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年端午節經典祝福語簡訊大全,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是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等等。其實在民間,關於端午節,人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度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每到過節的時候都會選擇簡訊祝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7年端午節經典祝福語簡訊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端午節經典祝福語簡訊大全篇一

1、今天到處給你買禮物,買好玩的沒有適合你的,買好吃的沒有你愛吃的,買開襠褲沒有你的尺寸的,只好提前送你祝福啦:端午節快樂!

2、看來看去,這年頭,我只能相信友情了,所以發條簡訊祝福你,願你端午節快樂!端午祝福跑得快,新鮮粽子出爐來!我用真情速遞,你用微笑接收。好吃吧,嘻嘻。

3、藍天代表著渴望,綠樹代表著清幽,鳥兒代表著歡笑,風兒代表著我從你身邊慢慢的走過,朋友啊!端午節將至,我把幸福送給你,願你快樂每一天!

4、累了就停下休息,錯了別埋怨自己,苦了是幸福階梯,傷了要懂得珍惜,醉了別折磨自己,想了就碰碰運氣,笑了就開懷徹底,悶了就看看我的信息!

5、今日端午,讓我托詩人的福,請你多吃些粽子;讓我駕一葉龍舟,滿載祝福駛向你;讓我掛一把艾蒿在你門前,願你平安;讓我為你斟一杯雄黃酒,盼你安康。

6、年年都過端午節,今年端午最特別。千古屈原祝福你,萬里鵬程真如鐵。身體健康事事順,合家團圓解粽葉。溫馨祝福送給你,我的簡訊能驅邪。祝端午節快樂!

7、你知道嗎?如果你的左邊鞋帶鬆了,代表你心裡正在想著一個人,如果你右邊鞋帶鬆了,代表一個人正在想著你。今天是端午節,因為你,我只好換拖鞋穿了。

8、今年端午節期間出了個怪事,我當時正好路過,但我不相信我所見到的一切:那隻豬居然真地像人一樣拿著手機在看簡訊!

9、每年都有端午節,唯有今日大不同。試問不同在何處,看這簡訊君應知。節日祝福雖照送,情誼卻比往常深。端午到來龍舟賽,卻難賽我祝福語!祝君開心,粽子飛來!

10、米飯與包子打群架,米飯見包著的就打,豆沙包,蒸餃無一倖免。粽子急了,把衣服一撕:「看清楚我是卧底!」端午節快樂!

11、某公司端午節時給每個外籍員工發了粽子,第二天有個老外很感謝地說:你們發的點心很好吃,謝謝,就是外面的生菜有點硬。端午節快樂!

12、目的:騷擾,方式:簡訊,意義:為了騷擾你,浪費我一毛錢,值!說明:心中有你,備註:提前祝賀「端午節」快樂。括弧:不許有人比我早!

13、讓俺的祝福乘坐汨羅江的龍船船,飛過洞庭湖的岸邊邊,溜過蒿草的葉尖尖,鑽過荷包的綵線線,透過白砂糖的軟綿綿,品嘗端午節的香甜甜!願端午快樂!

14、屈原為國投汨羅,百姓感動來祭奠。千年傳統成佳節,端午龍舟齊競渡。粽葉香香裹思念,艾葉長長驅病魔。雄黃美酒細細品,健康快樂身邊伴。祝端午節快樂無限!

15、清風玉露端午近,天人合一戀春音,三五成群登高望,山外有山外雲,浴蘭令香龍舟追,千杯美酒賀夏新,閒情逸緻化詞韻,遙寄遠方心上人。 祝你端午更開心!

16、悄悄的一條信息,帶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誼,一份如意,一份溫馨,一份守望,一份牽挂,一份安康都給你。端午節快樂。

17、時間恰逢五月初,紀念之情古今同。手把茱萸祝福到,簡訊千里傳我情!口中粽子甜如蜜,美好祝福你我他。祝願大家端午節快樂,並將快樂延續到每一天!

18、讓我托偉大詩人的福,請你多吃些粽子;讓我駕起一葉龍舟,滿載祝福駛向你;讓我把一枝桃枝送予你的手上,為你送走災難迎來平安!祝你端午節快樂!

19、清晨,為你端來一份白鴿,端來一份祝福:端走煩惱憂愁,端來快樂逍遙;端走辛苦疲憊,端來成功悠閑;端走所有的不如意,端來好運和幸福。端午節快樂!

20、輕輕龍粽香,飄來一陣溫柔;濃濃賽舟意,比出一場激情;深深敬佩情,話過一生忠孝;樂樂假期到,玩出一番新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來臨,願你小長假快樂!

21、悄悄為你降臨的,是平安。靜靜為你散放的,是溫馨。默默為你祝願的,是幸福。深深為你期待的,是成功。送上我最真誠的祝福:端午節快樂!

