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網路訂餐的食品安全,總體上是個偽問題

8月21日,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的傳言正式落定,網路訂餐行業未來將由兩大巨頭把持的格局基本形成。

除了作為財經話題一直被媒體關注,外賣的所謂「食品安全」問題也是熱點。

一方面,媒體時不時寫幾篇所謂的「網路訂餐亂象」的調查文章或評論,另一方面,各級監管部門紛紛出台專門的監管辦法,比如國家食葯監總局就發布了《網路訂餐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詳情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所有這些「熱鬧」的景象,似乎都在告訴我們,網路訂餐有食品安全問題!

可是,大家都知道,網路訂餐無非是線下的餐館做好飯菜后,再多了一道配送的環節,只要送餐員不投毒、配送員不磨蹭到飯菜餿掉,怎麼就多出食品安全問題來了?

從理論上來說,配送環節有沒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能?當然有,比如配送的餐具不衛生,甚至「投毒「也不是絕對不可能,比如有人打了差評,送餐員惡意報復,但發生這些問題的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這類極小概率的事件,法律可以規定當它們時發生時怎麼定性和處理,但用不著為此專門制定法規和監管措施,如果那樣,社會的運行成本會高到無法想象。

我們說的「網路訂餐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是指通過網路訂來的飯菜會不會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而是指「網路訂餐這種方式有沒有產生新的或更多的食品安全問題」

因為傳統的、線下的餐飲本來也是有食品安全風險的,如果網路訂餐並沒有增加更多的問題,則只要在原有的監管法規、措施基礎上稍微修訂即可,如果是後者,才需要專門修訂新的監管法規。

今天,有很多人大談特談網路訂餐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對基本概念的識別。

外賣剛火爆時,媒體刊發了不少「網路訂餐亂象」的調查文章,概括起來,所列舉的問題包括:餐館無證、廚房衛生髒亂、多店一鋪、偽造證件、網路顯示照片與現實產品差別大。

看起來確實有問題,但了解餐飲現狀的人都知道,類似於餐館無證、廚房衛生髒亂的問題,其實線下餐館一直存在的問題。

根據資料,截止2016年,的餐飲店數量已經超過600萬家。實際上,這只是有證餐飲店的數量。在各城市的城鄉結合部、一些偏遠地區,長期以來都存在不少無證餐飲店。

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很多經營者認為辦不辦證都不影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不願意去辦;另一方面,很多餐館開張后未必能掙錢,導致轉手很快,經營者也沒想過先去辦證。當然,餐飲店數量龐大,監管不過來也是原因之一。

在基數如此龐大的餐館里,存在一些「廚房衛生髒亂」現象,並不是什麼想不到的事。當然,這不是說「廚房不講衛生」是應該的,而是這個行業很多從業者的意識、素養就是這個程度,全社會無法跨越這個階段,只能儘力督促、提高。

對於過去這種普遍存在的「無證」「不講衛生」現象,媒體根本沒有興趣去調查報道,因為沒有新聞點,但是,趁著」網路訂餐「這個新興事物以及「外賣巨頭」這種噱頭,這種稿子就可以寫,也有人看了。

而對於所謂的多店一鋪、偽造證件,一方面這是極少數情況,也是網路訂餐剛興起時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它跟食品安全沒有什麼必然關係,而至於「網路顯示照片與現實產品差別大」,跟食品安全更是沒有關係了。

很多關於食品安全議題,都有相似的演化套路,往往是先有一些記者的「調查」,緊接著媒體發表諸多不講邏輯、大而無當的評論,炒作成了社會公共話題,到了政策制定者那裡,不得不遷就輿論,顯示自己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然後出台新的法規和所謂嚴格的監管措施。

食談君並不是說對於網路訂餐這種新的業態視而不見,而是指食品安全的監管,要基於客觀的風險評估,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有多少問題解決多少問題,而不是無視基本事實,放大問題去解決。

互聯網訂餐,從邏輯上來用,有點像傳統的超市大賣場,自己不生產物品(或大部分非自己生產),只是提供一個售賣的場所。但從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角度來看,差別巨大,大超市不僅產品類別多,而且由於儲存、貨架時間長,貨品可能過期,確實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但網路訂餐是瞬間轉手的問題,並不顯著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在這種情況,原本只需要在已有的《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這兩個法規基礎上,針對平台資質審核、配送餐具衛生、食品安全責任劃分等少數幾個問題進行修訂即可,根本不用另立規章。

而現在,為了表示重視,各級監管部門均出台或擬定新的專門管理辦法。這種大張旗鼓的做法,一方面搞得全社會緊張兮兮,另一方面也在浪費寶貴的立法資源,同時還無謂推高全行業的運行成本。

而且這些法規本身也是非常尷尬的。由於網路訂餐的所謂食品安全,總體上是個偽問題,所以這些新的《辦法》實際並沒有多少新的內容可講,很多規定都是上述兩個法規里能夠涉及的,說白了就是重複規定。

另外,為了凸顯新法規的必要性,難免要塞進一些為了監管而監管的東西,或者是把本來應由企業自主管理的內容變成法規,比如「送餐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這樣的條款,就跟法律規定所有公司的業務員必須著裝整齊去見客戶一個道理。

此外,為了表示監管的決心和力度,已經出現「削足適履」的情況。比如規定所有的網路訂餐都必須要有門店,眾所周知,現在實體門店租金昂貴,原本有些餐飲經營者可以利用互聯網優勢,拋開門店,專註網路餐飲研發、配送——就像開淘寶店,也沒要求先要開個實體店,這其實是業態的創新,但現在直接把創新的苗頭給掐了。這不是用監管服務企業,而是讓企業適應舊的監管,這是本末倒置。

如果認真思考和研究互聯網發展的規律,我們甚至不難得出,隨著外賣平台走過初期的「草莽」和「火拚」狀態,未來不僅不會增加新的食品安全問題,而且可以利用評價機制、大數據分析降低食品安全風險,逐步減少問題。

那麼,作為政策制定者,應該要有科學立法、科學監管的精神,不要被暫時的偽命題所牽絆。

互動話題

你一般會從網上訂餐嗎?你認為網路訂餐衛生嗎?你認為外賣的食品安全問題該往何處走?

後台回復「辯」入群討論,虛席以待!

活埋生豬西瓜吃出蟲五毛食品朋友圈食品謠言美國牛肉來華院士實驗星巴克冰塊轉基因誤區國務院定食謠麥當勞拒開箱賣「拍黃瓜」被罰福壽螺流產歐洲「毒雞蛋「轉基因三文魚嬰配奶粉「搶」注「三隻松鼠」黴菌超標中糧遇「李鬼」羅雲波評「毒雞蛋」

公共食談小編 微信丨fcc18810747802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