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為什麼不刷朋友圈了?

我為什麼不刷朋友圈了?
00:0012:00

文 | 熊爺

十點君最經常看的公眾號之一,就是好朋友熊爺(大名「谷聲熊」)的公眾號了。

如果你想讀到更多有趣又乾貨滿滿的文章,就趕緊點擊這裡關注熊爺,和熊爺一起,每年速讀200+本書,快速增值,成為更好的自己!

「是不是越來越少人刷朋友圈了?」後台有個朋友,問熊爺這樣一個問題。

關於「刷不刷朋友圈」的話題,之前也曾在朋友圈維持一段時間的熱議。

熊爺覺得,或許是大家開始意識到:有些時候,我們確實過度沉迷朋友圈了;這種沉迷,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與辦事效率。

所以,並不是越來越少人刷朋友圈,而是大家會有意識地,選擇在某個時間點不刷朋友圈,特別是在工作的時候。

對於這個話題,熊爺想分享一本好書給大家,這本書名叫《深度工作》,作者是美國人卡爾·紐波特。

去年面世之後,這本書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而響叮噹之勢,迅速攻佔各大圖書暢銷榜,還獲得《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的強力推薦。

在書中,卡爾認為,過度刷朋友圈(等同於國外的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下文不再做說明),會破壞我們進行「深度工作」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養成了「濫刷」朋友圈的習慣,在任何時候,特別是在工作時,都沒個節制,那麼我們將逐漸減損大腦的專註能力,甚至喪失「深度工作」的能力,而成為與此相對的「浮淺工作」的犧牲者。

所以,今天熊爺想分享這本書當中,關於如何深度工作、如何平衡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等網路工具的一些小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明白「朋友圈」其實沒那麼重要

有時候,我們對朋友圈欲罷不能,或許是覺得,如果錯過了朋友圈的朋友們發的訊息,就會錯過一些重要的事情。

這其實是我們錯誤的思維定式,作者把它稱作「任何益處思維定式」:

即,當我們發現使用一款網路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處(即使很小),或者不使用就可能錯過某些事,你就覺得有足夠理由使用這款網路工具。

而這種思維定式的局限就是,忽視了伴隨這款網路工具而來的各種弊端,比如浪費時間等等。

作者說,「朋友圈」其實就是一種網路工具,與使用其他手機APP、瀏覽網頁一樣,它並不是完全無用的,甚至對我們的成功和幸福十分重要;

但是,如果我們過度沉迷於此,佔用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注意力;

就應該對朋友圈,以及其他社交工具、APP或者網站,設立一個嚴格的限制標準,以便更好地使用此類工具。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作者說,「如果你是一個對培養深度工作習慣有興趣的人,就應該像其他技術工人一樣,謹慎地選擇工具。」

書中也提供一個選擇工具的方法,叫做「手藝人法」:

即,明確工作與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並根據這些核心因素,選擇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的工具。

這個方法總共分為3步。

第1步:明確個人職業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層次目標。

比如,工作上:從主管升職為經理、生活中:做個好家長等等。

第2步:明確了這些目標之後,再列出:為實現每一個目標,而需要的兩到三個重要活動。

比如,為了升職的目標,必須閱讀更多關於銷售類的書籍;為了做個好家長,必須每周至少有三天為孩子朗讀睡前故事等。

第3步:用步驟2中的重要活動來思考,當前正在使用的網路工具,比如朋友圈、微博一些APP等,對完成這些活動真的有幫助嗎?

比如,刷朋友圈這件事,真的對於做個好家長有幫助嗎?

「只有你認為一種工具會帶來實質的積極影響,並且這些積極影響大於消極影響后,才繼續使用這種工具。」

熊爺覺得,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完全不去刷朋友圈;

而是讓我們擺脫「如果不刷朋友圈,可能對我們影響很大」的思維定式,在某種程度上,能緩解「朋友圈重度依賴」,生活得更加自在,工作得更有效率。

不刷朋友圈,真的會沒朋友嗎?

