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僧端午節無疾圓寂 侍者連喚三聲竟又復活

慧能大師在端午節託夢給代宗皇帝請求歸還傳法衣缽。圖為六祖慧能大師真身舍利(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人們常在這天吃粽子,賽龍舟,並以此懷念屈原。很多人都認為,來自印度的佛教與的端午節並無關係,但佛教真的和端午節沒有關係嗎?實際上,佛教自印度傳入已經超過兩千五百年,並在印度佛教衰弱后,發展成世界佛教中心,在這個過程中,佛教也與端午節結下了不解之緣。

端午節的原始動機是驅邪鎮鬼

古人忌重複,五月五日重五,被視為大不吉,因此「端午」最初應該是「端五」。五月為凶月,是端午賴以建立的文化基礎。

晉董勛《問禮俗》中就有「五月俗稱惡月」的記載;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中也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的說法。北魏收《五日詩》曰:「辟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續漢禮儀志》中記載道:「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由此可見,端午節的原始動機是驅邪鎮鬼。

佛教怎樣過端午節

端午節是的傳統節日,它對佛教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端午時,寺廟中也有燒香敬鬼的舉動,據《古尊宿語錄》記載,寶峰雲庵真凈禪師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復端午,隨眾生心解分佈棕子」,可見佛教在這一天也是吃粽子的。《大慧普覺禪師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中記載,宋紹興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覺禪師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與門神,聚頭相耳語。」此處的「艾人」即是端午節時束艾葉為人。

在的文化背景下,僧人們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禪悅玄機。舒州龍門佛眼禪師:「盡大地人燒破皮肉,教山僧受無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沈於湘江。後人哀之,以竹筒盛飯,系五色絲祭之,風俗至今流傳不斷」,遂嘔吐數聲曰:「世間人吃卻米粽,教老僧脹破肚皮」。大眾曰:「別人燒灸,別人吃物,為什麼龍門長老受痛受飽,未能情忘緣慮?」這段禪機公案透露出佛門與端午文化的關係。

佛教中的端午遺俗

「萬瓦如鱗百尺梯,遙看突兀與雲齊」,陸遊在曾在詩中描述了大聖慈寺張燈結綵,慶祝端午的場景。實際上,佛教與端午節有著很多交集,一些失傳的端午古俗仍在佛教中保存著,如《五燈會元》中就有記載:隆興府兜率慧照禪師端午節說,「端午龍安亦鼓橈,青山雲里得逍遙;飢餐渴飲無窮樂,誰愛爭先奪錦標;卻向乾地上划船,高山頭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鐵旗;一盞菖蒲茶,數個沙糖粽」;《古尊宿語錄》中則有:「龍門若為作端午,打動眾人塗毒鼓」。這些記載中的安龍、菖蒲茶、干龍船、毒鼓等,都是已經失傳了的端午古俗,而今他們仍「活在」佛教典籍中。

高僧端午節坐化真身不壞

高僧在五月五日坐化,常常有十分神奇的情景,他們坐化時間的妙境,常成為禪門肉身成道的佳話。《高僧傳》中就有記載:唐代著名高僧鑒真大師,在日本天平寶字七年癸卯歲五月五日無疾坐亡,其真身不壞。

宋代潞州府黎城人宗坦,在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夜裡夢見阿彌陀佛託夢:「汝說法止六日,當生凈土」。在五月四日,他集合眾僧說:「因緣聚散,固當有時;凈土勝緣,惟憑時刻。願眾念佛,助我往生」,說罷,便在誦佛聲中坐化。當時,天上雷鳴不斷,地上白雲覆地,直到五月六日才停。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覺禪師將死作《頌》交代後事:「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將離本主;白骨當風揚卻,免占禪那地土。」他在鐘聲漸入坐逝之境,侍者離知想起他們的約定:「吾化后,可喚之,若能回來,是有道力也。」於是,他連喚三聲,覺禪師果然復活,問到:你有什麼事?侍者說:和尚何裸跣而去?他反問:來時何有?侍者要給他穿幾件衣服,他說:不用,留給後人吧。並留下偈云:七十三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鐵牛踍跳過新羅,撞破虛空七八片。隨後晏然而逝。

六祖端午節託夢皇帝追索傳法衣缽

唐肅宗上元元年,唐軍與安史叛軍的戰事正緊張,為了平定叛亂,唐肅宗派大臣到廣東韶州曹溪南華寺將禪宗六祖惠能的傳法衣缽借到京城,作為「鎮國之寶」供養皇宮。但平叛結束以後,衣缽沒有及時歸還。

《五燈會元》中就記載了禪宗南派如何向朝廷追索的情節。唐代宗永泰元年五月五日,惠能大師便託夢給代宗皇帝要求歸還;七日,敕刺史楊瑊曰:「朕夢感禪師請傳法袈裟卻歸曹溪。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朕謂之國寶。卿可如法安置。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嚴加守護,勿令遺墜」。禪宗索回鎮教之寶,也藉助端午節這個特殊的日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