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航拍中國》成為新晉「網紅」大好河山「美到每一幀畫面都想讓人唱國歌」

9月的篁嶺,因為山勢崎嶇,沒有平地,村民們只好將就著把糧食晾在了自家窗檯和曬樓上。這個農俗被稱為「曬秋」。(片方供圖)

■本報記者張禎希

近日,紀錄片《航拍》成為新晉「網紅」,這部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作品不但取得了高收視,更是引發不小的網路關注。《航拍》採用純航拍的視角進行拍攝,每集介紹一個地方,目前播出的6集中,分別展現了新疆、江西、陝西、黑龍江、上海以及海南的風貌。「美到每一幀畫面都想讓人唱國歌」「厲害了我的國」,面對航拍鏡頭中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少網友發出這樣的感嘆。

航拍是近年紀錄片拍攝的熱門手法,但是像《航拍》一樣敢於採用完全離地的純航拍手法完成的紀錄片卻並不多見。道理很簡單,航拍是把「雙刃劍」———高空俯視,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更加真實、全面的觀察視角,滿足了人們對目力所不及的壯美景象的嚮往。但是相對固定的宏視角難免讓人審美疲勞,更大的問題是,「飛天」之後,敘事又該如何「落地」?

《航拍》的好,恰恰在於它展現奇觀美景之外,靠著接地氣與趣味性的表達,為航拍紀錄片找到了大眾審美的最大公約數。在這部紀錄片中,人們不但看到了豐富的自然地貌與人文建築中的歷史痕迹,也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從而激發起人們內心那份對故鄉對祖國的愛的共振。

「在不少人眼中,航拍是一種高大上的呈現方式,但打一開始我們就不想把《航拍》打造成一部要人仰視的作品,或是用來炫技的藝術片。主創的一項共識是,能夠讓8歲到80多歲的觀眾,無障礙地看懂紀錄片80%以上的內容。」總導演余樂說。

這是一次心繫大地,心繫人們生活的飛翔。

有意保留了航拍飛機倒影「穿幫」的畫面

「航拍是一種敘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起飛是為了給觀點與訴求尋求一個新的落腳點,如果僅僅是檢閱風景的風光片,是沒有人要看的。」導演了這樣一部「美哭了」的紀錄片的余樂,卻首先否定了一種對於航拍紀錄片的認識誤區———對於一部優秀的航拍紀錄片而言,光有「顏值」是遠遠不夠的。

余樂將《航拍》的訴求定義為「展現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做法彌補了純航拍紀錄片難以展現複雜故事的先天局限,而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影響則形成了一個個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趣味記憶點。

再寒冷的地方,快樂都不會缺席,冰天雪地反而給人們帶來了別樣的樂趣,在北國的冰面上,人們玩起了冰面賽龍舟,坐上了在冰面上「航行」的載人氣墊船;在黃土高坡上,人們找不到地方建造窯洞,便在平地上挖出方形的地坑,然後在地坑的四壁挖出窯洞,而為了防止路人跌落坑中,大多人家會在「院子」里種上一棵大樹,這就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地坑院」;拍攝黑龍潭從堅持跳水30年的居民大叔拍起,因為地下有不斷湧出的溫泉,黑龍潭雖然四周冰封但水底的溫度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不少觀眾說《航拍》勾起了自己的思鄉之情,一些人已經開始期待攝製組拍一拍自己的家鄉。正是這份「人氣兒」讓他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也看到了自己的家鄉與真實的生活。

在紀錄片中有幾處人們向天空招手的畫面,甚至還有航拍飛機倒影在地面的「穿幫鏡頭」。在注重客觀呈現的紀錄片中,這樣的畫面顯得很特別。余樂說,這些鏡頭並非擺拍,卻是有意保留的。對於他來說,這場「航空旅程」亦是一次對紀錄片大眾化的探索。從事紀錄片行業有些年頭的余樂發現,紀錄片界存在著與大眾脫節的問題,一些業內口碑不錯的作品卻並不能得到普通觀眾認可。《航拍》里這些拍攝者與拍攝對象間的互動,體現了一種平等、坦誠的關係,同時也預示了擺脫紀錄片的精英思想與高姿態,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塑造大眾作品的創作理念。

這份「與觀眾走得近些」的初心也體現在旁白中。在講到黑龍江與松花江因密度不同,「直到十幾公裡外,它們才握手言和」;在拍攝追逐無人機的東北虎時,叮囑「要追上它的速度,老虎還需要多加努力」。這些充滿活力的新鮮表達成了《航拍》的一大亮點。

專業航拍飛行拍攝高度達6000米之上

在系列紀錄片《航拍德國》中,有這樣一幕:一對高空翱翔的老鷹,不斷側身翻身,握住彼此的爪子。這種溫情而又震撼的畫面是航拍的「特權」。在《航拍》中,有趣的動物明星,也同樣成了撬動流量的明星,而導演透露其中不少是意外之喜。

紀錄片中一段東北虎追趕無人機的片段在網路廣為流傳。畫面中東北虎發現了無人機,並且一路尾隨試圖撲倒這個「假想敵」,而無人機則以極近的距離捕捉到了「大貓」們的表情與動作。儘管攝製組在拍攝前設計了不少分鏡頭,但從未想到老虎會去追趕無人機,而在追趕過程中,無人機離老虎最近時只有20厘米的距離。

航拍塑造了前所未見的景觀,而這也同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艱辛。一些絕美場景的背後其實凝聚著攝製組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由於低溫會大大降低飛行器的續航能力,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北方進行拍攝時,攝製組攜帶了不少保溫袋子,用來為設備保溫。飛行設備與攝像機必須進行精準的操作,這就逼得拍攝者們不得不裸露出手指在冰天雪地里一站就是半天。其中一幕要展現北方的霧凇奇景,由於這種景觀是由水氣遇冷凝華而成的,需要極大的濕度,而想要展現那份晶瑩剔透的美感,又需要極佳的光照與空氣能見度。這樣的理想狀態並不常見,最終呈現的畫面只有1分來鍾,背後卻是攝製組長達十天的艱辛。

用1分多鐘的篇幅呈現一個景觀,在《航拍》里已是十分奢侈。在如今的成片里,50分鐘一集的體量中,一般被分出了約30個「點」,每個地點的介紹約為兩分鐘。而這已經是精選再精選后的結果。

航拍如今成了紀錄片行業的熱詞,「航拍系列」紀錄片也是各國爭相拍攝的主題。余樂透露,在《航拍》中,一共出動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載人機與無人機航拍素材使用比例約為1:1。拍攝的總行程接近15萬公里,相當於繞了赤道4圈,拍攝最高點為天山山脈的博格達峰,飛行拍攝高度達6000米之上。事實上,目前航拍的硬體條件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而拍攝團隊的協作經驗還有待積累。「航拍是一項『協同作戰』,載人機需要飛行員與攝影師的默契配合。放置在陀螺儀中的鏡頭,每次只能在起飛前更換。這就要求飛行員根據攝影師的需求,去調整飛機的高度以及環繞的速度;而攝影師則需要提前對整體拍攝進行合理規劃,以節省飛行成本。而在,專業的航拍飛行員還不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