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年來媒體融合發展八大亮點

01

政策引領——融合發展方向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等重要會議、重要場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要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聞輿論工作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們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02

平台搭建——數據服務成新寵

隨著媒體融合實踐向縱深推進,平台融合已經成為媒體融合實踐的關鍵詞,大量主流媒體開始布局或加強平台建設,主流媒體在對平台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方面顯然已經達成共識。目前,媒體平台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各具特色的五個類型:生態級媒體平台、內容平台、渠道型平台、服務型平台和管理平台。

作為生態級媒體平台的樣本之一,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通過新聞傳媒、數字娛樂、智慧服務三個產品集群,為用戶提供多樣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媒體通過服務來連接用戶,增強用戶黏性,形成了新聞傳媒、數字娛樂、智慧服務三大業務平台,並通過資料庫建設,在數據導引下整合資源,來把握和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其中,新聞傳媒平台的內容資源匯總之後形成內容資料庫,而新聞傳媒、數字娛樂、智慧服務三個業務平台的用戶數據共同流入用戶資料庫,通過對用戶數據的挖掘與分析,可以形成用戶畫像,促進平台內的各類產品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資訊服務、娛樂服務、政務服務及社區服務等。

03

創新發力——媒體也做技術控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一連串曾經對傳統媒體來說陌生的名詞,如今已經成為眾多主流媒體應對融合浪潮的創新報道手段。

2016年,傳統主流媒體緊盯移動技術前沿,順應移動傳播規律,積極打造直播產品,加強視頻業務建設,著力把新技術運用到實際新聞報道工作中。移動直播、H5應用等技術在采編製作環節普遍採用,機器人寫稿、無人機採集、虛擬現實等技術從無到有,推出了更多互動新聞、個性化新聞、可視化新聞、動新聞等等,不斷挖掘和釋放出移動媒體發展潛力。

人民日報推出的《起航:新棋局看長江》大規模使用無人機團隊,引發業內轟動;新華社創新推出「現場新聞」報道模式,運用最新的移動網路技術,最高單場訪問量達600多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穩步推進廣播雲二期建設,實現24小時全媒體生產;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應用H5、視頻、全景拍攝等新媒體技術,生產出《武松來了》等一批「現象級」融媒體產品;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引入VR、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提供了更具視覺衝擊力和互動參與性的創意產品,新聞產品形態更加豐富立體。

04

渠道融合——傳統媒體放新招

渠道融合是指傳統媒體如何通過現代傳播網路和新的終端構建新的渠道。當下,移動應用和社交媒體取代傳統傳播工具成為大眾的主要信息入口,網路直播、問答社區等成為輿論生成傳播的重要源頭。從主流媒體集團融合發展的實踐看,要奪取網路輿論空間的主導權,就要求主流媒體集團建立並有效運營互聯網應用平台。

2017年2月19日,由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發起,新浪微博、一直播合作建設的全國移動直播平台——「人民直播」正式上線,百餘家媒體機構、政府機構、知名自媒體、文體名人等首批加入「人民直播」平台。「人民直播」的上線,是傳統媒體打造「PGC+UGC」類直播平台的重要嘗試,為網路直播內容升級開闢了路徑。

另外,一些廣電網路公司利用已有的用戶滲透率,接入智慧城市服務,形成融內容服務、城市服務、網路傳輸為一體的平台。近年來,北京歌華有線、湖北廣電網路、陝西廣電網路等國內發展較好的廣電網路上市公司都儘可能地借「三網融合」的發展契機,不斷突破自己作為渠道的單一發展模式,逐漸將其業務範圍擴展到全產業鏈,依託數字電視網路,融合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建設多功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05

再造流程——采編經營大變革

采編流程再造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的靈魂。2016年,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在這個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

中央主流媒體在再造采編流程上勇於探索、積極創新。人民日報社建成「中央廚房」全國「樣板間」,融媒體工作室打破部門藩籬,為新聞產品注入新活力;新華社率先推出全息直播態報道,推動在線數字化生產轉型;光明日報社重新設計內容生產流程,努力打造「報網端微」一體的知識分子精神家園;中央電視台堅持移動優先戰略,全力建設「智慧融媒體」平台;國際廣播電台積極探索建設媒體融合新型生產製作系統,為全台提供「采、編、播、存、用」全流程一站式新媒體服務。

地方主流媒體在推動融合發展,革新采編流程上也不甘示弱。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實現新聞資源全面共享,支撐全集團各媒體的統一生產;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大刀闊斧合併黨報、黨網和黨端原本分治的新聞采編團隊,建立全新架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升級成中央廚房3.0模式,形成新聞總指揮、調度中心、采編中心和各媒體編輯部的組織架構。

06

輿論清朗——主流聲音更強勁

不到一周時間,訪問量突破10億次,每分鐘訪問人數峰值超過40萬……

人民日報客戶端策劃出品的H5產品「穿越時光,這是我保家衛國的樣子」在建軍節前夕刷遍了網民的朋友圈,在互聯網上形成一股愛國擁軍新熱潮。

近年來,各地各新聞單位認真貫徹中央精神,積極投身媒體融合發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此長彼長的態勢日益凸顯,新聞輿論工作氣象一新,主流媒體傳播陣地得到拓展,主流媒體聲音傳播半徑擴大,網路輿論生態也日益清朗。

