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明旅遊守護石門生態之美 | 文明旅遊走進生態石門特輯

石門有大美,而這種美有時候在遊客的不文明行為面前又特別脆弱,石門的美需要「文明旅遊」來守護。

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客倡導遊客用「文明」守護石門的美是生態美,然而他們發現比生態美更打動人心的,是石門人民之美,這種美如壺瓶山間清澈而甘甜的泉水,涓涓地流入心田。

「通常提到文明旅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亂扔垃圾,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要保護生態環境等。但是如果進一步想的話,比如我們要保護一朵花,或者是一隻鳥,你首先得了解它,知道它喜歡什麼樣的生存環境,什麼才是適合它的,這樣你才能更好地去保護它。」地質科學院的楊帥斌是一名地質學博士,8月15日,他在2017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公益宣傳活動「走進湖南石0門,感受生態文化」尋訪活動座談會上,表達了自己對「文明旅遊」的看法。

大雨中,同學們在龍王洞景區邀請過往遊客參與文明旅遊背包行簽名活動

與楊帥斌一起參與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走進生態石門」之旅的,還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9位同學,在短短4天的尋訪活動中,清一色的90后們一邊陶醉於當地負氧離子含量超高的生態環境,一邊更為深刻地體會到「文明」二字在旅遊中的重量。想要保護眼前青山綠水的強烈感受,讓他們彎腰撿起景區的垃圾,號召遊客簽名加入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的隊伍,將「文明旅遊」的小冊子從湖南省石門縣的景區發到了湖北省的荊州火車站。

這10位大學生,因著各自的專業基礎,對「文明旅遊」也有更為專業的認知:地質學博士楊帥斌通過講解地質專業的知識,告訴遊客保護溶洞岩石地貌的重要性;來自北大山鷹社的生態學博士李耀琪,則看到了「文明旅遊」在保護生態多樣性中的必要性。

在遊客蜂擁而至之前,將文明旅遊理念宣傳出去尤為必要

石門縣的壺瓶山保護區被專家稱為「華中地區彌足珍貴的動植物基因庫」,保護區現已記錄動植物3080種,昆蟲4500餘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如華南虎、金錢豹等共54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如珙桐、紅豆杉等30種。

在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學們邀請遊客掃二維碼,體驗文明旅遊主題小遊戲

石門縣的龍王洞大概形成於6億年前,裡面有讓同學們嘆為觀止的鐘乳石、石筍,它們每100年只能生長1~10厘米,這些大自然經過十幾萬年製造出的「藝術品」,有遊客竟然隨手一敲便將其折斷帶走。楊帥斌說,溶洞里的這些鐘乳石、石筍除了觀賞價值以外,還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科研人員可以通過鐘乳石來判斷不同時代的氣候狀況,如果鐘乳石被敲斷,那麼鐘乳石對時代的記錄作用就會中止,這個損失是無法挽回的。

石門縣的森林覆蓋率為71.5%,而壺瓶山每立方厘米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可達10萬個以上。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客在石門的山水間感受著石門的生態之美,也特別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呵護這份美。他們除了身體力行地撿垃圾,告訴身邊的遊客不要破壞環境以外,還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微博以及微信來「廣而告之」。目前,話題「生態石門」在新浪微博上已有17.5萬的閱讀量,在「中青報旅遊周刊」微博公號上所刊發的相關原創微信,已獲3萬多閱讀量。

「十三五」期間,石門縣委縣政府把「開發旅遊資源,建設旅遊強縣」列為全縣重點推進的10件大事之一。制約石門旅遊發展的交通問題也即將解決,石門旅遊事業的發展已然按下了加速鍵。在遊客蜂擁而至之前,將文明旅遊的理念宣傳出去顯得尤為必要。

石門有大美,而這種美有時候在遊客的不文明行為面前又特別脆弱,石門的美需要「文明旅遊」來守護。

好山好水中的好人民

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客倡導遊客用「文明」守護石門的美是生態美,然而他們發現比生態美更打動人心的,是石門人民之美,這種美如壺瓶山間清澈而甘甜的泉水,涓涓地流入心田。

對於老天爺賜予石門的自然稟賦,石門人民報以敬畏之心。石門縣擁有432萬畝林地,從1998年開始,石門縣就實施「封山禁伐、封山育林」保護措施,徹底取消商品木材採伐指標,育林基金(指林業主管部門向木材、竹材和其他林產品的生產或經營單位徵收的資金)徵收額每年大幅減少。從2009年開始,才採取財政措施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徵收標準,直至2016年正式停徵育林基金。在保護森林資源方面,石門縣超前於全國的步伐,特別是對於正努力「摘帽」的國家武陵山片區貧困縣石門而言,這樣的環保理念更為可貴。

