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IDT】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幾個安全問題

本文根據農業大學通識課程《全球事務與發展》第七講課堂內容整理髮布,記錄內容有所刪減。

作者簡介

主題: 世界軍事與安全

主講人:滕建群

[email protected]

滕建群研究員,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獲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專業博士學位。軍控與裁軍協會副秘書長、研究部主任,南亞學會理事。2009年被評為研究員。2013年起任美國研究部主任,現任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兼軍控與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關注於國際安全理論研究、軍備控制與裁軍,先後出版的著作有:《全球核態勢評估報告:2010/2011》、《美國防擴散與反擴散政策研究》、《國際軍備控制與裁軍概論》、《普遍履約——全新的核安全戰略》等,主要發表論文有:「中美核領域對話的回顧與展望」、「論中美關係中的第三方因素」、「論的軍事透明度」、「當前國際核裁軍形勢分析」、「建立信任措施的實踐與展望」、「中美關係中的防擴散與反擴散因素」、「和平利用核能的困境與出路」等。

志願記錄者:劉冰航

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大三學生

滕建群老師為同學們授課

非常感謝徐老師給我提供這個機會,來和學生們面對面交流。今天,徐老師給我的題目是講一講安全問題,它涉及多個方面的問題,確實一個下午難以全面深入地介紹。

因為最近可能朝鮮半島比較熱,同學們,想不想看到美國和朝鮮打起來?目前,國內外確實有很多聲音認為要打起來。我簡單介紹一下朝鮮半島的情況和敘利亞問題;第二方面是說說南海的問題;第三方面講講什麼叫做安全;第四方面講講什麼叫戰爭;第五方面講講航母和飛船的關係;第六個方面看看信息技術與軍事的關係;第七個方面看看核武器與核安全

朝鮮半島:核問題背後的地緣政治競爭

先看一下朝鮮半島情況,目前半島局勢比較緊張,緊張的原因表面看是核問題,接下來朝鮮還會不斷地進行導彈試驗。我個人感覺,這是一個超越核技術並涉及到地緣政治競爭的問題,包括中美間較量。當前引發局勢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川普上台。上台以後,他拋棄歐巴馬時期所謂的對朝鮮「戰略忍耐」政策,「戰略忍耐」就是什麼都不做,坐等朝鮮自行崩潰壞掉,這就叫「戰略忍耐」,忍耐前面加了個「戰略」二字,代表了歐巴馬時期的對朝鮮理念和政策。現在,我們可以看出來,川普對朝政策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對比競選前後的態度變化,我們發現,川普的對朝鮮政策並不統一。競選期間,川普認為,朝鮮問題EASY,好簡單啊。「只要我給金正恩打個電話,請他到紐約來吃一頓漢堡,就搞定。」而今天,川普的國家委員會則提出了「極端施壓」政策,包括政治打壓、經濟制裁、外交孤立、軍事威脅。除聯合國施加的對朝鮮制裁外,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參與了對朝鮮的單邊制裁。在軍事上,我們看到川普上台後不斷向朝鮮施加軍事壓力。1月20日,川普入主白宮,美國就不斷地和韓國、日本舉行軍事演習,一個接一個。美韓「關鍵決心」和「鷂鷹」同時舉行,隨後還有「綜合火力剿敵演習」、綜合後勤補給演習。美國和日本也在不斷地進行海上和陸上軍事演習。

前段時間,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公布「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正在向東亞海域調遣。事後證明,這是一個烏龍。很多人問,美國過來是不是來打仗的?我個人認為它有自己的考慮:第一是繼續向朝鮮施壓,通過駐兵壓垮朝鮮,有句老話叫「不戰而屈人之兵」。美國要不戰的話,必須要有新的政治、經濟、軍事手段把對方壓下去,這是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是向韓國釋放信號,韓國5月9號總統大選馬上開始,大選候選人從安哲秀、文在寅都是遊離於左右之間,想在中間地帶爭取選票,所以美國向韓國施加壓力,新總統不能在極右極左道路上走太遠,必須要遵循美國給他們制定的政策走。第三個目的是給施加壓力,我們看到習特會之後,中美兩國在朝核問題上有共同點也有分歧之處,那麼向我們施加壓力的目的是很明顯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是美國副總統彭斯4月16日要訪問韓國,航空母艦過來是要為他護航的。

現在很多人問能不能打起來?我覺得,從軍事角度來說要打的話,靠現在這個軍隊顯然不夠。美國航母戰鬥群帶兩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帶了1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航艦。這三艘艦加起來能載巡航導彈300枚,如果打朝鮮境內目標顯然是不夠的。美國在4月初打敘利亞1個機場用59枚導彈,那打那麼多朝鮮境內的目標,現有的兵力兵器上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我覺得航母戰鬥群過來,是繼續美國的「炮艦政策」向這個地區的國家示威,同時也給彭斯副總統護航。

