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有嘻哈》的火,你看到的是潮流,別人看到的是生意

連帽衫、球鞋、棒球帽、墨鏡......早在20年前的時候,這種穿著打扮歷經歐美、日韓、香港之後傳至大陸。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所代表的潮流文化一直處於主流文化的邊緣,如此打扮的年輕人一度成為叛逆的代名詞。

《有嘻哈》的火爆,以及一大批圍繞嘻哈、街舞、滑板等項目網綜的出現,開始有人將潮流文化形容為當下的「青年文化」。曾有投行估算潮流市場的商業體量達到了5000億的規模,而就在人們對這個數字質疑的時候,潮流卻在不斷和文化、藝術、影視、時裝等泛娛樂產業碰撞、交織,由之誕生的潮流文化逐步形成了綜合性的產業,市場規模恐早已突破萬億的級別。

當然,覬覦潮流文化商業前景的玩家也開始出現,陳冠希、李晨等就在多年前開始以偶像身份自創潮流品牌,一二線城市的商業街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潮牌店,視頻網站們開始著手策劃和「青年文化」相關的綜藝節目,國內最大的在線潮流販售平台有貨正在打造「潮流界第一狂歡節」。

潮流文化和潮流產業經過了萌芽期之後,開始一步步走向成熟。

潮流文化元年?源於文化認同和商業崛起

進入2017年,潮流產業開始在國內井噴,且不乏一些被大眾所熟知的現象。MC天佑等網紅讓「喊麥」深入人心,《有嘻哈》又帶紅了國內的嘻哈文化,肯德基的潮流網店KFC ltd,以及adidas NMD、宋仲基同款的「小臟鞋」等等,好一番熱鬧。

究其根本,潮流文化元年的到來可以追溯兩個原因,一個是基於文化的認同,一個是根植於潮流的商業崛起。

聯合國將青年定義為15-24歲,在互聯網上引發了好大一輪爭議,可在調侃之餘需要正式的一點是,這個時期的青年文化是建立在90后、95后乃至00后群體的基礎上的。或是受到好萊塢大片的影響,或是從小浸淫於互聯網的緣故,90后以後出生的孩子比前輩們更加熱衷街頭文化,在街邊的馬路上伴著音樂跳一段街舞,或是經常出沒LiveHouse感受現場的躁動,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而幾乎所有潮流現象的爆發都抓住了新生代年輕人的興趣,嘻哈是如此,MC亦是如此。

當然,這也可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解釋。千禧年之後,大多數城市家庭擺脫了衣食住行的束縛,這從城鎮居民基尼係數的變化也能窺知一二。簡而言之,工廠流水線出品的千篇一律的產品,開始讓廣大食色男女覺得審美疲勞,甚至說毫無G點可言,他們更追求與眾不同的東西,原先的小眾文化開始走向大眾,人們對潮流文化的認知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曾經問起一個95后朋友為何不喜歡優衣庫,對方給我的回答是:撞衫不可怕,誰丑誰尷尬。

或許對於潮人來講,與潮流同步乃是基本,做到出其不意才是最高境界。

有人嗅到了流行趨勢,就有人嗅到了商機,當90后、95后逐漸成為大眾娛樂與消費的中流砥柱,在潮流領域嘗試著變現還是一件難事嗎?在文化消費上,《有嘻哈》之後勢必會誕生更多的潮流網綜,而在物質消費上似乎更有故事可講。

混跡於香港和台灣的偶像藝人們,比內地的明星們更理解潮流圈,余文樂、李燦森、羅志祥、薛之謙等紛紛湧入潮牌圈,並相繼在國內的一線城市扎堆開設潮牌店,其中不少都與有貨有著深度合作的潮流大咖。伴隨而來的還有國外的潮牌,Vans、STUSSY、FUTURA X YOHO! 、Undercover、Human made、Madness、StayReal、OAMC、Public School、GCDS、R13等被國內潮人所熟知。

同樣受益的還有潮牌電商平台,有貨在2016年的流水達到20億元,預計今年將增長70%左右。特別是在垂直電商前途迷茫的情況下,聚美優品的市值已經較巔峰時跌去90%,唯品會因缺少新的增長點而不被投資者看好,好買樂、凡客等逐漸被市場所遺忘。有貨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潮流文化的紅利期,而從京東、天貓、網易考拉等不斷吸引潮牌入駐或擴增潮牌品類的動作來看,潮流文化在商業層面的崛起已經在行進中。

