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混搭」學科尋找新亮點,為青年學者搭建叫響「第一聲」的舞台

▲第五次青年學者論壇(沈湫莎攝)

8月30日,「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青年學者論壇召開,可容納60多人的滬杏圖書館論壇主會場又到了需要加座的時候。一天的會期內,17位物理、數學、病理學、臨床醫學等方面的青年學者帶來他們的演講報告。

青年學者的思想碰撞使現場變得熱烈、坦誠甚至有點「火藥味」:一人講畢,討論立即開始,大家圍繞自己的發現各陳己見,最後竟至爭論起來;那些被默認是聽眾的座位上也傳來聲音,話筒被傳來傳去,交流中既沒有權威拍板,也沒有固定模式,只有一個個奇思妙想。

交叉學科碰撞思想火花

具有很強的跨界特徵,這幾乎成了青年學者論壇主題的常態。無論是第一次的主題合成生物學,還是昨天的主題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都是如此。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副主任杜久林說:「神經環路的主題脫胎於腦計劃,它是連接宏觀和微觀的橋樑,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性。在研究對象上它涉及細胞、遺傳;在研究方法上有電分離、功能成像,它還對當下流行大數據、雲計算提出了需求。」

這場論壇的「跨界」有多厲害,從報告題目的豐富就能看出來。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李偉帶來的是關於秀麗線蟲的基礎研究,華山醫院的王英偉帶來的是全麻藥在臨床上的應用,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嚴鋼則從網路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角度為神經科學提供新的技術手段。數學、物理、醫學等背景的學者濟濟一堂,彷彿從山的不同側面攀登同一高峰。

在交流環節,人們發現神經科學的論壇上還來了研究心臟的人。同濟大學醫學院再生醫學細胞生物學教研室的崔映宇問:「孟子說,心之官則思,心臟會不會參與人的高階思維活動?」這一問題立刻讓氣氛活躍起來,交頭接耳聲不斷。有人說,可以從激素入手展開對心腦聯動的研究,有人「更進一步」——如果心臟能參與思考的話,那麼腸呢?

▲第二次青年學者論壇

創造一種發現好苗子的模式

不同學科與技術的交叉碰撞最有可能產生新的創新火種,青年人是最具創新慾望的群體,這兩點在科技界幾成共識。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馬興發在青年學者論壇上的致辭中說,建設科創中心最核心的還是要有合適的人,希望通過青年論壇,讓青年學者圍繞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來碰撞、交流、學習、借鑒。

「70后」杜久林是第一次和這麼多「80后」「90后」談論科學問題,作為本次論壇的主席,他負責把握研討主線和交流內容,參與者則從各單位科研管理人員組成的科管群、啟明星群、浦江人才群中廣發英雄帖招募來了,招募不設門檻,興趣為上。「現場一半都是生面孔。」杜久林說。

昨天演講者中最年輕的是嚴鋼,83年生人,當他在台上介紹複雜網路的結構控制應用於線蟲神經系統的最新進展時,台下聽講的有徐天樂、毛穎、林龍年等在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鼎鼎大名的人物。

「現在許多青年學者、特別是海歸學者很厲害,但我們不知道他們具體在從事什麼研究,通過這一論壇可以讓更多年輕人更早地進入我們的視野,把更多更新的信息傳遞給大家。」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處相關負責人說,這也是他們從去年開始籌劃論壇的初衷。

讓人才自由組合研究「領跑」課題

經過這些年的在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培養上的持續積累,上海在主要科技領域都已經有一定的布局,若干領域已經達到了「領跑」水平。「『領跑』也意味著沒有可以跟隨的方向,『領跑』后應該布局哪裡,我們想看看哪些領域能自己長出東西來。」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處相關負責人說。

崔映宇在論壇上獲得了有價值的信息,在他的「心腦聯動」研究計劃中,由於某種表達很高的神經元蛋白屬於迅即降解蛋白,他一直沒有好辦法測量它,另一位學者用光遺傳學方法捕捉蛋白運動軌跡的做法啟發了他,兩人覺得可以合作,共同開創新研究。

杜久林說,在論壇上聽到了許多新思想,可能開啟新的研究領域,使人倍感興奮。交流的想象力能不能再大一點,不用太拘泥於自己的工作。

上海市科委支持青年學者自由組合,開闢學科新方向。自去年開始,在面向32歲以下科研人員的「揚帆計劃」下新設了交叉型研究人才的培養計劃。著眼於國際科技熱點和帶動國內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課題方向,促進不同學科的人共同發展。

「如果加大支持力度,甚至將其列為國家或上海市的重大科技專項,持續支持若干年,就一定能激發出一批世界級原創成果,磨礪出一批核心團隊。」杜久林說。不過在此之前,就需要有青年學者論壇這樣提供跨學科交流的平台,讓年輕人有機會喊出「第一聲」。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