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乾貨!脫胎換骨發布會內容實記

改革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推手,軍改是國家發展的助力。雖然隨著文明的發展,國家之間的問題可以根據文明的規則進行運轉,但戰爭仍是實現政治目的的終極手段。即便雙方心平氣和的坐在談判桌上,軍事實力仍往往是談判中最大的籌碼,談到最後還是「誰拳頭硬,誰說了算」。

3月18日,徐焰將軍最新著作《脫胎換骨》——縱橫古今談軍改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當天,徐焰將軍和喬良將軍與主持人,嘉賓的精彩對答。

徐焰:今天我們講到現在的改革,不光是軍隊改革,等於說整個社會的改革,其實人類社會的變革就是在像流水式的後浪推前浪,所以改革是社會變革之魂,軍隊變革之魂,也是每個人變革的之魂。想寫這本書由來已久了,因為前幾年我已經在雜誌上發過一個專欄,講軍隊應該怎麼樣變革。同時軍隊是社會的細胞,軍隊的變革要依託於社會的變革,我們今天給大家看的這本書,我們沒有談現代的軍改,因為現代的軍改情況不明朗,所以今天不太涉及。這次主要是溫故而知新,見古而知今,通過對過去軍改的回顧為現代的國家變革、軍隊變革提供歷史借鑒。因為子體都是脫胎於母體,任何事物都有歷史的漸進,不可能像《西遊記》里的孫悟空似的,從石頭縫裡蹦出來,這是神話,不可能的。任何變革都是建立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所以知道過去就知道現在了,知道現在就可以知道將來,都是提供一個歷史的借鑒。

喬良對於軍隊來講,現在大家都很關心軍隊的軍改,可是真有點遺憾,這本書應該再早一點出來,這對於負責設計整個軍改的這些人可能會有更大的啟發。因為為什麼要軍改?很多人認為為了打仗,是和打仗有關係,但是軍改首先是有國家需求才會有軍改,不是說軍隊本身有需求,軍隊的需求是被國家的需求牽著走的。軍改的背景是什麼呢?為什麼有的國家一直處在軍改中?有的國家可能幾十年不變,我們國家實際上一直處在一種最簡單的軍改,比如說80年代大裁軍,到了90年代裁軍,到了21世紀初又裁,都是在做加減法的軍改,這種軍改是最表淺的軍改,真正的軍改是觸及軍隊的神經、靈魂,甚至整個骨骼,為什麼叫脫胎換骨,全面的變化才是真正的軍改。

什麼東西會導致軍改?

首先是科技一直在發展,武器裝備在更新,武器裝備一更新,軍隊的戰法要隨之變化,就會發生軍改。這不是最深的原因。最深的原因是科學技術會推動國家變化,國家的經濟形態變化,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到了什麼程度?資源需求是全球性的,資本輸出是全球性的,這需要軍隊有能力跨出國門作戰,到境外作戰。在軍改之前的軍隊有這個能力嗎?沒有。沒有怎麼辦?就得軍改。再加上科學技術導致的裝備變化,所有的東西都在推進軍改。這種軍改最後會導致什麼?徐焰這本書寫得非常清楚,幾乎歷史上所有的戰爭勝利,沒有和軍改沒有關係的,幾乎所有新型戰爭的勝利,都一定是在此之前的軍改的結果。看看胡服騎射,使趙軍唯一一次擊敗了秦國的百戰百勝的名將。拿破崙的戰爭,由於拿破崙率先進行了軍改,所以法蘭西這支歷史上就不厲害、到今天也很窩囊的軍隊,在拿破崙的手裡橫掃了歐洲,這是軍改的結果。希特勒的德國,為什麼在「二戰」初期能夠用「閃電戰」把整個歐洲戰平,也是軍改,是用嶄新的機械化集群的方式發明了「閃電戰」,這也是軍改的結果。

所以說所有的戰爭的勝利,都是和軍改有關,沒有軍改就不會有勝利。今天的,很多軍人,還有很多老百姓,希望能打一場勝仗,不要著急,如果沒有軍改,看不到你希望的軍隊勝仗,所以我們現在正在軍改,等我們完成了我們的軍改,勝仗就會向我們招手。但是還有一點,美國人一直在打仗,但是每打一仗,軍改一次,有時候規模大,有時候規模小,是在不斷的軍改,就是為了不斷的迎接勝利,所以這些西方的經驗,包括我們自己老祖宗的經驗,徐焰將軍寫得非常清晰,如果大家有興趣,尤其是大家對於軍隊的未來有興趣,對於的未來有興趣,希望真的面對面戰爭的時候能夠贏得勝利,大家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

