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天堂電影院》: 放肆是電影, 克制是人生

(布洛迪的後花園原創,作者是Dreamers授權作者)

《天堂電影院》劇照

(一)楔子:從那次被強行安利說起

大概在四年前,無意中聊到電影,被某友強行安利了一部出自亞平寧半島的影片——《天堂電影院》。某友是電影發燒友,閱片無數(大家先不要歪),推薦詞也很走心:「這部影片散發著真正純凈的自然氣息,鏡頭略帶義大利油畫的質感,節奏明快,不疾不徐之中道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這個評價當然很高,不過當時我正陷入畢業的兵荒馬亂,多少有些心浮氣躁,沒辦法整理出兩小時的安穩心境。然而應了那句老話: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前不久的一次電影展,我在一副油畫風格的電影海報前駐足良久......

沒錯,這部電影正是《天堂電影院》。

也許是不願意辜負「他鄉遇故知」的這份際遇,伴隨著悠揚而懷舊的管弦樂聲,我走進了《天堂電影院》的光影世界。

(二)誰更完美?多多,還是艾弗達

故事發生在義大利西西里的一個叫詹卡多村的地方,主人公是一枚聰明調皮、古靈精怪小正太,名叫多多。影片圍繞著他「童年、青年、中年」這一時間跨度內一系列的事件線索展開,至於空間的標尺,當然是貫穿全片的「天堂電影院」。

影片主人公多多

影片主人公多多從小就痴迷電影,村裡的電影放映師艾弗達很喜歡多多,與他亦師亦友。作為一個靠譜的忘年交,艾弗達不顧多多母親的反對教會他放電影,給他的童年增添了不少樂趣。而作為一個典型的過來人,他也會信手拈來不少電影里的經典台詞,向多多潛移默化地傳授人生哲理。更難能可貴的是,艾弗達一直小心地呵護著多多的理想,鼓勵他把眼光放長遠些,不要為自己的未來設限。

而這最後一種角色,近似於一名負責任的父親。事實上,艾弗達沒有孩子,多多的父親也因為戰爭而長期缺位,也許對多多而言,隨和睿智的艾弗達滿足了他對於父親形象的所有幻想。

艾弗達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多多,他在電影上確實天分過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從自己繪聲繪色地演繹出各部影片中的角色;到偷偷溜進放映室,無師自通地操作起放映機;從樂此不疲地用手持攝像機創作出各種小短片;到最後順理成章地成為舉國著名的大導演......

僅看社會地位,多多顯然令人羨慕。但在導演眼中,成為著名導演后的多多好像並不幸福。影片的幾處細節很見功力地交代了他的處境——朋友不多,離群索居,私生活也顯得比較混亂,沒有固定的伴侶;臉上少有笑容,總是顯得心事重重。

GIF

多多與母親的對話

作為一部有理想的文藝片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的影片總少不了對於「意義」的執著探討。

比如《海上鋼琴師》這部,他用了1900的不合群、避世傾向來隱喻現實社會的消極情緒。

海上鋼琴師

而到了《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他用殘酷的戰爭環境,來檢驗瑪蓮娜的高貴所能達到的極限。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如果考慮到導演托納多雷的一貫風格,具體到《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讓位於「如何生活得更幸福」這個更為宏大的主題,就會顯得順理成章了。所以在這樣的話語體系下,艾弗達也許是承載導演更多想法的那個人。

具體怎麼講?還免不了對艾弗達來進行身份上的分析。

身為朋友和長輩,艾弗達夠仗義,也足夠智慧。他不僅毫無保留地把放映技藝、人生感悟傳授給多多;在多多被迫要在摯愛初戀和個人前程之間做選擇時,也是他告訴多多「離開這裡,回到羅馬去,不要一無所成地回來」;甚至當他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人世,即使心理挂念「多多」,也不願開口讓多多離開羅馬,來見他最後一面。

身為電影放映師,艾弗達不僅稱職,而且享受這份工作。雖然他抱怨電影放映員這份工作枯燥無趣、掙的錢只夠買個小雞,但無疑他還是喜歡這份工作的——「日久生情,有時候你聽到滿屋子的人哈哈大笑,你也會很開心」——他這樣含蓄地表達著對電影放映師身份的認同。而更能說明他對這份工作熱愛的是,當一群人因為遲到而無法觀看電影時,他自作主張地將電影投射到露天廣場上,讓他們享受電影的快樂,哪怕他因此被大火燒傷。