或許很多人會說:「我刷朋友圈,是為了和朋友保持聯繫,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在書中,作者也對此做了舉例說明:

假設一個人的目標是:與一群對我來說重要的朋友維持親密而又有益的友誼,那麼,支持該目標的主要活動可能有:

1. 經常花時間與對他重要的人保持有意義的聯繫。(例如,遠足、吃飯、公共活動)

2. 為對我重要的人做犧牲。(例如,做出不平凡的貢獻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當我們用這兩個維持友誼的主要活動,來審視「朋友圈」這個工具時,會發現:它確實能夠給社交生活帶來許多益處,比如了解許多不見的某個人的動態、簡單跟蹤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等;

但是,這些益處沒有對列出的兩個主要活動產生顯著積極的影響,因為這兩個活動,都是需要線下進行並且需要大量時間投入。

「朋友圈當然會對我們的社交生活帶來益處,但是這些對我們的社交生活來說,都還沒有重要到將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投入其中的程度。」

熊爺覺得,在閑暇的時候刷一刷朋友圈,為朋友的動態點個贊,評個論,是一件很暖心的事。

但是當我們需要專註做某件事時,最好能夠放下手機,培養「深度工作」的習慣;等下了班,再和好友約見聊天吃飯,這樣做,或許才是和朋友相處的正確姿勢。

使用「讓人不斷專註」的策略

優雅地刷朋友圈

那麼,如何在工作中,合理地安排刷朋友圈等使用網路與玩手機的時間呢?

在書中,作者也提供了一個策略:預先計劃好你使用網路的時間,然後在這些時間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網路。

「我建議你在自己工作的電腦旁邊放一個筆記本。在筆記本上,記錄你下一次使用網路的時間。直到那個時間前,無論面對何種誘惑,都不能接觸任何與網路相關的東西。」

減損我們大腦專註能力的,並不是我們使用網路工具、刷朋友圈這件事本身,而是我們稍覺得無聊,就打開手機刷朋友圈這種不好的行為習慣。

這種習慣,將使得我們的大腦,不能容忍沒有新奇性的東西,而削弱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力量,讓我們無法「深度工作」。

或許有人會覺得,有的時候確實要大量使用網路,或者刷朋友圈也是一種工作需要,那應該怎麼辦呢?

對此,作者表示,即使我們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網路和快速回複電子郵件,這個策略也適用。

因為:「相對於保證你離線時段的完整性,網路時段的總次數和時長並沒有那麼重要。」

作者舉了一個開會的例子:

在兩次會議之間有兩個小時,公司職工必須每15分鐘就安排查收一次郵件;

那麼,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段里,每15分鐘安排一次網路時段,剩下的時間全部為離線時段,這就足夠了。

刷朋友圈也一樣,如果因為工作原因必須刷頻繁朋友圈,只需有意識地安排刷朋友圈的時間即可。

「總而言之,如果想憑藉深度工作成功,你就必須重新編排自己的大腦,使它可以從容地抵擋令人分心的刺激。這不意味著你需要清除令人分心的活動,而僅僅需要清除這些活動劫持你的注意力的可能就夠了。

比如,周末的時候,我們可以給自己安排較長時間的網路時段,暢快地玩遊戲、刷朋友圈;但在這些時間之外,就必須保證「徹底屏蔽網路」。

只有這樣,才能訓練我們的專註力,提升「深度工作」的能力。

利用不刷朋友圈的閑暇時光

訓練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

最後,作者分享了一個訓練我們「深度工作」能力的小方法:「有成果的冥想」法。

不要被這個名字嚇到,其實很好理解。

所謂「有成果的冥想」法,就是在身體勞作而心智空閑的時候(比如走路、慢跑、淋浴),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義明確的專業難題上。

「因個人專業不同,這個難題可能是為一篇文章列提綱,寫一篇講話稿,推演一個證明,或者是打磨一個商業策略。」

作者建議我們,只需一周進行2-3次這樣的練習即可:「這樣做,能夠利用本可能被浪費掉的時間,迅速提高你的深度思考的能力,甚至不需要佔用你的工作時間,就可以提升專業上的產出。」

回到最初那位朋友的問題:「是不是越來越少人刷朋友圈了?」

熊爺覺得,準確地說,是越來越多的人善於和「朋友圈」相處了。

正如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我們應該保持一定尺度;在使用朋友圈的時候,也應該把握某種平衡。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甜如蜜

或許交朋友的最高境界

就如同你我之間

各位,晚安~

或者點擊此處關注熊爺

與熊爺一起每年速讀200+本書

快速增值,成為更好的自己

-背景音樂-

下雨了,誰走了

-主播-

回復「晚安」,十點君送你一張晚安心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