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易學的角度理解佛學的空

方舟周易/文

幾月前,一朋友說她對修佛很感興趣,並打算潛心修佛。近日,又與這位朋友聊起她修佛的事,只見她道,「那不是人的生活,而是佛的生活。佛說: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萬物。可我,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實在沒辦法把自己空掉。」方舟周易認為,許許多多的人包括這位朋友對佛學中的「空」有誤解,要麼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要麼因困惑而半途而廢。那麼,若從易學的角度去理解佛學中的「空」又當作何論呢?其實,從易學的角度萬物無非陰陽而已,佛學中的「空」也不例外。

周易中陰陽學說告訴我們,「陰陽是對立的,陰陽又是統一的,陰陽更是依存的」,也就是說,有陰就有陽,有空必有實,同樣,空和實雖是對立,但也是統一的,還是相互依存的。方舟周易認為,佛學中的空從易學的角度可作如下解讀:

一、要有空的意識。因為我們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因此,現實生活讓我越來越「實」,越來越有更多的東東放不下,並且捨不得放下。但是,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就如同一棟房子、或者說如同一台電腦一樣,再怎麼說其空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裝下無窮無盡的東東。故,我們首先要有對「空」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其次,我們要養成有「空」的意識。

二、空需循序漸進。有了空的認識和空的意識,接下來就是有空的行為。而空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就象實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樣。方舟周易認為,佛學中的空決不會是讓一個人一下子割捨所有的親情人情、拋棄一切的錢財地位而立地成佛。如果是那樣的話,那的確非人所能做到。循序漸進的空應該是逐步理順、整理好我們需要的東東,放棄那些我們所不需要的糟粕,預留出儘可能多的空間容納更多我們所需要的實實在在的東東。很明顯,這裡的「空」與「實」是揚棄、是一個不斷循環過程,而不是一勞永逸的一次性行為。也正因為空不是一次性的行為,所以更需要循序漸進。

三、空其實是為了實。這一點,我們從「佛說: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萬物」中就能非常明顯感悟到,「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容萬物」,也就是說,空其實是為了實,並且是為了更多更大的實。既然說空是為了容萬物,那麼,這個「空」就不是簡單地把已有的東東進行拋棄,更不是首先拿親人開刀拋家舍業。因為既然能容萬物,為何連親情都不能容呢?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方舟周易認為,如果要容萬物,首先要從能包容親情做起,這才合情合理!

四、萬物皆空不等於萬物真空。方舟周易認為,佛學中的萬物皆空有三層含義,其一是萬物皆空實際上應該是萬物皆可空,在世間萬物當中,人的生存並不需「萬物」的全部,只需要「萬物」中的一部門就足夠了,換一個角度講,也就是說,世界之大,人缺了或者說空了「萬物」中的哪一物都可以的。其二是在「萬物」之中,由於其中位置、大小、能量等因素,有的對我們影響強烈,有的對我們影響微弱,於是,我們對那些對我們沒有感覺、沒有影響的物質可視為空,儘管它們是真實的存在。其三是萬物皆為空其所空,因為人具有主觀能力性,人可以主觀地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萬物中哪該空、哪不該空,何時該空、何時不該空等。

五、空是內外空間的擴展。方舟周易認為,空的擴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向內挖潛,另一種是向外拓展。當然,人自然是空的主體。相對來說,人的內在空間是有限的,故只能是挖潛;而人的外在空間則是無限的,故需要努力地拓展。這樣,人才會有更多更大的空間,也就自然更能「容萬物」了。而作為「空」之主體的人,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空掉」的,因為沒有實實在在的自己,空則是無所依的。

方舟周易溫馨提醒:根據周易中物物一太極之原理,佛界其實與塵世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質的區別的!

本文作者方舟周易微信號:fangzhou31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