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雲南省10人入選

今年5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啟動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日前,主辦單位審核確定了由各地和軍隊推薦的322名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7月24日、25日在中央主要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進行集中公示宣傳,雲南省10人入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雲南省10個候選人事迹感人肺腑,精神催人奮進,向社會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充分展示了雲南省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善行義舉蔚然成風的生動局面。各地應精心組織學習宣傳道德模範,開展「道德模範在身邊」活動,讓模範的感人事迹廣泛傳播,也讓美德的種子撒滿大地。

丁蓮,女,漢族,1962年10月生,民盟盟員,雲南省紅河州紅河日報社記者中心原聘用記者。

丁蓮曾是一名地質工作者,經歷過3次下崗,當過社區居委會主任,年近不惑才成為紅河日報社的一名聘用記者。她不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始終堅持「用一生幫助別人」,始終堅持「筆尖指向群眾」,為百姓謳歌,常年報道基層群眾疾苦,給予困難群眾無私幫助,被群眾譽為「平民記者」「好人記者」。16年坎坷公益人生路上,她用大愛勇擔責任,用感恩回報社會,用真情告訴人們一個記者的社會良知。

她鐵肩柔情,堅定走在扶貧路上。16年裡,她先後在紅河州11個市縣發起幫貧、助困、助學、修橋、修路等公益活動。經她發起捐款或主動聯繫后建成和在建的愛心橋(路)達9座(條),為貧困山區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生活發揮了巨大作用。她用個人收入先後持續資助貧困學生20多名,並帶動和聯繫他人一對一助學達幾千人次。僅對紅河縣垤瑪鄉的助學活動,就有數百名當地學生獲得資助。孩子們把她親切地叫做「丁媽媽」。

在做公益的過程中,她曾遭遇車禍、泥石流,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還因過度勞累昏倒在下鄉扶貧路上。但她依然不忘初心、誓不言棄,用道德的力量感召人們,讓愛心聚水成海。16年來,在她的感召下,紅河大地始終涌動著幫貧助困的無邊大愛,並帶動了北京、上海、廣東、安徽、甘肅、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愛心人士紛紛加入。

她不僅在生活上幫貧助困,還俯身為橋,做精神上的「扶貧者」。她結合參加公益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定期在學校、機關、社區和監獄開辦「愛心講壇」,多次在彌勒、瀘西、箇舊、蒙自、元陽等地舉辦「感恩,讓社會更美麗」主題講座,還把「道德講壇」講到了上海、山西等地。她的大愛情懷讓聽眾一次次受到心靈的洗禮。

丁蓮榮獲民盟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個人、雲南省道德模範等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柳天偉

柳天偉,男,哈尼族,1963年6月生,農工黨黨員,雲南省西雙版納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柳天偉,懂得感恩,樂於助人,發展企業不忘承擔社會責任,架橋修路、捐資助學、救助病患、愛老敬老、撫恤老兵和軍屬,2002年以來,累計捐贈善款6000餘萬元。

捐資助學,為貧困學子圓夢。柳天偉出生於墨江縣一個貧困村寨,父親因病早逝,家庭貧困導致他幼年輟學。不到16歲就背井離鄉,外出闖蕩。他深知,窮人的孩子學習機會最為難得。2002年,柳天偉捐資50萬元,興建「天偉希望國小」,每年拿出10萬元設立獎學金獎勵該校品學兼優的貧困生。2010年開始,柳天偉每年拿出10萬元愛心款,資助救濟貧困大學生,先後資助100餘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10多年來,柳天偉義務助學助教達800多萬元。

雪中送炭,救助絕症患者。2010年,柳天偉捐資50萬元,幫助無血緣關係的貧困村民井美玲做心臟病手術治療。2016年,柳天偉向身患癌症的廖壽紅捐贈5萬元醫療費,並倡議員工獻愛心捐助3.8萬元善款。多年來,柳天偉先後資助愛心善款近百萬元,幫助20多戶病患貧困家庭走出困境。

