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說新土豆切入短視頻為時未晚

當土豆網那句經典的Slogan「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導演」,被「只要時刻有趣著」取代 ,新土豆正落實一場重大戰略轉型,從此走上短視頻的新長征,前面有雪山也有草地,充滿風險。但固守過去肯定會持續萎縮,就切入時機與現有的生態支撐來說,新土豆的這個決定沒錯。

關於新長征之路,筆者認為至少隱含兩重意思:

一、土豆為什麼突然要專註、聚焦於短視頻。二、它有成功的可能嗎?

短視頻的未來價值基本不用再多說。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日常信息消費來說,碎片化趨勢已不可能扭轉,這也是媒介的「去中心化」趨勢。而視頻內容始終會是核心的消費品類,它對流量的撬動,以及對廣告主的吸引力都很可觀。

雖然優酷平台早就有短視頻,土豆過往的定位主要就是UGC模式的短視頻。但過去一段,兩個平台之間的定位存在一定矛盾,需要重新梳理,落實更清晰的定位,這也是平台化戰略的深入。

現有的優酷是全品類服務,早有巨大的規模效應,客戶群覆蓋廣泛,不可能讓它只承載短視頻服務。而土豆,從當年王微創立它時就已經給它灌注了一種獨特的氣質:自由、底層、開放、青春、有趣。

這就為優土內部尋找到一種差異化定位。雖然優酷已退市多時,但也有估值的動力,雙方定位清晰,有利於外部市場重新審視這家視頻平台的價值。

這一動作當然不會只是土豆的用心,這一定是阿里大文娛集團的戰略措施。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的話講得非常明白:「娛樂消費升級、產業環境優化讓內容創業,特別是短視頻的生產和消費空前活躍,這也是阿里文娛進入短視頻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馬雲倡導的雙H戰略(happy+health)的最新落地動作。

將土豆短視頻平台定位置入大文娛,還有一層生態訴求:大文娛正通過內部業務板塊之間的生態鏈體再造,重塑業務,有利於激活大文娛集團的內容端活力。當然還有分發、技術、商業等許多架構。而新土豆走向短視頻平台之路,可以說是大文娛在內容源頭的長遠戰略,它體現了競逐未來大視頻時代的野心。

跟阿里集團一樣,大文娛內部體系之間,也有一種結構化的魅力。與騰訊互娛結構有類似,但騰訊互娛內部的內容端驅動在於閱文集團,它是文學IP,而阿里大文娛內部的驅動,未來很可能會是新土豆。

一旦新土豆平台流量起來,它會進一步降低大文娛的採購成本。截至目前,雖然平台已經淡化很多版權爭奪,但每年仍無法迴避這一挑戰。新土豆的短視頻以及優酷平台諸多原生的綜藝、劇集等,隱含著內容端的顛覆力量。

對於新土豆短視頻新長征成功的可能性,很多人質疑它入場時間太晚了。新土豆總裁何小鵬說,目前本地短視頻競爭主要集中在UGC領域,而PGC領域的競爭基本上沒開始。此外,UGC平台,目前還是一些創業型公司,而生態型的公司、矩陣型的公司還沒出現,尤其BAT並沒有在PGC領域花非常大的力氣。新土豆未來會滲透短視頻全品類服務,商業模式包括PGC和UGC兩個方面。

這涉及商業模式的辨析。與視頻相關的領域,UGC模式雖然有活力,能在很短的時間匯聚起人氣,形成流量,但限於創作者終端、平台技術、工具支撐以及ICT基礎設施的差異。UGC模式生成的內容整體往往粗糙。視頻跟文字不一樣,品質體驗更重。這種粗糙會直接影響後期的商業變現。

所以,過去幾年,包括土豆在內的平台,虧損嚴重,生存壓力很大,淪落的已經有好多家。

融入PGC模式的PUGC,既不徹底壓制獨立創作者熱情、活力,又能給整個市場灌注專業度與品質,能提升體驗。何小鵬描述的新土豆,就是一種開放平台定位下的PUGC模式,符合未來趨勢。