主持人提問:您在書裡面也有這樣一句話,說打仗就是打錢,和經濟也有關係,我們看到是軍改,背後和經濟改革、新武器發明也有關係,能不能說說軍改和經濟的關係,和社會發展的關係。

徐焰: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軍事是政治的繼續,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軍隊又是為軍隊服務的。任何戰爭的基礎都是經濟原因誘發的。古代戰爭也是經濟誘發的,為了征服,為了控制人口和錢財。自古以來從原始社會,雖然不叫戰爭,叫互相廝殺,也是經濟目的。一直到今天,美國全球霸權包括戰爭,還是美國掌握世界上超強的經濟地位,把「刺頭」、不聽話的收拾了,我自己居於霸主的地位,讓美國得到最多的利益和好處,還是經濟目的。一個人干一件賠錢的事,打仗把錢打賠了,是傻瓜。為什麼我們講軍事改革,實際上背後有一個無形的手,就像您剛才講的打仗就是打錢,能不能打仗打得贏,很大程度上不在於你軍隊的自身的願望,關鍵在於你有沒有這個實力。在原始社會和冷兵器時代,有的時候經濟落後的一方還能戰勝經濟比較強的一方。像宋朝經濟力量很強,但是打北方打不過,精神頹廢,安於享樂。人類自從工業化社會之後,經濟落後的一方打不過經濟強大的一方,出現了一些特例,經濟強大的一方反動腐朽也可能失敗,基本規律還是經濟實力決定戰勝的勝負,但是有一些特例是另外一方面。

現在高科技情況下更是這樣的,高技術水平的軍隊,薩達姆素質很差的軍隊打,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尤其到了信息化時代,人家看你是耳聰目明,你看人家如聾似瞎,軍事改革靠什麼?靠錢,靠技術,能夠全戰場透明,有夜視器材,有遠程遙控打擊能力,都是靠錢堆的。所以戰爭就是經濟力量的競賽,看一個軍隊力量強弱很大程度上就是國家強弱。我記得老一代人講抗戰初期,打日本鬼子的伏擊戰,戰場打完搶屍體。為什麼搶屍體呢?腳上有日本的大牛皮鞋,身上帶著壓縮餅乾和罐頭。所以戰場上打完鬼子之後,一看鬼子都是光溜溜的,除了布袋,剩下的都是好東西。抗戰後期屍體沒有人要了,你把包打開之後,裡面是饅頭,沒有壓縮餅乾,腳上是膠鞋。後來士氣日益低下,戰鬥力越來越差,士兵素質越來越差,都是經濟問題,戰爭打窮了,戰鬥力不行了,裝備不行了。

提問:現在科技發展,武器的水平跟上了,不敢說是世界第幾,科技水平和意識觀念水平——我得有這個意識進行軍改或者進行調整,哪一個更重要?

喬良:在我看來是觀點更重要。我們看一下甲午戰爭時期,的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應該說互有長短,雖然說我們不是裝備上全面壓倒日本海軍,應該說互有長短,它的速射炮比我們強,我們的大炮比他們強。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不管鄧世昌將領如何英勇,他們作為一種現代海軍,對於海戰的熟悉程度,對於現代海軍的作戰理念不如日本的當時的指揮官們。所以你去研究整個的晚清史,會發現在對外戰爭中,包括一直到八國聯軍,不完全是裝備上輸於敵人,最主要是對於整個現代世界的觀念都落後了,對於「洋鬼子」的認識都落後了,他們居然認為「洋鬼子」不下跪是膝蓋太硬,這首先是觀念問題。伊朗和伊拉克在80年代後期打了戰爭,當時雙方用的是基本上是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武器,可是兩家打了一場被西方世界嘲笑為「中世紀的戰爭」的戰爭。都是新武器,為什麼打出中世紀的戰爭來?說明觀念不是現在的,所以觀念是第一位的,只有觀念的變化,而且被新的觀念武裝了的人,使用起新式武器裝備來,才會打一場現代化的戰爭。否則你用什麼樣的觀念,就會把什麼樣的武器打成什麼樣的戰爭。

提問:咱們這本書叫《脫胎換骨--縱橫古今談軍改》,剛才縱橫古今談軍改說了一下,喬良也說了一下脫胎換骨。請教一下咱們把書名定位為《脫胎換骨》是基於什麼考慮,時間是什麼時候?