談到朝核問題,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從歷史角度來看,三代朝鮮領導人都非常關注核技術。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金日成派出上千名像你們這麼大年紀的優秀的青年人到莫斯科,去學習核技術。大家感覺到朝鮮這麼弱,怎麼還能搞出核武器?從上世紀60年代起朝鮮就開始儲備人才,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後來蘇聯給了朝鮮送來了一個輕水堆。那麼,朝鮮有了人才,有了反應堆,後來又建成石墨反應堆,它可以提出武器級鈈。這時到了第二代領導人金正日,金正日比較反覆和猶豫,開始時候他確實感覺到掌握核技術是用來看家的重要工具。到2000年之後,金正日有個反覆,他來,來看我們的開放前沿區,參觀浙江、江蘇、上海,他也想改革但2011年底他突然去世,一下就中斷了似乎正要啟動的朝鮮改革。現在是金正恩,他更熱衷於發展核武器和導彈武器。現在統計,金正恩在核與導彈發展上一路狂奔。2013年到現在,朝鮮至少做過46次導彈發射,不到4年時間裡進行三次核試驗。金正恩現在是什麼考慮呢?他確實想依靠核武器,來支撐其政權的存在,這是一個基本的脈絡。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朝鮮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當時沒有國際條約或國際機制,來制約核武器和導彈的擴散,它從蘇聯學到技術,也得到反應堆。到80年代時,朝鮮已經能夠琢磨出怎麼樣造核武器。那麼這裡就提出一個問題,目前的局勢我們怎麼看,我覺得這個關係非常微妙,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表面上看是美國和朝鮮在較力,實際上背後隱含著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地緣政治的競爭。

不管「薩德」也好,不管它支持韓國支持日本也好,為什麼呢?因為目前確實形成了對美國的絕對挑戰地位。過去的話我們講好像從產能角度來講就是賣西裝的,加工幾千萬套西裝才換一架波音飛機,但現在不一樣。現在要開銀行了,就是說從過去的賣西裝的這樣一個角色現在要穿上自己做的西裝,西裝革履地到華爾街去當銀行家。我們都學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的競爭應該是說你死我活的,川普說你把我實體產業全拉到你們來了,在美國我們自己知道,兩種人最恨人,一個是工會,人家說咱們都是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國家,應該工人階級是心心相印的,不是的,因為他們認為工人把他們的飯碗給搶過去了,所以照樣恨人。第二個是宗教,美國人帶有意識形態的取向看待的社會主義信仰,認為這種信仰是美國的敵人,必須加以反對。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就可以看出來,要不要中斷我們的發展去應付這樣一場危機與衝突,這是一件大事。大家想一下,感興趣可以讀一下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次「師夷制夷」的運動,以西方人的技術與思想來發展。1860年前後開始,到1895年這35年時間。日本發動了甲午海戰,一刀切掉我們的北洋水師。1900年,八國聯軍直接就進來國門,如果從1860年算起,到900年,正好40年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我們現在看一下的這次改革開放,從1978年算的話到今年也將近四十年。所以我個人感覺,到現在又面臨一次歷史性選擇,選擇好了,我們繼續發展,選擇不好,一旦被美國、日本這樣的一些虎視眈眈看著你的國家所阻礙。我們可能又一個輪迴又回來了。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關注朝鮮半島,不是擔心它要打起來,而是基於我們的戰略利益,這個戰略利益就是要有一個穩定和平的朝鮮半島。這個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外部條件,如果說朝鮮半島出事的話,就像上世紀50年代,本來我們準備好要收拾台灣,結果我們的戰士不得不進入朝鮮作戰。

所以朝鮮的事不是小事,現在看來是一個核問題。美國一直在利用朝鮮問題做文章。朝鮮問題反反覆復,局勢一會高一會低。我覺得,美國的最終目標就是對準。現在這樣形勢下我們怎麼辦?

美國是在做各方面準備,我們都知道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有一系列作戰計劃,最早的是5027計劃。這個計劃是一個什麼概念?首先是朝鮮大規模的地面部隊躍過三八線,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佔領首爾,第三階段追殲殘敵。這是朝鮮的計劃,韓國和美國的計劃是第一步先讓韓國軍隊在韓朝非軍事區頂著,頂一周,美國從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調60萬軍隊反擊,越過三八線,直取平壤。這是5027作戰計劃,是個防守反擊型的,這個用了好幾十年。

現在的作戰計劃是5015計劃,是一種全新形式的作戰方式,就是說只要我感覺朝鮮對這個地方有危險,我就可以先發制人動手。過去5027是一個防守反擊,現在是先發制人。美國也是利用自己的陸海空優勢,來對朝鮮進行全面打壓。最近,美國叫響新的作戰概念叫4D,是四個英文字母的縮寫,第一個是「Detect」 探測,因為要打擊一個目標必須要定位,你在哪裡,我才能進行地面打擊。第二是「Disrupt」干擾,大家講怎麼干擾?現在作戰好像就是你發射了導彈把炮打過來,實際不是的,你看一下冷戰結束以後的幾場局部戰爭,最早開戰的是兩種交戰方式:一種是特種部隊潛入對方進行縱深;第二種是電子攻擊,比如我在教室里放幾個屏蔽器,大家手機就失靈了。美國現在就干這個事。干擾這一塊完全可以把對方的戰鬥力消掉,你現在手機沒有信號了來的信息你接受不了,你的信息也發不出去,就成為了聾子和瞎子。與此同時我開始打你,第三個D是「Destroy」。打你,叫你沒有任何還手之地,相當於一幫壯漢打一個聾子瞎子,想打哪兒就打哪兒,什麼時候想起來就打。第四個就是「Defense」防禦。因為美國也知道朝鮮有強大的反擊作戰能力,所以必須進行防禦,包括薩德、愛國者導彈,還有化學防禦。

