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京城出版機構地域差異指南

商務君按

近日,一篇《京城地域歧視指南》刷屏微信,閱讀量半天過10萬+。其實京城的出版社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您了解了北京不同地區出版社的特色,那您就認識了多一半的出版業。

北京是文化中心,也是出版業的中心。無論用哪種計算方法,北京的出版機構都能佔到全國出版機構的一半左右。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圖書出版社有584家(包括副牌社33家),北京至少有兩百多家以上。按照百度地圖,在北京搜索「出版社」可得到504個結果。(當然這裡面包括一些音像出版機構和期刊報社。)很多地方出版機構也在北京設立了分社。北京城就是全國出版業的縮影。

北京這些遍及四九城內外的出版機構各有各的脾氣秉性。北京不同地理位置的出版機構沾染了不同的習氣。您要能了解了北京這些出版社編輯的特色,那您就認識了多一半的出版業。

我這裡說的「城東」,不僅是指行政意義的「東城區」,而是並區以前「最像民國」的老東城,再加上國貿、三里屯這些朝陽區最熱鬧的地界。這是傳統媒體最集中的城區,所以東城的出版機構最像出版機構(廢話)。比如出版集團的傳統大社: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社科類的人民出版社、青年出版社,大眾類的作家出版集團,少兒類的少年兒童出版總社,專業類的科學出版社、輕工業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農業出版社,以及媒體所屬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等等。

雪中的商務印書館

到城東的出版機構來參觀,您多半會進入一家文物保護單位,這可能是前清的王府,雕梁畫柱;也可能是建國后「十大建築」級別的大樓,一望而知具有典型的蘇聯設計風格;也可能是衚衕里七拐八拐的,突然冒出來一間富麗堂皇的大院,您要一問,還是民國文化名人或者建國後知名文人的故居。衚衕里傳來悠揚的京胡聲和鴿哨。

雪中的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在老東城區里的出版機構大多數設備都很古舊,老編輯坐的那把椅子沒準是馮雪峰先生坐過的,抽屜里還有汪曾祺先生的手跡,資料室珍藏著劉繼卣先生的畫稿。樓里還有開水房和食堂,每天編輯早起8:30上班,到開水房打開水,泡茶,要是年輕編輯還給老編輯打好開水,中午吃食堂。晚上到4:30準時下班,趕上班車回家做飯。總之,這是一個適合養老的好地方。確實也有很多編輯做好了在這裡工作一生的打算。

電影《混在北京》裡面描繪的一個傳統的圖書編輯部,這種場景在北京衚衕里的出版社還可以見到

同樣是城東,在王府井或國貿中心、三里屯的大樓上,和這些國有出版機構僅僅一街之隔的地方,生活著另一群完全不同的生物,他們與國有出版機構的編輯們除了「編輯」這個名稱,沒有共同之處。他們的名字可能是Jack或者Rose,老闆是洋人,供職於國際出版企業的駐華機構,比如愛思唯爾、企鵝、培生。他們聖誕節放假,作息時間與國際接軌,說話的時候中英文夾雜。他們的圖書造型千奇百怪,帶著洋氣,他們似乎對數字出版更感興趣,引進了很多國外的先進出版理念。

如果您再往東走,走到朝陽區的王四營甚至通州,您可以看到另一群畫風完全不同的生物,他們自稱「編輯」,但是很多人沒有編輯資格證。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沒有大學學歷,但是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工作的時間都超過8小時甚至周末都不休息,從網上複製黏貼文章拼成「書」的樣子銷售。他們的產量很高,有的公司只有四五個人,一年能生產上千部「書」,有的銷量很高,尤其是在超市和各地圖書館更受歡迎。

這裡說的「城南」,指的是以前的「宣武」「崇文」,現在的丰台,以及朝陽區東南(以前的工業區,生產佔全國銷量45%的乙烯和焦爐煤氣,2008年奧運會以後這些工廠逐漸遷出北京,改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這些地方三五年前還可以看到騾車運西瓜,現在成了新興的出版重鎮。城南有很多專業出版社,如法律出版社、鐵道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等。

這些專業社建社之初多半不在南城,而是南城開發以後搬遷而來。城南的出版社的畫風是這樣:您用捷運、公交等交通工具往往不能直達,下車之後有一段夏季泥濘、春季和冬季充滿風沙的土路,周圍大多豎立著正在修建的高樓,一些低矮的危房上面寫著「拆」。但當您見到出版社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座巍峨的建築,內部裝修也是美輪美奐。

圖書編輯部里有個頂天立地的魚缸

南城的這些部委出版機構,編輯們多有一技之長,與部里的聯繫多於和出版界的聯繫。有的辦公室里竟然有頂天立地的大魚缸,裡面是編輯自己養的魚。從這個大魚缸里可以看出三個問題:第一,這編輯視出版社為家,來了就不想走了。要知道這編輯才20多歲,能讓編輯這麼穩定,說明出版社人員流動頻率不高。第二,這編輯比較閑。肯定不像民營圖書公司或者中關村碼農那樣忙得四腳朝天。第三,城南的房租好便宜,出版社空間好大!