融合發展推進到哪裡,主流輿論的陣地就推進到哪裡。

2017年,「人民媒體」方陣的視頻直播報道出現「井噴」式增長。

新媒體中心的《人民代表習近平》和《改變——習近賓士國理政這四年》,觀看人數超過1.3億。兩會期間,人民網大型視頻直播節目《兩會進行時》,每天9個小時在PC端、移動端不間斷直播,組織嘉賓訪談達115場。人民日報記者編輯跨界做起主持、成為「網紅」。評論部評論員出鏡的視頻節目《人民日報評論員現身帶你侃兩會》獲得了廣泛讚譽。

緊跟技術前沿,主流媒體正在以「准」「新」「微」「快」的移動新聞精品放大輿論場的正能量。

07

人才轉型——打造全媒集團軍

全媒傳播需要全媒人才,媒體核心優勢是人才優勢。近年來,隨著媒體深度融合不斷推進,媒體全員融合轉型的速度也不斷加快,單打獨鬥的少了,團隊合作的多了;一支筆走天下的少了,精通「十八般兵器」的「特種兵」多了。

2016年,解放日報取消了過去的采編部門,建立起以欄目為單位的融媒體內容團隊。各個欄目既向報紙供稿,也向網路供稿。

2017年1月《東方早報》休刊,但由《東方早報》原班人馬打造的互聯網原創新聞客戶端「澎湃新聞」卻成為新聞客戶端的新勢力。破除「紙媒記者」的標籤后,「澎湃新聞」用圖文、視頻、直播等全媒體新聞內容獲得了業界普遍認可。

媒體從業人員積極投身融合轉型,作為新聞人才培養「預備役」的國內各大高校新聞院系也從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材編寫等各個環節,不斷適應媒體深度融合的需要,為新聞戰線源源不斷地培養輸送全媒人才。

為避免學生學習與業界實務脫節,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就為學生開出了媒體融合的理論和實務課程,還將大學部教育前兩年的培養方案設計為非新聞傳播專業課程,為複合型人才的成長提供陽光與土壤。

08

產品井噴——融媒體頻出爆款

近年來在重大選題報道、重要節點發聲上,傳統媒體的表現非常令人驚艷,融合報道「爆款」不斷湧現。各媒體紛紛發力融合報道,吸引大批網民關注和參與。綜合運用VR、AR、360全景照片等新技術新形式的新聞作品,創造出最大程度的「現場感」,受到網民追捧。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推出的H5融媒體產品《兩會邀你加入群聊》模擬用戶的微信使用,營造網民與代表委員、政府部門負責人「聊天」場景,上線24小時點擊超600萬,人民日報客戶端跟帖18萬,被稱為「2017年兩會期間社交媒體刷屏最兇猛的新媒體產品」。新華社微紀錄片《共商國是》,立體展示十八大以來總書記與代表委員深入討論、交流、互動的生動場景,上線以來全網瀏覽量過億。南方網原創脫口秀短視頻《兩會Talks》累計播放量超過5000萬。

融合報道「爆款」能夠第一時間抓住大眾眼球,離不開好的呈現方式和推送方式。2017年3月,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人民代表習近平》等微視頻,播放量突破1.3億。對領袖的宣傳,視頻的方式有別於文字,表達更軟,形式更活,自然受到老百姓的喜愛。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融媒體工作室推出兩會報道產品96件,政文部製作《厲害了我的兩會》,累計播放4000多萬次,還有視頻動畫《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點擊超千萬。

專家觀點

媒體融合應首先完成資本融合,在充足「糧草」支撐下著力推進機制融合和技術融合,引導系統人員融合新思維新理念。

大數據思維在媒體融合過程中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用戶畫像、數據新聞和精準分發。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掌握用戶畫像相當於為媒體產品吹響了成功的號角。

——瀋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新聞研究中心研究員)

「媒體融合」是一種改革,而且是一種對新聞生產的「供給側」改革,而改革的動力主要來自「需求側」。

個性而多元的自媒體,是互聯網上的「群眾路線」。媒體融合要發動「群眾的力量」,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王君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互聯網文化是新媒體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社會方面和商業方面的動力。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是一種共生共存的關係,需要融合。

——毛新生(前IBM創新工程院院長、IBM傑出工程師)

改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分立單幹的狀況,重點是「融」不是「加」。

媒體融合的關鍵在於構建全新的用戶平台,重建媒體與用戶之間的信任與連接,而在此過程中, 媒體原有的組織架構、生產流程、內在文化都要進行重新塑造。

——吳飛(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和「微經濟」三位一體、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新經濟的基本形態。「平台經濟」是基礎,「共享經濟」是實質,「微經濟」是土壤。

——高紅冰(阿里研究院院長)

關注「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官方微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