最近幾場美韓聯合演習專門設置防化演習。這些都是美國想乾的,那為什麼美國現在遲遲不動手呢?我認為至少是有兩個制約因素,一個是聯合國,大家都是知道國際社會要動武的話必須要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安理會需要通過聯合國憲章才能收拾某一個國家,比如當時1991年海灣戰爭是因為薩達姆入侵了科威特,所以五大常任理事一致同意授權組建多國部隊攻打伊拉克,這是國際法層面的一個安排;第二個層面是朝鮮半島崇山峻岭,而且這麼多年朝鮮居民一直在挖地下,所以朝鮮的攻勢和裝備始終都是地下。你很難通過先發制人打擊。儘管你控制電子空間,但是你很難保證通過一次打擊就把金正恩給滅了,清除金正恩的反擊力量。就像在朝鮮戰爭期間上甘嶺,打了那麼長時間最後我們的戰士從山洞爬出來,山頭都被消平了,但是那個洞裡面你確實很難清除。

就是這麼兩個原因,聯合國拿不到授權,美國就出師無名,第二個是朝鮮半島崇山峻岭,加上這麼多年朝鮮一直把矛頭對著韓國和美國進行反擊,首爾臨非軍事區50公里左右。如果反擊的話,大首爾區三千多萬人口集中,韓國總共才五千多萬人口,它願意嗎?所以最近局勢比較緊張,各方面神經比較緊繃,我們接觸各國駐華的官員,美國官員倒是比較得意洋洋,說我們川普總統說了,如果不參與的話,美國就直接干。現在是韓國、日本的外交官比較擔心,這兩家最著急在哪裡?如果美國動手的話,最容易遭到反擊的就是這兩個國家。另外,還有俄羅斯說我們聯起手來吧,別讓美國在這兒鬧事了。

美國在軍事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它能不能承受這樣一場軍事干預代價?敘利亞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敘利亞是沒有反擊能力的,或者說也不敢反擊。但是朝鮮說不定抱著原子彈和你拚命的。

朝鮮半島會是怎麼樣一個走向,我們不妨做一下探討。第一個問題是中美能不能合作,剛才講既然是中美兩國之間的一個大的地緣政治競爭,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朝鮮的核能和導彈能力是現實的,是直接的。比如說它真的搞一個氫彈試驗,離著我們延邊地區100公里,那對這個地區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挑戰,這個威脅是現實的。

另外,凡是直接威脅到美國安全的時候,美國必定會做出反應。因為現在金正恩可能有點誇張,咄咄逼人說他的導彈可以打到美國,可以夠到日本的駐日美軍基地。這些都讓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或者說美國受到來自朝鮮的威脅是現實的。比如朝鮮2月12日發射的北極星2型導彈,我和一個清華教授琢磨了半天,它當時打了500公里,通過各種計算這個北極星2型導彈打到華北地區是沒有問題的,能打一千多公里。這個時候和美國合作就有現實基礎了,過去大家都在較勁,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相互博弈,但是現在面對現實威脅。

第二個走向是爆發戰爭。

可以說現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方,美國、日本老是說施加壓力不夠,不管明裡暗裡一直在支持金正恩,那金正恩現在根本就不理我們,第三次核試驗還通知我們,現在金正恩根本就不理我們。所以我們處於這樣一個尷尬境地,同時又與我們的安全息息相關,那麼怎麼辦?

我覺得實際上第三次核試驗之後調整了對朝政策。對朝的三個原則是:第一個是棄核,無核化,第二個是和平穩定,第三個是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過去是把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作為第一條,現在是把必須放棄核能力作為第一個原則,我覺得現在還不夠,現在國內也有爭議到底應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接盤,我個人感覺是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剛才講了每一次的發展都是因為包括朝鮮在內的動亂、日本虎視眈眈對我們進行攪局、域外的力量比如美國的干涉使得我們正常的改革開放、社會進步一下子被攔腰截斷。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等他們打起來再介入的話,這個代價大家可以想象。所以我們現在搞預防性外交、預防性國防,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

敘利亞:反恐背後的國際政治博弈

簡單講幾句朝鮮問題。那麼怎麼看川普呢?川普是一個商人,我們開玩笑說川普完全把美國當成一個公司來經營,把中美的關係當成一種生意來做,為什麼這麼說?比如昨天他就說,朝鮮在找麻煩,如果決定伸出手來幫我們,就太好了,但是如果不幫忙,那麼我們美國人自己動手。他不按常理出牌,我們也必須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他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現在看表面上所有的壓力都是對著朝鮮,實際上是對著來的。

敘利亞現在的局勢比較微妙,特別是之前美國的導彈打了敘利亞之後現在各方都在較勁,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說川普現在的中東政策由過去單一要剿滅伊斯蘭國恐怖勢力,現在變成第一反恐第二推翻敘利亞現領導人巴沙爾,這是很明確的,第三要和俄羅斯和伊朗在中東地區進行地緣政治的競爭。

這是59枚導彈打出來的,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黑利說我們現在就是這三條,過去歐巴馬確實是想得很簡單,他在競選期間就認為中東這麼亂主要就是伊斯蘭國在裡面攪局搞破壞,所以只要把伊斯蘭國消滅之後中東就可以四平八穩地和平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種伊斯蘭國勢力不斷的壯大主要是由於冷戰之後美國發動的兩次或三次大規模戰爭摧毀了中東舊有的政治格局並且沒有建立起新的機制,伊拉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們知道當時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時是中東數一數二的國家,你看現在什麼狀態?實際上就是美國在背後搗的亂,它不單單是恐怖組織的原因。

恐怖組織為什麼能做大?也與美國有關係。2011年歐巴馬撤軍,撤軍之後到2014年不到三年伊斯蘭國迅速做大,攻城略地。最搞笑的是有一次在摩蘇爾,在這個區域伊斯蘭國只有800個武裝人員,面對的是擁有美式裝備的兩萬伊拉克正規軍,結果一天800個武裝人員把兩萬正規軍趕跑,你說它作戰能力多強?我覺得這當時和美國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現在川普回過味來,我估計他身邊有高參,告訴他特總啊你不能只反恐,反恐後面還有事我們需要做,那麼就是和俄羅斯較量。所以這是打導彈的原因,不單單是化學武器,化學武器只是一個借口,美國只是為了師出有名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進行武力打擊。