尊老敬老,熱心公益事業。2002年以來,柳天偉每年捐資10萬元,用於看望幫扶困難老黨員、百歲老人、孤殘老人、軍烈屬、抗戰老兵和離退休老專家等,15年來從未間斷。柳天偉先後捐資100餘萬元,建村文化活動室,修愛心路,建敬老院愛心水窖,幫扶貧困村民發展養殖業和生態農業,慰問英勇犧牲的緝毒民警家屬等。2016年7月7日,柳天偉和愛人捐資200萬元,成立西雙版納天偉慈善基金會,為好人好事提供資金保障。

蘇應清,男,白族,1965年11月生,雲南省大理市國家稅務局黨辦副主任科員。

蘇應清常說:「在別人危難時,救人是理所當然的事。」看見他人落水有危險,他奮不顧身,捨己為人,冒著生命危險,3次勇救落水者,挽救他人寶貴的生命。

2013年6月16日,村民孔垂賽帶著6歲的兒子在洱海的入水口西洱河游泳。孩子的充氣救生衣突然漏氣,孔垂賽大呼救命。在遠處游泳的蘇應清聽到呼救后,快速朝著孔垂賽父子游去。游過橋洞時,他發現一個別人丟下的救生圈,他扒開水草,取出救生圈,快速游到孔垂賽父子身邊。他一手抱著孩子,一手划水,全力以赴游到了岸邊。小孩得救后,他又一個猛子扎進水裡,把還在水中掙扎的孔垂賽救至岸邊。上岸后,蘇應清把落水者交給民警,自己悄悄地離開。

2015年4月16日,蘇應清游完泳,準備換衣服離開時,突然聽到呼喊:「有人溺水了,快點救人!」蘇應清不假思索,從2米多高的碼頭躍入水中,快速游向溺水者。溺水者身材魁梧,體重80多公斤,出於求生的本能死死拽住他。蘇應清使出全身力氣雙腳蹬水,奮力朝岸邊游去。

上岸后,蘇應清幾近虛脫,雙腿抽筋,人已無法站立。身體恢復后,蘇應清再次悄悄離開。

2016年6月22日,蘇應清晚飯後到洱海游泳,剛下水就聽到喊聲:「有人不行了,馬上就要沉下去了,水很深。」蘇應清迅速向事發地點游去。他看見一個年輕男子在水中不停地掙扎。他游過去,伸手抓住年輕人,把他拖向岸邊。上岸后,蘇應清已累得精疲力盡。

吳明德,男,漢族,1969年3月生,雲南省昭通市天鶴保安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保安。

面對持刀搶劫的歹徒,吳明德臨危不懼,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其見義勇為的事迹令昭通人民感動,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昭通最美保安哥」。

2015年7月16日,吳明德騎腳踏車下班回家途中聽到巷道內傳來一陣凄慘的求救聲。他便急忙停下觀察判斷,發現在巷道內有一名男子將一名女青年按在地上,正在暴力搶劫女青年的提包。吳明德顧不得多想,將腳踏車往旁邊一丟,一邊向歹徒大喝:「住手!」一邊跑上前制止。歹徒非但不聽勸阻,反而更加瘋狂地搶奪受害人手中的提包。

吳明德不顧個人安危,立即衝上前去將犯罪嫌疑人緊緊抱住。歹徒窮凶極惡地拿出攜帶的小刀,連續捅向吳明德的腰部。吳明德忍痛幫助女青年奪回了挎包,自己卻因流血過多,癱軟在地,犯罪嫌疑人趁機逃走。

有群眾見到這一情況,立即打電話報警。警方火速將吳明德送往醫院搶救。醫生說,如果當時兇器稍微再偏一下就會傷到脊椎或大動脈,很可能危及生命。儘管如此,吳明德的傷口仍足足深至4厘米,里裡外外縫了三層。

吳明德見義勇為的消息流傳開以後,許多網友表示想要給吳明德捐款。但面對社會的關注,吳明德坦言:「我有醫保,沒有必要接受社會捐助。」

事實上,吳明德目前的工資僅有1700元左右,與妻子一起拉扯著兩個孩子,還要照顧70多歲的父親,他和妻子的打工收入是家庭全部收入來源。

陳慧英

陳慧英,女,漢族,1966年2月生,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步行街彩票銷售員。

銷售彩票期間,委託陳慧英代買彩票的人不計其數,中獎的也很多。但她始終認為別人的就是別人的,做人絕不可貪圖他人財物,即使876萬元大獎也不曾令她心動。她誠信經營,拾金不昧,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敬重。

