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港式文藝片的掙扎與進取

關鍵詞: 電影《一念無明》

繼《八月》之後,又一部去年金馬獎獲獎影片《一念無明》走上大銀幕,接受大陸影迷的檢驗。但其實結果基本沒有太多懸念。《八月》披著金馬最佳影片的光環,在大陸上映三周,拿下區區400萬票房。《一念無明》雖然有了曾志偉和余文樂演技與顏值的雙重加持,但由於題材相對沉重,在面對大部分秉持著「老子花錢就是來找樂子的」觀念進場觀影的人群時,恐怕在票房上也難有作為。

還不到30歲的本片導演黃進勇奪台灣金馬和香港金像雙料最佳新晉導演獎,這實在難能可貴。然而,一方面影片質量固然可圈可點,另一方面年輕導演發力過猛的通病在本片中依然存在。他們好像急於把平生所學都塞到一部片子里,想說的話太多,反而失去了對於營造電影意境最重要的洒脫和淡定。都說畢贛少年老成,看過了《路邊野餐》還真是這樣。行雲流水一般的敘事節奏,不疾不徐的情感釋放都很好地展示了當今華語影壇欠奉的一份從容,大概也只有完全拋開功利心的創作態度才能做出那麼純粹的電影吧。

《一念無明》仍然是一部標準的港產文藝片,雖然是描寫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卻蘊含著激烈的情感衝突,有時說教意味稍嫌濃重。這類電影里總有那麼一位不靠譜的爹,年輕時浪跡天涯找不著人,晚年折騰不動了就想起回歸家庭,但你說要回歸就回歸嗎?哪有那麼簡單的事。

曾志偉扮演的父親黃大海就是這樣一個人,而他要面對的兒子阿東本身還存在嚴重的精神問題。電影不光講述了父子關係的重建和阿東的自我救贖,還埋下了阿東和母親之間互依互虐的過往以及他與母親之死到底有什麼關係這樣一個懸念,這就讓影片的情感內容太過厚重,反而卸去了應該有的感染力。由於裝進了這麼多線索,整個觀影過程並不沉悶,但是片中哭戲太多,導致觀眾覺得不跟著哭一下都不好意思,可是又找不到一個核心的情緒釋放點。兒子無法走出陰影在哭,母親精神病發時在哭,父親不能與兒子有效溝通也在哭,兒子的前女友無力面對男友的精神疾病還是哭,然而主創好像仍然覺得這一家人的境遇沒有慘到極致,順帶又把包圍他們的冷漠的人際關係和貌似溫暖的宗教信仰也揶揄了一下,但這樣處理的效果卻是事倍功半,相比同樣屬於治癒系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算是低了一個段位。

港式文藝片還有一個特別鮮明的特點,就是導演好像總怕你看不出他想傳遞的東西,因此一定要直給出來才放心。比如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在多個場景里反覆重複一句「不是什麼事都可以外包給別人做」。依靠自己重塑信念,誠實並且勇敢地面對過往與現實,面對家人和自己,這的確是影片所要傳遞的核心觀念,然而總覺得還是該讓觀眾自己得出結論才好。紙上得來終覺淺,通過情感引導讓觀眾和影片建立共情,才是電影真正的魅力所在。比如阿東好友葉先生因為不堪負債墜樓自殺,而內心脆弱的阿東最終卻選擇了艱難地活下來,這一死一生的對比中傳達的深意更耐人尋味。

透過《一念無明》,我們看到港式文藝片仍然在生存與發展的道路上摸索掙扎,仍然努力在口碑與票房之間建立理性的平衡,從許鞍華到黃進,港人自強奮進的理念沒有片刻的停歇,這一點是讓人十足欣慰的。本片儘管存在著一些小遺憾,卻是一眾優點中找出來的毛病,對於香港電影的未來,我們仍然能有足夠的信心看到希望。筆者完成這篇文章時,《一念無明》剛剛又拿下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女配角,希望獎項的背書能讓這部雖然沒有那麼耀眼但處處流露著港式努力同時傳遞著人文關懷的文藝片能收穫一個還不錯的票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