從現在看中東有兩個戰場,一個是在伊拉克,是由美國掌控,俄羅斯基本參與不進來,另外一個是由俄羅斯掌控的敘利亞,特別是在2015年9月30日之後俄羅斯進來,敘利亞政府巴沙爾在俄羅斯幫助之下一路向外收復失地。到現在形成這樣的格局,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如果川普回過味來,知道這個利害關係之後,他開始把觸角伸向敘利亞。因為伊拉克基本已經控制住了,摩蘇爾區域交戰進入最後尾聲,只剩下西南邊一點伊斯蘭國還在做抵抗。

我原來有一個看法現在可能感覺不對,當時認為美俄要合作的話就是一心一意反恐,美國修理伊拉克,俄羅斯幫助修理敘利亞。但現在看來美國川普政府可能並不僅僅滿足於在伊拉克的主導權,它已經向敘利亞進軍,地面部隊、特種作戰部隊包括最精銳的陸軍都要開到敘利亞裡邊來。現在的第二個焦點是巴沙爾政府,我們都知道並不是說普京怎麼樣喜歡巴沙爾,也並不是說巴沙爾怎麼招人恨。那為什麼總是盯著巴沙爾那兒作為一個條件?因為我們都知道在中東宗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特別重要,尤其是穆斯林。巴沙爾實際上是什葉派里的一個分支叫阿拉維派,阿拉維派在敘利亞總共人口中佔了不到百分之十三,但他控制了敘利亞的政治軍事外交。也就是說巴沙爾家族是一個家族式的管理,他背後是阿拉維派宗教派別的支持,所以現在國際社會對巴沙爾感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多麼可愛,而是因為他後面權力的代表。把他推翻以後敘利亞就可以改朝換代,所以普京極挺巴沙爾主要是因為巴沙爾背後的權力,他掌控敘利亞。

那麼這是敘利亞和伊拉克現在的主要局勢: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據點摩蘇爾區域交戰進入最後尾聲,敘利亞這邊政府軍一路推進,拉卡是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最後一個據點,大家現在都在商量怎麼攻打。另外一個戰場還涉及到日內瓦談判,日內瓦第五次談判在3月31日結束,提出來幾個目標:第一是建立新政府,第二是進行憲法修正,第三是進行總統大選,最後反恐。這些目標大家都有共識,但是在川普59枚打過來之後,談判可能又會出現新的變化。為什麼現在西方國家極力主張談判?因為在戰場上,西方國家所支持的反對派成不了氣候,所以通過談判拖延給予反對派一個休養生息、緩過勁兒的時間,所以我們看到聯合國幾次說要做個決議制裁巴沙爾政府都被俄羅斯和否決了。這就是因為西方國家希望借化學武器這樣一些由頭在國家法理層面敲打巴沙爾,同時也給反對派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這就是說任何地區事務向來都是兩個戰場,一個是真刀真槍的戰場,一個是外交戰場,有日內瓦的還有聯合國的。

以上是我關於朝鮮半島和敘利亞問題的簡單介紹。

南海:大國較量之下的安全困境

再一個是南海問題,現在來說從去年7月菲律賓仲裁案結束以後南海問題趨於緩和,但是我們也必須保持警惕。最主要的一個觀點是過去認為美國是在鼓動周邊這些國家和叫板,但這些國家真的不給力。

歐巴馬所謂的再平衡對應在國際關係中有一個軍事理論叫做「balance of power」,這是某帝國在一百年前經常用的理論,就是說在當英國看到一個大的國家崛起的時候,它就會調轉槍口轉而支持大國旁邊比較弱的國家。比如說德國強了,英國肯定會轉而支持法國,叫德法兩國來掐。掐了之後兩敗俱傷,那麼英國還是歐洲大陸的領導者。這個理論是非常有名的,歐巴馬實際上也是這樣想,所以搞出一個亞太再平衡戰略。他要平衡什麼?就是利用和周邊國家的一些矛盾,比如南海這麼矛盾非常明顯。挑起這個矛盾之後,美國在邊上煽風點火,叫這些國家和叫板。

阿基諾三世就比較傻,直接衝到前面但結果什麼也沒有撈到,杜特爾特現在就比較精明。所以南海問題基本現在就這樣,趨向穩定,因為一方面川普新上台還顧不過來,另外一方面是這些地區國家不太給力,需要美國衝到最前面,但美國現在沒有足夠精力,朝鮮半島就足夠他忙活了,還有中東地區北約的一些事。2015年美國第一次派出拉森號82號艦,我們則派出兩艘艦,一艘台州艦已經服役四十年,另一艘蘭州艦。為什麼我們這麼派備去趕美國?我記得去年我在夏威夷總部和美國軍官交流,我就講了一個笑話說你看我們派出的軍艦,一艘四十年艦齡,一艘不到十年,夾著你拉森號走,拉森號就像突擊賊一樣灰溜溜地就走,我們兩艘艦大大方方。你們回去告訴你們老闆小心,我們就是準備撞,撞你沒商量,用老艦台州艦撞你白撞。

