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藥分類一覽表,太難得了!

中藥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類,籠統而學,怕是難以釐清各葯之間的關係,也不易掌握各葯的效用,影響臨床的發揮。

如何快速掌握中藥的作用?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若將中藥分門別類,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具體怎麼分呢?本文介紹現在常用的分類法,詳見正文!

北齊徐之才曾把藥物的效能分為十種,他說:「葯有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十種,是葯之大體。」內容是:宣可去壅,生薑、橘皮之屬,即理氣和胃藥;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即利尿葯。

補可去弱,人蔘、羊肉之屬,即強壯營養葯;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即瀉水、通大便藥;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即解肌發汗藥;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即安神鎮靜葯。

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即利尿潤腸葯;澀可去脫,牡蠣、龍骨之屬,即收斂固澀葯;燥可去濕,桑皮、赤小豆之屬,即理濕化痰葯;濕可去燥,白石英、紫石英之屬,則滋潤葯。

宋朝寇宗奭補充兩種:寒可去熱,即清涼葯;熱可去寒,即溫熱葯。清朝賈九如又提出:雄可表散,銳可下行,和可安中,緩可制急,平可主養,靜可制動等。各有見地,可供參考。

現在一般分法比較明朗,大致如下:

1.解表葯

具有發散作用,包括疏解風寒、風熱、風濕、暑氣等外邪犯表。辛溫解表,如麻黃、桂枝、紫蘇、羌活、獨活、荊芥、防風、細辛、香薷、白芷、秦艽;辛涼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葉、菊花、浮萍、升麻;驅風濕,如威靈仙、白芷、絡石藤、五加皮、海風藤等。

2.瀉下藥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瀉水)。寒下,如大黃、玄明粉;熱下,如巴豆;潤下,如麻仁、瓜蔞仁、郁李仁;瀉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牽牛子、商陸、葶藶等。

3.理濕葯

具有除濕滲利作用。芳香化濕,如藿香、佩蘭、佛手、蒼朮、厚朴、草果;淡滲,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車前、澤瀉、木通、防己、瞿麥、豬苓、萆薢、萹蓄等。

4.祛寒葯

具有溫中作用(包括回陽)。溫中散寒,如吳萸、丁香、乾薑、茴香、烏頭;扶陽壯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5.清熱葯

具有清解內熱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熱,如黃連、黃芩、黃柏、知母、山梔、龍膽草、連翹、青蒿、夏枯草、丹皮、銀花;甘寒清熱,如鮮生地、石膏、竹葉、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蘆根、茅根;清熱解毒,如玄參、犀角、青黛、大青葉、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藍根等。

6.涌吐葯

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蘆、膽礬等。

7.消化葯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麥芽、砂仁、蔻仁、萊菔子、雞內金等。

8.止咳藥

具有肅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葉、馬兜鈴、百合、百部、胖大海;溫肺止咳,如白前、旋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膽星、半夏、白芥子、蘇子、天竺黃、海浮石、鵝管石、竹瀝、海藻、昆布、海蜇等。

9.理氣葯

具有舒暢氣機作用。行氣,如陳皮、烏葯、木香、香附、鬱金、金鈴子、香櫞;破氣,如枳實、青皮、沉香、厚朴等。

10.理血葯

具有和血作用,包括破瘀、止血。活血,如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五靈脂、延胡、乳香、沒藥;破瘀,如桃仁、敗醬草、益母草、薑黃、劉寄奴、地鱉蟲、水蛭、虻蟲;止血,如仙鶴草、參三七、蒲黃、白及、槐花、地榆、側柏葉、茜草、血餘炭、大小薊、棕櫚、藕節等。

11.滋補藥

具有營養強壯作用(包括補氣、補血、溫補、清補)。補氣,如人蔘、党參、黃芪、白朮、山藥、甘草;補血,如熟地、首烏、驢皮膠、龍眼肉、當歸身、白芍;溫補,如鹿茸、蓯蓉、菟絲子、蛤蚧、五味子、補骨脂、狗脊、杜仲、續斷、海狗腎、鹿角膠、虎骨膠;清補,如沙參、麥冬、石斛、女貞子、龜板、鱉甲、枸杞子、女貞子、天冬等。

12.開竅葯

具有醒腦辟穢作用。如麝香、牛黃、蟾酥、冰片、蘇合香、安息香、菖蒲等。

13.鎮靜葯

具有重鎮作用,包括息風、安神。重鎮,如磁石、代赭石;息風潛陽,如天麻、鉤藤、石決明、牡蠣、羚羊角、玳瑁、蜈蚣、全蠍;安神,如遠志、棗仁、柏子仁、龍齒、硃砂、茯神、珠粉等。

14.固澀葯

具有收斂作用(包括止汗、固精、制瀉)。止汗,如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五味子;固精,如金櫻子、芡實、蓮須、蓮肉、龍骨;制瀉,如御米殼、赤石脂、石榴皮、訶子等。

15.驅蟲葯

具有殺蟲作用。如使君子、蕪荑、雷丸、鶴虱、榧子、檳榔、雄黃、苦楝根等。

從上面可以看到中藥的豐富,並在治療上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我們體會到,藥物作用於人體,主要是兩個方面:一為恢復和加強體力,一為驅除病邪。簡單地說,就是扶正和祛邪,也即《內經》所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現在為了便於學習和臨證應用,將最繁用的藥物結合常見證候,再作如下分述,有應生用或炮製用的亦加註明。

