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不要怕,我們這樣陪ta來說話~

1

朵朵語言發育相當遲緩,上幼稚園一學期了還沒開口,一年了說話還要「配翻譯」——班上只有幾個老師能聽懂她在說什麼。

自朵朵開口后,大腳板開始記錄朵朵的趣語。零零星星的,也記了一百多條了,除掉一些並不算多「高明」的聖誕,餘下的整理整理,發個帖子也能發三季有餘。

嗯,每次都大受好評呀,朵大姐的金句比大腳板的話要受歡迎。

上一周幼稚園舉行升旗儀式。三歲多的朵妹崽有幸作為發言人,代表班級作國旗下的講話。

幼稚園老師提前布置了任務,讓大腳板快點寫好講稿,讓朵朵背下來。

大腳板寫的發言題目是:《不挑食,身體棒》。

教朵朵背的時候,朵朵說:我不想講這個,我講《早睡早起精神好》可以嗎?

然後朵妹崽開始了自言自語:

小朋友,你們要早睡早起精神好喲!

如果你睡得太晚,你就會~長不高~~

如果你睡得太晚,你第二天就會~起不來~~

如果你睡得太晚,你上幼稚園就會遲到~~

如果你睡得太晚,你做早操也會沒有力氣~

如果你睡得太晚,爸爸媽媽也會生氣,會罰站,還沒有故事聽……

所以,我們要早睡早起精神好喲!

有條有理有沒有!邏輯嚴密有沒有!還有排比有沒有!

身為語文老師的大腳板妹崽簡直是驚呆了!

連大腳板的學校也有很多朵大姐的冬粉喲!不少同事直呼:這樣的金句王,給我生一打!(生一打……)

2

其實,只要父母平時巧妙引導,自家孩子的表達能力也同樣棒棒的!

要不要說奶話?

生活中,你是不是這樣的百變媽媽?

前一秒,明明還在就某件事認真地跟別人討論、爭辯,語速飛快,言辭激烈,妙語連珠:「我跟你說啊BALABALA……這件事兒這麼BALABALA……你該這麼處理BALABALA……」

轉過身,馬上變成另一種甜膩的腔調:「寶寶乖~~吃飯飯~~吃了飯飯睡覺覺~~啊~~~」

聽得一旁的未婚青年不由得感嘆:哇,當媽的這一身變音的本領,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呢!

的確,幾乎所有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不自覺地擁有了這種腔調,它叫「寶寶腔」,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奶話」。

很多專家都建議父母以正常的語調面對孩子,不讓孩子接觸奶話。

理由是避免孩子以後再進行「二次學習」,徹底顛覆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詞庫」。

大腳板妹崽曾經也深以為然,不但自己盡量不說奶話,也禁止家裡人對她說那些奶里奶氣的名詞。

然而,後來又陷入了新的困局,形成了另一種腔調(其實這也是寶寶腔的一種)

「哇~~~ 這個是你做的嗎?你怎麼這~~ 么厲害呀!」

「喲!朵朵用粘土做了個小花枝呢!真是太棒了!」

為什麼媽媽們不自覺地會用寶寶腔的說話方式和孩子溝通呢?

著名育兒專家羅靜給了答案:

「語言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掌握的最複雜的符號系統,而孩子要想在世界上更好地生存,必須在生命的第一年裡學會一件事——從眾多聲音刺激中將母語區分出來,並對其產生特異性的感知能力。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掌握語音、習得辭彙,然後試著跟他人交流。」

語言是這麼的複雜,媽媽們自然會發現,嬰兒對拉長、放慢、誇張、拖音調、高音等「非常規聲音」反應更加敏感。

對「吃飯飯」「魚擺擺」等疊音詞的習得度也更高。

那都是因為這樣的聲音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語音、語調,從而幫助孩子進一步掌握母語。

研究表明,孩子對語音的感知是先於對語義的感知的。

比如,一開始,孩子不能夠明白大人口中的語詞有什麼意義,但他們會首先注意到大從發出的聲音的不同,甚至聲音組合之間的差異……

甚至那些大人的話語中沒有表達出來的關愛、責備、欣賞、厭惡、愉悅等等情緒,也會通過或快或慢、或高揚或低落的聲調和語言韻律傳遞給孩子。

而媽媽們,在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已不自覺地使用「寶寶腔」跟小寶寶交流了,在幫助孩子更快地掌握本民族的語言以及潛在情感因素、聽懂他人說話的同時,也無疑為孩子存活於世提供了更多的保證。

這不能不讓我們驚嘆於母愛本能的強大。

寶寶腔是母愛本能的反應!

有助於孩子在一歲前產生對母語的注意力!

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握語音語調!

所以,學話前的寶寶,聽點「寶寶腔」,又何妨!

3

一歲左右的寶寶,已具備將母音與輔音組合起來並不斷重複發音的能力了。

然而這個時候的聲音沒有任何符號意義,不過也可以視作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大進步,說明孩子已準備好與他人交流的內外部條件了!