大家都知道當年美國在黑海也很囂張,美國軍艦進入了克里米亞附近海域,那蘇聯一個三千多噸位的軍艦撞美國一個七八千噸位的大艦,蘇聯軍艦一邊打著燈光一邊講我艦奉命來撞擊你,讓對方趕緊離開,最後蘇聯真的撞上去了。從此以後美國再也不敢靠近克里米亞海域。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一個玩笑,但是可以看出在軍事上是比較講究策略的,我們不可能用好艦來撞你。

南海問題因為現在不是熱點我就不再多說,但是有幾點要點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就是中美之間在南海的博弈。自從冷戰結束以後最近十年,歐巴馬一直在搞戰略平衡在南海搞事,名義上宣稱所謂的航行自由,但是在歷史上2009年美國無暇號過來進行監聽,過去的話是蘇聯一直在南海進行偵查,現在主角換了,但是目的是一樣的,都是想監視我們的無線電信號和雷達活動情況。

這些現在都是美國人乾的,美國為什麼要這麼干?第一是平常進行一系列情報搜集,第二是進行戰場準備,因為比如同樣一枚導彈美國人打的話可能就比較准,比較準的一次是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美國的巡航導彈直接從窗口打進南斯拉夫國防部部長的辦公室,把他的辦公室打掉整個辦公大樓沒事。而其他國家打可能就不準。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看可能是導彈厲害,但實際上導彈只是一個主要的部分,更多的還有戰場環境,這對導彈的發射影響很大。所以美國在南海一面是監視我們,另一邊也是在搜集戰場必備的數據,因為潮汐變化、氣候變化都會對武器的發揮有很大作用。比如這次美國計劃是打60枚導彈,但有1枚沒有發出來,有2%的失誤率。

中美現在在南海的博弈實際上已經成一個安全困境。為什麼這麼說? 美國是絕對不會放棄它所謂的航行自由,美國是一個擁有40年海洋權歷史的國家而才有幾年,我不是誇張地說,我們的海洋意識覺醒是從2012年年底開始的,因為2012年有三件大事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第一是黃岩島對峙,第一次的執法艦在這裡驅離了菲律賓的軍艦,過去在黃岩島海區一直是菲律賓海軍在這裡橫衝直撞,我們有船長甚至在這裡被槍殺過。但是2012年4月由南海漁政局組織的維權非常成功,從此以後黃岩島被我們控制住,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大工程在這裡建設。這是2012年第一件大事,第二件大事是日本野田政府購島,這次行為日本有兩個失誤,因為在2009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告訴日本外相前原誠司日美安保條件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所以在2012年9月份正在進行一場政治權力交接,包括當時發生薄熙來事件,野田認為顧不過來,就購島國有化,所以野田的兩個判斷失誤第一在於他認為美國會出手幫忙,但實際美國沒有卷進來,第二認為無暇顧及。第三個大事是十八大報告里專門有一段話,叫建設海洋強國,這寫在黨的報告里還是第一次。我記得我上學時,課本里沒有海洋國土這個概念,但現在有了。到2015年作為對2012年的回應,在國防白皮書里專門有一段說海洋關係到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我們一定要克服重陸輕海的傳統思維模式,為了國家的發展我們一定要建成海洋強國也就是海上力量。我們現在看為什麼海軍這麼快迅速發展,與現在的方針有很大關係,因為我們要建設海洋強國就需要海上力量來保衛。

釣魚島現在已經常態化,最大的變化是在2012年實現了由政府來維護在釣魚島權益,過去是由民間力量維護,但現在海上作為流動國土,我們在釣魚島已經實現了常態化的巡邏。

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安全」觀念

第三個問題我想從理論性上探討什麼叫做安全。我們經常講個人安全、國家安全、民族安全等等很多,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什麼叫做安全?先講一下全球化,全球化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相互依存的發展過程,是一種既似有形又似無形的全球一體化過程,全球化不是今天才有,只是今天交通的發展使得我們聯繫更加緊密。而到現在包括美國在內出現了「逆全球化」的趨勢,英國脫歐,美國川普提出保護主義,而很明顯的是一些發展家包括在內支持全球化,這是一個歷史大勢無法改變的。

對於發達國家目前的反對全球化,我認為是它們進入了一個誤區,比如川普最近採取的政策,提高就業率沒有錯,但是錯在對產業鏈的劃分。我和美國朋友開玩笑說把那麼多汽車廠搬回美國生產那麼多汽車,美國只有那麼大市場。雖然美國汽車廠多了之後就業機會也多了,但是在消費鏈條上你有沒有這麼大的胃口能夠把造出來的這麼多汽車吞掉?如果沒有就會產生生產過剩的問題,而生產過剩就是一次經濟危機。這不是一個只顧頭不顧尾的政策嗎?川普現在基本沒有成型的政策,特別是經濟政策。

那麼全球化是這樣一個方面,現在所講的全球化主要是經濟的全球化,安全、政治方面很少。現在三大趨勢講政治多極化,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世界上單打獨鬥贏得安全;經濟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都離不開誰,川普要離開,英國脫歐,從長遠上來看都是非常錯誤的決策。2月份李克強總理在人大答記者問時他講了一個例子,有些在華美國企業的利潤賺取率達到90%,企業最高10%最低2%,犧牲了勞動、環境、資源,實際上卻是在給美國打工。那為什麼川普感覺把美國人工作搶了,賺了很多錢?貿易赤字好幾千億?

