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榮寶齋上海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精品欣賞(上)

榮寶齋(上海)秉承一以貫之的遴選策略,書畫突出「同一概念」,彙集了逾二百件古今名家的佳作傑構,囊括多個精彩專題——周沛江收藏專題、王霞收藏專題、范志超收藏專題、楊寶璋收藏專題等等,以上專題中的珍品或直接得自作者、及其家屬,或由上款人家屬友情提供,來源有據,大部分為未曾曝光的「生貨」。

與此同時,此專場我們為大家呈現的成扇專題,也彙集了眾多近現代名家巨擘之銘心佳作,品質精良,價格合理,引人矚目。我們注重拍品的品質和服務,優中選優、精心甄選,傅抱石、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溥儒、吳昌碩等大家的精品力作齊聚,將更便利於藏家品鑒、競買。

金農(1687-1763) 詩書畫三絕卷

尺寸:31.5×590cm 約16.7平尺

RMB:7,000,000 ~ 10,000,000

金農(1687-1763),乾隆間文人寫意畫之巨擘,位居「揚州八怪」之首,聲望極高。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浙江仁和(杭州)人。青年時嗜奇好學,醉心於經史詩文,酷愛金石、碑帖、書畫,精於賞鑒,博覽名跡,收藏極富。與同是杭州人的詩人厲鶚、篆刻家丁敬交好,時人合稱 「浙西三士」。好遊歷,足跡遍至幾半。如此經歷集聚了豐厚的詩文和金石的學養,對後來他的繪畫藝術表現風格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50歲以後開始從事繪畫創作,兼善山水、人物、花鳥,「涉筆即古,脫盡畫家習氣。」(秦祖永《桐陰論畫》卷下)為極受追捧的一代書畫名家。他的書法兼有楷、隸體勢,獨創「漆書」。客居揚州近30年,依賴賣字畫為生。

鑒藏印:吳雲平齋所藏書畫印、吳雲平齋審定真跡、抱罍子、延陵平齋鑒藏經籍金石書畫之章、抱罍子

款識:乾隆庚辰(1760年)仲春,客邗上寓秋玉齋中,主人出長卷屬予隨意點筆,以供案頭展玩。予即摹古數種以應雅命,不足供鑒家一哂也,杭郡金農。

鈐印:壽門、冬心先生(「壽門」、「金吉金」參見《明清畫家印鑒》第151頁第7、8印,《書畫家印鑒款識》第589頁第18印,「冬心先生」、「金吉金」參見《廣州美術館藏明清繪畫》第247頁。)

馬曰璐(1695-約1769),字佩兮,號半槎。安徽祁門人,自祖父始客籍揚州。國子生。其兄馬曰琯(1688-1755),字秋玉,號嶰谷。候選知州。乾隆元年兄弟倆同薦鴻博,不就。馬氏兄弟以業鹽致富,賈而尚儒,好古嗜學,同以詩名。嶰谷有《沙河逸老集》,半槎有《南齋集》。家有「小玲瓏山館」、「叢書樓」,藏書多達十萬餘卷。「山館玲瓏水石清,邗江此處最知名。橫陳圖史常千架,供養文人過一生。」(袁枚《揚州游馬氏玲瓏山館感吊秋玉主人》)馬氏兄弟「以古書、朋友、山水為癖」,引得四方名士紛紛來游,厲鶚、金農均長年住於馬氏館中。「揚州八怪」中高翔、汪士慎、鄭燮、高鳳翰等與馬氏兄弟都有著很深交誼。他倆對於清中期「揚州畫派」的形成具有最為重要的影響。在存世的金農詩詞和書畫作品中,很多是為「揚州二馬」所作。如:與這幅長卷同年四月一日所作的《梅花圖》軸,署款「客揚州寓馬氏小玲瓏山館」(《古緣萃錄》卷十三)。

吳雲(1811-1883),收藏家、畫家。字少甫,號平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號退樓。先世徽州歙縣人,遷歸安(今浙江湖州)遂以為籍。道光間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始任寶山、金匱通判,泰壩監掣同知。1850年在揚州與吳讓之、何紹基相會,一見如舊識,博究書法金石之秘。1553年太平軍攻佔揚州,協助侍郎雷以誠治軍揚州,敘功升知府,並加道銜。咸豐戊午(1858年),任鎮江知府,後任蘇州知府。晚年僑居蘇州。