1.扶正類

1屬於肺者:分肺氣虛、肺陰虛

補肺氣:生曬人蔘、生黃芪、冬蟲草、山藥。

補肺陰:北沙參、麥冬、川百合。

2屬於心者:分心血虛、神不安

補心血:細生地、麥冬、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紅棗、五味子、浮小麥。

安神:龍齒、雲茯神(用硃砂拌者為朱茯神)、珍珠粉。

3屬於肝者:分肝血虛、肝陽上升

補肝血:當歸身、白芍、制首烏、驢皮膠、潼沙苑。

潛陽息風:左牡蠣、生石決、鉤藤、天麻、杭菊花、羚羊尖、炙全蠍。

4屬於脾者:分中氣虛、中氣下陷

補中氣:党參、白朮、山藥、炙甘草、扁豆、飴糖。

升提中氣:炙升麻、軟柴胡、煨葛根。

5屬於腎者:分陰虛、陽虛、精關不固、筋骨無力

補陰:熟地、山萸肉、天冬、菟絲餅、桑椹子、熟女貞、炙鱉甲、龜板、制黃精、紫河車、核桃肉。

補陽:枸杞子、鹿茸、海狗腎、益智仁、鹿角膠、肉桂、熟附片、巴戟肉、鎖陽、胡蘆巴。

固精:金櫻子、煅龍骨、煅牡蠣、蓮須、芡實、桑螵蛸。

壯筋骨:炒杜仲、續斷、炙虎骨、懷牛膝、炙狗脊、補骨脂、木瓜。

6屬於腸胃者:分津液虛、消化弱、滑腸、便閉

養津液:金石斛(用鮮者為鮮石斛)、天花粉、玉竹。

助消化:雞內金、春砂仁、白蔻仁、炒谷芽。

澀大腸:訶子、御米殼、赤石脂、煨肉果。

通大便:生大黃(亦可用炒大黃)、玄明粉、蘆薈、枳實。

潤腸:麻仁、瓜蔞仁、郁李仁、淡蓯蓉、蜂蜜。

7屬於膀胱者:分小便短澀、遺尿不禁

利尿:雲茯苓、豬苓、赤苓、車前子、澤瀉、冬瓜皮、通草、木通、大腹皮。

通淋:石韋、瞿麥穗、萹蓄草、海金沙、土茯苓。

止遺溺:覆盆子、五味子、蠶繭。

2.祛邪類

1屬於外邪者:分風熱、風寒、暑邪、中寒、風濕痛

散風熱:桑葉、杭菊花、薄荷、清豆卷、淡豆豉、荊芥、防風、葛根、軟柴胡、蟬衣、蔓荊子、桔梗。

散風寒:生麻黃(亦可用炙麻黃)、桂枝、紫蘇、羌活、獨活、蔥白、生薑、白芷、細辛、藁本、辛夷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蘭、荷葉(端午節后中秋節前,一般都用鮮藿香、鮮佩蘭、鮮荷葉)、青蒿。

溫中祛寒:吳萸、肉桂、乾薑、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烏頭。

祛風濕痛:威靈仙、海風藤、絡石藤、川烏、草烏、秦艽、桑枝、絲瓜絡。

2屬於熱者:分熱邪、火邪、血熱

清熱:金銀花、連翹,生石膏、飛滑石、知母、茅根、蘆根(亦可用鮮茅根、鮮蘆根)、黑山梔、黃芩、淡竹葉、炒竹茹(亦可用鮮竹葉、鮮竹茹)。

瀉火:黃連、黃柏、龍膽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熱:鮮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參、犀角、大青葉、板藍根。

3屬於濕者:分濕濁、濕熱

化濕:制蒼朮、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濕熱:萆薢、苦參、飯赤豆、茵陳、白鮮皮、防己。

4屬於痰者:分熱痰、風痰、寒痰、水飲、痰核

化熱痰:炙兜鈴、淡竹瀝、川貝母、天竺黃、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蘿、枇杷葉(亦可用清炙枇杷葉)、膽星、射干、荸薺、海蜇。

化風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陳皮、炙蘇子、煅鵝管石、炙百部、炙紫菀、炙款冬。

逐水飲:葶藶子、制甘遂、黑丑、商陸、螻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僵蠶、蒲公英。

5屬於氣者:分氣鬱、氣逆

舒氣鬱:廣鬱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羅子、金鈴子、香櫞、佛手、枳殼、玫瑰花、青皮、煨木香、烏葯、制乳香、炙沒藥、檀香。

平氣逆:沉香、旋覆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6屬於血者:分血滯、瘀血、出血

活血:全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蘇木、五靈脂、丹參。

破瘀血:澤蘭、益母草、荊三棱、蓬莪術、王不留行、敗醬草、桃仁泥、地鱉蟲。

止血:參三七、茜草、仙鶴草、側柏葉、墨旱蓮、槐花炭、地榆炭、血餘炭、棕櫚炭、蒲黃炭、藕節。

7屬於積者:分蟲積、食積

殺蟲:使君肉、蕪荑、鶴虱、雷丸、炙百部、檳榔、苦楝根。

消食:六神曲、山楂炭、焦麥芽、炒萊菔子。

依據藥物的功能來分類,主要是便於臨證。但必須鄭重說明,一種葯有多種作用,如果因此而忽視其他方面,將會減低藥物的全面效能。因此,對於每一種葯應當全面了解其氣味和效能,再抓住其主治重點。這樣,在使用的時候便可左右逢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