徐焰:《脫胎換骨》是和長江文藝出版社一起研究出的書名,也是全書的主題。改革不光是數量的增減,實際真是整個軍隊,整個國家,整個社會面貌的變化,所以軍事改革一般講需要三者並舉,思想觀念要改觀,武器裝備要變化,組織結構要改變。比如說,現在自動化武器強了,為什麼現在世界各國騎兵都沒了?這是結構的變化,騎兵沖得再快,機槍一掃,騎兵就不行了。為什麼講我們前一段做一個節目是消失的兵種,有很多兵種就消失了,組織結構就變了,另外作戰指導思想也變了,如果說是有了火器之後,你再組織長茅隊,密集的火器就成了人家的靶子了。剛才喬良老師講了思想觀念,思想觀念變了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武器裝備變了,組織結構變了,軍兵種的結構都要變化,根本來講,任何變革都是全方位的。這本書講《脫胎換骨》就是這樣,不是簡單的在臉上增點油彩,塗點脂抹點粉或者是減肥增肥,是骨子裡的變化,所以為什麼這本書叫《脫胎換骨》。

接下來的內容主要以現場提問為主

提問:兩位將軍好,請問兩位將軍,隨著現代高科技武器的發展,尤其是遠程打擊武器的發展還有空中力量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地理概念上的戰略緩衝作用還有多大?

徐焰:我們講波音707使世界變小了,既然世界變小了,過去緩衝區、地理障礙很多東西確實現在作用大大減少了,但是其實緩衝區也還存在,為什麼軍隊停戰叫非軍事區,就是雙方拿了武器的人不要碰在一塊,碰在一塊往往容易出事。我在邊防線當兵好幾年,要是雙方都巡邏,如果有敵意,子彈頂在膛上,誰打響第一槍真說不清楚,因為都有敵意,說不定走火,所以為什麼各國簽訂停戰協定,往往都要建立非軍事區,拿著槍的人不要碰在一塊,碰在一塊有時候出於誤判的可能就打響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戰略上的緩衝位置,在任何條件下往往還都是有存在的意義的,只不過現在作用在減少。

喬良:我完全同意徐焰將軍講的,戰略緩衝帶的問題,從地緣政治上講,戰略的緩衝帶永遠需要。但是你剛才提的問題更像是戰術問題,如果現在都用遠程打擊武器,遠程機械導彈,比如巡航導彈,射程是1500公里到2000公里,你剛才所談到的這類緩衝帶,如果有這樣的,只有幾百公里到一千公里的緩衝帶,從戰術上講確實沒有什麼,從戰略上仍然有意義,意義就是剛才徐焰將軍的。但是我們今天談這類的敏感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已經意識到真正起到的作用不是戰略緩衝作用,有別的作用。比如說有一些國家,可能跟我們關係不錯的國家,可能和我們的對手國關係並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者跟我們也不好,跟對手國也不好,這樣的國家對我們的戰略緩衝帶的意義可能不是地緣政治的,真正的作用可能是麻煩製造者,可能給我們製造麻煩,也可能給對手製造麻煩,這就有它存在的價值。

因為有時候既給我們製造麻煩,又給我們對手製造麻煩的人,我們最後要看他給誰製造的麻煩更大,如果給對手製造的麻煩更大,對我們更有價值。因為如果沒有任何人幫我們給對手製造麻煩,所有的來自對手的麻煩全沖著我們來,我們的壓力就很大。所以,這類問題,要這麼看,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有時候需要有一些人為我們的對手製造麻煩,有的時候你的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你的朋友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的敵人。所以說世界上的事情很複雜,我們有時候不能完全從地緣的角度看問題,剛才談的這類是無形的戰略資產,不能完全把視野局限在有形的戰略資產上。所以有時候這類國家可能是無形的戰略資產,但是怎麼運用這筆無形的戰略資產,關鍵看你的智慧,你能夠調動起這筆戰略資產來,應用好這筆戰略資源,用到主要給對手製造麻煩,對你非常有用的,如果你用不好,對手把它用得很好,這筆資產就是負資產,對你很不利,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可能更好一些。