我覺得是美國國內的社會結構出了問題,迴流或者不迴流、留在這個不是由支配的,是由美國商人在支配著這些財富。迴流到華爾街又不再分配,。所以中產階級感到很難受說我沒得到什麼好處,因而要反全球化。有些商人實際上是得到全球化的好處了的。

而安全全球化現在也是一個問題。舉一個簡單例子,西尼羅病毒,這個病毒很厲害在美國傳播好幾年,最後美國沒辦法,動用軍用直升機到夏天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交界地區和加州地區噴洒藥物。還有生物入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的安全觀歷來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八個字:互信互利平等協作,這是我們現在所主張的,習近平主席更是強調在安全上的作為。亞洲第四次亞新峰會上習近平講這段話「將同各方一道,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和平發展始於亞洲、依託亞洲、造福亞洲。人民願意同各方一道努力,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亞洲夢。」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這四個是組成亞洲安全觀的四個核心部分,因為如今經濟邊界不斷擴展、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冷戰期間美蘇能夠形成對抗最大原因是因為兩者之間經濟聯繫是非常脆弱的,基本沒有任何經濟往來,而今天與美國的貿易量2016年基本達到5200億美元,和俄羅斯800億之間有貿易量。所以如今習近平主席提倡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的安全觀,這個安全觀是需要大家共享的,這是必須的一個選擇。

在講安全的時候我想給大家提示一下,安全有傳統安全,過去是攻城略地,你不來侵犯我我就是安全的。而現在單就經濟安全,在海外投資這麼大數額,從2015年底就已經超出引進外資數額1000多億美元,改革開放初期在海外投資18億美元,中美貿易額79年的統計25億美元,到如今接近5200億美元差異巨大。所以保障經濟不是說安全就安全了,需要大家共同的安全、共享的安全,這是一個必由之路。同樣也不是說美國安全其他國家就不安全了,或者說別人安全美國就不安全了,但現在在安全問題上往往是美國追求絕對安全,那麼就犧牲別國安全。所以這一點我認為是美國歷史的一個悲劇,它沒有這種大局觀或歷史時代感。至於中美兩國的安全領域合作,這次習近平主席訪問也提出了新的合作,但是我覺得雙方很難以有所進展,比如說海上安全合作。中美兩國都在把對方作為對手來看待,不可能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進行真心實意地合作,這一點我們需要有一個基本判斷。但是為了國家需要和地區安全,雙方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還是必須要有的。

技術發展后的「戰爭」變轉

第四個問題講戰爭問題,解放軍軍語里專門描述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使用武力進行的激烈的軍事對抗活動。是解決階級、民族、政治集團、國家之間矛盾衝突的最高鬥爭形式。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繼續。」 這個對於戰爭的定義應該說是最全面的,其他國家對於戰爭也有定義,包括前蘇聯和西方的軍事理論家。提到戰爭我們不能不提一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他講了很多東西對於後來戰爭的定義是有很多借鑒意義的,它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談判等多個方面。所以任何地區事務的解決方式無非三種,第一種是協商談判,朝鮮半島的核問題談判了十多年,這是一個談判問題,同時國際社會從2006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1695號決議到2016年的2231號決議,這都是制裁,第三步就是戰爭,現在還沒走到這一步。這就是戰爭的定義,說這些是希望大家理解一下,用來看待目前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也有一定用處。

那麼戰爭需要達到什麼目的?三個目的中的第一個是軍隊必須要消滅,這是傳統戰爭的概念,第二個是派部隊佔領國土,比如說二戰結束以後我們錯過了佔領日本國土的機會,當年讓老蔣派部隊,老蔣說派不出去,如果說派出去的話現在國民黨實際上在日本還是有駐紮權的。後來就讓美國一個國家把日本給佔了。最後一個是征服,我舉一個簡單例子,當年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把台灣劃分過去,同時也把朝鮮劃過去。但是日本對於台灣和朝鮮半島的統治手段是不一樣的,對台灣是懷柔政策,通過教育來把人的抵抗意志消磨掉,事實上做的也很成功,今天在台灣也還有人稱自己是日本人。而在韓國採取的是武力鎮壓的手段,徵收韓國婦女做慰安婦,鐵腕治理半島。所以現在韓國、朝鮮對日本有骨子裡的仇恨,而台灣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征服的手法不一樣,所以被征服者反應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戰爭的三個目標。

傳統戰爭我們看到其中有政治目的、軍隊、戰場上的交戰,最後還有勝負與條約。但是現在大規模恐怖襲擊很多,包括911,它是不是戰爭?是戰爭,在美國911之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在學校里和學生互動,他講「美國進入戰爭狀態」。但是說是戰爭,它又和傳統的克勞塞維茨對戰爭的定義不符。那麼我們怎麼理解?這種戰爭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比如說奪取政權,這些恐怖組織也不是政治集團,它是為了報復為了尋仇做出一些大案,這些行動更多是摧毀人們心理上的防線。恐怖活動最大的訴求就在於此,心理打擊要比摧毀一些大樓更加沉重。同時恐怖活動也沒有領土主權要求,所以它的定義很模糊,屬於一種新的戰爭形態。

另一方面講到安全問題現在也有很多個人案例,因為如今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以及更值得大家關注的社會信息化。社會信息化不單單改變了社會中的人際關係,也改變了國際關係和國際規則。現在最搞笑的就是川普推特治國,看一下川普競選期間的推特白天他的推特沒有拼寫錯誤也沒有語言錯誤,為什麼到了晚上發出來的推特出很多錯誤?白天他的女兒給他把關。但是不管怎麼說,從歐巴馬開始就利用新媒體在競選期間把自己的政治主張散布出去。我們也看到美國人老罵普京干擾美國大選,當然有秘密渠道比如黑客,同時在新媒體上散布一些虛假消息也能左右老百姓眼球。我們國內現在也是這樣,這就是當今社會信息化的趨勢下個人越來越影響到國際關係的表現。比如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美國一個平民活動家,他實際是做了一個《渥太華禁雷公約》,這個國家之前很難推動,但是他通過互聯網等等方式成功推動。

