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健康——不得不知道的秘密

父母採用民主方式教育的兒童善與人交往,機靈、大膽且有分析思考能力;相反,如果父母經常打罵兒童,那麼孩子會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他們的戒備心理往往使他們對他人的行為和意圖產生誤解

我們天天都在說的健康到底是什麼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

因此,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一樣重要。我們常常會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略了心理的健康。

培養良好的習慣

span>

1.睡眠習慣

①從小培養兒童有規律的睡眠習慣;

②兒童房間應安靜、光線柔和,睡前避免過度興奮;

③應有相對固定的作息時間,包括睡眠;

④嬰兒可利用固定樂曲催眠入睡,不拍、不搖、不抱,不可用哺乳催眠;

⑤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⑥培養獨自睡覺的習慣。

2.進食習慣

①按時添加輔食;

②進食量根據小孩的自願,不要強行餵食;

③培養定時、定位(位置)、自己用餐;

④糾正挑食、偏食、吃零食的習慣;

⑤飯前洗手;

⑥培養用餐禮貌。

3.排便習慣

①東西方文化和傳統的差異,對待大小便訓練的意見不同。多數家長習慣於及早訓練大小便;而西方的家長則一切都順其自然。

②用尿布不會影響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培養。

4.衛生習慣

①從嬰兒期起就應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時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褲,不隨地大小便;

②3歲以後培養孩子自己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食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③應養成不喝生水、不吃掉在地上的食物和未洗凈的瓜果、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瓜果紙屑的良好衛生習慣。

培養對社會的適應性

span>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地適應社會的能力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之一。兒童的社會適應性行為是各年齡階段相應神經心理發展的綜合表現,與家庭環境、教育方式、兒童性別、年齡、性格密切相關。

1.培養獨立能力

①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嬰幼兒的獨立能力,比如自己進食、控制大小便、獨自睡覺、自己穿衣鞋等;

②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則要開始培養他(她)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控制情緒的能力

兒童控制情緒的能力與語言、思維的發展和父母的教育有關。

嬰幼兒的生活需要依靠成年人的幫助,父母及時應答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兒童心理的正常發育。

孩子常因要求得不到滿足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發脾氣,或發生侵犯行為,因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行為應按照社會標準或予以滿足,或加以約束,或預見性地處理問題,減少孩子產生消極行為的機會。

用誘導方法而不是強制方法處理可以減少對立情緒。

3.培養意志力

在日常生活、遊戲、學習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意志,增強其自覺、堅持、果斷和自制的能力。

4.培養社交能力

①從小給予孩子積極愉快的感受,比如餵奶時不斷撫摸孩子;與孩子眼對眼微笑說話;抱孩子,和他(她)說話、唱歌;孩子會走後,常與孩子做遊戲、講故事,這些都會增強孩子與周圍環境和諧一致的生活能力。

②注意培養孩子與夥伴之間的互相友愛,鼓勵孩子幫助朋友,倡導善良的品德。

③教育孩子在遊戲中遵守規則,團結友愛,互相謙讓,學習與人相處。

5.培養創造能力

人的創造能力是與想象力密切相關的。

①啟髮式地向孩子提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可以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②通過遊戲、講故事、繪畫、聽音樂、表演、手工等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父母和家庭的重要性

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態度、與孩子的親密程度等與兒童個性的形成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

從小與父母建立相依感情的兒童,日後會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係;父母對嬰兒的咿呀學語作出及時的應答可促進兒童的語言和社會性應答能力的發展;嬰兒期與母親接觸密切的兒童,其語言和智能發育較好

父母過於溺愛的兒童任性、缺乏獨立性,且情緒不穩定,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與人交往。

— THE END —

*作者介紹:王小小,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希望與大家一起關注公眾健康問題。(ID:haixixi66)。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