提問:現在公民越來越多走出去,徐焰您在書中提到了海外利益保護,能不能具體談談軍改和海外利益保護的關係。

徐焰:軍隊的改革跟經濟利益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剛才談到軍事活動還是經濟利益,所以軍事改革當然要與經濟利益息息相關。早期因為是比較封閉的保守的國家,軍隊當年建設目標保衛一畝三分地,長城就是這樣的,長城走向搞氣象學的人一看年降水350毫米是等值的,當時沒有氣象學為什麼會有這個?其實當年有自然的感覺,這塊地和那塊地之間有差別,350毫米適合種莊稼,之外不適合種莊稼,不適合種莊稼就修了長城,長城就是農業文明和牧業文明之間的院牆,當年軍事防禦就是防備游牧民族擾亂我們的經濟增長。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面向世界了,我們利益全世界好幾大洲都有,同樣還有海上的通道,軍隊要執行的使命跟過去大不一樣了,不是說修長城守著我們家門口,要保護我們的海洋通道,維護世界和平,要起到一些更廣泛的意義。國家面向世界,經濟面向世界,我們的國防範圍自然也要面向世界。當然了我們不是去侵略擴張了,要保衛我們國家的合法利益,因此這種情況下,我們軍事改革自然就要變了,過去假如主要是陸軍,守邊的是陸軍,現在自然要加強海空軍的作用了,這個是根據國家戰略目標的變化,而戰略目標的變化根本還是經濟變化。

提問:您覺得作為一個新媒體平台所帶來媒體的變革和軍改之間的關係,軍改對於軍事的宣傳工作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徐焰:因為我覺得現代社會日益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透明的社會,媒體同軍隊歷來息息相關,古代也是這樣的,出征之前先發布詔書詔令昭告天下,這也是當年的媒體。因為戰爭是政治行動,離不開政治動員,不告訴老百姓為什麼打仗,老百姓誰願意從軍呢?從古到今,媒體和軍事行動都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現在的媒體高度發達,古代的媒體很不發達,鴉片戰爭的時候廣州出事了,800里加急向北京報告得跑4天,那個時候傳遞太不發達了,很多天之後朝廷才知道,老百姓知道更晚了,現在電波一秒鐘30萬公里,一下子全球傳遍了,咱們發生重大事件,全球媒體立刻全部傳遍。現在的媒體和軍事行動也是息息相關的,戰爭越來越透明化,也是在時空間隔節奏都在加快,因此我們講新媒體與我們軍隊的行動,軍隊的改革同樣也是應該同步進行,適應快節奏的需要,更多的讓人們了解我們軍隊的情況,讓人們擁護我們國家保衛祖國行動,加強理解。輿論戰也是重要一方面,如果你不佔領這個陣地,敵對勢力用負面的輿論干擾你的軍事行動了,因此現在講新媒體,對我們國家任何軍事行動都是息息相關的。

喬良:我完全同意徐焰將軍說的,媒體與戰爭的關係不是現在才有的,我們現在往回看一看,看得更久遠一點,美國在越戰最終的失敗,很大一部分是軍隊和美國媒體不配合,和媒體的批評有很大的關係。媒體的批評直接導致了美國國民對於越戰的厭惡,軍人的厭戰。最後民心、士氣都沒有了,美國還能打下去嗎?現在我們看一下海灣戰爭一直到伊拉克戰爭,這些戰爭已經被稱為是「電視鏡頭下的戰爭」,基本上是在媒體關注下的戰爭,這樣的戰爭也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什麼呢?可以把戰爭的效果成倍放大,通過媒體成倍放大,一枚導彈從地下室通風口鑽進去,把地下室裡面的人全部殺死,地下室全部摧毀,這如果沒有媒體的配合,就是一次導彈的爆炸而已。有了媒體的配合,在全世界產生了一種戰爭的效果和轟動。還有恐怖分子撞世貿大廈,如果根本沒有電視傳播,大家知道在美國有兩個樓撞塌了,但是通過電視傳播,本·拉登立刻在全球聲名大震,當然他自己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但是對於恐怖主義的宣傳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所以現代戰爭和媒體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極其的緊密,是一個雙刃劍,如果運用得好,有可能成倍放大戰爭效應,用得不好可能成為戰爭的最後一塊墓碑,成為通向戰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媒體。

