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明祭】清明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之間又是一年清明。作為中華傳統節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清明節,我們該幹些什麼呢?下面我將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明的正確打開方式。

方式一:緬懷先人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宋之問《途中寒食》
「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擁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與許京兆書》

當讀起宋之問《途中寒食》和柳宗元的《與許京兆書》讓人感受到了對故人的哀思。
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這一天,大家紛紛祭祖和掃墓。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先人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柳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方式二:踏青遊玩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
——歐陽修《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程顥《郊行即事》

煙花三月,草長鶯飛,楊柳醉春煙。大地復甦,萬象更新,乘風放紙鳶。
春暖花開的清明時分,人們結隊出遊,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感受春天氣息。人們在欣賞大好河山的同時,享受著春光爛漫,通過在郊野中盪鞦韆、放風箏、插柳、鬥草、打球,放飛心情,愉悅身心。
踏青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最著名的當屬晉朝的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記載:「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除了感受美好春光之外,更是為後人開啟了對死與生的深度探究。

方式三:寒食禁火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韓翃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寒食是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
清明,祭奠我們的英雄
清明習俗,歷經了千年時光的沉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
然而,不難發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清明假期期間,完全忘卻了祭祀先祖、緬懷先烈的傳統,而是越來越熱衷於踏青遊玩、賞春遊樂。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而且能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更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最重要的是繼承和發揚先輩留下的光榮傳統。認識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掃墓,掃去的是先輩墳墓前遺留的干枝枯葉,保留的是可借鑒的新芽,弘揚正能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先有國才有家。在祭祀家人的同時,同樣不能忘記緬懷幾十年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不論時光如何流逝,英雄始終不曾遠去。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一路走來,國家的富興離不開曾今在苦難歲月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如今雖然身處和平年代,但國際時局依舊動蕩不安、各種不穩定因素依舊不容忽視。當代革命軍人在清明節這個節日里,更應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牢記自身擔負的使命職責,將革命先烈的個人傳統發揚光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更應該是民之魂、國之魂。
看完這篇文章,想必大家對清明節會有一個新的看法吧!最後,獻上自創小令一曲:
清明兩朝風雨,炎黃幾度春秋。又是一年佳節至,思也悠悠意也惆愁。何惜八尺皮骨,守土衛國,英魂自有後人收。
青山綠水浩氣長留,蒼松翠柏英氣永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