性喜金石,尤愛收藏,所藏鼎彝、碑帖、名畫、古印、宋元書籍甚富。凡吉金貞石,奇書古畫,不惜重金輾轉求購。兼善書畫,書法以顏真卿為宗。篤好王羲之《蘭亭序》,藏拓本達二百數,顏其齋曰「二百蘭亭齋」。過雲樓主人顧文彬評其:「書法之妙,軼倫超群,所摹十七帖,渾厚古雅,直逼右軍」。亦能畫,偶作山水、花鳥及枯木竹石,隨意點染,脫盡恆蹊。工刻印,澤古功深,用刀、布局均得古趣。精鑒別與考據,與吳大澂、潘祖蔭、顧文彬、陸心源、俞樾、楊峴等收藏考據大家交往甚密。光緒間吳昌碩初到蘇州,寄居吳雲家,多有提攜。其收藏之富、學識之博、賞鑒之精,極受時人推崇。著有《二百蘭亭齋金石記》、《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二百蘭亭齋古印考藏》、《兩罍軒彝器圖釋》、《兩罍軒印考漫存》、《漢建安弩機考》、《溫虞恭公碑考》、《華山碑考》、《焦山志》及詩文、尺牘、題跋集等。

著錄:《東洲草堂詩鈔》卷十七,續修四庫全書,1529冊。《東洲草堂日記》,國家圖書館收藏。

何紹基《東洲草堂日記》記載:

咸豐二年 壬子 54歲 1852年

廿五日 早起為平齋題天池巨冊、石濤《溪南八景冊》、萬年少為沂公畫四段卷、顧子怡《墨蘭卷》、惲南田《旃林圖卷》、吳承紹志閻湘書、金冬心花卉卷,共七件。

何紹基《東洲草堂詩鈔》記載:

同治四年 乙丑 67歲 1865年

題冬心卷。題冬心花卉卷為吳平齋。揚州看畫當夏五,冬心艷發堪敵暑。(庚戌五月盛暑曾題「冬心艷發」四大字於首)吳門看畫苦春寒,妬汝筆尖萬花吐。客來命酒連晨脯,驚蟄節到尚圍爐。拋殘鄧尉尋梅約,祝想橫塘泛月乎。

註:根據何紹基《東洲草堂日記》記載,此處庚戌五月應為壬子(1852年)五月。

何紹基題引首:冬心艷發。壬子(1852年)夏五熱甚,於平齋兄處見此卷,題此四字以遣暑,何紹基。鈐印:何紹基印、子貞(參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474、475頁第9、10印。)

何紹基與蘇州的大收藏家吳雲(1811-1883)互動頻繁,吳雲非常仰慕何紹基的書法及修養,不僅請何紹基為其題齋名「抱罍室」,很多收藏都請何紹基經眼並題跋。如現藏上海博物館的宋代魏了翁《文向帖》卷,即有何紹基應吳雲所作的題跋:「吳平齋得此卷,不遠數千里寄至湘中,屬為題記」。此手稿書法十分精彩,渾厚流暢,極受書壇推崇,格調直追晉唐秀逸之遺韻。

何紹基(1799-1873),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通經史,精國小金石碑版。據《大戴記》考證《禮經》。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

何紹基題跋:揚州看畫當夏五,冬心艷發堪敵暑。吳門看畫苦春寒,妒汝筆尖萬花吐。客來命酒連晨晡,驚蟄節到尚圍爐。拋殘鄧尉尋梅約,況想橫塘泛月乎。同治乙丑(1865年)初春,重展此卷於吳門,呵凍題蝯叟何紹基。鈐印:何紹基印、子貞(參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474頁第3、4印。)

何紹基在揚州曾在吳雲府邸過目此卷,題「冬心艷發」並跋。13年後重展長卷於蘇州吳雲家中,浮思追惜,有感撰七律《題冬心花卉卷為吳平齋》題跋於卷尾。這首詩被何紹基收入同治六年(1867年)刊印的《東洲草堂詩鈔》中,表明他自己保存了詩稿,足顯珍視。

梁逢辰題跋:咸豐元年(1851年)花朝後一日,吳江翁叔均、長樂梁寄甫同觀於致曲山館(致曲山館為梁章鉅、梁逢辰父子常去吟詩處)。鈐印:梁伯子

戴熙題跋:吉金書法沈古而妙有風韻,畫法厚重而妙能蕭散,其印章之精整,位置之得宜,尤能與書畫相映發,可稱金氏三絕。咸豐壬子(1852年)正月,醇士戴熙書。」鈐印:醇士、戴熙(參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1548頁第13、26印。)

湯貽汾題跋:壬子(1852年)六月,毗陵湯雨生觀於白門琴隱園。鈐印:龍山琴隱(參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1233頁第12印。)

吳熙載題跋:咸豐乙卯(1855年)小暑,仁和陶瀛、儀征吳熙載同觀於海陵旅舍。鈐印:雲舫、讓之(參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446頁第4印。)

陶瀛,書法家。字雲舫,浙江仁和人。擅書法,精於小楷。

鈐印:秦孝儀、心波(參見《玉丁寧館賸墨》(廣達電腦教育基金會刊印)、《羅家倫夫人張維楨女士捐贈書畫目錄》(台北故宮博物院印行,1995)題籤用印。)