想體驗自然風洞——魚有洞天的超級冰爽,先得有膽量走過長長的弔橋

感謝這樣超前的環保理念,可以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客在如畫的美景中舒展自我。遊走於壺瓶山,同學們發現景區里有很多倒木,李耀琪介紹說,這些倒木「是森林的苗床,是微生物的主要棲息地,人為移動會使微生物缺少分解對象,打破原本可持續的物質循環,牽一髮而動全身」。

好人民保護出了好山好水,好山好水也讓好人民愈發可愛。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第三天,走進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背包客走在村子里時,迎面正好走來了兩三名村子里的留守兒童,這些看起來年紀只有七八歲的孩子大大方方地主動和背包客打招呼:「叔叔阿姨好!」然後又玩自己的去了。這一幕在許多旅遊業已經很發達的地方都很難遇到,因而讓來自農業大學的王虹印象深刻,孩子們的淳樸熱情讓她有賓至如歸的溫暖。

薛家村孩子們的熱情爛漫也許離不開駐紮在這裡的扶貧楷模王新法的努力。這位北方漢子為了報恩,來到石門,「薛家村山好、水好、人好,就是條件不好。」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全部積蓄64萬元,一頭扎進了薛家村的扶貧工作中。

當背包客們來到薛家村時,王新法已經去世。同學們站在他生前居住的老房子里聽著講解員介紹王新法的事迹,據說冬天,雪花會從房頂的大窟窿里飄進來。聽著講解員熱淚盈眶地說著王新法生前身居陋室卻依然篤定扶貧的故事,在場的人無不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文明旅遊」助力好人民出行

王新法在薛家村實行殯葬改革,建立「山河圓」,用火葬取代土葬,骨灰埋在「山河圓」所在的六塔山上,周圍栽種油茶樹,在沒有墳墓的區域種植株楠木、紅豆杉、八月桂等名貴樹苗,既實現了生態殯葬,又有經濟效益。

生態殯葬推行以來,村裡的老人過世不僅不會佔用村裡上好的田地進行土葬,而且也不再燒香、燒紙、放鞭炮。薛家村村民觀念的改變,實現了當地村民與自然資源的和解。這與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的理念不謀而合。

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也是要將「文明旅遊」的觀念傳遞給每一位出遊的遊客,通過觀念的改變來改變遊客的精神風貌。2016年年底,國家旅遊局針對遊客的十大境外旅遊目的地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目的地國居民對遊客的印象影響其對國家形象的認知,其中超過20%的受訪者認為遊客的形象對形像的影響非常大。在悄然之間,每個遊客都是構成國家形象的因子,是行走的名片,「文明旅遊」的重要性已然上升到了國家形象的高度。

由國家旅遊局主辦,青年報社承辦的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公益宣傳活動今年已進入第三年。回顧前兩年的成績,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公益宣傳活動所影響的人群由2015年的1000萬以上,增長到2016年的3000萬以上。2016年,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公益宣傳活動專屬H5點贊量超過50萬,校園線下活動110場,暑期實踐活動240場,提交團隊成果報告123份,活動覆蓋範圍遍及全國31個省(區、市)。

「文明旅遊背包行」採訪

今年的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公益宣傳活動從5月10日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大高校的積極響應,共收到來自全國高校355支團隊的積極申報,最終有131支團隊入選。這些在暑期奔赴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團隊,用實際行動將「文明旅遊」的種子散播在祖國大江南北。而「走進湖南石門,感受生態文化」活動的進行,讓「文明旅遊背包行」話題在新浪微博上的閱讀量沖高至3541.6萬。

「文明旅遊」是一種觀念的轉變,特別當一些不文明行為是一系列複雜的經濟、文化因素造成之時,這種觀念的轉變會更為艱難。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活動聚焦於大學生群體,他們是社會中最活躍的因子,通過他們來撬動整個社會「文明旅遊」觀念的轉變,不失為一個好的抓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現在參與大學生「文明旅遊背包行」的年輕人為人父母時,他們的孩子一定會成為「文明旅遊」的踐行者,好人民的「文明旅遊」之路讓人充滿期待。

攝影:李雋輝 李磊

音頻:楊伊可

編輯:朱芳

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