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日本為何熱衷渲染「中國威脅」?

來自各地的日本民眾在東京繁華區新宿街頭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安倍內閣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 (圖源:新聞網)

8月8日,日本內閣批准了2017新版防衛《白皮書》,其中對「威脅」大加渲染,僅正文提到「」就有1100處之多。日本在國家防衛政策重要文件中重點「關懷」的做法,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8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繼2014年9月之後,再次改組內閣,由著名「知華派」、1993年8月初「河野談話」的發表者河野洋平的長子河野太郎取代岸田文雄出任外相。但是,「小河野」的「處女秀」,尤其是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發表明顯指責的「聯合聲明」,顯然令很不滿意。8月7日,外交部長王毅在馬尼拉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議期間會見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之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河野太郎的發言讓感到失望」。

必須明確,安倍此番改組內閣,主要是進一步實現黨內各派力量平衡以增強黨內團結,為明年繼續連任總裁夯實基礎,而不是為了調整內外政策。儘管這次安倍是在自身和閣僚出現醜聞時改組內閣,但即便沒有醜聞,內閣也會改組。總之,安倍「改組內閣」並不意味「改變政策」。安倍的內外政策迄今並未改變,今後也基本不會改變。

毋庸置疑,安倍內外政策的重點是修改《日本國憲法》和強化日美同盟,連接兩者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繼續渲染「威脅」。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安倍內閣改組后,各大媒體民意調查顯示,其支持率均有明顯回升。以日本共同社為例,支持率為44.4%,較7月份的調查上升了8.6%。但是,有53.4%反對在安倍執政期間修憲,而贊成者為34.5%。在決定能否修憲的三個條件即美國贊同、國會批准、國民支持中,前兩個條件已經具備,唯獨最後一個條件還不具備時,如何「說服」民眾使之理解「修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便成為安倍能否實現其外祖父岸信介未遂之願並「青史留名」的重要工作。而做好這項工作的「法寶」,就是渲染「威脅」。

渲染「威脅」還能有一個重要收穫就是使民眾支持強化美日同盟。例如,2010年9月7日中日發生「撞船事件」后,讀賣新聞社當年10月5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71%的受訪者「支持強化日美同盟」;2013年1月中日「軍機對峙」局勢緊張時,日本共同社民調顯示,75.9%的受訪者「支持強化日美同盟」。至於美國,在北約盟友不給力,令美國在北約的防務費用中佔比73%時,強化日美同盟,讓日本更多承擔原先北約盟友承擔的「責任」,便成了題中應有之義。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和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在8月7日舉行三國外長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不點名地指責在南海和東海的正當維權活動;也就不難理解隨後由日本內閣批准的2017年版《防衛白皮書》,羅列海軍近來的動向稱,「中方在東海和南海基於自身主張試圖改變現狀,已成為國際和地區共同擔憂事項」。

因此,若安倍政權真正有誠意改善中日關係,就必須停止為了達到自身內政外交目的而抹黑的行徑,停止渲染「威脅」,真正實踐「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使中日關係在實現邦交45周年之際真正得以改善。否則,中日關係將無法「延續2014年底形成的改善勢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