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2萬億美元製造業對賭中,惠普會成為3D列印界的蘋果嗎

2018年將是3D列印的轉折年,企業級列印即將成為主流應用,布局3D列印超過七年的惠普即將迎來春天。

惠普3D列印技術脫胎於熱噴墨。(資料圖)

《財經》記者 梁辰/文 謝麗容/編輯

惠普公司(NYSE:HPQ)美國總部向北驅車1000公里,就可以到達美國西海岸科技重鎮科瓦利斯市。蘋果、英特爾、微軟等全球最頂尖的科技公司都在這座宜居的小城設立了研發中心。惠普曾引以為傲的熱噴墨技術便誕生於此,如今這裡成為3D列印的核心基地。

所謂3D列印,是通過計算機構建數字模型文件,然後利用塑料或者金屬等可以粘合的材料,通過類似「列印」的方式構造實際的物體。這與傳統通過對原材料切割成型的方式正好相反,因此也被稱為「增材製造」。近年來3D列印逐漸興起,2016年起進入穩定增長階段。但因材料、技術等阻礙,產業尚未大規模爆發。

2017年3月,惠普在科瓦利斯市原有設施基礎上,開放了3D開放材料與應用實驗室。惠普該實驗室負責人之一Tim Weber對《財經》記者說,惠普正在召集全球材料公司,通過它們測試惠普開放平台的極限。可以更快地推出新的材料,更輕鬆地迭代和改進材料,進而降低成本。

幾個月後,惠普將這一想法總結為學習「蘋果模式」,認為這是3D列印獲得成功的關鍵。面對上千萬種材料的開發和驗證,惠普很難通過一己之力完成。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構建生態的模式成為當今最成熟的商業模式,現在惠普想要模仿它。

諮詢機構IDC預測,從2016年到2020年,全球3D列印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4.1%。這意味著,到2020年,3D列印市場的收入將突破354億美元。為了應對這一市場趨勢,惠普正在加碼對3D列印的投資。

3D列印令惠普有可能成為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的領導者,這是該公司發展史上未曾有過的事情。

12萬億美元的對賭

如果成功,惠普將不再與其他硬體公司一樣陷入雲計算模式降低硬體銷售收入的困境。該公司3D列印解決方案副總裁Ramon Pastor告訴《財經》記者。

2010年,惠普曾與3D列印早期玩家Stratasys合作,利用後者貼牌生產惠普的3D印表機。合作兩年後,惠普就結束了這一關係,但將內部研發團隊保留了下來。四年後,惠普發布了一種名為「多射流熔融」(Multi Jet Fusion)的新技術,整個行業才重新開始關注惠普。

在惠普消失的這幾年,整個3D列印行業進入一段狂熱發展期。兩家最大的3D列印公司Stratasys和3D Systems股價一路飆升,成為市場上最熱門的股票。2014年1月3日,這兩家公司股價到達歷史頂峰,Stratasys(NASDAQ:SSYS)為136.46美元,而3D Systems(NYSE:DDD)為96.42美元。

然而,就在惠普回歸前夜,市場開始反思3D列印是否存在泡沫。2014年8月,Gartner發布一份報告提醒市場,3D列印正處於拐點。該機構研究副總裁Pete Basiliere在一次研討會上重申,炒作速度超過了技術發展和實現速度。

兩個月後,惠普的「多射流熔融」技術出現。新技術脫胎於惠普平面列印的熱噴墨技術,使得其印表機具有3萬個噴嘴,在列印平台上來回移動每秒噴洒3.4億滴熱塑料或者其他粉末材料,並通過上層能量使得材料與粘合劑融合,最終成型。

第三方獨立分析師Terry Wohlers評價稱,「這項技術甚至足以讓其他某些公司破產倒閉。」股評網站SeekingAlpha甚至出現多篇分析稱,惠普將對Stratasy這個曾經的合作者產生威脅。

究其原因,惠普大幅提升了3D列印行業的標準。惠普宣布,該技術不僅將列印速度提升了十倍,同時降低了一半成本。Pete Basiliere評價稱,這一技術具有革命性,印表機組件從未如此組合推動一個全新更快的生產模式。

惠普希望幫助客戶從生產原型擴大到大批量生產。(資料圖)

快速的生產能力和對成本的節約意味著,惠普的3D印表機不僅可以滿足工業設計中原型製造的需求,其將未來瞄向了車間、製造等環節,跨越整個生產供應鏈。在此之前,3D列印的頂尖玩家才剛剛從桌面級走向工業市場。

2015年10月,惠普宣布分拆,最終成為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主要負責企業硬體和網路服務的慧與企業(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NYSE:HPE),以及包含列印和PC業務的HPQ(HP.Inc),也就是新的惠普公司。

過去一財年,惠普凈收入為482億美元,其中約62%來自個人系統集團,主要包括台式機電腦、筆記本和工作站,其餘38%來自列印集團。不過,惠普雖然披露3D列印已有出貨,但其收入並未單獨在財報中披露。

