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夜讀丨是否有那麼一刻,你為祖國的強大熱淚盈眶?

原標題:夜讀丨是否有那麼一刻,你為祖國的強大熱淚盈眶?

是否有那麼一刻,你曾為祖國的強大怦然心動、熱淚盈眶?近期,遼寧艦艦長劉喆作客《開講啦》欄目,講述了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從無到有的歷程和背後隱秘、艱辛又壯麗的往事。我們看到的,是祖國日益強大的光輝歷程;而在背後,那些默默為祖國付出的人,經歷的可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他們把青春融入祖國山河,把熱血融入祖國的建設,今夜,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國之脊樑」,聆聽他們的故事,致敬奉獻者!

這一刻,為祖國怦然心動

7月8日、9日,很多香港市民經歷了未曾有過的怦然心動的時刻,遼寧艦首次對公眾開放,近距離的接觸,一下點燃了大家心中的愛國熱情。

△民眾在遼寧艦上合影,大家齊呼「祖國萬歲!」

△儘管天下著雨,民眾熱情不減,紛紛仿起經典動作「航母style」。

△一位老伯在登艦后,看到祖國的強大,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在此之前,官方發布了一段6分鐘遼寧艦艦載機編隊訓練的視頻,真實展現了遼寧艦在進行艦載機飛行訓練中,從飛行準備到艦上起降全過程,多角度畫面以及艦載機座艙內飛行員第一視角的珍貴鏡頭被披露。

這一次,為祖國挺起脊樑

如今的遼寧艦已經執行了多次任務,展現出了令人震撼的威武雄姿。但你知道,從航母部隊組建到現在,官兵們是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創造出了這樣的奇迹嗎?艦載機首航時,官兵們的心情有多緊張?

劉喆,現任遼寧艦艦長。從公安大學畢業成為陸軍再到海軍,他用4年的時間走完了一般需要8到10年的艦長之路,被譽為「博士艦長」。他見證了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從無到有的過程,與遼寧艦共同成長,背後的故事聽他一一揭秘——

《艦艏行處是長城》

摘自《開講啦》 演講者/遼寧艦艦長 劉喆

我惡狠狠地一口把酒幹了,心裡想,我們有了航母,我一定要去當艦長。

我博士畢業以後,就來到了東海艦隊的某驅逐艦支隊,其後的三年,我帶著我那個小小的,但是卻是當時最先進的護衛艦,闖過一次次風浪,完成了一次次任務。

在當艦長的第三年,我受到了刺激。那年,美國太平洋艦隊旗艦藍嶺號來訪,有一天傍晚,藍嶺號舉行盛大的甲板招待會,我和藍嶺號的艦長端著紅酒站在他的艦艏,正是夕陽西下,望著浦江兩岸的美景,尤其是陸家嘴,夕陽下金碧輝煌。我很自豪,我舉杯對這個藍嶺號的艦長說,我們為這美景乾杯,他說,也為你的軍艦乾杯,它雖然很小,但很漂亮。

從兩萬噸的艦艇上看兩千噸的艦艇,真的是好纖小好纖小,我惡狠狠地一口把酒幹了。當時我心裡就在想,以後如果我們有了比你大的艦,我們有了航母,我一定要去當艦長,一定要出這口氣!沒想到,航母說來還真就來了。

燈光幽暗,粉塵瀰漫,但下了碼頭,我心裡有底了!

2009年底,航母部隊終於組建了,我們所有人打起背包奔赴大連。到大連后,最急迫的就是趕緊看見航母。出於保密原因,我們一群人就穿著便服,像遊客一樣去看「博物館」去了。說是看還是遠看,隔著巨大的船廠碼頭,遠遠地看它一眼。因為潮水低的原因,它只有飛行甲板那一部分,露在碼頭之上,所以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大,它好小,而且滿身的銹跡,看起來好破、好舊。

這時候,隊伍里有年輕同志就憋不住了,說它都在海里泡了二十多年了,再泡幾年它不泡爛了嗎,還能動嗎?我扭過頭怒斥,但其實心裡也是拔涼拔涼的,怎麼會這麼舊、這麼破,就算能修好,這得到哪年了。

等過完年,我們開始跟著工人生產,幫助他們建設航母,叫跟產助建。這時候我才有機會第一次登上航母,燈光幽暗,施工的粉塵瀰漫,再加上內外的溫差很大,就感覺吹著妖風。在這種環境下,我想先去找飛行甲板,結果在裡面鑽了兩個小時,也沒找到航母的飛行甲板。

