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然》高管:科學界面臨危機!許多論文「無法重複」

韓春雨事件的負面影響正在消散,然而這一事件背後的危機依然存在。在今天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2017科技創新智庫國際研討會」上,《自然》雜誌大中華區科研執行主編Ed Gerstner博士表示,如今,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不少論文,其實驗結果無法重複,導致科學期刊的撤稿數量呈上升趨勢。事實上,許多這類情況並非由於科研人員故意造假,而是他們急於在知名期刊上發文章,實驗中一取得「重要進展」就撰寫論文,有意無意間忽略了其它不支持「重要進展」的數據。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負責人介紹,「科技創新智庫國際研討會」旨在打造科技創新智庫國際高端對話平台,匯聚國內外優秀智庫,圍繞全球和重大科技創新議題進行研討,為創新發展和科創中心建設獻計獻策,同時提升智庫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

作為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與科學界有廣泛聯繫,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在《自然》及其子刊發表論文。也有一些負面事件與《自然》有關,如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稱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被一些媒體譽為「諾獎級成果」;然而論文發表后,國內外眾多科研人員反映,這篇論文的實驗結果無法重複,相關爭論延續至今。

韓春雨事件背後的危機依然存在。來源:新聞網

韓春雨事件並非個例。Gerstner在演講中指出,科學出版業已面臨一個危機:許多論文的實驗結果其實是無法重複的,這類事件被越來越多地曝光后,公眾對科學家群體的誠信產生了懷疑。究其原因,他認為很多情況下,科學家並非故意造假,而是「想走成功的捷徑,在獲得一些他們想要的數據后,並不深入研究其科學原理,而是貿然發表文章」。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包括《自然》在內的雜誌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我們助長了這種不良趨勢,樂於刊發經不起檢驗的文章」。

科研人員貿然發布的一些實驗數據,為何無法重複呢?Gerstner打了一個比方。假如一名科研人員研究吃豆豆糖與患痤瘡的關聯,他做了多次分組實驗后,發現實驗數據顯示,一段時間內吃豆豆糖的100名被試者中,有2人患上了痤瘡。於是,他立刻寫了一篇論文,只發布這2名被試者的相關數據。但常識告訴我們,這種研究結果是不靠譜的,自然也無法重複。在科學界,這種只報告「假陽性」數據、忽視大量「陰性」數據的情況並不罕見,因為獲得「陰性」數據后,往往很難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假陽性」數據則容易獲得編輯的垂青。

如何應對這一科學界的危機?Gerstner認為,在學術倫理層面,要鼓勵科研人員從事「自己渴望知道答案」的研究,而不是「容易在知名期刊發論文」的研究。須知,功利心態的驅使,是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在具體操作層面,學術出版機構應要求作者在論文中披露更多的原始數據,如要求作者發表聲明,鞭策他們更嚴謹地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工作,不要選擇性報告「假陽性」結果。Gerstner還建議學術出版機構採用「清單法」。「過去很多年,我們要求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者填寫清單,詳細地反映他們獲得了多少數據、做了什麼對比、做了哪些控制,以提升論文的質量。但現在,我們把這種清單放入了抽屜,為什麼不把清單也發表出來呢?科學期刊要讓作者把更多的信息公之於眾,便於同行了解其研究的實際情況。」

題圖來源:視覺 內文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徐佳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