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揭開「上癮」產品的神秘面紗

時下有一個社會的普遍現象,每天睜開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每天睡前,不刷刷朋友圈就無法入眠;要買東西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淘寶而不是商場。當我們熟悉並習慣使用這些產品時,忽然發現如果不使用就會感到不自在,其實這就可以說是「上癮」了。調查研究表明,現代人每隔4分鐘左右就要看一次手機,每天看手機的次數則超過了150次之多。有趣的是這些產品的核心並不是依靠技術優勢而來,而是讓消費者潛移默化的養成一種使用習慣。對於這些產品,有的投資人早早就能預見出它們的未來,而有的投資人卻不屑一顧,為什麼其中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

維生素vs止疼葯

其實一些投資人在面對創業企業時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家企業生產的是『維生素』還是『止痛藥』呢?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正確答案應該是『止痛藥』,因為它能解決實際問題,緩解具體的痛點。投資人和總經理就像企業的守門員,都希望把錢投在那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項目上,所以他們才會選擇「止疼葯」。與之相比,維生素則更傾向於解決用戶情感上而不是功能上的需求。

我們每天早上服下一大把維生素片,但是並不知道它是否能讓我們更健康,雖然緩解不了身體上的痛苦,但卻能給我們帶來心裡上的慰藉,因此不吃止痛藥則會讓我們苦不堪言,但維生素少吃幾天也並無關係。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投資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呢?是不是應該生產「止痛藥」而不是「維生素」做一個永遠正確的策略呢?答案是:不一定。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國內市場沒有的幾家著名消費者科技公司,Facebook,Twitter,Pinterest,Google。再看看國內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品牌,如QQ,微博,微信,百度。上述類型的產品是什麼呢?「維生素」還是「止痛藥」?再下定論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如果你因為無法實施某種行為而感到痛苦,那說明習慣已經形成。科技公司提供的服務在初期更像是錦上添花的「維生素」,可一旦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潛伏在人們心中的渴求,當這種渴求達不到滿足時,我們就會感到不舒服。而那些讓我們養成某種習慣的產品會緩解這種不舒服,就像是「止痛藥」一樣撫平人心中的「痛苦」。所以科技公司到底在兜售「維生素」還是「止痛藥」,其實兩者都有。那麼這樣一種產品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或者說用戶是如何進入圈套的呢?

如何打造一個「上癮」產品

一個產品能否讓用戶形成習慣變得上癮,取決於兩個因素,使用頻率和感知效用。頻率過低則不容易形成習慣,產品的有用性則會影響用戶是否使用替代品。根據尼爾-挨亞勒先生提出的上癮模型(hook model),這種產品的套路一般有四個步驟,觸發器,行動,獎勵和投入。首先就是觸發器,也可以說是我們行為的制動器,觸發器可以分為內外兩種形式。塑造用戶使用習慣一般先通過外部觸發器來提醒用戶,比如消息推送,網頁鏈接, APP的圖標等等。內部觸發器與用戶的記憶和行為有種聯繫,如情感。但是也不是任何情感都有這種強烈的聯繫,往往負面情緒的引導效果更為顯著。例如,當我們孤獨的時候就會使用微信這種社交軟體,看視頻或是瀏覽論壇。

觸發后的下一步就是行動,也就是帶著對獎勵的期盼去完成的行為,並且這是模型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要驅動用戶採取行動,所以一定要考慮易用性。例如,你在手機上閱讀了一篇文章或拍了一張照片,在最下方看到了「與好友分享」的選項。當用戶點擊這一選項,可以自動連接到微信或是微博賬號上,這樣方便的發送消息可以說是加強了你的行動能力。這對你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難道不是嗎?因此你幾乎不假思索地就採取了行動。

接下來,「獎勵」可以說是讓用戶成癮的關鍵,產品需要提供多樣的潛在獎勵去保持客戶的興趣。例如,關注,評論和點贊,這是社交網路對用戶的吸引力所在。可以說驅使我們採取行動的並不是這些獎勵本身,而是渴望獎勵時產生的那份迫切需要。人們在期待獎勵時,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量會急劇上升,獎勵的變數越大,大腦分泌的這一神經介質就越豐富,人會因此進入一種專註狀態,大腦中負責理性與判斷力的部分就會被抑制,而負責需要與慾望的部分則被激活。

投入可以說是「上癮」模型的最後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有助於提高用戶以後再次進入上癮循環的概率。當用戶為某個產品提供他們的個人數據和社會資本,付出他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時,則投入已經發生。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越會珍惜。發布的內容越多,產生的數據越多,贏得的冬粉越多,獲得的聲譽越好,產品則獲得我們的偏愛就越多。整個「上癮」模型是一種經驗,用於將用戶的問題和你的解決方案聯繫在一起。每一次經歷hook的循環都能幫助用戶形成偏愛和態度,頻率夠了,習慣就形成了。

一個成功的「上癮」產品有多大的價值!