22、糯米香味悠遠,傳遞著無盡的思念;紅棗味道香甜,牽挂的滋味令人魂牽;粽葉如同我的心,將思念和牽挂包攬。端午節到了,願美味的粽子將我的思念和牽挂送到你的身邊!

23、送給您一陣輕風,帶著我的問候;送給您一縷月光,映著我的影像;送給你一片白雲,浸透我的溫暖;送給你一條簡訊,連接你我友誼,祝端午節快樂。

24、送個香囊帶個荷包,自製幾斤粽子,託人到山裡采了艾葉,街頭買了瓶雄黃酒,加上內心深處的幾許關懷,作為禮物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25、濃濃的清香,流露片片真情;青青的葉子,裝著滿滿的情意;靈靈的雙手,捻成巧巧的菱角;長長的絲線,系著柔柔的祝福:祝你端午節快樂!

26、年年端午又今朝。應是良辰,龍舟競波濤。佳節情濃粽飄香,對酒當歌,憶離騷。歲月催人老。多歡笑,少煩惱。饒把笙歌,樂陶陶。端午節快樂!

27、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如果你不樂我會給你買可樂!要樂咱倆一起樂,別背著我偷著樂;如果你還不太樂,我會在你家門口擺攤賣可樂,祝你端午節快樂!

28、送你一顆好運粽,裡面包藏:健康米,好運蛋,平安菇,快樂蝦,長壽花,幸運栗;如果你收到將會好運連連。祝你端午節快樂。

29、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送你五個五:祝你收穫多多,五穀豐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門;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樂多多,五彩繽紛;幸福多多,五福臨門!

30、天長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顆栆,幸福美滿一片葉,纏纏綿綿一條線,開開心心包成棕,羞羞嗒嗒送給你,願親愛的你端午添欣喜。

2017年端午節經典祝福語簡訊大全篇二

1、端午品棕香,中秋賞月圓,霜降不看天,露重知冷暖,只是遙相思,遠方親和友,一條簡訊息,願把祝福達。霜降到,寒將來,最親愛的人,祝你生活幸福,工作如意,煩惱、憂愁都降落。

2、喝上一杯雄黃酒,好運必定能長久,吃上一粒香粽子,快樂伴你一輩子,戴上一個小香囊,幸福生活萬年長,再來一個賽龍舟,今年又是大豐收,端午節願你吉祥如意,開心永伴。

3、五月五,是端午,端出「五好」來祝福。好身體「五」所不能,好事業「五」尚光榮,好收入「五」花八門,好朋友「五」湖四海,好生活「五」彩繽紛!願你端午節,全家幸福!

4、端午節快樂,我好想陪我的家人,朋友一起渡過,沒有你的日子,我的生活變得沒有昔日的光彩,沒有你們,我的時光變得如此暗淡。為了我,你們一定要快樂,知道嗎?

5、有時也忙,有時也累,牽挂從來不曾忘;總是祝願,總是希望,父母永遠都健康;一段文字,一條簡訊,默默祝福默默想;願爸爸媽媽端午快樂,吉祥如意,笑口常開。

6、看來看去,這年頭,我只能相信友情了,所以發條簡訊祝福你,願你端午節快樂!端午祝福跑得快,新鮮粽子出爐來!我用真情速遞,你用微笑接收。好吃吧,嘻嘻。

7、輕輕龍粽香,飄來一陣溫柔;濃濃賽舟意,比出一場激情;深深敬佩情,話過一生忠孝;樂樂假期到,玩出一番新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來臨,願你小長假快樂!

8、端午到,嘗粽忙,嘗個棗粽香甜溢,祝願生活多甜蜜,嘗個肉粽滿口香,祝願家庭福滿多,嘗個豆粽有滋味,祝願愛情多趣味。端午節祝願生活如粽子多滋多味。

9、雖然比基尼不太適合你的性感,雖然高跟鞋不太適合你的慵懶,雖然小丸子不太適合你的可愛傻笑,但是你有你的優點,剝開皮軟軟的很香甜,端午節,你好嗎?

10、「端」著夏日的清涼,「端」著美麗的心情,「端」著真誠的祝福,我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

11、端午節,米飯和外國漢堡打群架,米飯見了夾心的就打,漢堡包、三明治等無一倖免。肉粽被逼到黃河邊上,把衣服一脫,大叫:看清楚,俺是內鬼!

12、碧綠的艾葉里,包裹著幽香的粽子。幽香的粽子里,有絲絲的祝福。祝福你生活每一天,幸福美麗,快樂如昔。祝端午節快樂!

