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神經精神疾病的治療曙光——腦深部電刺激

導讀

2014年,來自約瑟夫傅立葉大學的Alim Louis Benabid和來自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的Mahlon R. DeLong獲得了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他們發現的丘腦底核腦深部刺激技術,能夠幫助帕金森病患者減少顫抖並能改善運動癥狀。

腦深部電刺激(Deep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過立體定向手術將刺激電極植入腦深部神經核團或其他神經組織,經由刺激發生器發出的高頻電脈衝信號刺激腦神經核團或神經傳導束來調節異常的神經環路,從而治療某些神經精神疾病的一種技術。自1997年美國FDA批准DBS治療帕金森病以來,國內外相繼有許多單位通過開展該項技術來治療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及肌張力障礙等疾病。近35年全球已有DBS植入3萬餘例,且腦深部電刺激的臨床適應症也在不斷擴大,從最初的運動障礙病逐漸發展到治療其他神經和精神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神經性厭食症、難治性的強迫症、植物狀態等。

DBS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又叫原發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種多發於老年人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以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和語言障礙等為主要表現。隨著人均壽命的增加以及老齡人口的增多,阿爾茨海默病對老年人心身健康及社會負擔造成的危害日趨嚴重。據阿爾茨海默協會統計,目前有600萬痴獃患者,其中>60%為阿爾茨海默病,預防與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亟待解決任務之一。

隨著輝瑞和丹麥生物技術公司Lundbeck研製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三期臨床試驗宣告失敗,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治療暫時陷入了研究低谷。但值得慶幸的是,DBS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可賀的成果。2010年,Laxton等人為6例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行DBS治療,術后6個月和12個月的認知功能評估顯示,癥狀得到改善或疾病進展減緩[1]2013年,Fontaine等人為1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採用同樣的靶點行DBS治療,在持續刺激12個月後,大腦的糖代謝輕微升高、細微精神狀態檢查和阿爾茨海默病評估量表認知部分等認知評分均有所改善[2]2015年,解放軍總醫院凌至培等人應用DBS治療開展了第1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治療,且其癥狀得到改善[3]

綜上,雖然應用DBS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仍處於探索階段,但已有了初步的臨床效果,相信通過對靶點位置及參數設置的優化,將會有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從中獲益。

DBS治療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是以怕胖、盲目減肥、消瘦、閉經等為特徵的一類難治性精神障礙。年輕女性神經性厭食症患病率為0.5%~1%,死亡率高達10%。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營養支持及心理治療,但效果不明顯。

2010年,Israel 等人在治療1例合併抑鬱症的慢性神經性厭食症患者時發現,接受雙側胼胝體膝下扣帶回DBS治療后,患者的神經性厭食症癥狀迅速緩解且療效可長時間持續[4]。2013年,Lipsman等人為6例慢性重度難治性神經性厭食症患者行雙側胼胝體膝下扣帶回DBS治療,接受治療9個月後,3例患者的身高體重比獲得提高。這一發現為極度致命型厭食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DBS治療強迫症

重度抑鬱是目前常見的腦疾病,發病率高達17%。藥物治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手段,然而,儘管臨床上已經用了最佳的藥物治療手段,依然有高達40%的患者癥狀未得到顯著改善。

2009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正式批准應用DBS治療難治性強迫症。2010年,Denys等人對16例強迫症患者行伏隔核DBS治療,其中,9例患者治療有效[5]Tsai等人對4例慢性強迫症患者行雙側伏隔核DBS治療,15個月後患者的強迫症癥狀顯著緩解[6]

DBS治療植物狀態

腦深部電刺激器又被稱為大腦起搏器,它可被用於植物人促醒治療,使一部分處於植物狀態的患者恢復意識,重獲新生。

20世紀80年代,一項在美、法、日三國進行的多中心研究,對25例病程超過3個月植物狀態患者行DBS治療,1~12年後,有13例患者在接受治療1~3周后即出現顯著的交流和意識水平改善[7]。2005年,Yamomoto和Katayama對21例處於植物狀態和5例處於微小意識狀態的患者行DBS治療,有8例植物狀態的患者脫離了植物狀態,並能完成簡單的遵囑活動4例微小意識狀態的患者恢復了功能性交流能力,並可返回家庭生活[8]。2012年,Giacino等人為1例38歲男性,重型顱腦創傷后小意識狀態6年的患者行雙側丘腦中央板內核DBS治療,[9]。值得慶幸的是,2011年,北京軍區總醫院植物人促醒中心完成第一例真正意義上的植物人腦起搏器促醒手術並獲得成功[10]。採用DBS治療嚴重腦部損傷所致的最小意識狀態,已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DBS療法的優勢

DBS具有微創、可調節和可逆性等優點,迅速取代神經核團毀損術,逐漸發展成為功能神經外科治療帕金森、特發性震顫和肌張力障礙等運動障礙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並且隨著研究的深入,適應症逐漸拓寬到神經性厭食症、強迫症、慢性頑固性疼痛、難治性癲癇、植物狀態、阿爾茨海默病等非運動障礙性疾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DBS定能為一些難治性疾病帶來新的曙光。

參考文獻:

1. LaxtonAW, Tang-wai DF, McAndrews MP, et al. A phase 1 trial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of memory circuits in Alzheimersdisease[J]. Ann Neurol, 2010, 68(4): 521-534.

2. FontaineD, Deudon A, Lemaire JJ, et 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memory decline inAlzheimer,sdisease by deep brain stimulation:afeasibility study[J]. J Alzheimers Dis, 2013, 34(1): 315-323.

3. 張強.手術能治療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嗎?--訪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凌至培教授[J].人人健康, 2015, (12): 44-45.

4. IsraelM, Steiger H, Kolivakis T, et 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the subgenualcingulate cortex for an intractable eating disorder [J]. Biol Psychiatry, 2010,67(9): e53-54.

5. DenysD, Mantione M, Figee M, et 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nucleus accumbensfor treatment-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Arch Gen Psychiatry,2010, 67(10): 1061-1068.

6. TsaiHC, Chang CH, Pan JI, et al. Pilot study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ethnic Chinese patients[J]. PsychiatryClin Neurosci, 2012, 66(4): 303-312.

7. KinomuraS, Larsson J, Gulyas B, et al. Activation by attention of the human reticularformation and thalamic intralaminar nuclei [J]. Science, 1996, 271(5248):512-515.

8. YamamotoT, Katayama Y. Deep brain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the vegetative state[J].Neuropsychol Rehabil, 2005, 15(3-4): 406-413.

9. GiacinoJ, Fins JJ, Machado A, et al. Central thalamic deep brain stimulation topromote recovery from chronic post- traumatic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J]. Neuromodulation, 2012, 15(4): 339-349.

10. 寧馨. 大腦起搏器: 植物人重返世界的希望[J]. 今日科苑, 2011, (16): 67-6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