輕裝上陣的惠普開始加大投入3D列印。2016年,惠普實現了該技術的商業化,發布了「設備+材料」的解決方案。2016財年報告顯示,研發費用同比增長了約1800萬美元,3D列印是主要投資方向。隨後新財年的第一季度,惠普對3D列印追加了約400萬美元的投資。2017年初,惠普關閉了一家愛爾蘭工廠,以節約成本,從而投資3D列印代表的新機會。

這只是開始。惠普長期遵循「6∶1回報率」原則,也就是說,惠普每對3D列印投資1美元,都預測其將獲得6美元的回報。惠普創始之一戴維·帕卡德曾在《惠普之道》一書中提到該原則。多位受訪高管認為該書對今天的惠普仍有作用。

「這場革命有可能顛覆和重塑價值12萬億美元的製造業」,惠普高管在《3D列印衝擊製造業》一文中提到,3D列印將是繼蒸汽、電力和信息技術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短期來看,惠普也將從中受益。惠普預計到2021年,製造業中3D列印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美元,是當前的三倍。

蘋果模式重塑市場

2017年6月,惠普披露的一份合作夥伴名單顯示,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集團、美國體育用品製造商耐克、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捷普,以及醫療衛生保健品和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強生皆在其中。惠普宣布,最近半年時間裡,已幫助名單里的客戶生產超過50萬個零部件。

但在3D列印市場,惠普仍是一個新手。2017年6月,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下半年,全球前五大公司合計市場份額超過50%,早期玩家3D Systems和Stratasys分別以18.5%和12.3%,排名第一和第二。從收入來看,這兩家公司也大幅領先,佔總收入比重超過30%。

惠普的老對手佳能也在積極進入3D列印市場。早在2015年10月,佳能曾展示了一款3D列印概念機,聲稱其將進入工業級市場。不過,佳能發布的產品更偏向於桌面級。佳能執行副總裁小川一登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3D印表機將在中國小教育領域有非常好的前景。

不過,惠普亞太及日本地區13D列印銷售總監章群告訴《財經》記者,惠普瞄準的競爭對手並非上述玩家,而是傳統工業製造環節中的注塑行業公司。

通常而言,傳統製造業生產需要先打造模具,然後注入熔融狀態的原料,通過加壓、注入、冷卻、脫離等環節,製作成一定形狀的零部件。前期製作模具的成本往往需要通過生產數量的增加逐步分攤。

一般來說,企業生產少於5.5萬個零件時,採用3D列印的成本會低於注塑。

除了節約成本,3D列印的另一個優勢是快速響應。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3D列印為快速生產樣件進行驗證提供了新的選擇。

接下來,惠普希望幫助客戶從生產原型擴大到大批量生產,其將目光瞄準汽車、消費電子、醫療保健和航空航天等領域。因為3D列印可以解決製造業面臨的新問題,如大規模生產難以滿足的定製化需求,以及因傳統生產模式而居高不下的試錯成本。

最終,3D列印將徹底改變製造業的格局,尤其是汽車、航空航天這樣需要上萬甚至幾千萬零部件的領域。3D列印可以將數十個零件直接生成一個完整部件,這將減少零件組裝的時間,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並且節約安裝和物流成本。

然而,想要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並不容易,IDC分析師莫敏儀錶示,標準是對於應用領域市場的掌握,這背後的決定因素是材料。

當前,非金屬材料佔據了99%的3D列印市場,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塑料。相比可以使用十萬種以上材料的注塑工藝,惠普現在所能做的只有一百種,而惠普希望短期內提升這個能力。「我們的目標是從一百到十萬。」Ramon Pastor說。基於這個目標,惠普推出開放式的材料平台,利用平台的力量進行開發。

這一設想來自於對蘋果生態鏈的模仿。惠普的3D列印業務想要打造類似蘋果應用商店的材料市場,以獲得更多的材料廠商支持。

應用商店是蘋果在2008年推出的一項服務。2012年前後,蘋果發布了兩代重要產品iPhone 4和iPhone 5,性能的提升催生了大量軟體應用,同時帶動了大量用戶使用,應用下載總數一年內翻番。到2017年上半年,蘋果通過應用商店獲得49億美元的營收,甚至比十年前蘋果所有業務收入總和還要高出40%。

蘋果模式的優勢在於,在自身產品性能大幅提升下,利用其生態鏈上開發者和用戶彼此互相促進,形成向上發展的正螺旋。與此同時,蘋果整合了全球資源用於自身發展。這一成功模式被今天的科技產業廣泛複製,如智能手機廠商小米,幾乎照搬了蘋果的商業模式。

對惠普而言,不同性能的材料就是一個個「應用」,其需要更廣泛的合作建立豐富的產品體系,才能推動3D印表機的迅速普及,而一定量級的設備也能反哺生態。

2017年6月,惠普宣布石化直屬燕山石化公司加入其材料生態系統。目前這一系統已聚集了全球多家化工巨頭,包括Arkema、BASF、Evonik、Hankel,以及Lehmann&Voss。惠普希望通過這些合作夥伴拓展多射流熔融技術覆蓋的材料,超過現有設備支持的材料熔點,也就是超過200攝氏度,而這將大幅提升其3D產品的適用範圍。