13、偶爾的繁忙,不代表遺忘。端午節的到來,願你心情舒暢,端午節的問候,和粽子一起送上;所有的關心,凝聚成這條簡訊,祝端午節快樂!

14、送您一籃熱氣騰騰的粽子: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寬厚的包容當葉,調以真誠的祝福,再用祈禱煮水,吃出一年好運氣,一生好福氣!祝您端午節快樂!

15、五月五,到端陽,又是佳節好時光;盪起漿,推開浪,賽舟馳騁處處祥;飲雄黃,佩香囊,除菌防病保健康;兜粽香,沐蘭湯,快樂祝福冠群芳!端午節愉快!

16、送上端午節祝福,願粽子帶給你好運!祝你:工作「粽」被領導誇,生活「粽」是多美夢,錢財「粽」是賺不完,朋友「粽」是很貼心,笑容「粽」是把你戀。

17、人生中總有一些讓人難以忘懷的朋友,生活中總有些讓人無法忘記的日子,有緣相識,從陌生到熟悉!雖然沒有時刻問候,卻一刻未曾忘記!預祝端午節快樂!

18、朋友,這次發簡訊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鍛煉指法;二是聯絡感情。現在很鄭重地告訴你,今天就是端午節了,送句沒技術含量但是我真心的話:端午節快樂!

19、每一片綻放的花瓣,都有我真摯的祝福。每一片萌芽的嫩葉,都有我聲聲的問候。拜託徐徐清風傳送,願鮮花與綠葉結伴,點綴你多彩的人生,願端午節快樂!

20、快端午節了,我在醞釀一個大膽的計劃,就是我也要「投江」,但別害怕!我是將福氣運氣喜氣,投進你美好的江河,匯聚成祝福,祝你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21、構思了很多心語,醞釀了諸多祝願,斟酌了眾多問候,才發現還是代替不了那句最平實的話:平安,健康,幸福,祝您和您的家人端午節快樂!

22、如果一粒石子代表一份幸運,我願送給你整個山峰!如果一滴海水就是一聲祝福,我願送給你整個大海!願我把最好的祝福送給你,端午節快樂!

23、端著夏日的清涼,端著錦繡的心情,端著真誠的祝福,我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

24、端陽到,花枝俏,家家戶戶樂陶陶。掛艾草,帶香包,香香甜甜百福招。競龍舟,祭屈原,歷史傳承越千年。端午粽飄香,願您事事昌。

25、端午問候其溫暖兮,吾將福氣而傳達;簡訊祝福其真誠兮,吾將快樂而轉發。願你微笑兮,像朵花;生活兮,美如畫;端午兮,樂哈哈!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葯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12]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划龍船是普遍習俗。

【各種傳統民俗活動】:

划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王,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之類:

《舊唐書》中記載: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

《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

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

明代帝王,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

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在划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划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韶關市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掛艾草與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艾草也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從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而來。

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挂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床上多數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成藥方子較少,如傷寒論中的「膠艾湯」等用到了艾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盛行不衰,並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藥,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苦草麥葯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放風箏

在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云:「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栓五色絲線

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藥,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誌》云:「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躲端午

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遊《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云:「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緻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採藥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製藥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挂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製藥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採藥草之俗。採藥是因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15]

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15]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雨

端陽無雨是豐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災。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言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18]

跳鍾馗

跳鍾馗、鬧鐘馗: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懸挂鍾馗畫:最早的鐘馗畫,據說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據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記載: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夢二鬼。小鬼竊得皇上玉笛及楊貴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大鬼道:「臣為鍾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癒,便召畫工吳道子,囑其按夢中情景畫鍾馗捉鬼圖,道子揮筆即成,明皇見后,竟與所夢一模一樣,驚嘆不已。後來,鍾馗畫漸漸走入民間,繪製鍾馗畫大都作於五月端午節這一天,或者端午節的前後幾天。到了清代,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曆五月於大門或堂中掛鐘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鬥草

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余以斗蟲、鬥草、斗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藥學后,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兒童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白居易《觀兒戲》詩云:「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

《物原》云:「始於漢武」。據梁朝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云:"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草之戲。"《年華記麗》:「端午結廬蓄葯,鬥百草,纏五絲。」

南北朝時稱「踏百草」,唐代稱「鬥草」或「鬥百草」。《劉賓客嘉話》云:「唐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鬥百草。」宋代擴展至平日隨時可斗。歷代文人作品中對此多有描述。

其他習俗

打馬球:端午有射箭之戲,《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后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

游天壇:此外,北京還有游天壇風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後,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上海還有鍾馗賽會,由一男子飾成鍾馗,手揮寶劍,前舉一紙糊蝙蝠,作「喝福來遲」狀;跟隨全副儀仗,穿行街市,以作驅祟。另外端午期間還有馬戲、搶鴨活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