這個時候的孩子,自主意識開始萌芽,會與大人進行有目的的交流。

他們會張牙舞爪、會嗷嗷大喊、會哇哇亂叫、會搖頭蹬腿。

每一個動作,每個聲音都是在向大人表達他的需求。

寶寶會發出自己的獨特的辭彙——也許他是想讓你抱起他,去拿柜子上那個可愛的玩具熊。

但是他卻伸出小手,口中念叨著「噠嗒啵啵……」;也許他是告訴你他還想再吃一碗飯,他卻一邊敲著自己的小碗,一邊說「啊呀呀啊呀咦咦」

當然也會有語言能力發育得早的寶寶,在這期間能發出簡單明確的指令——「拿」「抱」「要」等,能與大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了。

而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能力,都是因為大人在過去的幾個月來,一直在進行大量的、重複的語詞灌輸,當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就有了初級的語言輸出。

然而,很多媽媽(尤其是奶奶),簡直成了五星級「寶寶語翻譯大師」,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你一抬屁股我就知道你要拉什麼屎」。

寶寶剛伸出手,玩具就遞到了手中;寶寶眼神一飄,立馬就知道他是想出門玩;寶寶不自在地吭吭兩聲,大人抱起娃娃就往廁所沖……

直是不要太善解人意了好吧!

嗯,是的。

朵妹崽在這期間,就遇上了一個特別理解她的保姆婆婆。

我們聽起來完全無意義的咿咿呀呀,婆婆總是能準確翻譯出來她的意思。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朵朵的語言發育幾乎可以說是停滯不前的。

大腳板和龍哥還是鍥而不捨,每次跟孩子溝通時,都盡量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語言刺激:

「你是想要搖鈴嗎?搖鈴、搖鈴、這個是搖鈴。」

「你剛才說呀呀,是想出去玩嗎?媽媽好像沒聽懂,你剛才想做什麼?」

「洗臉臉,洗臉臉,天天洗臉臉,我們朵妹崽,天天洗臉臉。」

大人好像是聽不懂的樣子,可又不是完全聽不懂,每次都能猜兩三次猜中她的意思,猜中后,又教她重複說幾遍。

平時再玩一些能刺激語言發育的遊戲,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積累辭彙。

在孩子辭彙積累期,父母要不怕念叨,不怕重複,多給孩子辭彙上的刺激,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積累辭彙。

4

兩歲八個月後,朵朵終於進入語言爆發期了。(說實話,挺晚的)

在這之前,大腳板妹崽已經每天晚上講三本繪本故事這樣,堅持了一年多,堅持得幾乎要萬念俱灰。

別說交流了,讓她複述我剛剛說過的句子,都很困難。

兩歲八個月,四捨五入算都快三歲的孩子了,她每天上幼稚園,還對著老師叫「老雞」;吃完飯了只會敲著碗說「八」;拍著手念兒歌:「小肚雞獃獃,嗯嗯獃獃」;唱《大象大象》,永遠會唱成「打你媽媽逼」……

讓大家笑的同時,也讓大腳板無比尷尬。

寫到這裡,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種子,每人花期不同。

有的花起初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

不要看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細心呵護慢慢長大,陪他沐浴陽光風雨,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顆參天大樹。

不由得熱淚盈眶,是的,一年多的灌溉與守護,終於等到了語言之花的綻放。

這天,大腳板正在為學校的粘土班備課,朵朵趴在桌前,突然對正在捏粘土的大腳板說:「媽媽,你在做什麼作品?」

「作品?你怎麼會這個詞?」大腳板一下就驚了。

一定是幼稚園老師說過,讓她記住了。

這時的孩子本身就具備了辨認加工辭彙的能力(大多數是一歲以後,少數會延遲到兩歲后)。

顯而易見,他們的這項能力與其本身的辭彙儲存量多少有很大關係。

掌握了大量的辭彙和基本的語法之後,寶寶們就會將這些辭彙納入到自己的口頭語言系統中來。

語言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每一個新詞通常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在一定的語境中。

孩子通常不必逐字去教,只需在語境中聽幾遍新詞就能夠明白新詞的意思了。

所以,當寶寶進入了語言爆發期,家長們會非常驚訝地發現,怎麼孩子一會兒蹦個新詞一會兒蹦個新詞?這些詞語好像沒人教呀?而且這些詞語用的語境怎麼都那麼對?

還記得朵妹崽在很短時間就學會了三姨公的那句口頭禪——「煩死了」,當她皺著眉頭撇著嘴,說她的祖祖「煩死了」的時候,全家都為這絕妙的一句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這個時候,孩子的語法結構不是很嚴謹。

一開始,他們只會說雙詞句,或者是電報語,甚至會有語法上的錯誤或顛倒等,都沒有關係。

不必輕易打斷孩子,只要交流、交流、交流,以詢問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你是想要說……嗎?」或者引導孩子:「哦,你想要去做……?」

這樣不經意的引導中,就用正確的語法將孩子的意思表達出來,呈現給孩子好。

這個過程,試著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讓他們樂於表達自己。他也許會結巴,也許會語無倫次,也許我們依然聽不懂。

但是都要停下來,耐心地聽,再複述孩子的意思。

孩子得到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後,也會去比較自己與他人說話的不同,自然,他們的語法也會變得更加準確,說得也會越來越好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