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泉州台商區百崎 郭氏家廟建築崇宏壯觀、人文薈萃

位於百崎回族鄉內,始建於明代,在清代和民國期間又有重建,建築崇宏壯觀、裝飾獨特;600多年來,百崎郭氏英才輩出,留下不少傳奇事迹

人文薈萃的百崎郭氏家廟

百崎郭氏家廟世稱「宣慰府」

【核心提示】

百崎郭氏家廟位於台商投資區百崎回族鄉內,始建於明宣德年間,後世又經多次重建,至今留有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百崎回族鄉在歷史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這裡誕生過欽賜捕盜官郭諫平、海軍造船業「第一技師」之稱的郭水法、泉州華僑史上捐資助學第一人的歸僑郭用錫、大湖戰役中率部殺敵壯烈犧牲的抗日英雄郭志雄等諸多名人……百崎回族鄉內依然保存著大量的伊斯蘭文物古迹,常年吸引著中外學者文人來此參觀、研究。

□本報記者 吳拏雲 戴涵琦 通訊員 頑石 文/圖

構築典麗的古祠

泉州灣入海口的南端,有古港名喚「秀塗」。秀塗港碧波萬頃,與石獅蚶江、祥芝隔海相望,扼泉州灣之咽喉,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在秀塗港周邊依海為生的居民中,有不少是回族的郭氏,而他們聚居之所,便是現今聞名遐邇的福建省唯一的回族自治鄉百崎(舊稱「百奇」)回族鄉。

踏入百崎回族鄉,在深幽的小巷中穿行,迎面突然聳立出一座構築典麗、崇宏壯觀、凸顯明代建築風格的古祠——郭氏家廟。這座家廟為閩南皇宮式木石結構建築,其屋脊離地達9米,高峻寬廣。郭氏家廟始建於明朝宣德七年(1433年),據說之前百崎回族的先祖郭仲遠曾在此地搭寮養鴨,母鴨所下之蛋均為雙蛋黃,由是鴨群繁殖極快,收入頗豐,家道日殷,建祠時遂擇址於這塊「風水寶地」。家廟初建時為三間張式大厝,後於清朝乾隆年間重修時再向兩側拓展成為五間張。巍巍乎攬山川之勝概,濟濟焉毓人文於薈萃,素有「東北鳳麟鍾甲第,西南龍馬壯江山」之雅稱。

迨及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因遭火災,郭氏家廟毀於一旦。先後於宣統年間及民國初期兩度重建,得以恢復原貌。1992年被惠安縣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據史學界考證,現存的廳前木柱礎石,中間兩礅雕有簡潔明快的方框圖案乃明代風格,而兩側陽雕動物圖案的則為清代風格,這對百崎郭氏家廟建築沿革是個有力的佐證。而在家廟中庭的左側牆上,嵌有「百奇郭氏家廟重修記」碑刻,特殊的是,在上端還有阿拉伯文字樣,充分展示了這座家廟與眾不同的來歷。

「百奇郭氏家廟重修記」碑刻上端有阿拉伯文字樣,充分展示了這座家廟與眾不同的來歷。

「分水石」寓意 脈旺流長

百崎郭氏家廟世稱「宣慰府」,現正廳前上方尚懸挂著一塊題有「宣慰府」的匾額,此乃緣於其入泉始祖郭德廣主政宣慰使司而得名,故族人也稱郭德廣為「宣慰公」。百崎回族人的先祖乃由「海上絲綢之路」來華經商的阿拉伯穆斯林,定居於杭州富陽的郭家村。據《百奇郭氏族譜序》介紹,這一族經數代繁衍至郭德廣,「元季宣差微祿,奉命督糈來泉供應,於是時干戈擾攘,弗克還朝,即納室於泉,卜居行春門外,后改遷法石,依例占籍」。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郭德廣的次孫郭仲遠攜妻兒由法石遷徙至惠安,「擇於惠邑海濱百奇山下築室居焉。」其後,安居樂業,生息繁衍。現如今,郭氏家廟圍牆大門鐫勒「支分法石源流遠,地卜奇山甲第興」的陰雕楹聯,正好點明了百崎回族人的淵出。當年,因罹於元朝「反色目」的排外風波,作為混血後裔的郭德廣遂附胄於汾陽郭氏望族,以求生存的空間及仕途上的發展。家廟中尚題有這樣一副楹聯:「祖汾陽派富陽族螺陽三陽開泰,原晉水分法水聚奇水萬水朝宗。」

