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還在爭議靠不靠譜?每年20萬大學生創業者如此回答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題:還在爭議「靠不靠譜」?每年20萬大學生創業者如此回答……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近年來,關於「大學生創業是否靠譜」的爭議不斷。日前,麥可思研究院聯合社科院發布的《2017年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近3年,就業大學生創業率穩定在3%左右,每年創業大學生人數超過20萬人。短短几年,類似「OFO」「餓了么」等大學生創業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級別企業不斷出現。

大學生創業的真實狀況怎麼樣?泡沫和風險有多大?當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創業,將對社會發展和教育帶來哪些影響?「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多地進行調查。

大學生創業率6年接近翻番,主動創業比例超九成

2017年3月,因為共享腳踏車而被社會關注的「OFO」公司公布了約合31億人民幣的D輪融資規模。此時,距離該公司創立才3年,這種成長速度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多見。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個龐大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只是一個剛走出學校一年多的90后大學生。

「OFO」的創始人、北大畢業生戴威自信滿滿:終有一天,OFO會和Google一樣影響世界。

在與北京相距1000多公里的另一個超大城市上海,上海交大的畢業生張旭豪用了幾年時間,成功改變了數以百萬人的飲食習慣——他創立的「餓了么」,讓食客們動動手指,就獲得快遞小哥的送餐服務。

更早創業的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汪滔,則已經開始影響世界。他大學期間在深圳創立的一個小公司,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無人機行業的領軍企業,這個名為大疆的公司儼然成為一張高科技創新公司的名片。

近年來,一些的大學生不再因長輩的懷疑和告誡而止步,而是毫不猶豫地投身於創業,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試圖改變社會。

麥可思研究院聯合社科院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近5年來,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連續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7屆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795萬應屆畢業生的總量計算,年創業大學生的數量超過20萬。而東北師範大學2016年底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多數大學生創業並不是出於就業困難,超過90%的大學生是主動的機會型創業。

在被譽為「創客之城」的深圳,很多大學二三年級的深圳大學學生,就紛紛找項目、組織團隊,「再不創業就老了」是很多人的心聲。對這裡的學生而言,「進大學就不花父母的錢」是一種很普遍的生活態度。學校里的洗衣房、旁邊的便利店乃至服裝店等等,都是校友自主建設的。

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業行動計劃》。報告指出,早期創業活動指數為12.84%,比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更活躍。其中,創業活動的主體是青年,占創業者總體比例的41.67%。

拒絕「標配」人生,家庭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

《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5-2016》數據顯示,73.16%的創業者在校期間學習成績排名在前30%;76.20%有學生幹部經歷;65.70%有勤工助學經歷;21.42%是中共黨員。創業者的素質普遍較高,多數是大學生中的精英人才。

拒絕「標準化配置」,讓人生更加自由——這是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普遍心態。2014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的陳志雷,多次在國際汽車設計比賽中獲獎,職業夢想是到義大利設計汽車。由於家在農村開不出5萬元流水證明,他被義大利拒簽。此時,他收到了東風日產公司設計部的錄取通知書,但這位「技術宅男」一氣之下作出驚人的決定:工作也不要了,乾脆創業。最終,他把東風汽車從僱主變成了客戶,為東風日產設計了一款車輛的外觀數據,目前該車型已經投產。

「過去,更多人希望到500強公司就業。但是,現在有能力進入這些大公司的人,越來越多選擇自主創業,為自己的夢想做點事。」畢業於北大滙豐商學院的孫海峰,從一家高薪的金融公司辭職,和校友一起開發互聯網二手車金融平台。雖然暫時收入還不如在公司打工,但他樂在其中:「創業者呼吸的空氣都不一樣。」

「這也許可以視為年輕人一場新的思想解放。」光谷創業咖啡執行總經理宣潔說。創立4年,僅光谷創業咖啡在全國已經有20多家,正在孵化的大學生創業項目超過300個。

不可忽視的是,大學生創業的社會背景,還包括日益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家庭。銳氣十足的年輕90后,其背後是60后、70后的父母們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

幾年前,6名深圳大學的畢業生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路演」——觀眾是他們的父母,產品是他們原創的服裝設計。幾年後,他們的創業公司已經成為營業額超4000萬元的企業。「父母不急著讓我們就業,而是允許我們可以試幾年。」他們說。

互聯網爆髮式發展提供可能性,創業倒逼教育轉型

互聯網為大學生創業帶來巨大契機。「互聯網+」的一大特點就是鏈接和改造傳統行業,而當代大學生正是網路上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教育部、網信辦、發改委等部委主辦的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正在全國各地進行,而僅去年舉辦的第二屆,參賽高校就達到2110所,學生報名項目11萬多個、直接參与人數超過50萬。

「曾經有人質疑大學生創業是一場難以持久的運動,但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過去不少人參加創業比賽的目標是為了加學分、保送等,現在比賽只是創業的起點。尤其是處在移動互聯網爆髮式發展的時代,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餓了么』『OFO』等成功的獨角獸企業,不僅是參賽獲獎的項目,也都與互聯網+相關。」宣潔說。

大學生創業蓬勃發展,還與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相關部門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包括登記註冊、稅收、融資、培訓、指導等支持服務。天津規定,對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註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註冊,開闢「綠色通道」支持自主創業。西安規定,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可享受不超過2000元的創業培訓補貼。

全國多地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貸款,政府給予貼息。各大高校的創業孵化器也對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無償或者低成本的租金辦公條件。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有數十萬計的創業群體、誕生了諸多創業明星項目,但超過90%以上的創業項目失敗率,仍然提醒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審慎選擇項目,直面困難和挑戰。

「不少創業計劃書激情澎湃,但連基本的盈利模式都說不清楚。」一位投資人表示,如何使用資金也是考驗。有個團隊拿到100萬元天使投資后「燒錢」很快,但幾乎所有的花銷都沒有發票,最後清算下來,能折算固定資產的只有幾台電腦。這位投資人感慨:「與其給大學生太多錢,不如多給資源、給辦法。」

對創業者的系統培訓支持,也成為大學生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儘管全國各大高校已陸續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但接受過系統教育的創業者僅佔17.43%。

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院長趙北平等專家介紹,大學生創業的意義,不僅是提供新的就業崗位,也在倒逼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轉型:「要改變知識灌輸型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他們自由發展,勇敢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記者烏夢達、李勁峰、孫飛、張漫子、劉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