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LEAD立德人物|醫生式作家畢淑敏,生命的修行者,清澈如水的醫心

LEAD人物

告訴你榜樣的力量

文|寫作IP 清少言

編輯|夏天

前段時間,電影《岡仁波齊》在網上引起熱議。這座外形酷似金字塔的雪山,是岡底斯山的主峰,被譽為「西藏第一神山」。這座雪山也同樣承載了一個女子11年西藏軍旅生涯的記憶。使她一生都在追尋生命隱秘的真相,破譯心靈滴答不停的密語。

她就是畢淑敏,作為一位作家,她不失為當代文壇的一顆閃亮的星星。作為一名醫生,她更不負醫者父母心的那種悲憫世人的責任。沒有思想,混跡塵土,僅剩一具慾望的軀殼在人間遊盪而過,這對於一個清醒的寫作者來說,不啻是荒涼而可怕的。

畢淑敏是醫生式的作家,她的文字如同對症的葯,點醒了人生百態。用一篇篇富含哲理性的散文洗滌著那些早已蒙上一層灰塵的心靈,撫過那正在忍受著快樂的心,似甘露如清泉,慢慢地滋潤著那因乾裂而受傷的心靈。

有學者評價她說,「既是做了小說,似乎也沒忘記她當醫生時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眾生的宏願,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紊的規章和清澈如水的醫心」。

她的文字在人性、成長、死亡、幸福、智慧等多方面都有獨到的感悟。她的散文因在「世界屋脊」的特殊生活經歷而滲透著極強的現代意識和專業的心理分析。散文集中的部分心理散文,更是貫注著她,一位心理醫生充滿洞察力和穩定感的目光。

或許,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心靈感情這種微妙的東西如何能被輕易讀懂,而畢淑敏就是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奔跑,誓以米粒之光指引生命的方向。今天LEAD人物君就帶領大家一起踏上修行之路來解讀畢淑敏的美麗人生。

一、雪山之巔的哲學思考

畢淑敏在16歲的花季就被分配到高寒缺氧的西藏阿里軍分區成為一名衛生員,面對雪山,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在極端嚴酷的生存環境中,每個人都行走在死亡的邊緣,她體會到生命的不堪一擊。花季少女的她還無法接受這些嚴峻和沉重,於是在阿里的那些夜晚,在與世隔絕的地方,畢淑敏日夜凝視雪山,仰望星空,苦思冥想。

她想,死亡也許明天就會落到自己頭上,我們不能把握生命何時會停止,我們只能掌控今天的生命。正是這種對人生的哲學思考,讓畢淑敏在十七八歲時就對生命的意義有了透徹的領悟,她給自己下了個決心:「我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的生命,一定要為這個世界做一點點的貢獻,讓這個世界增添一點點美好。」想清楚了這些問題之後,讓畢淑敏之後的選擇沒有了那麼多猶豫和茫然。

起初被分配當衛生員是與畢淑敏的初衷相違背的,「我不希望每天看到愁眉苦臉的人,我還是希望看到更多歡樂的場面」,但是在大目標的指引下,她漸漸明白「對生命本身的挽救也是人生更大的歡樂之一」。於是她在這個崗位兢兢業業,沒有半句怨言。

從醫生到作家再到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轉換,她不關注市場,不在乎名望,永遠將內心的快樂幸福放在第一位。看似一次次華麗的轉身,其實只是在同一方向上變換不同顏色的朝聖服裝,漸行漸遠,給世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背影。

也正是這種內心的堅定,使畢淑敏在洶湧的時代浪潮里,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內心始終保持著平和。她說:「從十幾歲到現在60多歲,這些基本的觀念在我心裡形成以後就沒有變化過,它支撐著我走過這一生,而這才是我的一輩子啊。」

雪山上的經歷不僅使畢淑敏定位了人生目標,同時賦予了她實現目標的勇氣。在面對生活的猙獰時,在經歷人世的寒冷時,她坦然的接受這客觀存在,堅信內心打不垮的力量,從未怨聲載道,一路從容前行。