那麼,當你已經形成習慣后,對於企業來說有多大的價值呢?首先就是傳播速度快而且成本低,因為一款好的產品,用戶是願意介紹給身邊的人使用,如家人,朋友,同事。「上癮」的用戶會通過各種途徑免費幫產品進行宣傳,他們希望和小夥伴一起快樂的玩耍。當你的朋友都在用QQ或微信時,你還會發簡訊嗎?這對企業來說可以節省很多宣傳成本。

另外企業對產品的定價模式可以說是非常靈活的,因為當人們和一款產品進行長期交互后,對它就會由熟悉變得信任。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一款產品本來開始免費,現在開始收費,但是人們選擇付費的可能性要遠遠高於一開始就收費的產品。比如說Evernote這款筆記軟體,他有免費和收費兩種模式,當一個免費用戶愛上這款產品后,就很樂意付出每月30元的服務費。同時用戶使用產品的時間越長,付費的可能性就越大。非常經典的例子就是網路遊戲,我們都知道「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的套路。哪怕一個不愛花錢的人,只要玩的時間足夠長,都經不起道具的誘惑。

最後「上癮」產品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很高的競爭壁壘和思維壟斷。我們使用的電腦鍵盤也就是目前的主流鍵盤,它叫做QWERTY。然而從理論上來說最能提高效率和符合人體工程力學的鍵盤是Dvorak。但是當人們已經習慣使用QWERTY打字的時候,絕大多數人不願意去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重新學習新的鍵盤。同樣針對思維壟斷,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常用的兩個搜索引擎是谷歌和百度,所謂「外事不決問谷歌,內事不決問百度」。其實Bing,搜狗,360等其他搜索引擎並不比前兩個差,但是當我們已經習慣谷歌和百度的搜索界面時,切換到其他的搜索引擎上,即使是很小的變化也會給我們帶來認知衝突。我們常用的聊天軟體有很多,而且功能上都差不多,如微信,YY,飛信等,但是我們還是在微信上投入的時間更長。這種思維壟斷才是最可拍,最恐怖的。

上癮產品只是依靠先發優勢嗎?

也許很多人會說「上癮」產品主要是依靠先發優勢,在佔有了大量的市場資源后,才讓用戶形成了習慣或者說依賴性。先發優勢自然是一大原因,但是能否持續經營和有效的轉化客戶群體其實是一項技術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們應該都知道雅虎和谷歌,很顯然谷歌肯定比雅虎的名聲更大。但是誰又知道,雅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現代搜索引擎,可以說其他的品牌都是在模仿雅虎,那麼他又是如何衰敗的呢?曾經的雅虎是互聯網中的一霸,它的專業搜索引擎頁面和今天其他公司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可是那個時候的管理層認為不能一直給別人做搜索內容,所以決定自己轉型做門戶網站,那麼搜索的業務怎麼辦呢?當時還是舉步維艱的谷歌迎來了機遇,雅虎把所有搜索業務外包給了谷歌,然後做門戶網站去了。

雅虎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主要做了三件事,燒錢,燒錢,還是燒錢。它一方面自己投入做門戶網站,一方面大量購買創業型公司,一方面不斷的招人和提升福利。可以說,雅虎累計收購了120家公司,但是沒有哪一家特別成功。雅虎CEO的瑪麗莎-梅耶爾,周薪90萬美元,5年任期內共獲得2.5億美元薪酬。舉辦一場內部派對,耗資達700萬美元。時至今日,雅虎卻只能依靠拍賣自己所有的土地,阿里股權和品牌來維持經營。

相信根據上面的分析,大家對於這種「上癮」產品都有了一定的認知,這些產品可以說是把用戶的心理行為分析到了極致,它本身就不是依靠高新技術來吸引用戶的。因此這些產品在初期並不顯眼,直到它們已經吸納了足夠多用戶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些產品的潛力如此巨大。所以為什麼有些人能慧眼識英,小咖認為更多的是他們擁有更加全面的知識儲備,能全面且系統的分析這些產品或項目的特點。

嵩山資本

做最專業的投資併購機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