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本書,是面對校園暴力時最有效的武器!

剛開學不久,學生和家長都對未來充滿期許,但在看似祥和的校園裡,卻有一個幽靈,所有人都必須對之提高警惕。

那就是——校園暴力!!

先來看幾個故事:

1

1999年1月,英國,曼徹斯特市:8歲的瑪麗·本瑟姆因無法再繼續忍受校園欺凌,用跳繩的繩子在卧室里上吊自盡。瑪麗是英國本土年齡最小的欺凌自殺者。

2

1997年4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納奈莫市:一名4年級男孩對另一名嘲弄他的學生掏出了一把刀。這個男孩已被他的同學欺凌了一年之多。事件發生之後,男孩和他的家人被要求參加情緒管理課程,而學校卻沒有立即對那些曾經欺負他的孩子採取任何管教措施。

3

1997年11月14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市:14歲的里納在被同學誘拐、受到攻擊和毆打致不省人事後死亡。她的胳膊、脖子和後背被蓄意折斷後,屍體被丟進了喬治灣。

4

1999年4月20日,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市: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倫·克萊博德使用攻擊性武器和自製炸彈殺害了12個同學和1位老師,並造成另外18個年輕人受傷,他們隨後自盡。據悉,兩位男孩生前在學校長期受到奚落和嘲弄,老師目睹全過程卻置之不理。埃里克在絕命書中寫到,「以牙還牙」的時間到了。

5

2011年10月,日本,大津市:在經受了幾個月同學們持續不斷的欺辱之後,一個13歲的男孩跳樓自盡。在臨死的前一刻,他給欺凌者們發了語音和文字消息說,「我要去死了」。欺凌者們的回復是:「你早該死了。」

……

以上都是實際發生過的血淋淋的真實事件,而類似的事件還可以列舉出許多。校園暴力事件所發生的地域也不僅限於上述的幾個國家,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校園暴力,也不僅僅局限於身體欺凌,更包括侮辱、嘲笑、恐嚇、脅迫、敲詐等形式。下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因為體型而被嘲笑的女孩。

由於受到網上有關體型的惡毒評論的困擾,貝克在她的網站(www.TheMilitantBaker.com)上發起了一項名為「身體不醜陋,醜陋的是欺凌」的活動。活動邀請參與者將自己的照片上傳至網站以指責社會中日益猖獗的對體型的羞辱。

她寫道:

時至今日,我也許已經習慣於讀到這些垃圾內容了,但這並不能對減輕我的焦慮有任何幫助。當我看到有關胖人的熱門搜索內容儘是諸如「胖人令人作嘔」、「沒有感情」、「活該被欺負」、「應該去死」之類的字眼時,他們對胖人極大的憎恨深深困擾著我。

儘管年輕人由於體重而被當作調查目標或研究對象,會對其情感、精神和身體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但仍然有一些研究圍繞「體重侵害」而展開。

路德食品政策與肥胖中心的普爾博士、皮特森文學碩士和路迪克理學碩士開展了迄今為止有關體重侵害最為全面的一項研究——「體重侵害:欺凌經驗與尋求減肥治療的青年」。有361名14歲至18歲的志願者參加了「兩個美國減肥夏令營」的此項研究。這項2012年的研究指出:

64%的受訪者曾在學校經歷過「體重侵害」(發生風險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增加)

7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所遭受的「體重侵害」已持續了至少一年之久

36%的受訪者說他們已被欺凌長達五年之久

92%的被欺凌者所遭受的欺凌來自於他們的同伴

70%的被欺凌者所遭受的欺凌來自於他們本以為是朋友的同伴

42%的欺凌者是體育老師或運動教練

37%的欺凌者來自於家長

27%的欺凌者來自於老師

作為欺凌的典型形式,語言欺凌是最主要的欺凌方式(75%~88%),關係欺凌居第二位(74%~82%),網路欺凌排至第三(59%~61%),最不經常出現的是身體欺凌(33%~61%)。

研究者發現「體重侵害」在家庭、學校以及青年減肥治療中心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就算他們已經不再超重了,這種情況依舊會發生。除了那些已經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還應該對發生在「目前體重已在合理範圍內」的孩子身上、基於體重為目標的欺凌有所警覺。

研究另提出了三個亟待關心的問題:

超重的年輕人可能會「在除普通形式的欺凌之外伴隨了網路欺凌的情況下遭受更大的心理壓力(比如抑鬱癥狀、自殺傾向、自殘行為、自殺嘗試等)」。

「值得關注的是有很大比例的受訪者(37%)報告他們由於體重問題曾受到過自己父母的欺辱。」研究表明當欺凌來自不同渠道時,比如同伴和家長共同進行欺凌,被欺凌的青少年患情感和精神不良狀況的風險成倍增長,因為他已經找不到避風的港灣了。

青少年還經常成為「他們所交往的人,包括朋友(74%)、約會對象(65%)和家人(32%)」欺凌的目標。這被我們認為是近鄰偏見,即「肥胖的污名從肥胖者本人擴展至其他與之有密切關係的人」。

重要的是,我們要注意「近鄰偏見」不僅限於「體重侵害」的情況。如果有孩子的兄弟姐妹身患殘疾,這個孩子就有可能因為挺身而出幫他的兄弟姐妹抵抗欺凌而遭到欺辱和嘲笑。

一些年輕人的身邊如若有曾受過性欺凌的兄弟姐妹或朋友,他們也同樣會受到排擠和嘲弄,被性侵犯的恥辱延伸至任何一個與被性侵犯者有密切關係的人。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芭芭拉·科盧梭 著

肖 颯 譯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幫助父母和老師及學生應對欺凌現象的書。書中詳細分析了欺凌現象中的三種角色: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觀者,他們各自的行為表現、心理狀態以及可能的成因,闡述了每種角色可以如何做出改變,父母和老師可以提供怎樣的幫助和指導。

閱讀原文,深入了解應對校園暴力的措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