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假如在這樣的「未來植物工廠」里種植食用菌……

關注食用菌產業分會攜手發展菌業

國際糧農組織說:植物工廠是二十一世紀農業的發展方向。

近日,2017國際設施園藝大會在北京召開,又一次讓植物工廠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大會進行了植物工廠與溫室技術成果展覽,不同參展商都把體現自家最高科技含量的產品進行展出,在精準化、智能化上帶領設施農業向更高級邁進。

植物工廠是設施農業的高級階段,是典型的現代農業高科技成果,是一種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的環境控制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是由計算機對植物生育過程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條件制約的全新生產方式。植物工廠脫離的天(太陽),由人工光源代替;也脫離了地(土壤),由營養液代替,實現了可控環境下的高效生產。

小編只是好奇:在這樣的植物工廠里種植食用菌會發生什麼不一樣的事情呢?

生產可控:植物工廠實現了全程人工控制,作物生產計劃性強,能夠實現周年均衡生產,生產者完全可以按照市場需求,制定出周年的生產計劃,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市場風險。其實我們現在有些食用菌智能控制大棚,已經初步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控制,但要實現全程人工控制和按市場需求均衡生產,尚需時日。

高產高效:由於光照、溫濕度精準可控,植物的生長速度加快,葉菜類作物的生長速度快、周期短,單位面積產量高,效益好。作物生長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運營人工少,節省人工成本。在這一點上小編舉雙手贊成,只要措施得當,我們的食用菌取得高產高效沒有問題。

清潔生產:在封閉或半封閉的環境中,配有防蟲網和衛生管理體系,可以有效防止昆蟲和病原菌的侵入,不施農藥。眾所周知,食用菌病蟲害也是讓我們頗為頭疼的一個問題,植物工廠可以有效地為我們的食用菌規避病蟲害。

植物工廠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人工控制植物生產所需要的環境和營養,實現了作物生長不受外界自然氣候影響的技術突破,單位面積產量可達露地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又被認為是21世紀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甚至可以在荒漠、戈壁、海島、水面、樓房等非可耕地實現作物生產,也是未來航天工程、月球和其它星球探索過程中實現食物自給的重要手段。

如此高大上的植物工廠,國內技術可行嗎?

植物工廠的出現與兩項技術的突破有密切關係,一是營養液栽培技術,另一是環境控制技術。

2009年9月,國內第一例智能型植物工廠終於宣告研製成功。標誌著在植物工廠領域已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植物工廠高技術的國家。

2010年,國內首例家庭版植物工廠在京誕生,這意味著植物工廠技術正式步入家庭生活。

◆ 第一例植物工廠

◆ 家庭版植物工廠

2016年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農科院「設施植物環境工程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LED植物工廠」成果亮相,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和關注。

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環發所)研究員楊其長告訴記者,發達國家在植物工廠技術應用上走的是高投入、高產出的路子,而的發展方向是低能耗、低運行成本基礎上的高效生產,「產量上我們不追求冠軍,但生產效益上不比人家差。」楊其長說。

以目前國內的技術,看來想要在植物工廠里種植食用菌還尚需時日哦~

植物工廠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是什麼呢?

楊其長認為,的植物工廠發展很快,技術水平處於世界前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他建議未來植物工廠研發與產業:

一是加強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的應用研究,進一步降低裝備建設成本與運行成本;

二是基於大數據與物聯網的植物工廠智能化管理技術亟待提高,顯著提升精細化與流程工廠化管理水平;

三是專用品種選育亟待開展,儘快培育出適宜於植物工廠的高產、優質蔬菜以及功能性植物新品種;

四是加強專業人才培育。植物工廠對運營管理要求高,未來我們需要大量的專業化、技術層次高的管理工人。

怎麼樣?看完有關未來植物工廠的介紹,做食用菌的你是不是心動了呢

內容來源丨農民日報、大農業模式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