二、知行合一帶上思考

畢淑敏說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讀書,她從十幾歲開始就天天讀書,已經堅持了五十年。讀書成為習慣以後,導致家裡的書沒有收容之處,已過耳順之年的畢淑敏做了一個決定:今生今世搬最後一次家,搬到圖書館旁邊去住。正是這種對書籍超乎尋常的熱愛,使她在智慧路上勇猛精進,在有限的年華,飽覽了千重人生。

除了閱讀,畢淑敏還通過大量實踐直接觸及生活的心跳,潛入人性的深幽,走過世界的遼闊。這使她的文字大氣磅礴又有一種春風化雨的力量。22年的從醫生涯,畢淑敏無數次近距離接觸到死亡和掙扎,於是有了《血玲瓏》《拯救乳房》《紅處方》;臨終關懷醫院的調查體驗,讓她看到生命的寶貴和無奈,於是有了《預約死亡》;心理諮詢師的傾聽讓她洞悉人性的複雜和救贖,於是有了《女心理師》。

一直未停歇的寫作也讓她常年體會著孤獨與堅持,她開始向散文領域發展。2008年,畢淑敏抱著可能無法生還的念頭,毅然踏上環遊世界之旅,去完成自己的心愿。之後推出的深度遊記《藍色天堂》,不僅展現了她視野的廣闊深邃,更分享了她收穫的返璞歸真。

讀書行走的人很多,真正的智者卻很少。畢淑敏說:「沒有思考,閱歷不會上升成為智慧,失敗可能還會重複,並不能讓人成熟」。她懷揣敬重,一路思考,讓這些經歷變得獨一無二,讓人們從平凡中感受到生命的遼闊。

從書籍中汲取營養,從實踐中體察人生,從閱歷中思考提煉,知行合一與思考同行,畢淑敏一路求索,使自己的人生豐富而充滿感動,成為人世中閃光的智者。

三、尊重和自控是規矩的真諦

畢淑敏非寫作科班出身,沒有經歷過寫作的系統學習。即使處女作《崑崙殤》已取得巨大成功,但她仍覺得底氣不足。於是她開始自學廣播電大的中文系課程,又攻讀了文學碩士。作家王蒙曾評價說:「真的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規規矩矩的作家與文學之路。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於是太聽話了。」

年近半百的畢淑敏在心理學博士的求學階段,由於基礎知識缺乏,在學習的過程中舉步維艱。但她絲毫沒有動搖內心,像一個剛入學的孩子一樣聽話,三年的學習當中,從未遲到。正是這份踏實,再加上多年從醫和寫作生涯中心理認知的遷移,使她的專業水平迅速提升,甚至引起同學們的嫉妒和不解:一位中老年人怎麼會比年輕人進步得還快。

在文學創作上畢淑敏依然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坦言自己在寫作的同時還是一個家庭主婦,需要負責日常家務,所以要與家人的生活節奏相協調。

畢淑敏這種規矩人生的背後是對生命發自內心的尊重,對讀者的、家人的和自己的。她沒有依靠聲望獨自尊大,而是始終以一種溫柔平和的心態,誠懇的和大家交流。也正因如此,她的文字中充溢的健康和煦,總能給人以治癒般的溫暖。

另外這種規矩也是一種強大的自控力的體現。畢淑敏認為,一個好的職業作家,應該鍛鍊出既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也要和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處的能力。不妄自菲薄,也不驕不躁,從容掌控自己的生活。

「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這堅固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目標的掌控,對內心力量的推崇。這堅固自有萬鈞之力使畢淑敏從容的穿過人世,不改生命的初衷。

最後立德LEAD人物君想說,各行各業,但凡認真踐行朝五晚九定時打卡的規矩人生,也必將成就一個個時代精英。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太多人急於求成,懶於砥礪深耕。對做計劃熱衷,幻想著高手速成,卻從沒有從立春走到年終。踏踏實實的上學上班,每時每刻都在前進,用規規矩矩的人生檢閱時間,才能練就人生的殺手鐧。始終相信生命的獨特,每一段經歷都會是天造地設,在紛繁中冷靜的取捨,你一定會迎來感動的時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