甚至,對於很多人都會忽視的「如何做好自己」這個問題,艾弗達也足夠優秀。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這麼一句,「We survived the life∕我們是生活的倖存者」。單獨拎出來,這句話或許略顯矯情,但是用在差點在火災中喪生的艾弗達身上,卻尤為貼切。

我一直認為,若是要掂量一個人究竟在現實中成色幾何,可以用這麼兩個標準——如何忍受平庸的日常,以及如何挨過不邀而至的劇變,而這兩點在影片中都有體現。艾弗達,這位普通的電影放映師,有天生的好奇心去發現平淡日常中的樂趣,也不缺足夠的勇氣去安撫劇變創傷后的自己,僅就這兩點,已經足以讓人心生敬意。

想必在導演眼中,比完美更重要的,也許是普通人如何去面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困境。

(三)當普通人面對「失去」的困境

剛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對它的評價中規中矩:

一部詳實記錄下一個男人童年回憶的哲理劇;

一首教會人愛與成長,自由和責任的青春詩;

一場關於個人在理想與現實中平衡的個人秀。

等到激情消褪,思緒自發延展,那些支離破碎的畫面重新組合在一起,似乎散發出一種更加深沉的情緒,等待人去挖掘。我接受了這份情緒的引領,二刷了這部電影。當我看到作為影片圖騰的「天堂電影院」被炸毀的一幕時,這才似乎真正理解了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普通人如何面對「失去」困境。

影片中,到處充斥著關於「失去」的鏡頭:殘酷的戰爭,讓多多的母親失去了他的丈夫;一場意料外的大火,讓艾弗達燒傷了皮膚,失去了雙眼;兩地分隔和現實的壓力,讓多多失去了他為之瘋狂的初戀。最後,社會發展的裹挾讓老電影業成了回憶,一聲轟鳴,詹卡多全村人便失去了他們曾經最愛的、也是唯一的娛樂場所——天堂電影院。

GIF

天堂電影院被炸毀

我一直欣賞導演托納多雷對於電影的處理手法:你總是可以期待到足夠強的衝突,同時卻不用擔心他平衡張力的能力。平心而論,《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對於「失去」場景的設置是比較密緻的,它持續地向觀眾強化這樣一個觀點——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卻並不會讓人壓抑,這必須得益於導演在不斷構建場景的同時,也不忘用各種恰到好處的方式回應著觀眾的疑慮,甚至以此為契機來升華影片主旨。

多多母親失去了她的丈夫,鏡頭馬上通過「年幼的多多目不轉睛的盯著亂世佳人海報」的特寫傳遞著關於「美好的明天,一切充滿希望」的感覺。

《亂世佳人》海報

艾弗達在大火中失去了雙眼,他也不忘用「雖然我瞎了,但我看得更透徹」這樣的智慧金句來回應。

至於對「多多失去了他摯愛的初戀」一事的處理,更是足見功力。導演趁機安排多多和艾弗達在海邊展開了一場經典對話——艾弗達深知多多的天賦和能力,鼓勵他離開自己和這個小地方,到羅馬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影片後半段,全村人共同見證了「天堂電影院」的炸毀,這富有儀式感的一幕不僅宣告了上一個時代娛樂方式的終結,同時,從經理的口中——電視、錄像帶,老電影也成了回憶——我們也不難得知,大家的娛樂特權並沒有被剝奪,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

最後一幕,滿頭白髮的多多獨自一人坐在羅馬的電影院,看艾弗達給他留下的最後禮物——那些在兒時被認為少兒不宜、被剪掉的接吻鏡頭。在這一刻,三十年前的激情、有關夢想和青春的記憶一瞬間被喚醒,融入眼前的光影之中。中年多多再也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眼淚湧出眼眶,影片也在這一高潮中伴著悠揚的音樂落幕。

影片結束一幕

Love Theme/片尾曲

好電影大多會引發思考,影片結束了,我卻還沉浸在故事之中。觀看完《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讓我產生了這麼一個疑問:當「失去」成為現實,無法被改變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又會如何面對?

導演並沒有給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或者他已經用影片中的一句經典台詞回答你了——人生和電影不一樣,人生辛苦多了。

THE END

———————我是彩蛋——————

也許有人會覺得中年多多看上去很眼熟,其實這部電影中多多的扮演者就是在本色演出,他是法國著名的導演雅克.貝漢。如果大家對他本人印象不深刻的話,我們不妨來聊聊他的作品;除了人盡皆知的《放牛班的春天》之外,優秀紀錄片《鳥的遷徙》、《海洋》也都出自其手。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