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易安的幸與不幸 李清照的情感與詞|詩詞

李清照(公元1084年~約公元1156年),號易安居士,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在詩詞領域中有著卓越成就的女詞人。她的詞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縝密,語言清麗含蓄,有一種柔婉之美。她詞作中表達了人性當中的真善和無常,極富獨創性,被譽為「詞家一大宗」。李清照一生命運坎坷,她的詞作與她的一生相互交融,不同的人生階段賦予詞作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情感,耐人尋味。李清照也是中學語文課本中需要重點學習的一位古代女作家,她的作品也是中聯考常考的內容。了解李清照的詞,從了解她的人生經歷及其飽含的情感開始。

李清照不同時期作品欣賞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是李清照早年未出嫁前創作的一首詞,據說第一個讀到它的人是她的父親李格非。她父親是當時著名的文人,受到蘇軾的器重,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這首詞得到她父親及父親朋友們的一致好評,讓我們領略到了花季少女的才情。她母親也是一位極有文學修養的人。李清照的創作受到了他們的影響。李清照久居深閨,偶然一次出去玩耍,醉酒晚歸,激起她的靈感,把內心壓抑很久的文氣傾吐出來,以她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的情趣和心境,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靖康之難后,宋朝徽、欽二帝被金兵擄走,趙宋王朝倉皇南逃。1127年,趙宋王朝在臨安(今杭州)建立了政權,史稱南宋。李清照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趙明誠在建康城中的一次叛亂中臨陣逃跑,后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1128年,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致烏江,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吟就了這首詩。趙明誠站在她身後,聞聽之後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發作而亡。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武陵春》是作者丈夫趙明誠病逝后中年獨居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唱三嘆,語言、意境優美,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人物解讀

易安的幸與不幸李清照的情感與詞

盧娟

生於北宋末年的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為蘇門「后四學士」之一,母親王氏也頗通文墨。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李清照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詞冠絕古今,千百年來無出其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是婉約詞的代表,擅寫詞,更以文入詞,大膽創新,人稱「易安體」,留下的《漱玉詞》對後世的詩詞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留下的詞學批評文章《詞論》創詞「別是一家」之說,在文學批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義。

從情感的發展來說,李清照的詞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前期,她的生活平穩、安逸,詞多反映她少女及青年時代對生活的細膩感觸和點點才思,詞的底色是幸福和單純。如《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寫盡小女兒的單純、快樂和天真,還有一分少女的嬌羞。《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又寫盡少女對大自然細微變化的敏感心思,這是李清照少女時代最美好的回憶。到李清照18歲嫁於趙明誠時,易安之父李格非為禮部員外郎,明誠之父趙挺之為吏部侍郎,正是雙方家庭在政治上最得勢的時候,生活優渥。此時的作品如《點絳唇》「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反映出一個青年女子在深閨里頗感寂寞的無奈,這只是幸福生活中的點點閑愁。總的來說,新婚伊始,夫妻二人琴瑟和鳴,有著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過了一段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幸福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后因雙方家庭政見不合,水火不容的新舊黨爭讓趙家對新婦李清照有了冷眼,也嚴重影響了二人的夫妻感情。接下來就進入了李清照詞的第二個階段,相思和哀愁。隨後,趙明誠開始頻頻外任。據考證,宣和二年(1120),趙明誠起知萊州,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罷守江寧,移知湖州。這期間,李清照寫了許多表達離別相思的作品,情感相對舒緩的,有《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情感表達較為強烈的,有《鳳凰台上憶吹簫》「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關於「閑愁」,《唐宋詞舉要》作者彭玉平提到,如果只是一般的夫妻別離,大可以直抒胸臆,盡情訴說,可女詞人「欲說還休」則明言有難言之隱。「多少事」說明其心境複雜,「暗恨」說明這是一種激烈的情感,也許詞人受到了什麼強烈的傷害,也許這正是易安在向我們暗示:她與趙明誠的夫妻感情已經今非昔比。加上一句「新來瘦」,更是點明了詞人的「憔悴損」。「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則明確排除了個人因素和自然因素,這已經超出了離別的主題,有一絲傾訴的意味。應該說,在一夫多妻的宋代社會,納妾和尋花問柳是家常便飯,更何況富貴如丞相府邸的三公子,李清照在愛情上難免會有有始無終或有名無實的「婕妤之嘆」,再加上久婚無孕的「庄姜之悲」,讓她對婚姻無法自信,也不免有了哀愁。

建炎三年(1129)八月,趙明誠卒。李清照南渡,此後的詞與之前也是大不相同,也步入了李清照詞的後期時代,更多地表達了她在國破家亡后的孤獨、愁苦和漂泊無依。如《永遇樂》中所描述,當年在汴京的時候,國運昌盛,自己也「閨門多暇」,很重視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梳妝打扮、盛裝出遊更是不在話下,反觀現在「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南渡之後,作者對元宵盛況是既愛又怕,愛這份熱鬧,想借這歡樂氣氛沖淡自己的痛苦,又怕強烈的今昔對比帶給自己深哀劇痛。在這種兩難的情緒下,易安最終選擇了隔著帘子聽聽簾外開心人的歡聲笑語,希望這種快樂能沖淡下自己的痛苦。《武陵春》中寫到「日晚倦梳頭」,《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點明了「倦梳頭」的原因,不是不想梳頭,而是不知梳給誰看。女子向來是女為悅己者容,如今趙明誠已故,易安更是無心梳頭,輕輕一筆帶過,顯示出作者對詞語高超的把握能力和情感表達的獨特魅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物是人非,足以寫明作者現在的處境,家國不是昔日的家國,家人、朋友一個個都離去了,即使開口言語都無法暫時忘卻這種痛苦。新嫁的張汝舟原以為她有眾多價值連城的金石古籍,殊不知,易安所攜文物書籍早已在戰亂中散為雲煙。婚後既不能獲得易安芳心也不能支配其財物、行為的失望讓張汝舟對李清照動不動就是辱罵,甚至還拳腳相加。原以為再嫁可以重新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女詞人最終還是發現所遇非人,詞中流露出的痛苦力透紙背,「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有人認為這首詞寫易安改嫁的痛苦,有人則不以為然。不管怎樣,易安經歷了亡國喪夫的慘痛事實,流離失所的漂泊之苦,所遇非人的無奈之後,詞人的心境悲涼到了極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些疊字極寫晚景的凄涼,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據此分析云:「一個愁字不能了,故有十四疊字;十四個疊字不能了,故有全首。」評價極為精當。

「婕妤之嘆」「庄姜之悲」和國破家亡都給李清照帶來了無比的傷痛。有道是國家不幸詞人幸,對於青史留名來說,這種幸也許是最大的幸,可對於更關注現實美好的易安來說,這種幸也許正是她最大的不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