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瀾·感悟 | 幸福是學會和痛苦相處

Hey~

相信你一定讀過《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二人在濠水橋上遊玩時進行的一場辯論。

莊子說:「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它快樂呢?「

莊子反問:」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

惠子又說:」對啊,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知道你的心情,而你不是魚,所以你也不可能知道魚的心情。「

莊子開始狡辯了,他說:」回到你最初問我的問題,你問我安知魚之樂矣,就代表你知道我知道魚之樂。「

這段對話聽上去有點矯情,但說明了一個道理:我們很難知道別人內心真正的快樂。

佛陀做王子的時候,看到生老病死就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麼人生會有這麼多痛苦?「於是他苦苦尋求這個世界的真諦,希望能夠擺脫輪迴。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給出了不同的角度,如果佛陀當時能夠更多的和那些經歷過生老病死的人交談,就會發現這些人的生命中也並不只有苦痛。有一項心理學的調查顯示,生活在孟買貧民窟的單親母親的幸福指數並不比華爾街銀行家的幸福指數低,有的時候甚至更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的幸福感?

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曾得到這樣的結論:50%的幸福感來自於基因的遺傳,10%來自環境,40%來自有意識的選擇,也就是說,我們的選擇不僅能左右我們自己的幸福感,還會變成基因遺傳到下一代的身體中,深度的影響孩子。

我們的生長環境固然對我們的幸福感有影響作用,比如,房子、教育、金錢等,但是這些外在因素對我們幸福的影響遠遠沒有預想那麼多。幸福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有人說:「是不是無欲無求就沒有痛苦,就能得到幸福呢?」答案並不是這樣。幸福並不是指沒有一點痛苦,而是學會和痛苦相識、相處之道,不斷地平衡,向前邁進。

各種研究表明,幸福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一種習慣,而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王爾德說一開始我們塑造了習慣,後來習慣塑造了我們。這在心理學上是可以印證的,因為我們腦部神經元的突觸之間有很多生物電流,這些電流就是我們的情感反應模式。實驗證明,這樣的模式可以隨著實踐改變,通過學習、感悟,我們對於世界的反饋方式就有可能改變。改變的方式一旦被固定下來,甚至有可能成為基因遺傳給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究竟怎樣才能養成這個習慣,以下是幾個可以採取的行動和小貼士:

01

像自己提問,如果自己的人生只有一年會做什麼?我採訪李開復先生的時候,他對我說:「當我得知患了癌症,要準備遺書的時候才真切的感受到陪伴家人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而他們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02

靜觀,也有人翻譯成正念(Mindfulness),這是一種讓人冥想、安靜下來的方法。通過關注自己的呼吸和存在,從而改變自己的腦電波迴路和情緒反應模式,讓自己能夠找到內心的平靜。

03

學會讚美和感恩,每天寫下讓自己開心和驕傲的事情。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幸福感就會大大改變。

04

成立自己的「幸福董事會」。為自己的幸福找到強大的支持系統,算一算在自己的身邊,對幸福起到關鍵作用的人有幾個,雖然你的微信通訊錄里有幾百個人甚至上千個人,但跟你的幸福直接相關的人不會超過20個。好好的給予他們時間和陪伴,他們就是你的幸福董事會的理事。

05

早上、中午或者晚上的時候,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微笑一下,給自己信心,沒有人總是亢奮和快樂的,當自己感到挫敗,心情低落的時候,給自己一點心理暗示是保持幸福感的良好姿態。

對應中文「幸福」這個詞

英文當中有三個不同的單詞,也表現人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於幸福的理解。

第一種翻譯方式是「happiness」,既是快樂也是幸福,它是一種情緒;

第二個詞是「well-being」指的是健康、良好的一種狀態;試想,並不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都是哈哈大笑的,有的時候,人沒有在大笑,沒有在講笑話,而是處於一種內心的平靜狀態,這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第三個單詞「flourishing」, flourish是一個動詞,表示草木興盛繁榮的樣子,其實flourishing是一種過程,將發現幸福,理解幸福,學習幸福作為一種自我期許,不斷的成長,人生的繁盛是可以期待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