2016年4月26日中午,陳慧英接到老顧客楊先生的電話,請她代買420元的福利彩票。儘管金額較大,陳慧英還是爽快地為楊先生墊錢買了彩票。當天夜裡,陳慧英看電視開獎,發現自己為楊先生買的彩票竟然中了876萬元大獎。彩票是陳慧英墊錢買的,楊先生只是口頭委託。福利彩票具有不記名、不掛失的特點,彩票那一刻就攥在陳慧英的手裡,這是一筆賣一輩子彩票也掙不來的錢。可陳慧英面對巨獎,唯一想到的就是:「好好保管好彩票,等楊先生來拿。」

當晚,楊先生也得知自己可能中獎,但彩票是託人家買的。雖然相信陳慧英的為人,可面對巨額獎金,他心中仍然十分緊張,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第二天,楊先生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銷售點取彩票。陳慧英很乾脆,二話不說就把代買的彩票交給了他。楊先生非常激動,連聲道謝並提出要給予酬謝,卻被她婉言拒絕了。楊先生把這件事告訴了單位同事。陳慧英的事迹就這樣在新街鎮彩民中傳開了。大家都對這位面對876萬元誘惑淡定自如的大姐豎起大拇指,而陳慧英微微一笑:「已經答應人家了,那就是口頭約定,我不能失信於人。不是自己的就是不能要。」

多年來,很多人委託陳慧英代買彩票。一次,有一個人打電話來讓她代買彩票,彩票打出來后他又不太想要。後來知道這組彩票中獎,他又改口說想要了。陳慧英沒有多說,把彩票給了他。這些年,凡是彩民遺失在店中的物品,她都妥善保管、物歸原主,光是手機就多達30多部。

誠實守信、知足常樂,這是陳慧英做人做事的原則,在利益面前,她經受住了一場場誠信的考驗,做出了一個個忠於內心的選擇。她的行為贏得了彩民的讚許和敬重。

斯那定珠,男,藏族,1964年5月生,中共黨員,雲南省巴拉格宗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支部書記。

為兌現承諾,斯那定珠歷時8年,為家鄉修出一條「天路」,建起4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為鄉親們打開生活之路、致富之路,讓貧困山村變成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富裕村」,被譽為講誠信的「康巴漢子」。

以前,巴拉村與世隔絕,與外界聯通的是懸崖峭壁上一道寬不到一米的人馬驛道。13歲時,斯那定珠離開家走出大山,尋找新的生機。經過不懈奮鬥,靠著誠信本分,他積累了千萬元資產。35歲時,斯那定珠懷揣數千萬元辛苦錢,回到家鄉,鄭重承諾:「我要為大家修一條路、一條可以跑汽車的公路;我要開發巴拉格宗大峽谷,建設一個世界級的景區、一個可以帶領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的旅遊景區!」

一諾千金!斯那定珠變賣房產、汽車,關閉門店,負債上億元,從千萬富豪變成「億萬負翁」,歷時8年、歷盡艱難,終於在半山腰、溝壑間鑿出一條「天路」,一條寬6.5米、長35公里的柏油公路,使巴拉村到縣城的距離從四五天縮短為1個多小時車程。

斯那定珠說:「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1999年,他註冊成立旅遊開發公司,開始為打造風景旅遊區奔忙。歷時多年,累計投資近3億元,他把遙遠的巴拉格宗大峽谷建成4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打開鄉親們的「致富路」。近年來,他租了村裡閑置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給每戶年均1萬元租金;把藏式老房子整修復原,辦成遊覽點;將200多萬元的景區工程分包給村民,鼓勵藏族群眾自力更生、提升勞動技能;將景區道路維護按段承包給村民,每年給每戶工錢7000元。去年,巴拉村戶均收入超過10萬元。曾一度從60多戶人家衰減到14戶的巴拉村,現在成為「人間天堂」。