秦孝儀(1921-2007),字心波,湖南衡東人。政治家、書法家、收藏家。上海法商學院法律系畢業,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博士。1949年去台灣,歷任「總統府」秘書、「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宣組」副組長、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曾為蔣介石文字侍從。1976年起,任台灣「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大學教授、歷史學會理事長、博物館學會理事長。1983年任台北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委兼院長,長達18年之久。從政的同時,致力於學術研究,著述甚豐。閑余寄情書畫聲律,書工金文小篆,畫擅水墨山水,亦為歌詞名。著作有《玉丁寧館詩存》他的楷書,圓活遒勁。好收藏賞鑒,磚瓦竹木、犀角象牙,收集頗富,台北故宮博物院出版有《玉丁寧館捐贈牙骨竹木雕器目錄》。此卷題跋長達300餘字,筆勢紆餘跌宕,結體寬容大方,為「秦楷」精意佳作。

費念慈題籤條:金壽門詩書畫三絕卷。甲辰(1904年)四月重裝,西蠡秘笈。鈐印:費君道

費念慈為清代末年著名收藏家之一,藏品極富且精。2009年以2.07億元成交的曾鞏《局事帖》以及與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的「天下三大行書」的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均曾是其收藏之物。費念慈題名曰「金壽門詩書畫三絕」,深得這件畫卷的要旨。

楊寶璋收藏專題選粹

楊寶璋先生50年代旅居美國,1972年接受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參加國慶宴會。與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梅葆玖先生為至交,在北京的房子也與梅先生的四合院毗鄰而居。在美國期間,與著名畫家汪亞塵交往頗深,與國內諸多畫家也多有交往。梅蘭芳、梅葆玖、汪亞塵諸先生亦多次贈畫於楊寶璋先生。此次我們春拍,幸得楊寶璋先生支持,為師友賓朋呈現其諸多精彩收藏。

虛谷、李經畲 雙魚、篆書

設色紙本 成扇

RMB:120,000 ~ 180,000

款識:

1、紫綬金章。癸巳(1893年)十月,虛谷。鈐印:虛谷

2、漢郊祀樂歌,子木表叔大人命書,姪經畬。鈐印:新吾

說明:此作品由楊寶璋先生友情提供。

齊白石(1864-1957)

持鰲把酒 人生幾何

RMB:800,000 ~ 1,200,000

齊白石畫蟹,和他畫蝦一樣有名。胡佩衡、胡橐在《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一書中,對他畫蟹有具體的介紹:老人研究畫蟹殼經過了很長的時間,五十多歲時只畫一團墨,看不出筆痕來,後來把一團墨改成兩筆,再后六十多歲時改畫三筆,不分濃淡,仍沒有甲殼的感覺,直到七十歲后,才畫出甲殼的質感來。即用「豎三塊」畫殼,其筆墨有力,墨色變化豐富,黑白灰過渡明顯,層次分明,質感強烈。

在齊白石先生的作品中,「一器一皿,一蟲一草」,皆可成為表達作者心境的載體,「夜深獨酌圖」正是表現了一種悟靜,知足、甜蜜的獨處氛圍。作品中的壺、杯、碗及燭台都是以冼煉的筆墨勾勒,而造形拙樸,螃蟹也是色中求變,零落幾支螃腳,煞是有趣且錯落有致。整個畫面構圖上下呼應,左右開合,極具節奏感,靜中有動, 「持螯把酒」典故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飲酒之樂。

這兩句詩詞十分生動地表現了藝術家所體味到的獨斟獨飲,秉燭自得的悠然心態。

張大千(1899-1983)

黃山始信峰圖

RMB:2,000,000 ~ 3,000,000

張大千從1927年起,就開始遨遊國內名山大川,從「搜盡奇峰打草稿」中尋找創作靈感,追求「集傳統精英和生活靈秀於一爐」。畫壇中的「四高僧」之一的石濤對其影響頗深,而石濤在黃山的啟發下,使其山水構圖新穎而千變萬化,和黃山一樣具備了「變幻神奇懵懂間」的真趣。於是張大千就步其後來到了舉世聞名的黃山。張大千一共三次來到徽州的黃山。

張大千曾與張善子分別於1927年、1931年兩上黃山。但上黃山之於張大千,最大的收穫卻是畫理之悟,這就是:「要領略山川靈氣,不是說遊歷到那兒就算完事了,實在是要深入其間,棲息其中,朝夕孕育,體會物情,觀察物志,融會貫通,所謂胸中自有丘壑之後,才能繪出傳神的畫。」