筆者也不同意土豆此刻切入短視頻「已經晚了」的說法。這與它的開放平台、與商業模式定位有關。行業初期,還沒幾家公司誕生,平台型企業不可能有什麼價值。只有市場上的企業群、C端用戶到了一定規模,並且對於基礎設施的訴求開始加大,才會真正呼喚平台型企業的誕生。

當然這類平台也不是突然生成的。筆者看到了這個行業已經到了大規模爆發的前夜:市場雖然生死氛圍很濃,但參與者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消費者已經形成習慣;ICT基礎設施已相對完善,雲管端一體化運營足夠支撐,平台各種TP開始崛起;廣告主對於短視頻的認知開始越來越清晰,內容與廣告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就是說,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已經形成。新土豆此刻大規模涉入,有它水到渠成的特徵。

筆者認同何小鵬說的:「任何產業的競爭,都是在商業模式典型化之後才進入到血海的,土豆今天進入這個時候是非常好的時間點。」

當然,如果只靠新土豆自身,還是比較玄,但它身後站著大文娛以及阿里集團。對此,俞永福與楊偉東的表述是:「單體公司和生態型公司的打法,還是會不一樣的。」

所謂單體公司,就是主要指獨立的短視頻平台;而生態型公司,在他們那裡,就是具有生態支撐的公司。新土豆短視頻平台有大文娛乃至阿里集團的平台支撐。具備了龐大的流量、用戶、ICT基礎設施(尤其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支撐)、分發、交易、貨幣化等要素。

你可以視之為一種威懾力,但它確實就在那裡。過去多年,在互聯網許多細分領域都能看到類似的發展路徑:雖然單體企業最初藉助資本力量擁有一定勢能與速度,但隨著平台演進,尤其是需要技術、場景、商業化等支撐時,它的投入與轉換、運營成本壓力就會頻現,這類平台獨立的抗風險能力存在很多問題。

也因此而產生了一波一波的整合。雖然有些抑制產業創新活力,但創業群體確實獲得了一個生態聯盟體基礎設施領域的成本要素。

土豆副總裁葛威透露,土豆背後有「一支堪稱史上最強的演算法團隊」,來自淘寶頭條、UC、神馬搜索、優酷土豆。如此可幫合伙人提升流量與KPI,並能夠賦能品牌、保護版權。而在分發環節,它將實現「一點接入,多點分發」。這確實是生態體系的描述。

俞永福多次強調阿里文娛要做文娛產業新基礎設施提供商,估計投入大文娛的資金將是百億級的。何小鵬說,20億是給土豆孵化、一起共贏的合作夥伴分紅的計劃,實際規劃將遠超原UGC領域的投融資規劃,未來「一定會投入好幾年,才會看到曙光,我們是一家多元的矩陣公司」。

就是說,新土豆的長征路,已經備好充足的彈藥。它也會成為大文娛與阿里的前端內容支撐。土豆專註於短視頻,優酷堅持頭部內容平台定位。優酷和土豆內容之間有一種協同——「結構化的魅力」。

何小鵬將新土豆與淘寶互相比擬,並強調,今天對短視頻的判斷是「線性的」,未來則用「指數級」來判斷。因為,短視頻還遠沒有到「最好的時間」。「什麼是最好的時間?像淘寶一樣,讓100個短視頻的創作者每年都能獲得100萬元的收入,還沒到這個時候。競爭處於早期階段,比初期晚,比峰值的時候要早。」

所以,新土豆的短視頻長征之路,其實依然延續了阿里集團一貫的格局意識,它可能一開始顯得比較慢,但等到完成平台建設,很可能會很快甩脫現有的競爭者。筆者認為,它此刻的切入算是比較精準。但至於最後是否真能成功,就要看具體的運營面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