距家廟圍牆60餘步之西南隅,迄今尚存「午門」遺迹,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門前兩側豎立著花崗岩石礅,上面雕有雲月圖案。宗祠磚埕圍牆之西側水溝涵口處置有一盤形「分水石」,寓意宗支派衍,脈旺流長,且寄望遠支族裔溯本追源,萬水朝宗。去祠宇一里之遙,碼頭石崖上從前有石塔一座,據傳旨在為宗祠鎖龍而造,惜毀於上世紀70年代。

郭氏家族英才輩出,名人匾額高懸於家廟內。

英才輩出的百崎回族鄉

與刺桐港為鄰擇海而居的百崎郭氏,秉承先祖駕馭風濤、航海漁商的特長,如魚得水,近海捕撈或遠航重洋都有過他們的身影。據傳,明代永樂年間,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路過泉州招募水手,就曾有不少百崎郭氏族人隨其揚帆遠航,共譜航海史的又一宏偉篇章。

百崎回族鄉在歷史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有百崎回族的始祖郭仲遠,既是一位辛勤創業的開拓者,又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仁慈長者,對百崎回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欽賜捕盜官郭諫平,「善墨菊,有武略」,於明朝成化年間禦寇有功,「有司上功給冠帶」,《閩書》《泉州府志》《惠安縣誌》均有記載;有復興伊斯蘭教的中堅人物郭宏隆,於清朝康熙年間攜眷遷入泉州,以研修教義、宏揚教規,拯救了瀕臨消逝的百崎伊斯蘭教;有「勤修武藝」、「屢拔幟冠軍」的中式武舉人郭拔萃,於乾隆年間先「掛標廈門」,后「授台灣安平左營左廳」,其間曾倡導重修靈山聖墓,現有碑為志,其為保衛祖國海疆及保護伊斯蘭文物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有「遵例急公」「踴躍輸助」建造惠安文峰書院的后海村歸僑郭用錫,道光十五年(1835)清宣宗曾降詔書,「敕封修職郎,德配為孺人,輿論榮之」,成為泉州華僑史上捐資助學的第一人;有回族抗日英雄郭志雄副團長,在1941年福州大湖戰役中全殲日寇晉町部隊、擊斃敵聯隊長,自己也壯烈殉職,為保衛八閩立下了赫赫戰功……屬於這些名人的不少匾額,如今還高懸於郭氏家廟內,供往來之人瞻仰。

近些年來,不斷強化海軍建設,打造海上雄師。而在近代歷史上,有海軍造船業「第一技師」之稱的郭水法,正是百崎郭氏之族人。據百崎回族鄉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郭廷璽介紹:郭水法,回族,出生於百崎回族鄉里春村。據《惠安風土誌》記載,郭水法自幼「伶仃孤苦,在船上賣糕餅,那時有英輪停泊秀塗港,他上輪船做生意,被帶至英國,養育於孤兒院」。稍長后,郭水法被送往英國造船廠當學徒。他天資聰穎且勤奮好學,「斯時做到船廠的技師,可以駕輕就熟」。回國后,郭水法隨即排除了「揚武號」的故障,被清政府封賜「藍頂花翎」頂戴,後來又獲旨「負責創辦高昌廟造船所」(即上海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成為海軍造船業的「第一技師」。郭水法在上海又自行發展航務公司,因技術力量雄厚且經營有方,遂成富甲一方之大戶,在當時的上海市湖北路建造有大片的宅第。宅第前曾立一石碑鐫刻「郭家宅」三字。此後,這裡居住者大多為閩籍人士。而今郭水法的後裔有的仍在上海居住,有的則移居日本。

家廟裝飾典雅

古迹遍布的神奇之地

百崎回族自肇基泉州一隅以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在百崎回族鄉內仍保存著大量的伊斯蘭文物古迹。除郭氏家廟外,還有始祖郭仲遠夫婦陵園及里春二至五世墓群,均為伊斯蘭教風格的祭壇式墓座與漢式墓圍,「體現了中阿文化的交流和回漢民族的融洽」。除此之外,還有迎候三保太監鄭和駕臨百崎的接官亭,石亭內外16根石柱的礎位組成了一個「回」字形結構;有鄭和帶兵協助修築的「鄭和堤」;以及音樓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和三處清真寺遺迹。這些文物古迹常年吸引著中外學者文人來此參觀、研究。

百崎回族鄉景秀物華,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優秀的人文條件,增強了整個鄉的知名度與吸引力。百崎回族人民勤於探索、勇於開拓,如今在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都有相當規模的郭氏移民後裔,而那些來自於百崎的傳奇故事,也因此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傳播、延續。

木柱礎石陽雕方框圖案

大殿前的柱聯極具特色

家廟大殿上的匾額

精美木雕

郭氏家廟宏偉壯觀

當年回民迎候鄭和的接官亭是重要古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