此作構圖開闊幽深,畫中採用石濤技法,山峰用斧劈法描繪其縱橫奇肆,筆墨沉酣蒼勁,黃山的深幽、奇峻、變幻之美立刻展現在觀者的眼前。圖中從峰腰到峰頂,到處都是鬱郁森森的松樹,而始信峰正以遍植盤根錯節的蒼松而聞名。兩峰之間架一石板,傍崖有棵勁松,伸出一枝供人手扶而過。這也是始信峰的獨特景觀,那樹便是著名的「接引松」。緩緩而行。畫中有一策杖高士者行走在石板上,在他已經走過與將要前往的山中,各露小徑一段,周圍曠寂無聲。

此作品為楊寶璋先生收藏。作品流傳有序,來源可靠,值得大家關注。范志超收藏專題選粹

范志超出身於松江佘山范家灘一個小業主家庭,父親是位中醫;她在就讀松江景賢女中時,松江景賢女中當時集聚著一批現代史上的名人教員,如惲代英、肖楚女、鄧中夏、沈雁冰、邵力子、柳亞子、陳望道、朱季恂、葉聖陶、楊杏佛等。范志超與共產黨早期的活動家有甚密的來往。范志超與柳亞子關係很好,柳亞子戲稱她為「三傳女弟子」。柳是朱季恂的老師,朱是侯紹裘的老師,而侯又是范志超的老師,故柳親切的稱呼范為「三傳女弟子」,而范尊稱柳為「太老師」。他們的交往從柳亞子的淄川、年譜、日記以及磨劍室詩詞中可見一斑。此專題帶給大家的是齊白石《多壽》、李苦禪《荷花》,師徒兩人作品均為志超上款,畫家直接贈予范志超女士,由其家屬友情提供,甚為難得。

齊白石(1864-1957) 多壽

RMB:2,000,000 ~ 3,000,000

壽桃在齊白石晚年的繪畫作品中極為常見,以桃祝壽,壽桃入畫作為送禮之品自然大受歡迎,亦是對受畫者得美好祝願。

畫面中色、墨的使用可謂信手拈來,既熱烈又沉著,既濃艷又和諧。三顆大桃施以鮮艷而飽和的洋紅,先以沒骨大寫意法直接用洋紅潑寫碩大桃實,滲以少許檸檬黃,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細長的桃葉則用花青和赭墨寫出,並用濃墨勾勒葉筋;筆墨上淋漓洒脫,奔放自如,生動活潑。白石老人畫桃偏愛暖色,洋紅的桃子在他的筆下有筆意,有筆痕,有重輕,有濃淡。他雖喜用純度較高的顏色,但又主張「古艷絕倫」、「艷不嬌妖」,詣在追求艷中求雅,雅俗共賞的效果。在構圖上,碩大的壽桃相映成趣,沉甸甸的竟壓得枝頭垂將下來,恰好構成一條斜對角線。篆書「多壽」二字,挺拔又加入了圓轉的意態,似千年虯枝,與畫面相得益彰。縱觀全畫,布局簡單而巧妙,造型誇張而極富表現力,整體氣勢飽滿而渾厚,展現出其表現對象內在的生命力以及超越形似的神韻,同構成一派喜樂祥和的氣象。

此畫為白石老人91歲時所作,變法后的齊白石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筆墨風格,單純卻不簡單、真率而不粗俗、熱烈而不痴狂、鮮明而不華艷。題材上他以豐富的生活經驗,「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歌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實為雅俗共賞。

李苦禪(1899-1983) 荷花

水墨紙本 鏡心 鈐印:苦禪

RMB:800,000 ~ 1,200,000

李苦禪作為齊白石的弟子,以其天生獨有的聰慧,加以在自然生活中的提煉,學習到了齊白石獨特的治學精神,並創造出自己的藝術語言。

荷花用淡墨勾勒花型,又用墨點點染花蕊,幾筆下去,綽約荷花便現風姿。桿莖運筆注重虛實變化,用墨點點出桿莖質感,其點如有生命的絨球,層層疊疊、疏密錯落、虛實安排,如布兵排陣。荷葉則用所謂的「攤煎餅法」畫出,濃墨淡墨的交叉,頗具墨趣,葉筋的勾勒厚重有力,完全符合荷葉的蠟質與厚度。

畫面純以水墨出之,墨色潤中含蒼,大氣淋漓,在看似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在自然含蓄中蘊含著陽剛之氣,他的運筆線條如行雲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卻意趣盎然。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

「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這是李苦禪的一句名言。該作中每一筆都蘊涵著書法的意趣,每一筆都沉著穩重、痛快淋漓,具有濃烈的金石韻味。

由款識中可以看出,此幅作品應為李苦禪、李慧文伉儷在與范志超女士臨別時贈畫,以表達其依依不捨之情,可見他們關係之深厚,由此更顯得此作品珍貴。

往期佳文回顧

不容錯過的2017年春拍碑帖拓本成交前十名

佳士得2017年上半年成交盤點及未來展望

017春拍書畫成交TOP20 倒春寒還是新爆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