雖然這些國有企業的出版人平時工作不那麼忙,但是他們的利益和出版社是捆綁在一起的,該拚命的時候真拚命。真要出版社有個三長兩短的,就是轟他也轟不走。

城西包括以前西城區和海淀南部等地。這地方的國有出版社主要有部委下屬的機械工業出版社、建築工業出版社等專業社,外文局下屬的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等,以及政協等機構下屬的出版社等等。尤其是軍隊系統的出版社,如金盾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等,幾乎都在城西。一些最具北京味兒的出版社也在城西,比如經營書畫出版的榮寶齋、琉璃廠的書店,北三環的北京出版集團等。西城有很多神秘的大院,上面不掛牌子,但是比掛牌子的大院還牛。這些大院外人輕易進不來。這些大院有的也有自己的出版社。

從生活方式上來說,這些部委下屬的出版社和專業類出版社的編輯,和城東、城南的國有出版社編輯沒有什麼差異。軍隊系統的出版社,很多人都有軍隊編製,辦公電話有兩台,一台是普通電話,一台是軍線。雖然編輯們也像其他國有出版社編輯一樣睡午覺,但是軍線一響馬上精神抖擻。其他部委出版社雖然也有內線電話,可不一定有這麼嚴格的管理。

城西還有一些跟他們精神狀態迥異的編輯,他們分佈在城區的各辦公樓中,比較集中的辦公大樓是德勝門的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園區里有磨鐵、新經典、時代華語、新華先鋒、精典博維等一批公司。這些公司里的編輯們,工作的時間往往遠超過國有企業的編輯,忙得沒時間午睡。而這些公司的老闆,精力充沛讓人咋舌,白天獨裁地統治著公司的一切,晚上化身為詩人或者網路小說作家,筆耕不輟。這些編輯的平均學歷比起王四營的同行要高得多,創意也往往要高得多。最近,「IP」、「新三板上市」是他們口中常說的熱詞。他們的夢想是成為影視公司的老闆。

城北是海淀、昌平和朝陽北部的奧林匹克公園和北苑等地。十幾年前,這裡的工地寫著「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中關村」。誠然,中關村的高校人才是這裡最大的資源。城北上風上水,是出版新業態發展的中心。

城北的教育類出版社、大學類出版社在全國首屈一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佔據教材市場的龍頭老大,外語教育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等大學社,不僅大學的教學質量、聲譽名滿天下,出版社也規模龐大,產品豐富。

能進入大學社和教育社是很多編輯的最高理想。教輔教材是出版業的盈利大戶,所以教育社和大學社不愁吃穿。有的大學社放假時間與大學相同,有其他社夢寐以求的寒暑假。而這些大學社多半在大學校園周圍,人才濟濟,編輯的平均學歷較高。再說,大學社的編輯還可以和大學生共享食堂,物美價廉。告訴您一個秘密,如果有一部書有多種版本,教育社和大學社的版本往往錯誤較少,因為很多編輯都是大學老師改行,素質較高。

城北還存在另外一類「新物種」,他們分佈在中關村、上地、天通苑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雖然自稱「編輯」,但是不做圖書。這個「新物種」叫數字出版編輯,最近他們有了「數字出版編輯資格證」,被國家認可,意得志滿。他們承載出版機構的圖書數字化的工作,也為出版人打造網站平台。他們的工作時間與網路公司看齊,經常為了一個Bug熬夜,甚至連軸轉。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30歲以上的都很少見,口裡說的都是epub、mobi、dreamweaver、Axure這類傳統出版人沒聽說過的新詞。與其說他們像圖書編輯,不如說他們更像「碼農」。在所有這些編輯當中,他們的平均工作時間最長,工作最辛苦。

您別以為「碼農」都是技術極客。動漫、網劇也是數字出版的範疇。這是北京的國際動漫博覽會上的場景。很多數字出版公司是這種畫風

結語: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城市面積又如此之大,各城區都有不同的「畫風」,所以出版機構也就有各自的地域特點。當然我們這裡說的並不絕對,比如有些「碼農」工作在南城。除了城東,城北、城西也有國際出版企業的駐華機構。比如我本人就天天逆著人流到南城上班,所以一般不堵車……至於說北京出版人之間有沒有地域歧視?文人相輕總是有的,可是出版這行專業性太強,隔行如隔山,這個社的編輯往往看不懂那個社的稿子。所以出版業遇到的,大多數不是看不起而是看不懂的問題。

原業偉負責報道出版產業

點擊閱讀原文,填寫2016年全國出版從業人員收入調查問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