現在提及比較多的還有網路安全問題,在當今的形勢下很難進行防禦,最頭疼是找不到攻擊發起的源頭。美國老是指責竊取美國商業情報,而2015年習近平訪問的一個成果就是公開承諾政府不會利用網路進行竊取商業秘密的行動,這是中美在網路安全之上的一個承諾。

要航母還是要飛船

所以這些是在談到戰爭方面如今情況出現的一些變轉,美國將恐怖主義襲擊認為是戰爭,的定義卻還停留在攻城略地的層面上。接下來看一下第五個,航母問題。我們熟知在美國好萊塢大片里的台詞,當世界出現危機時,美國總統總是說:「我們的航母戰爭準備」。這次朝鮮危機,美國派出航母打前鋒,那麼多飛機一起飛轟隆確實有震懾作用,這是炮艦政策在新形勢下的一種體現。

從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美國的航母一直是打頭陣的,包括1996年台海危機美國直接派兩所航母,南北邊各兩個壓我們。所以航母到現在仍然是美國推行它的外交政策的有力支撐工具,但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國際社會甚至美國海軍也提出來,「在導彈激增的年代里,你會把『尼米茲』開進波斯灣,以便艦載機和導彈能把目標納入射程之內嗎……不出10年,你絕對不會這樣做了。」所以現在美國忌憚我們的東西除了核武器之外就是導彈。

當然目前來看,十年之內航母仍然是有效的作戰平台,所以我們現在發展航母,是補齊海軍在軍艦配置上的一個短板。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海軍的發展,我感覺有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建國之後,我們把破破爛爛的軍艦修修補補,用來護力護航,以及打擊蔣匪的騷擾,看住家門。

後來在80年代為了配合戰略力量的發展,我們發展了一代大型作戰艦艇主要到南太平洋進行運載火箭的試驗。因為在1964年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之後,是要到1985年前後才從鄧小平的嘴裡說出來,已經具備了戰略威懾能力。為什麼?因為在80年代初我們進行了運載火箭的試驗,從西部發射場打到南太平洋,這個時候海軍發展大型的驅逐艦是為了配合戰略力量發展。接著是改革開放時期,經濟需要發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們沒有發展一所軍艦。

我們看目前海軍的發展,其實是圍繞航空母艦為核心的造艦計劃,航母平台在其中,旁邊有大型驅逐艦、大型護衛艦、潛艇,還有大型補給船,都是重噸位的,形成了一個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發展的大趨勢。

任何武器在它的壽命期間是有一定承載空間的,比如說戰列艦。在航母出現之前戰列艦是主力艦艇,大的話能夠有五六萬噸級,相當於航母,它拼的是炮彈口徑,俄國最大的炮彈口徑有600毫米可以裝下一個人。但是戰列艦在二戰期間就已經退出舞台,它的功能被艦載機替代。航母技術上個世紀初是在航空技術和航海技術成熟以後形成的作戰平台,它主要拼的是艦載機的作戰能力。二戰期間美國發展了上百艘航空母艦,現在保留了十餘個航母群,它的存在也是一個歷史的產物。

現在從軍事角度來講有兩個制高點,有關國家一直在爭奪:一個是外空,一個是信息技術。美國現在成立了天軍,專門負責外空作戰,它是要建立攻防兼備的外空作戰體系,由衛星、反衛星、快速飛行器組成。這些可以說改變了人類作戰空間,過去我們可能只在陸地、海洋、天空作戰,現在向外空延伸。人的生產力、技術能力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地步,所以作戰空間也在擴大。這是一個很大的趨勢,各國都在爭奪。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帶著團隊寫過報告《警惕太空珍珠港》,警告美國的議員們。

所以美國現在非常關注我們的外空技術,我們對外空技術確實是一個和平利用的態度,當然我們也有軍事目的。我們每次神州飛船有兩個動作美國最關注,一個是變軌,因為在變軌以後導彈就無法攔截,第二個是調姿,就是在外空的姿態調整。這個確實需要技術,所以現在爭奪外空是非常激烈的,不光是和平利用的問題,也涉及到太空站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外空領域爭奪是未來軍事的一個制高點。

而且現在講陸海空天電五維空間,美國人又提出第六維戰場空間:人腦心理空間。2002年7月份美國國防部在《網路中心戰》報告中指出,認知空間是指作戰人員的意識、思想、心理等領域的空間,既包括了知覺、感知、理解、信仰、價值觀以及據此做出的決策,也涉及到了軍事領導才能、部隊士氣與凝聚力、訓練水平與作戰經驗、態勢感知能力和公眾輿論等。就是說爭奪現在已經到了這個份上。所以現在軍隊對士兵的要求不單單是一揮駁殼槍向前沖就行,還需要鬥智斗勇,這是現在整個戰場的一個智慧。