但下了碼頭,我心裡有底了。我拿手套擦去鋼板上的浮銹,裡面是鋥光瓦亮,跟新的一樣,說明它整體的結構、材料還非常棒。另外,大量的我們自主研製的設備,都已經放到位,而作為一個艦艇長,我就知道,這離我們期待的那天,就真的不遠了。

直到他把發動機關了,從座艙里站起來,大家才恍然初醒一樣,熱烈鼓掌,揪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事實上速度比我想的還快,第二年8月就首航了。

首次飛機著艦,我的印象就是奇冷無比。渤海上吹著凜冽的寒風,但是更讓人感覺冷的,是緊張。那時候我已經是副艦長了,大家都知道飛機在航母上起降,是刀尖上的舞蹈。我告誡自己往好的方向想,但是腦子卻反覆在做著預案。終於,試飛英雄戴明盟第一個駕機呼嘯著從天空中衝到甲板上,穩穩地掛住了阻攔索,飛機從兩百多公里的時速瞬間停了下來。

所有的人都非常安靜,直到他把發動機關了,從座艙里站起來,向大家敬禮、揮手,人群中才恍然初醒一樣,熱烈鼓掌,很多人蜂擁向戰機圍過去,這顆揪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很多戰友到離隊都沒有見過艦載機的起降。

那麼冷的天氣,戴著手套兩手汗。我轉回到駕駛室,問艦長張崢,你看見飛機剛才降落了嗎?「沒有,我就看見風在動。」事實上還有很多很多的戰友,到他們離隊,都沒有看見過艦載機的起降。現在,每一個戰士當兵上船時第一次飛機起降,我們要組織他們看一次;他們要退伍了,再組織他們看一次,讓他們也能分享這種航母的專屬榮耀和特有的震撼。

△殲-15在遼寧艦(資料圖)

這一生,祖國不會忘記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如今,我們蹄疾步穩地探索前行,終讓世界驚嘆。但這背後,是無數無名英雄的奉獻,有時候甚至是生命。他們前赴後繼、忘我犧牲,甘做祖國的「脊樑」。正是有了他們,才有我們現在內心前所未有的踏實和臉上閃耀的榮光。這些人,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

羅陽:殲-15慶功宴上,沒有他的身影

羅陽,殲-15艦載機工程總指揮、中航工業沈飛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對的航空事業,羅陽傾注了滿腔心血,對和他一起工作的團隊、員工,他充滿感情。在沈飛工作10年,羅陽從來沒休過周末。

2012年12月25日,羅陽隨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在大連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經搶救無效在工作崗位上殉職,享年51歲。

黃大年:他讓美軍航母後退100海里

黃大年,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科學家。2009年,他放棄海外高薪回到祖國。之後的7年裡,在科學的宮殿里,他就像一枚超速運動的轉子,圍繞著科技興國這根主軸,將一個又一個高端科技項目推向世界最前沿。

7年間,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第一」,為「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直至58歲的節點上,他的生命戛然而止。有外國媒體報道說:「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

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 一生屬於核潛艇

黃旭華,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由於保密工作需要,20世紀50年代開始,黃旭華隱姓埋名,孜孜不倦戰鬥在核潛艇研製一線,直到1987年身份解密。他的父親直到去世都不知道兒子在做什麼,家中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終於又見到兒子。

如今,90多歲的黃旭華,仍然每天準時出現在核潛艇研究所的院士辦公室,為了一生鍾愛的核潛艇事業不知疲倦地奮鬥。

梁思禮:一生裝填家國夢

梁思禮,火箭系統控制專家,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1949年,留學回國后,他拿著只有留美同學百分之一的工資,從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第一艘神舟飛船,與第一代航天戰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創建起完整堅實的航天事業,使居世界航天強國之列。

他說,「就是要做下去。許多事沒有理由,比如說報國。」2016年4月14日,時間帶走他,卻留下了他那顆從未被撼動的初心。

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

于敏,核物理學家。沒有留學背景的于敏,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克服重重困難,自主研發,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成為氫彈研製中的關鍵人物。從60年代開始,于敏放棄了個人熱愛的基礎物理專業,此後30年一直隱姓埋名。

一生中,于敏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在征服宇宙的大軍里,默默奉獻的是我

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永遠奔騰的是我

我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

我把光輝融進祖國的星座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國不會忘記我

資料/央視新聞

圖/視覺 網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