提問:問題接著上一個問,前面講到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不同的戰爭的形態,現在21世紀是信息社會和互聯網社會,或者說移動互聯的時代,現在的軍改,大國的軍改,美國的、的,在呼應時代的特徵方面,會有怎麼樣的戰略方面的考慮和調整?第二,我看到徐焰將軍也是畢業於人民大學,今年剛好是人民大學陝工成立80周年,陝工是在抗戰中誕生了,之前提到了抗戰八年變成了抗戰十四年,十四年抗戰海外內也有輿論,關於十四年抗戰請您再說一下。

徐焰: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不矛盾。其實早在抗戰期間,九一八事變第二年,當時以毛澤東為主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2年已經宣戰了,後來紅軍提出北上抗日,其實抗戰某種意義上已經開始了,只不過國民黨政府沒有正式對日本宣戰,國民黨政府宣戰到1941年12月份宣戰,這麼講抗戰不到四年,有時候不能光看抗戰時期,的抗戰為什麼說法不一?在於民間抗戰、政府的抗戰、政府的宣戰三個概念有時候不清楚。毛澤東在1945年中共七大講人民抗爭,1931年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就開始了,說1945年又講了「九一八」以後就開始了,但是講得比較清楚,頭六年是局部抗戰,主要是東北,1937年以後全面抗戰,全面抗戰國民黨政府沒有宣戰,日本鬼子後來1941年國民黨宣戰,抗戰不到四年,審判戰犯是戰爭犯罪,南京大屠殺都不是戰爭犯罪,因為沒有宣戰,是局部事件。後來國民黨政府派到東京去的,有正義感的法官說應該從「九一八」開始算起,因為那個時候已經入侵了,等於戰爭了,所以「九一八事變」。現在很多人講「九一八事變」按日文解釋,應該這麼講,用日文的講法事變不太適合,應該是戰爭,應該是「九一八戰爭」才對。實際上那麼大敵入侵佔領了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事變嗎?按照滿洲事變這麼演算法,成了地區性衝突,就是戰爭,佔了我幾十萬土地。后八年是全國人民起來了全面抗戰。

喬良:我們知道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深刻性到今天,整個人類都沒有完全看透,沒有完全認識清楚。比如說咱們認為「互聯網+」是對互聯網很深刻的認識。德國人搞工業革命2.0、3.0,現在是4.0,算是對互聯網的深刻認識,實際上這都是對互聯網僅僅在經濟上或者在技術層面的一種理解。互聯網將非常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的形態,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當社會形態被互聯網所改變的時候,你的軍隊作為社會形態的一部分毫無疑問要發生很重要的改變,而且互聯網改變了,對於這些東西改變的原理,很多人沒有很清楚的了解,因為我們今天的社會形態,今天政府的結構,一支軍隊的結構都是金字塔型的,而互聯網是和金字塔型不兼容,別看它今天一直在為金字塔型的結構服務,但是互聯網是點對點,分散式的,去中心化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和金字塔型的所產生的效果信息透明、信息共享、信息對稱和傳統的權力的運作,政府結構的架構就不兼容。

你理解了這樣一個原理,你的軍隊的改革,你的政府架構的改革,你的社會結構的改革都要朝這個方向走。比如說今天談到一個觀點,我認為西方的民主正在過時,為什麼會這麼說?不是說民主不好,而是西方人推進民主的方式正在變得陳舊,因為面對互聯網方式陳舊了,因為西方當年推動西方民主制,靠的第一是政黨制,第二是媒體,用政黨來組織民眾反對貴族皇權,用媒體來組織第三等級與他相配合進行社會動員,由此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整個西方民主制度的三權分立、多黨制和媒體監督第四種權力。這種東西在互聯網面前就變成了過時的東西,互聯網跟民主是分分鐘的事情,互聯網和民主是可以直接拿手機當投票器,而用不著等四年之後再去參加選舉,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種制度就是一種正在過時的制度,所以說他們也同樣不適應互聯網,不是說你手裡有個伺服器,互聯網就在你們手裡,互聯網是被它的原理所左右,不是跟伺服器所左右。

謝謝二位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分享,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脫胎換骨》縱橫古今談軍改。

噹噹獨家簽印版,不容錯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