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產業鏈上黨旗紅

原標題:產業鏈上黨旗紅

嫣然多慶本報記者楊丹丹

春暖花開,陽光和煦。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新民村,來往的車輛絡繹不絕,一筐筐綠油油的新鮮蔬菜被拉出基地裝上貨車運往外地。老黨員胡愛民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碌著,他不無感慨地說:「多虧了『蔬菜協會』黨支部幫俺建大棚、請專家、找銷路,如今收入翻一番,還是組織好!」

在大圩,紅色黨建「牽手」綠色產業,二者共同譜寫了一曲黨建催發生產力的動人讚歌。

黨組織建設「缺位」農村社會管理面臨諸多挑戰

大圩鎮是國家4A級生態農業旅遊景區,城郊型農業歷史悠久。隨著時間推移,村內留守的老人孩子和外來租地的流動種植戶逐漸增多,本地人口「空心化」,外來人口「邊緣化」,黨員隊伍「青黃不接」的現象愈加明顯。

「我是前兩年過來承包地種葡萄的,現在生意越來越好,想要留下的想法也一天天強烈起來。」大圩鮮來鮮得葡萄園總經理賀明伍告訴記者,在他的帶動下,很多村民開始採用新技術科學種植,效益大幅度提升,但影響力有限,主要因為他是外地人的身份。

目前,大圩鎮黨委下設5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120名,其中農民黨員995名、流動黨員570名。「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傳統基層組織和管理模式相對固化,也難以滿足大家的願望期盼了。」大圩鎮黨委書記錢炳介紹。

像賀明伍這樣在大圩鎮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外地人超過了50%,但農村黨組織組建率不到20%,覆蓋範圍存在大量「空白點」。「尤其是流動黨員的隸屬關係不明確,存在『兩不管、兩頭松』,給農村社會管理帶來很大挑戰。」錢炳說。

實施黨建「聚合」工程提質增效做優品牌「文章」

近日,大圩鎮葡萄協會邀請全國葡萄病蟲害防治協作網技術團隊的雷志強博士為種植戶做了一場精彩的葡萄生產培訓。現場持續近5個小時的講座,全程座無虛席。

這只是大圩鎮黨建創新舉措的一個縮影。2016年,大圩鎮實施農村黨建「聚合」工程,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集聚到產業中、把群眾帶到致富項目里,最大限度地聚合產業、聚合黨員、聚合群眾、共享發展。前期,鎮黨校與農民職業技術學校同步掛牌,專門開闢黨性教育、先鋒風采、創客沙龍等區域,定期開展「黨建+農技培訓」,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深入田間地頭「問診把脈」。

「如今,村裡有村支部,農業產業鏈上又有了協會黨支部,黨建紐帶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緊緊『綁』在了一起。」葡萄協會會長畢曉雪介紹,產業協會與村之間還形成了一個「雙向進入」機制,二者互相借力,共同發展。

依託4萬畝都市農業公園,大圩鎮統籌資源,優化配置,圍繞「161」目標,逐步構建起以都市農業產業聯盟黨總支—產業協會黨支部—產業聯合體黨小組為基本架構的三層黨組織網路。「藉助黨員365服務平台,我們全面拓展為農服務,實行待辦事務『一站式』受理。」產業聯盟黨總支書記徐友兵介紹。

當前,大圩物聯網農業小鎮建設如火如荼,「七彩田園」電商平台加速打造,特色農產品在全程產業鏈上標準化運作。「以點帶面,我們鮮來鮮得葡萄園、安徽朗坤物聯網基地、大圩美食村、燕域田園等4個黨建示範點建設卓有成效。」徐友兵說。

黨建與發展有機統一讓紅色黨旗紮根綠色土地

自黨建「聚合」工程實施以來,大圩鎮近萬名農戶踴躍參與,綠色經濟「蛋糕」不斷做大,農民有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鮮紅的黨旗成為一抹最美的色彩。

統計顯示,2016年大圩鎮農產品突破性實現銷售年收入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5萬元,年增長約21%。全鎮各村累計開展送技術、送科技110餘次,印發科普宣傳材料1.6萬餘份,逾萬名農民在家門口就學到了先進的農科技術。

近年來,包河區把建設「兩應」基層黨組織作為全區黨建工作的總思路,在組織設置、黨員隊伍錘鍊、服務群眾的機制、平台和模式等方面不斷創新,逐步走出了一條「政治強核心、服務暖民心、黨建聚人心」的基層黨建新路徑,形成了「有求必應」與「一呼百應」互促互動的生動局面,構建起黨建與發展有機統一的良好格局。

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大圩鎮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黨建之路,黨組織威信大大提高,要求加入黨組織的人越來越多。短短几個月,就發展了20餘名入黨積極分子。

「雖然我是外地人,但在大圩找到了家的感覺。政府的保障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大膽踏實地往前走。」賀明伍說,他剛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下定決心紮根大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