2013年,就在景區遊客量大增、營業額大幅增加、提速衝刺5A級景區之際,多次地震、洪水等災難接踵而來,景區和道路嚴重受損。斯那定珠積極組織震后重建,再次承諾:「人在,路就在!」2014年底,「天路」全線恢復,景區也開始轉型發展。

召存信

召存信,男,傣族,1928年3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原州長。

從1953年到1992年,召存信連續40年擔任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他始終不渝跟黨走,把畢生精力奉獻給西雙版納州建設事業,以實際行動推動民族團結開花結果,各族群眾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州長」。

召存信一生富有傳奇,胸懷民族大義,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堅定跟黨走。他組織自衛隊抗擊日本侵略者,他翻山越嶺跋涉到普洱(現寧洱)尋找黨組織。他主動尋找解放軍並積極組織各族群眾配合部隊渡過瀾滄江,順利解放西雙版納全境。他在西雙版納第一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上宣布放棄「召景哈(傣語里的官職名稱)」官職,1957年1月加入共產黨。他說:「我在黨旗下宣過誓:永不叛黨!這輩子我也只跟著共產黨走。」

擔任州長期間,召存信發動村民大力種植草藥,發展傣醫傣葯,推動傣醫藥發展,為老百姓提供便宜的醫療衛生服務。培育壯大糧、膠、糖、茶、果等支柱特色農業,加快發展以旅遊為龍頭的服務業、邊境貿易業,促進民族經濟蓬勃發展。加大對山區貧困少數民族的幫扶力度,加強山區的道路、電力、飲用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多形式幫助貧困山區發展種植養殖業和特色經濟,讓山區民族群眾逐步脫貧致富。他致力於西雙版納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文化繁榮,開創當地多個「第一」:第一條公路、第一個機場、第一家銀行等等。

召存信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巴達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全州唯一不通電的偏遠民族聚居鄉鎮。召存信說:「一定要讓山上的布朗族、哈尼族兄弟們點上電燈。」他很快幫助解決資金缺口,不到一年時間,架通輸電線路。他加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主持制定有關條例,廢除千年陋習。他「愛民千寨,不愛財千袋」,從未利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農加貴

農加貴,男,壯族,1966年5月生,中共黨員,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國小教師。

農加貴不顧世俗的偏見和家人的反對,一出校門就毅然選擇到偏僻貧困的「麻風」教書育人,成為該村的第一任教師。三十多年如一日,一個人支撐起一所學校,他用奉獻和堅守,詮釋了一名鄉村教師潛心教書、無私奉獻的誠樸品質。

落松地——上世紀50年代文山州廣南縣政府集中醫治麻風病人的醫治點,被人們稱為「麻風村」。1986年9月,農加貴頂住世俗的冷言風語和親戚朋友的苦苦相勸,選擇到落松地擔任第一任教師。最初,落松地國小隻有一間土坯房教室、幾張學生從家裡抬來高矮不一的桌凳和一塊用墨水染黑的黑板,孩子們既沒有課本也沒有書,農加貴找來了一些舊課本、舊書教孩子們讀拼音、學數字,從此拉開了他教學的序幕。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農加貴一干就是30多年。他通過複式教學法,先後共培育9個教學班92名學生,送走國小畢業生6屆62人。現在很多都已經參加工作,有教師、醫生、公務員、企業職工等。大家都說,是農老師幫助他們走出了寨子,實現了長輩們一生未能如願的夢想。

農加貴與落松地村民30多年風雨同舟。剛到落松地村時,農加貴是村裡唯一的知識分子,村民們讀信寫信,買個農用機械要看使用說明書,都會找他幫忙。2002年,廣南縣開展「掃盲」攻堅工作,落松地村開辦了一個成人技術班,農老師兼任夜校老師。他白天給學生上課,晚上教村民識字,講解實用技術,但他從沒叫一聲苦、說一句累。

有人問他,你要在落松地村國小教到什麼時候?農加貴回答道:「只要村民們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心血都奉獻給了這群特殊的孩子。