佔領潮流風口,或許存在這些機會

如今的年輕人或許不願意花幾千塊買一件奢侈品,卻願意為一雙新款潮鞋日夜排隊,甚至與其他買家發生肢體衝突。

據精日傳媒JingDaily報道,每年前往巴黎的遊客有54%在25到35歲之間,他們不再像老一輩只關心高級奢侈品牌,他們更願意購買Vetements等潮牌。當然,更大的市場還是在國內,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想要佔領潮流這個黃金領域,或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做一些嘗試和探索:

1、塑造潮流風向標。

日本潮流的黃金十年,離不開90年代突然爆發的「里原宿」文化,直接改變了往後日本各時裝品牌的影響力。彼時的日本青年被灌輸了不少美國文化,包括滑板、塗鴉與嘻哈音樂為典型的街頭文化,而里原宿潮流的出現離不開兩個誘因,一個是潮牌的大規模誕生,Fragment Design、Wtaps、Bounty-Hunter等等;另一個是潮流刊物所塑造的潮流風向標,與《寶島》、《Made in U.S.A》、《POPEYE》、《Boon》等雜誌所號召和引領的潮流趨勢不無關係。

就今天來看,塑造風向標的媒介要更加多元,既可以是《YOHO!潮流志》等媒體,也可以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以及KOL、內容電商、潮流集會等等。利好的一面在於,主要由95后和00后組成的潮流人群更加聚焦,且天生就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對網路有著很高的依賴性。《有嘻哈》等網綜隱現了引領潮流風向的野心,潮流嘉年華等常規性的線下活動也是方式之一,不一而足。

2、打造潮流IP。

潮流文化的興起可以視作文化佈道的產物,正如Michael Jordan創出了Air Jordan,窪冢洋介帶紅了Supreme,木村拓哉穿紅了Bape等等。用比較流行的概念來形容就是IP,而且IP的形式也更加寬泛,可以是一個明星或KOL,可以是一檔綜藝,也可以是一場吸引眼球的潮流活動......在這個領域,國內已經出現了大批的掘金者。

有消息稱,《有嘻哈》的主創團隊正準備打造一檔名為《有街舞》的新綜藝節目,並且提名黃子韜、陳偉霆、易烊千璽三人擔任固定嘉賓。而在這些綜藝背後,是愛奇藝等視頻平台想要在垂直綜藝領域開發自己的新IP。在潮流領域創業深耕多年的YOHO!有著同樣的打算,想要打造國內「潮流領域最大的狂歡節」。不難理解其中的意圖,IP提供了更多變現的可能,不管是冬粉經濟還是為電商導流,都將加速潮流文化的商業化進程。

3、布局潮流生態。

在潮流文化從小眾走向流行的同時,消費升級成了整個社會的趨勢,潮流文化也順勢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包括電商、展會、潮牌孵化等上下游,收割市場的勢必是潮流生態圈。

為國內創業者提供了樣本的是美國最大的潮流電商Karmaloop,起步於20年輕的Karmaloop依託線上線下零售,覆蓋了500多個潮牌,還成立了線上視頻內容生產的Karmaloop TV,而且拉斯維加斯的百年展會Magic Show、紐約長灘的Agenda展會,彙集了全球數千個品牌商家交易,彌補了Karmaloop在生態上下游的不足。

顯然,的潮流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商業生態領域,但這並不意味著缺少探索者。比如說YOHO!在布局雜質、電商、嘉年華、線下店等產業的同時,還曾以潮牌主理人的形式簽約了余文樂、林俊傑和大批的獨立設計師,同樣是生態的玩法;比如余文樂的MADNESS也開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進軍電商並擴展線下店,另一方面不斷強化IP。畢竟誰能建立完整的商業閉環,誰能引領新一代的文化取向,誰就將是平台級的大公司。

結語

如今的潮流文化已經成長為橫跨時裝、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的大生意,且潮流文化最誘人的地方便是消費迭代,95后和00后正成為娛樂與消費的主流,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將會影響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文化形態,用萬億市場來形容它的規模似乎並不為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