對於來說,在外空競爭中應該排的上第二梯隊中的前茅,包括載人飛船是繼美國、俄羅斯之後排名第三,以及我們現在的登月計劃,這些計劃是居民兩用的,從現在來說確實是高投入高產出。比如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在初期可能投入一美元,產出十五美元。所以現在在航天上花費的大筆錢一個是要在科技上爭奪制高點,另一個是因為這是國家的防禦能力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這是外空問題,所以我個人感覺現在大家更多關注航母,但是希望在外空方面上大家應該給與更多關注,因為這是21世紀真真正正的軍事技術制高點。第六個問題也就是當今軍事中的另一個制高點信息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技術革命對我們整個世界帶來了巨大衝擊,回顧歷史,戰爭經歷了冷兵器時代和火器時代,到了二戰時,諾曼底登陸,幾百萬人在短時間內抵達了法國,還包括大量軍事裝備,到了近代之後,人數也是戰爭的決定因素,但大量新型武器的出現改變了戰爭面貌。軍事對於技術的敏感程度是最快的,新的技術總是最先被應用于軍事領域。比如手機來源自軍事中的步話機,簡訊來自於潛艇中的無線文字通信,計算機也是最早用於計算導彈彈道的。

軍事對於技術敏感是最高的。技術發展表現在軍事上就是過去的拼人數,比如一戰,諾曼底凡爾登等等,變成今天的拼技術。到了九幾年我們看見打科索沃,歐美打出了個零傷亡,所以現在我們整個的軍隊改革大方向是上質量,下數量,所以我們習總書記在2015年的閱兵上就宣布裁軍,高科技戰爭是個必然趨勢。未來戰場的概念就是一個陸海空天電五維的一個空間,人類從陸地打到天上,現在我們也在爭奪電磁空間。我們現在兩個缺口,一個是「先天心臟病」,就是我們造發動機問題。第二個就是「血管」,我們的電子技術。未來戰場的概念,既包括硬摧毀,也包括信息戰的軟殺傷。

在南海撞機事件中,我們就出現了很大問題,美軍飛行員被我們扣留在飛機上,雖然我們把設備砸了,但是那只是表面的,後來我們就發現一個小匣子,已經把我們的一些高級將領的語音識別信息發到了美國國防部去了。第二件事就是車臣杜達耶夫的事情,俄軍用了18個月都沒找到他,後來利用衛星監聽的技術定位了他的位置,就用導彈打掉他了。

信息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現有的作戰模式,當然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大改變。所以大家的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以後要是走向國家的工作崗位一定要注意。現代的戰爭就是一個體系的對抗,單個的武器裝備並不能影響整個戰局,比如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的現役飛機很少能有格鬥贏得過對方米格21的,但是卻將對方空軍完全摧毀,原因就在於現在是個體系的對抗,整體的對抗是一個技術的集成,就像航母編隊有驅逐艦,護衛艦還有潛艇等等。

最後說說核武器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青睞於它呢,就在於其強大的殺傷力。包括薩達姆和卡扎菲如果有核武器,他們的下場恐怕就不會這麼慘了。核問題在某些時候對有些國家是一張牌,是一種外交政治工具。包括冷戰的時候為什麼會在大戰爆發的邊緣剎車呢,就是核武器的威懾。核武器確實改變了戰爭形態。現在的《核不擴散條約》就三個支柱,一是有核國家不向無核國家擴散核武器,二是無核國家不去追求核武器,三是所有國家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所以朝鮮被制裁就是因為它違反了這些基礎。現在這麼多國家追求核武器的原因,也在於它是一個大國地位的象徵。

其他的問題包括核危機和核安全問題,核泄漏啊這些問題也是要考慮的。現在朝鮮的很多核設施都在我們的邊境上,這些都是我們要考慮的。我們現在的核能發展很快,現在我們北京大興都有核反應堆。核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上都有著非常多的應用,當然風險也很大,比如福島事件,福島事件變成今天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官商勾結,東電隱瞞了許多事情,二是日本自衛隊怕死,消極救援。

現在我們的核電發展很快,沿海地區有著大量的核電站,原因就在於核電站對於GDP拉動很快,當官的都喜歡建。現在沒有什麼事故,但風險還是存在的,同時也有很多的不足,這就是為我們現在的現實情況。

現在我們面臨的安全問題,一個是安全概念的泛化,現在的安全概念已經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不再是以前的那種單一的感念了。習近平主席就提出了新的安全觀。我們在以前都只跟古巴啊這些國家交友,1978年之後我們也跟歐美國家交流,現在是很多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如今十八大之後,我們面臨著國內國外的安全壓力,我們現在就在推進以安全為主導的外交政策,這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

面對新的國際安全形勢和新技術革命給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變換傳統的思維模式,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國防現代化和軍隊建設始終處於時代的潮頭,否則,將重演一百年前的悲慘歷史。這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允許的!

今天的講述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Q&A

現在許多媒體都說朝核問題已經在攤牌了,如果朝鮮繼續這樣,該如何應對?

美國對於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反應體現了川普的商人習性,漫天要價,推特治國。美國一位前空軍上將講過,1992年就柯林頓開過一次會講關於能不能打朝鮮,大部分人都說能打,但是駐韓司令卻說不能。現在的話是一個新的情況,什麼都是可能的,局勢是非常嚴峻的。美國需要考慮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夠完全消滅朝鮮的問題。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也有很多手段可以用。對於朝鮮來說,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地位,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調停人這個角色。第三次核試驗之後,就產生了變化。

國家安全委員會有些什麼特點呢?

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對安全體系的重大改革,過去主要還是中央軍委在管安全,現在建立這個體系還是處於一個現實的需要,前面講的那些話題都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關注點。國外的安全委員會的職責是顧問,我們則是發揮執行和決策功能,我說的這個國家安全委員會改革是涉及到整個安全問題的處理。國安局的那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是負責間諜問題的,國家現在的間諜問題非常嚴峻的,包括台灣,美國,韓國這些都有很多人在想辦法賄賂相關人員買情報,現在的情況十分嚴峻,壓力很大。

推薦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