為了令合作者安心,惠普聲稱,將不干預合作夥伴的定價,同時,惠普會提供材料認證,確保材料在安全環境下符合生產要求。該公司圖像及列印事業部總裁Enrique Lores告訴《財經》記者,要構建開放性的系統,讓所有廠商的材料可以在惠普的印表機上使用,這樣才能夠搶佔3D列印市場。

不過,蘋果模式並非萬能良藥,材料開發的過程並不可控。一位參與材料研發的工程師告訴《財經》記者,一種材料的開發、驗證,短則一個月,長可能達數年。更為重要的是,相比傳統平面列印惠普擁有多種技術不同,3D列印技術僅停留在多射流熔融,而該技術僅覆蓋75%的塑料市場。為了迎合航空航天、醫療保健等客戶的需求,惠普必須進入金屬材料的3D列印市場,這是當前惠普的技術瓶頸,也就是說,這無法依靠生態系統逐步增強,而必須通過自研或者收購的方式彌補。

競爭者環伺

惠普當然想進軍金屬列印,因為多射流熔融技術只是起步,單一的技術不能覆蓋整個市場的需求。

在這條未來之路上,全球數字工業公司通用電氣(GE)是攔路虎之一。2016年10月27日,在終止收購德國3D列印公司SLM的一天後,GE完成了對另一家德國公司Concept Laser接近6億美元的投資。同期,GE還主動提高了收購瑞典公司Arcam的報價,幅度約為5% 。

GE航空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vid Joyce公開表示,這兩項收購將使得該公司加速工廠革新計劃,進而引領下一步生產製造浪潮。這個說法與惠普出奇地一致。也就是說,一旦在材料或技術上有所交叉,兩家的直面競爭不可避免。

2010年以來,GE已經在這一領域投資超過15億美元。2012年,GE收購了美國3D列印公司Morris,用於降低航空發動機燃油噴嘴的製造時間和成本。

GE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金屬3D列印技術的使用者,並將其用在高端的航空製造。從零星的測試部件,到10萬以上製造量的核心飛機引擎燃油噴嘴,GE用了三年時間。公司預計,到2020年,其在3D列印的收入將達到10億美元。

另一家技術巨頭西門子正在開發新的在線平台,通過這一平台全球製造業將可以在全球任何的地方按需訂購3D列印生產的零件。這一平台將在2018年中推出。西門子不止收購3D列印服務公司,並且在瑞典投資工廠,以及與研究所合作改進工藝。

也就是說,2018年將是3D列印的轉折點。Gartner預計,在這一年,幾乎50%的消費品、重工業和生命科學製造商將使用3D列印為他們消費、銷售或服務的物品生產零件。該機構提供的技術炒作曲線顯示,2016年已經將3D列印技術移除該曲線,意味著3D列印從整體上已經開始融入生產與生活,企業級列印將在未來2年-5年內進入主流應用。

IDC報告則顯示,實用案例正在擴大3D列印產品的市場規模。醫療領域正在迅速增長,如到2020年,3D列印醫療植入物和器械將佔據13%的份額。汽車快速成型、航空航天和國防建設的列印市場也逐漸興起。

從區域市場來看,美國領先全球,其產生的3D列印收入佔據了四分之一,而西歐和亞太地區的總收入將略高於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如果惠普想要真正趕上這一輪革新、重塑製造業,它需要大量資金儲備和縮短準備時間。與企業級業務分拆,更獨立的決策,為這一切提供了可能。

2011年,惠特曼出任惠普總裁兼CEO,她曾是電商網站eBay的CEO。但她並沒有幫惠普下滑成功剎車,向移動、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方向的轉型,今天看來這些舉措無濟於事。其中,PC出貨量與2011年高峰期相比,下降了近三成。

2015年10月,惠普完成分拆。澳大利亞出生的商人迪昂·韋斯勒(Dion Weisler)則成為惠普公司的CEO,在這之前他曾主管列印和個人業務三年多時間。他麾下的幾位管理者並非惠普核心出身,而當時負責財務、法務和市場的高層位置空缺急需填補,原因是核心人才已被惠特曼拉攏至HPE。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草台班子搭建了今天惠普的業務格局。經過兩年內部調整,PC和列印成為今天惠普重要的財務組合。惠普大中華區總裁庄正松解釋稱,惠普通過對銷售周期的控制,令原本利潤很薄的PC業務產生大量的現金流,而印表機和耗材又是一個持續的穩定收入。

在此基礎上,3D列印是惠普對未來營收的布局。惠普正在構建覆蓋全球3D列印經銷商體系,其成員總數已超過40個,期望增加用戶接觸惠普3D列印產品的機會。與此同時,覆蓋全球十多個地區的3D列印體驗中心也正在開始運作。

金融服務公司iknowfirst高級分析師Motek Moyen表示,惠普股票的年回報率為45.18%,遠超過其競爭對手聯想和佳能,但這家公司的潛力仍處於低估狀態。

(《財經》記者韓舒琳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文首刊於2017年8月21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