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內憂外患的明王朝直到最終滅亡 才明白攘外必先安內的重要性

提起「攘外必先安內」大家似乎只記得蔣介石,但早在春秋五霸的齊桓公就提出了「尊王攘夷」,被世人稱為朱子的朱熹也提出「必內修政事方可外攘夷狄」,到了明朝首輔張居正更是毫不猶豫的提出了「欲攘外者必先安內」。等到了明朝末年內有李自成,外有八旗,崇禎的兵部尚書楊嗣昌更是毫不猶豫的提出了「必安內方可攘外」。

崇禎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有勵精圖治之心,但可惜的是等他接手的時候明王朝早已經是內憂外患,明王朝早已經在風雨飄搖中搖搖欲墜了。1936年滿洲八旗突破喜峰口,直逼北京城,當時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嚇得自殺,崇禎選擇了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

楊嗣昌上任后針對當時的時局提出了三點:攘外必先安內,足兵必先足食,蕩寇必先安民。在這三點方略中,第一條攘外必先安內又是整個成功的關鍵。楊嗣昌為了能夠剿滅內患,大幅度的加征了軍餉,這一舉措招致了當時不少人的指責,甚至將明朝滅亡的責任推到了他的身上。

但我們回顧歷史,正是因為楊嗣昌大力開展攘外必先安內,張獻忠與李自成的起義軍才遭到了此前從未有過的重創。但積重難返的明王朝在攘外與安內之間卻面臨著艱難的抉擇,面對來自兩方面的壓力楊嗣昌甚至提出了暫時與清廷議和,等內亂平息后再圖一戰的想法。

但與清廷議和一事,遭到了明王朝言官們的大力抨擊,搬出各種大道理來對崇禎口誅筆伐。經過這一攪和,崇禎時再也不敢提與清廷議和一事,雙方之間的秘密談判也就此而終。在和談破裂之後,1640年11月,清兵再次南下,內外夾攻之下,崇禎和他的明王朝已經沒有迴旋轉折的餘地了。

等到了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坐大稱王,更是有了取明王朝而代之的野心,氣勢洶洶的直撲北京。最終崇禎只能自縊在了煤山。明王朝的臣工們到這時才真正明白攘外必須要安內,李自成對於明朝的威脅可比遠在關外的八旗嚴重得多。

歡迎訂閱愛歷史官方微信公眾號:愛歷史官網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