農加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全國「最美職工」、雲南省道德模範等稱號。

羅恆瓊

羅恆瓊,女,彝族,1971年8月生,中共黨員,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太忠鎮三合村村民。

多年來,羅恆瓊不但照料高位癱瘓卧病在床的丈夫,而且悉心照顧著丈夫前妻的父親,撫養丈夫和前妻的兩個孩子,贍養聾啞及智力障礙的大伯。面對生活的艱辛,她用金子般的心堅強面對,用默默付出為家人遮風避雨,譜寫了一曲美德之歌。

20歲那年,羅恆瓊嫁給忠厚老實的蘭成順。當時,蘭成順還照顧著與前妻的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和前妻的父親。婚後,她挑起家庭重擔,把照顧公公的事攬到自己身上,給老人做飯洗衣,讓老人安享晚年。生前,老人走到哪兒都掛著笑臉,見人都說:「我的這個『女兒』比親女兒還親哩。」羅恆瓊的大伯是名聾啞及智力障礙者,生活不能自理。

2002年,她向丈夫提出接大伯來家贍養的想法,丈夫欣然同意。自此,大伯成為他們家庭一員,受到羅恆瓊的悉心照料。

羅恆瓊對丈夫與前妻的兩個兒子視如己出,一家人和和睦睦,互敬互愛。但俗話說,后媽難當。大兒子自小到大沒喊過羅恆瓊一聲「媽」。後來,為給大兒子操辦一個像樣的婚事,羅恆瓊忙前忙后,操勞過度暈倒,經緊急搶救才慢慢蘇醒。大兒子被深深感動,「媽媽」脫口而出。他對羅恆瓊說:「媽,以前兒子不懂事,經常惹您生氣,以後我一定好好孝順您!」

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和和美美,羅恆瓊臉上總是帶著笑。只是天有不測風雲,2011年3月,丈夫蘭成順因交通事故導致高位癱瘓,大小便完全失禁。面對癱瘓的丈夫,她不離不棄,每天幫丈夫換尿袋、按摩、擦洗……6年來,磨難並沒有壓垮她,笑容依然在她臉上綻放,她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溫暖一家人,給這個家庭以堅強走下去的信心。

穆興富,女,漢族,1969年1月生,雲南省昭通市水富縣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

穆興富結婚28年來,把雙方多病的父母接到家中一起贍養、悉心照料,為老人尋醫治病,久病床前有孝心,用自己的辛勞讓老人安度晚年。

穆興富夫妻相互理解信任、鼓勵支持,遇到困惑相互開導和幫助。他們都把對方的父母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來孝敬,一家人有商有量、和和睦睦。每當4位老人過生日、周末兩家兄弟姐妹來看望父母時,都是家庭最熱鬧的時候。4位老人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來關愛,婆婆生病了穆興富給她喂葯、喂飯和洗澡。

孝敬老人,穆興富忙得像陀螺,從不叫一聲苦和累。4位老人體弱多病,多次住院治療或手術。婆婆患有胸腺瘤,公公心臟不好又有腦梗塞,穆興富的父母已經80多歲。4位老人生病住院就像家常便飯,穆興富和丈夫悉心照料,從不埋怨,還經常勸慰老人,讓他們寬心。

穆興富和丈夫的辛勤付出,讓這個大家庭彼此關愛、和和美美。穆興富是護士,經常加班,不分晝夜。丈夫幾十年如一日接送她上下班,風雨無阻。婆婆主動承擔做家務,操持得井井有條。有人問,為什麼你們的感情像母女一樣融洽?婆婆說,我把兒媳婦看成女兒,兒媳婦把我當成媽,我吃的、穿的、用的全是兒媳婦買的!

孝心孝行也影響帶動著下一代。2008年8月,穆興富的公公被診斷為食道癌。穆興富很著急,下班后就去給公公辦理住院手續。當天晚上,她感到腹部疼痛,醫院確診為急性闌尾炎,需要住院手術。住院5天,兒子給她打水洗腳,侄女給她送飯,展現了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