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喀秋莎火箭炮炮下無活口,二戰時期讓德軍聞風喪膽!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的進攻一度一帆風順。數以百萬計的蘇軍,在德軍閃電戰的打擊下土崩瓦解。在白俄羅斯的奧爾沙市附近的一個鐵路站點上,德軍正在從列車上卸載大量的軍火物資,同時一大批德軍增援部隊也在等待被運送到前方。

好帥

德軍掌握了絕對的戰區制空權,車站附近部屬了重炮部隊,此處離前線雖不過10幾公里,德軍士兵和後勤人員卻一點也不慌張。

就在士兵們非常放鬆之時,突然天空出現了一種巨大且可怕的聲音,聽起來就像空氣被某種東西撕裂開。在短短几秒鐘內,有80枚炮彈像暴風雨一樣砸到了車站上。一時間整個車站成為一片火海,大量物資被摧毀,停放在此處的列車遭到嚴重破壞,士兵更是傷亡慘重。車站內四處都是血跡和殘肢,僥倖未死的德國士兵驚呼著四散尋找掩體。

德軍們就嚇破了膽。

這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它們雖比其他火炮來的脆弱,但價格低廉、易於生產。二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這樣的機動性為喀秋莎帶來其他的優勢: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並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離開。

一開始,只有7輛試生產型的БМ-13,3000發火箭彈,連長是36歲的伊萬·安德烈耶維奇·費列洛夫大尉。經過1個多星期的應急訓練后,全連已經熟練的掌握了火箭炮的操作方法。由於極端保密,連炮兵連的人員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稱。但是炮架上有一個К字(共產國際工廠的第一個字母),便愛稱其為喀秋莎(Катюша)。

這大彈

因此,1943年以後生產的火箭炮幾乎都是以通用GMC 卡車為底盤,這種型號的火箭炮改稱БМ-13Н。不過由於絕大部分的БМ-13都是以通用GMC為底盤,所以後來БМ-13Н就統稱為БМ-13。蘇軍還在美國卡車底盤上生產了БМ-8-36 36聯裝БМ-8-48 48聯裝和БМ-8-72 72聯裝火箭炮。

蘇軍一個火箭炮團就有24門喀秋莎,一次齊射就可以發射近400枚火箭彈,相當於3個蘇聯炮兵師,這是極為可怕的一個數據。如果這麼多火箭彈同時落在同一個區域中,德軍士兵可就倒了大霉!

好長啊

1943年2月。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偉大勝利。1531門喀秋莎在戰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為了對付德軍的堅固火力點,蘇軍投入了剛剛研製成功的М-31-4火箭炮。這是固定簡易的火箭炮。發射М-31 310毫米火箭彈。她所發射的М-31是一種超口徑火箭彈,戰鬥部的口徑是306毫米,後部發動機的為152毫米。戰鬥部裝葯重達達28.9千克,可以摧毀戰爭後期德軍的堅固火力點。1944年,近衛火箭炮兵通過修改「喀秋莎」以適應這種巨大的火箭彈,產物就是БМ-31-12 「安德柳莎」12聯裝自行火箭炮。БМ-31火箭炮在布達佩斯、布拉格、柯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攻堅戰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1944年7月17日,蘇軍投入了12門「安德柳莎」火箭炮對德軍進行了144發齊射,對負隅頑抗的德軍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在柏林戰役中,威力巨大的「安德柳莎」火箭炮用作直瞄火力,給於德軍巨大的殺傷,在最終攻克國會大樓的過程中,蘇軍調集了89門B-4榴彈炮、BR-5重炮、ISU-152突擊炮以及安德柳莎火箭炮幾乎將街區夷為平地。

1945年,火箭炮部隊隨蘇聯紅軍主力攻入柏林。在柏林街頭,約有2000門喀秋莎參與了柏林戰役,它們射出的可怕炮火將柏林變成了瓦礫堆。每輛「喀秋莎」都帶著兩個枕木,將枕木墊在卡車後輪下,這樣就能降低發射角度進行平射。喀秋莎』射擊完畢后,遭受打擊的建築物變成一片廢墟。

看著也是面打擊

希特勒副官的回憶錄,希特勒在自殺前幾天,突然聽到一種可怕的破空聲音,他急忙召集副官詢問。副官告訴他:那是斯大林的管風琴,這也是德國人對喀秋莎的稱呼。希特勒已經精神恍惚,追問那是什麼?副官告訴他,這是蘇軍的喀秋莎火箭炮。希特勒面如死灰,長長嘆了一口氣!

喀秋莎最大的問題在於精度,精度不好導致不能精確打擊,所以只能打擊面,不能打擊點。

防禦中,它的一個缺點暴露無疑,就是發射時的動靜很大,有大量火光和煙霧,很容易被敵方空軍和炮兵部隊發現。喀秋莎並非自行火炮,只是一輛卡車而已,一旦遭遇空軍和敵方炮火的打擊,就極容易被摧毀。

這樣一來,火炮的使用也有了局限,隨著更先進火炮的研製生產,喀秋莎也逐步走下歷史舞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