很多企業是跟風投資進入機器人行業,有從政策和股市中套利的嫌疑。

在中高端工業機器人方面,內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還無法與外資品牌相匹敵。相對較複雜的多關節機器人市場,國外公司佔據國內大半市場份額;應用於汽車製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的六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企業佔據,國產六軸工業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10%左右。

在關鍵零件上,國內廠商也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國內企業採購國外關鍵零部件的價格是高於國外本土企業的採購價格的,這導致機器人企業生產成本控制的難度相當高。

這些現狀導致內資品牌機器人企業在產能上和技術上無法滿足國內企業的需求。進而產生了「爆買工業機器人」,以及日本發那科大舉投資建廠擴大產能以滿足機器人市場需求的情況。

中高端工業機器人差距根源

雖然民用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外資品牌佔據了大半市場份額。但軍用和航天機器人技術卻非常不錯。

在機器人產業上,和美國非常相似。美國的機器人技術掌握在大的軍工複合體手裡,這些都是壟斷企業,相關技術和機器人服務於國防軍工。美國的機器人產業技術實力相當強大,比如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就有非常雄厚的技術實力。但是美國的機器人產業缺乏整機廠、品牌和渠道推廣,使得美國的機器人主要集中在軍用和航天等特殊領域。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和類似,也需要大量從日本和歐洲進口。

也是如此,在軍工和航天等特殊領域的機器人技術和設備,我們並不落後,但是工業機器人技術和設備遠遠落後於歐洲和日本。和美國都屬於機器人技術不差,但是產業化很差的情況,機器人都以特殊領域的產品為主。

由於軍工生產的標準與民品不同,流程管理也不同,軍工技術成本極高,不經過大規模改造,無法民用。現在軍轉民的難度比阿波羅計劃時期大了一個數量級都不止,其成本甚至不低於研發一種新產品。這個坎不太容易跨越,國內相關單位多次嘗試過軍轉民,但實際操作很難。

像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器件,其實國內也能生產,甚至高端產品也能生產,只是批量太小不夠成熟,其根本原因是國產核心零件缺乏應用的機會。由於任何工業產品都是在大規模的生產使用中變得成熟可靠的,而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機會,就無法在實踐中磨礪和驗證,那就不可能成熟可靠。同樣,沒有大規模應用,也不可能通過產量攤平成本,這就導致國產的關鍵器件和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在成熟度和成本上遜色於國外同類產品,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事實上,去年美的收購庫卡,最重要的不是獲取庫卡的機器人技術——畢竟,庫卡的強項是系統整合和系統設計,其關鍵的子系統也是採購其他廠商的。比如庫卡機器人的數控系統主要依靠西門子,減速機主要依靠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急需的高檔數控系統庫卡並不強。 庫卡最早是做焊接機器人起家的,主要客戶是汽車生產線。現在也做搬運,物流和噴塗機器人,但是主要產品線還是焊接。

收購庫卡的最大意義是獲得庫卡的品牌和應用渠道,使國內廠家的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可以得到一個工業機器人整機廠的支持,在有了穩定且有一定規模的應用之後,國內機器人產業才能在關鍵零部件上擺脫外商制約,在核心技術上才能有所建樹。

本文由「科工力量」內容團隊製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